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雷竹的特征与特性 雷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具有八大优势:①出笋早.在所有的竹笋品种中雷竹出笋最早,一般在3月初,若采用早出技术,春节前就有雷笋出土.②出笋期长.春笋3月初至4月底出笋,秋笋10~12月出笋.③产量高,效益好.雷笋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可达3000多公斤,亩产值达1万多元.④笋味鲜美,营养丰富.雷竹笋含蛋白质2.74%、脂肪0.52%、糖3.54%.⑤连年出笋,产量稳定, 个体粗大,壳薄肉肥.⑥成本低,用工少.肥料投资只需5%左右,培养管理用工每亩只需20个劳动日.⑦周期短,见效快.新造林第2~3年就有收入.第4年可成林,第5年达高产.⑧适应范围广.海拔2500米以下的丘陵缓坡均适宜栽培,而且一年种竹,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细叶雷竹引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90-4290
细叶雷竹具有笋期早、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笋用竹改良的优选竹种。介绍了细叶雷竹种竹移栽及抚育管理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1993年庐江县从浙江富阳亚林所引进哺鸡竹、高节竹作为笋用林培育,由最初的3个乡、林场近百亩试点栽培,经过10多年来的扩展栽培,全县已发展笋用竹2000余亩.笋用竹栽培精细,投入大,竹笋产量高,笋味鲜美,亩产值数以万计,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雷竹食用笋的数量和品质,增加良种雷竹苗的产量,满足市场对雷笋和雷竹苗的消费需求,增加竹农收入,并为相似气候区发展雷竹产业提供有益参考,从优良母竹选择、标准肥水管理、及时挖笋和合理留养、采伐更新与勾梢等多方面阐述了承平细叶乌头雷竹良种丰产栽培综合技术措施。通过推广应用良种丰产栽培综合技术,造林保存率由85%提高到99%,竹笋产量由1 000 kg/亩提高到2 000 kg/亩,种竹苗由350株/亩提高到700株/亩,竹材由250 kg/亩提高到500 kg/亩,产值由1万元/亩提高到2万元/亩以上,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创新了雷竹密植早栽早丰栽培技术和雷竹秋季出笋技术,实现了雷竹1年种、2年养、3年成林、4年高产的目标,笋期延长90 d左右,秋笋产量增加500 kg/亩以上。综合来看,选择优良母竹是雷竹提前投产的前提条件,标准肥水管理是雷竹早产、多产的根本保证,合理留养是雷竹早期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徐嘉科 《新农村》2005,(8):11-11
麻竹、绿竹、大典竹等丛生笋用竹,造林后2-3年就可以投产。投产期间根据竹林和竹笋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使之持续丰产。  相似文献   

6.
正绿竹主要分布于浙江省南部以及福建、广东、广西等区域,是我国中南亚热带地区著名的夏秋季笋用丛生竹,因笋体形似马蹄,又名马蹄笋。绿竹在浙南产笋期为6月至10月,恰值浙江省毛竹春笋、冬笋、雷竹笋等主要笋用竹的产笋淡季,笋期长达4个多月。马蹄笋属典型的泥下笋,笋体适中(300~650克),可食率高,笋肉厚  相似文献   

7.
笋用雷竹林引种后新立竹生长规律与经营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雷竹引种后新立竹生长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母竹引种后新立竹数目、胸径、树高、枝下高及与母竹距离有随着母竹年龄增大而增长的趋势。新立竹数目与新立竹年龄(相对母竹而言)之间及新立竹与母竹平均距离之间均存在函数关系。雷竹引种后各年间新立竹数目、胸径、树高、枝下高及新立竹与母竹距离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年龄对雷竹林分平均单株枝重、枝长、叶数/枝、叶重/枝、叶面积的影响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钩梢处理对平均均叶数/枝、平均叶重/枝及平均单株枝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或极显著性水平。雷竹株数按径阶分布服从正态分布。雷竹冠幅、胸径、树高及枝下高等生长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根据雷竹鞭侧芽分化为岔鞭规律以及新立竹年龄与母竹距离的关系可以确定雷竹初植密度,由树冠重叠系数及其平均径阶决定笋用雷竹林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8.
溪口镇近年雷竹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据统计全镇种植面积已达2666.67hm2,经济效益较好。在栽培管理技术上,进行了秋季出笋试验,总结出相关经验,如抓好前期竹园肥水管理,秋季出笋覆盖不能过厚,也不能过早,鸭泥不能施放过多,6月施鸭泥时不能控断竹鞭,防止伤鞭处竹梢疯长,保持园地温度在20~24℃为宜,天气转冷时及时增加覆盖物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林农种植笋用竹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笋用竹产业的不断发展,用笋用竹林权证抵押贷款的企业和林农越来越多。笋用竹从分类上说属竹类,从林木资产评估类型划分上属经济林范畴。由于笋用竹生产管理的特殊性,同一宗地的笋用竹采取的评估方法不同,其资产的评估值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笋用竹丛枝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笋用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扫帚病、竹疯病、该病发生普遍而严重,当前已成为发展笋用竹生产的一大障碍。研究结果表明:在3月底到4月中旬或9月,清除林中病枝,集中林外烧毁,防治效果达92%;清除病枝后喷洒50%多菌灵500倍液或25%三唑酮5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9%和97%,仅喷洒50%多菌灵500倍液或25%三唑酮500倍液,每周1次,连续3次,防治效果均达100%。表3参6  相似文献   

