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掌握资兴市州门司镇家畜口蹄疫的免疫状况与流行情况,对2016年州门司镇采集的126份牛、羊、猪血清样品进行O型口蹄疫抗体和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资兴市州门司镇牛、羊、猪O型口蹄疫的免疫合格率分别为100%、100%、98.11%,牛、羊、猪口蹄疫野毒抗体阳性率均为0%。说明资兴市州门司镇家畜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整体较好,暂无口蹄疫病毒野毒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等面体对称,无包囊,是引起人畜发病的病毒,是偶蹄类动物高度传染口蹄疫疾病的病原。分为7个主型:O、A、C、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口蹄疫。其中以O型和A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在我国主要流行O型、A型及亚洲1型。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该病毒目前有O、A、C、SAT1、SAT2、SAT3(即南非1、2、3型)和Asia1(亚洲1型)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几乎没有免疫保护力,感染了一型口蹄疫的动物仍可感染另一型口蹄疫病毒而发病。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该病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患病动物的口、蹄部出现水疱性病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疫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与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的一类新兽药——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正式发布,该项成果填补了国家口蹄疫防控技术的空白,有力支撑了国家口蹄疫的防控工作。由于O型和A型口蹄疫在猪群中长期、反复流行,因此,猪用口蹄疫疫苗往往只能免疫一种病毒,针对性不强,疫苗稳定性及保护效力欠佳。"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  相似文献   

5.
作者等綜述了有关口蹄疫病毒型的变异問題的各个研究,并例举了近20年(1937—1957)內在哈薩克斯坦及与其相鄰接的某些地区中所分得的口蹄疫病毒的正型和亞型的材料。确定了O型和C型口蹄疫病毒在自然条件下生存较短时期后即可变为O型成OA型的变种。在口蹄疫流行时所进行的观察証明,当口蹄疫病毒多次地侵入免疫动物机体的时候,由于动物机体建  相似文献   

6.
牛A型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属中A型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出现水疱,是我国一类传染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已将口蹄疫列为国家强制免疫项目,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本病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正>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的是偶蹄动物。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有强烈的传染性,一旦发病传播很快,甚至造成大流行,不易控制和消灭,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 I E)一直将本病列为发病必须报告和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在我国,口蹄疫O型灭活苗因免疫效果较好,免疫程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现已确定有7种病毒血清型,即O、A、C型,SAT1,SAT2,SAT3和Asia 1型,SAT2至少由14个遗传拓扑型和3个血清亚型组成,SAT2主要流行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主要感染野生动物尤其是非洲水牛,给发病地区的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从分子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对SAT2口蹄疫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SAT2型口蹄疫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病毒O型Cathay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FMD疑似组织病料,为口蹄疫相关研究工作提供试验参考。[方法]应用细胞培养、电镜观察、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T-PCR及测序技术对FMD疑似组织病料进行分离鉴定,确定其血清型及基因型。[结果]结果显示,分离鉴定的FMD疑似组织病料为O型Cathay口蹄疫病毒株。[结论]为口蹄疫的诊断、防治、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的研究使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地区牛口蹄疫O型Asia-Ⅰ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应用液相阻断ELISA法检测492份口蹄疫O型Asia-Ⅰ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免疫牛群对牛口蹄疫O型的平均免疫合格率为97.6%,对Asia-Ⅰ型的平均免疫合格率为97.7%.[结论]牛口蹄疫O型Asia-Ⅰ型双价灭活疫苗可以使免疫牛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河南省猪场猪口蹄疫的感染情况及其抗体保护水平,应用ELISA方法对河南省部分猪场共计2 930份猪血清进行了猪口蹄疫抗体检测。口蹄疫3ABC感染抗体阳性率为3.11%、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率为90.24%。后备母猪、种公猪、经产母猪、保育猪和育肥猪血清样品,口蹄疫3ABC感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8%、4.61%、2.10%、2.44%和3.39%,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68%、91.55%、92.45%、80.56%和88.93%。结果表明,河南省猪场的猪口蹄疫O型抗体水平较高,免疫效果较好。各个阶段的猪群均存在口蹄疫3ABC感染抗体阳性,均有感染口蹄疫的风险,需要加强对各个阶段猪群的疫苗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东开平地区猪养殖场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情况,自2016年1~12月,在开平市9个猪养殖场中分别随机抽取血清样品417份,应用ELISA方法进行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结果为猪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为85.4%。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是我国规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为了评价口蹄疫疫苗强制免疫疫果,本研究采用液相阻断ELISA法检测了海南儋州某规模牛场强制免疫口蹄疫疫苗三价苗前后的免疫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强免口蹄疫三价灭活苗21 d后,试验牛血清O型、A型和亚Ⅰ型抗体效价和免疫合格率均达到规定标准;O型和A型免疫效果优于亚Ⅰ型免疫效果,而且肌肉注射效果优于皮下注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患畜主要在口腔粘膜、乳房、蹄部发生水泡和溃烂为主要症状. 1 病原 口蹄疫病毒主要有七种血清型,即O型、A型、C型,南非1、2、3和亚洲Ⅰ型,各血清型之间几乎没有交叉免疫反应.家畜耐过某型病毒的口蹄疫后,其它血清型的病毒仍可对其进行感染.我国主要发生的是O型、亚洲Ⅰ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虽然血清型众多,但患牛表现的症状基本是相同的. 2 流行病学 本病以黄牛和奶牛易感性最强,其次是猪和羊.幼龄家畜比成年家畜较易感.  相似文献   

