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丹东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主要限制因素与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不足的巨大压力,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辽宁丹东地区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种植规模、农民种植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玉米机械化收获进程缓慢,严重影响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的进程。对丹东地区限制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为稳步推进辽宁丹东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逐步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玉米逐渐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与此同时,玉米生产耕作模式经历了三次变革:第一次变革为密植取代稀植,第二次为精量播种取代传统粗放耕作,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变革,即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阐明了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种业发展角度提出应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趋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小麦套作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阐述,旨在大面积推广玉米机械化生产,以促进四川玉米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1玉米机械化收获是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玉米是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近年播种面积已达200万hm2以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加之劳动力流失,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逐渐提高。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使得原来影响机械化进程的土地因素将逐渐解除,必然进一步加速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也增加了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购机成本的降低还加速了大型先进机械的推广应用。但玉米生产机械化主要还是集  相似文献   

5.
玉米籽粒机收影响因素及其栽培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程机械化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机械化收获是玉米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推进玉米全程机械化的难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玉米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籽粒含水率、苞叶性状、茎秆特性与穗轴特性对玉米机收的影响,总结了行距、播期、收获时期、施氮量与密度等玉米机收栽培调控措施,并从宜机收品种筛选、收获机械研发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角度为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蒋天养 《种子科技》2023,(23):139-141
科技发展改变了农业种植方式,很多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如玉米机械化种植。应用玉米种植机械化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从机械播种、机械施肥、机械中耕、机械植保、机械收获等方面阐述了玉米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具体应用,为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率以及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太全 《种子科技》2009,27(11):24-26
文章概述了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发展玉米生产策略,从玉米生产及品种推广、玉米深加工和生产机械化角度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柳燕飞 《种子科技》2023,(2):33-35+7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玉米种植开始利用农业机械设备,玉米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保证玉米的产量。文章主要论述了玉米全程机械化配套种植技术,以期为玉米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浩宁 《种子世界》2021,(9):0138-0140
玉米是我国粮食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农作物类型之一,对于我国粮食供应和安全保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近年来开始重视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以此来提升玉米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益。农业机械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也开始利用各种农业机械技术,其中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是较为常用的技术类型,有效提高了播种的精准度以及播种效率,改变了以往人工作业模式,减少了人工作业压力,避免出现土地过度翻耕的现象,对于土壤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宁夏玉米种植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要点,对技术推广问题和推广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可以为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夏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当阳、枝江近年夏玉米发展迅速,同时,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在家种田劳动力减少,而且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对夏玉米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适宜机械化的夏玉米品种,研究适宜夏玉米机械化种植的最佳密度,大力推广夏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经过多年的夏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初  相似文献   

11.
受畜牧业和工业需求增长的拉动,当前我国玉米消费快速增长,这种玉米产需基本平衡的格局将向供求偏紧的方向转变。现阶段,农民发展玉米生产的积极性明显增加,但我国现有可用耕地面积逐年在减少,近年来为实现持续增收,农村年轻一代尤其是青壮劳动力大量离土离乡、务工经商,迫切需要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支持玉米生产稳定发展。为适应玉米生产机械化需要,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小麦除了部分山区特殊地形外,几乎100%实现了机械化播种、收获。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玉米生产机械化问题迟迟未能解决。虽然机械播种在玉米种植大区有了一定面积,但玉米的中耕除草、追肥、收获等诸多环节大都靠人工完成,特别是玉米的人工收获和秸秆处理已成为当今农民的繁重体力劳动。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是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玉米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且可以确保农艺措施到位,改变玉米传统生产方式,促进秸秆的有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玉米育种的高产与适宜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是未来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其难点在选育出适宜机械化子粒收获的品种,我们应该坚持缩短玉米的生育期,提高玉米子粒收获效率;在玉米新组合的选择上,应该坚持从大量适宜机械化的组合中选择高产组合这条技术路线,对高产概念的理解也应该从狭义的高产量演变为广义的高产出。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机械化生产程度逐年提高,为了促进玉米种植技术发展,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介绍了机收玉米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我国三大谷物之一,种植面积很广,栽培模式和植株性状等千差万别,而机械本身又有其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因此玉米农艺栽培技术和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协调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我国现行玉米种植农艺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探索玉米栽培技术与机械化收获作业的适应性,为最终形成玉米生产的农艺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统筹运作与良性发展的促进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回顾了新中国玉米生产形势和消费形势,尽管新中国玉米生产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未来继续提高玉米生产能力的难度加大,玉米消费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趋势,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将由供大于求逐步转向供求平衡甚至供应偏紧,玉米有效自给的压力增大,玉米产业不确定因素增多,风险加大。在剖析农业资源紧缺、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等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中国玉米产业发展提出了科学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品种与区域布局、促进机械化发展等对策建议,旨在引导人们认清国内玉米产业形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国玉米产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其产量稳定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因此,需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以及机械化种植技术。基于此,阐述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优势,介绍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以及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以期能提高玉米生产效率,保证玉米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8.
重庆地处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玉米是重庆市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753×105 hm2,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29%。近年来,随着青壮劳动力的外流,大大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在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市场比较效益的双重背景下,玉米生产亟需全程机械化。本研究从重庆市玉米生产现状出发,探讨重庆市玉米生产条件及玉米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制约重庆地区实施玉米机械化的主要瓶颈,针对性地提出集中农户承包土地,整治为宜机化田块,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农机与自行开发研制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及示范片带动,实现农机农艺结合,以促进重庆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实现轻简、高效的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19.
陈文利 《种子科技》2019,(14):167-168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和饲料原料,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在生产玉米的过程中实现全程机械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作业质量,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农业增产和增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阐述了玉米全程机械化节本高效生产技术的优势,重点论述了玉米全程机械化节本高效生产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西玉米生产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在广西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是饲料工业的主要原料和广大农村家庭养殖业的主要饲料。回顾了广西玉米发展历程、生产特点、技术创新以及主要技术成果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并重点从自然资源条件、优良品种需求、栽培技术、生产经营方式、储存条件以及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广西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增加科研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加强机械化研究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