11.
以优良丛生笋用竹种麻竹、绿竹、勃氏甜龙竹为对象,针对其栽培中普遍存在的竹林立地生产力发挥不佳、产量质量不稳定和竹林退化等现实问题,对竹林丰产林分结构优化、散生状培育、促进笋芽萌发、土壤生态管理和病虫害生态控制的无公害、有机竹笋栽培等技术开展的"丛生笋用竹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系列研究,日前在浙江通过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2.
随着林农种植笋用竹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笋用竹产业的不断发展,用笋用竹林权证抵押贷款的企业和林农越来越多。笋用竹从分类上说属竹类,从林木资产评估类型划分上属经济林范畴。由于笋用竹生产管理的特殊性,同一宗地的笋用竹采取的评估方法不同,其资产的评估值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14.
笋用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扫帚病、竹疯病。该病发生普遍而严重, 当前已成为发展笋用竹生产的一大障碍。研究结果表明:在3 月底到4 月中旬或9 月, 清除林中病枝, 集中林外烧毁, 防治效果达92 %;清除病枝后喷洒50 %多菌灵500 倍液或25 %三唑酮500 倍液,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9 %和97 %;仅喷洒50 %多菌灵500 倍液或25 %三唑酮500 倍液, 每周1次, 连续3 次, 防治效果均达100 %。表3 参6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庆元县高山地区优质笋用竹的栽培技术,包括母竹选择、选地与整地、母竹栽培、竹林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笋用竹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南省信阳市 2 0 0 0年 3月引种红壳竹、白哺鸡竹、高节竹、乌哺鸡竹等 4个竹种的栽培试验情况 ,通过对外业调查材料的计算分析 ,证明这 4个竹种在信阳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特别是经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考验 ,成活率 92 %以上 ,出笋率 91%以上 ,造林第四年基本郁闭成林。其中红壳竹和白哺鸡竹出笋较早 ,出笋量较大 ,表现较为突出 ,可作为优先发展的竹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竹类资源丰富,用途广泛,竹资源开发包括竹纤维产品、竹质人造板、竹质家具、竹编工艺品、竹雕工艺品、日用竹制品、特种竹产品、竹食品等。通过分析福建省竹子物种资源收集及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从福建省常见158个竹种中筛选出15个适于本省优先开发的笋用竹种,并总结优质笋用竹种的品种特性和优质高产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为背景,结合三峡库区护岸林建设,通过对栽植于重庆涪陵南沱镇连丰村的笋用竹撑绿杂交竹3号护岸林的调查,测定了撑绿竹杂交3号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竹丛秆数、胸径、生长宽和竹高等生长因子,并分析了这些因子和立地条件的关系,采用F检验、SSR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坡向对竹高有极显著影响,阳坡竹子比阴坡竹子平均高1.30m;土壤厚度对生长宽和竹高有显著影响,在40~60cm厚的土层上竹子的生长宽比在20-40cm厚的土层上的竹子生长宽平均宽0.20m,竹高平均要高0.82m;不同立地因子组合对竹高有极显著影响,平均竹高变化范围在7.47~9.54m之间.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北仑区地处浙北沿海的少山区,栽培花哺鸡竹历史悠久。笔者调查了沿海的房前屋后及高墩地段的花哺鸡竹林32亩,平均每亩产笋量1640公斤,最高的4500公斤。该品种笋味鲜美,有较好的经济效益。90年代初兴起营造沿海防护林带,我区首选的是花哺鸡竹林带。经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为背景,结合三峡库区护岸林建设,通过对栽植于重庆涪陵南沱镇连丰村的笋用竹撑绿杂交竹3号护岸林的调查,测定了撑绿竹杂交3号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竹丛秆数、胸径、生长宽和竹高等生长因子,并分析了这些因子和立地条件的关系,采用F检验、SSR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坡向对竹高有极显著影响,阳坡竹子比阴坡竹子平均高1.30 m;土壤厚度对生长宽和竹高有显著影响,在40~60 cm厚的土层上竹子的生长宽比在20~40 cm厚的土层上的竹子生长宽平均宽0.20 m,竹高平均要高0.82 m;不同立地因子组合对竹高有极显著影响,平均竹高变化范围在7.47~9.54 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