15.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监测家畜O型口蹄疫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控制口蹄疫关键在于早期监测,准确监测是防制口蹄疫的重要环节。特对某地方乡镇散养、规模化养殖场采取牛、羊、猪的血清,利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家畜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进行监测,了解家畜免疫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该地方牛羊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76%,猪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60%;规模化养殖场较个体散养户免疫抗体效果好;牛口蹄疫O型灭活苗的免疫抗体效果好于牛口蹄疫AsiaⅠ-O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抗体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监测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4年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效果,对猪O型口蹄疫O/MYA98/BY/2010株灭活疫苗与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在临床应用中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表明:4年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抗体免疫合格率差异显著(p0.05),2014年使用O/MYA98/BY/2010株口蹄疫灭活苗免疫合格率最高,为89.3%;除2013年外,其余3年的疫苗免疫合格率均达到国家农业部规定的70%的要求;相应猪O型口蹄疫疫苗当年在不同养殖场中的免疫效果表现均有一定的差异,但各年的变异系数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类型的疫苗在连续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效力减退现象。  相似文献   

17.
陈鹏  翁凡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8):103-104
为了解蓝耳病对O型口蹄疫浓缩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该研究将30头仔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分别按厂家推荐剂量肌肉注射3种不同的O型口蹄疫浓缩苗,45日龄、75日龄、105日龄、135日龄、165日龄采血检测抗体。结果表明,蓝耳病造成3种O型口蹄疫浓缩苗免疫抗体滴度增长缓慢,且长时间内低于保护水平,抗体合格率严重偏低。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猪群中主要流行O型口蹄疫病毒,分属于古典中国(Cathay)拓扑型、中东-南亚(ME-SA)拓扑型、东南亚(SEA)拓扑型。长期以来,猪群中一直以Cathay拓扑型占优势,经过多年的遗传演化,进一步可以分为老毒株和新型毒株。在猪群中不时有中东南亚拓扑型的泛亚毒株流行。2010年前后由于新毒株侵入,又有东南亚拓扑型的缅甸-98型毒株流行。选择从临床发病猪最新分离鉴定的病毒材料12株,经综合分析后筛选发现O/HB/07/4、O/GX/09/7、O/XJ/10-11 3个毒株对猪毒力强,对BHK-21细胞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免疫原性好,生物学特性符合疫苗毒株的要求,但其单苗免疫覆盖面有限,需要进一步进行组合制备免疫覆盖面广的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19.
于2008年秋季进行了日照市亚I-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检测,结果表明,日照市牛亚I型口蹄疫和O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都达到80%以上;而猪O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偏低,刚达到农业部70%以上的要求。对猪O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建议要针对检测情况抓紧时间组织补免,确保免疫程度达到1 000%。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散养猪口蹄疫免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制定在农村散养条件下猪口蹄疫控制的疫苗免疫策略。[方法]研究猪口蹄疫O型和亚洲I型母源抗体、口蹄疫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和猪瘟与口蹄疫免疫干扰。[结果]结果表明,仔猪口蹄疫O型母源抗体能保护15日龄内仔猪,而亚I抗体不能保护仔猪。2 ml免疫剂量组的O型和亚I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1ml免疫剂量组,1次免疫接种不能形成免疫反应的抗体平台期,抗体效价迅速下降;2次免疫接种后60 d达到峰值,O型和I型抗体滴度维持长达60 d以上;猪瘟和口蹄疫疫苗同时免疫相互不发生干扰。[结论]结合农村散养实际情况,为提高免疫保护力,建议实行30日龄同时首免口蹄疫和猪瘟,间隔28 d进行二免,每次免疫剂量口蹄疫为2 ml/头,猪瘟为2头份/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