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海市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植物群落对周围环境具有降温增湿的作用。该文在对上海市植物群落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14个典型群落进行降温增湿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的降温增湿效果有很大差异:柳杉群落、香榧群落、东方杉群落和广玉兰群落的降温增湿效果较好,桂花灌丛和雪松群落的降温增湿效果较差,而高羊茅草坪的降温增湿效果最差。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知,结构复杂、郁闭度高、叶面积指数大、植株高的群落比结构简单、郁闭度低、叶面积指数小、植株矮的群落降温增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镇海城区公园绿地为例,对植物配置进行了探讨。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弊病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了植物群落的概念和解决当前绿化中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构建人工植物群落,提倡一种更加自然、生态、质朴的风格,从而创造真正的自然生态景观,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绿量,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项新指标,是生态效益量化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上海3个社区中的167个样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海社区道路、公园、居住区及其他绿地4种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标与绿量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影响植物群落绿量的结构特征指标。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偏小,物种多样性不高且变异很大,乔灌草各层物种多样性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性。社区道路绿地的绿量与乔木平均冠幅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社区公园绿地的绿量与乔木平均胸径、乔木平均高度、乔木平均冠幅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社区居住区绿地的绿量与乔木平均胸径、乔木平均高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乔木平均冠幅、灌草平均高度呈现显著正相关;社区其他绿地的绿量与乔木平均高度、乔木平均冠幅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乔木平均胸径、灌草平均高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社区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提升绿量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求小面积人工绿地三维绿量的分布特征及快速有效的测算方法,以杭州市3家疗养院绿地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36个20 m 20 m的样地,通过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14个群落指标。依据林木的分形原理,采用对群落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显著性检验和逐步回归的方法,获得4个模拟方程。结果表明:样地总体三维绿量呈正态分布,其中乔木层三维绿量占总三维绿量的近90%。4个模拟方程决定系数R2为0.922~0.973,残差分析没有呈现明显图案,所得最优方程为y=2 679.155x11+77.620(y为模拟三维绿量,x11为胸高断面积)。根据模拟方程标准回归系数,14个因子中对小面积人工绿地三维绿量影响最大的因子为胸高断面积。图2表7参22  相似文献   

5.
选取成都市城市公园的40个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记录各植物群落中每种植物的物种名、树高、冠幅、胸径、盖度、叶面积指数等相关数据,根据盖度及叶面积指数计算出绿量。通过分析成都市城市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绿量的相关性,研究影响植物群落绿量变化的结构特征因子。结果表明:成都市城市公园主要群落结构模式是双层乔+灌+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的平均Shannon-winner指数分别为0.69、1.03、0.76,平均物种丰富度均在4左右;群落绿量与优势种的胸径极显著正相关,与优势种的高度、冠幅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李蒙 《乡村科技》2022,(7):94-97
目前,城市公园在功能结构和运营形式上出现了功能单一到多元化、静态观赏到动态参与、封闭型转为开放型的转变。“拆墙透绿”恰恰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以北京市顺义区公园为例,介绍当地公园绿地建设情况,总结提出公园绿地开放的好处与配套要求,并据此提出拆墙透绿工程建设策略,为其他地区实施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找出群落结构与绿量之间的联系,探求提高园林绿地群落绿量的途径,选取北京市10个公园绿地共324个植物群落进行调查,于2015年夏季测量群落绿量。从乔木层和灌木层及针阔叶组成情况对群落结构进行分类,将群落结构与绿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北京市公园绿地群落中,以乔木层为针阔叶混交、灌木层为阔叶树种的结构类型最为常见,占调查样本总数的58.33%。这类群落的针阔叶植物数量比集中分布在1∶9~1∶3,针阔叶植物盖度比集中分布在1∶5~1∶1.6。该类群落的绿量与针叶乔木盖度、阔叶乔木盖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计算得出了这类群落绿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1.448x1+0.629x2+0.446x3+1.400,x1为针叶乔木盖度,x2为阔叶乔木盖度,x3为阔叶灌木盖度。  相似文献   

8.
地被植物在公园绿地中的配置——以高桥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地被植物的特征、功能及配置原则。以高桥公园为例,阐述了地被植物的配置与配置效果,并提出了地被植物的配置建议,为合理应用地被和精细化绿地养护提供了示例,为节约型园林作了有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扬州瘦西湖公园绿地空间格局与结构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遥感图像判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扬州瘦西湖公园绿地的空间格局及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结果表明:扬州瘦西湖公园共有绿地斑块230个,而斑块形状指数Ips≥1.50的绿地斑块为105个,绿地斑块形状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大。绿地景观类型较多,多样性指数较高。植被的生长状况良好;物种丰富,其中垂柳、桃、意杨、枫杨在树木株数和相对优势度上均占优势;植被在高度和胸径上的分布均表现为具有向上发展的潜力,属于发挥生态效益的最佳时期。扬州瘦西湖公园的树种多度与基于叶面积的相对优势度之间无明显关联,数量上占优势的树种,其相对优势度不一定很高。植被树木株数与不同树高等级间的分布关系表现为随着树木高度级的增加,树木株数相应减少;树木株数分布与不同胸径等级间的关系也呈现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北京公墓的微气候特征,对北京5座公墓进行了绿量、墓体积、温度、湿度的测量、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公墓中三维绿量、基石量对其微环境的影响,据此对未来的公基建设、修复的合理指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无墓区20 m×20 m范围内的绿量分别达到750、300时植被降温增湿能力才能发挥出来,而墓区的绿墓比应该达到25~...  相似文献   

11.
以宣城市城区公园内212个样地为研究对象进行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有园林植物171种,隶属于69科121属,乡土种和外来种分别占61.4%和38.6%,重要值最大的乔木是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灌木是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分别为18.949%和10.173%。植物群落以人工类型为主,主要群落类型有6种,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样地数比例最高,占43.4%,地带性植物类型常绿阔叶林仅占15.1%,群落相似度均在0.5以下,为中度不相似和极不相似,其中敬亭湖公园和梅溪公园之间的相似度最大,为0.409;响山公园和府山广场之间的相似度最小,仅0.047。  相似文献   

12.
以福州市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索从大比例尺遥感图像中提取绿化植物的平面量,在遥感和计算机等技术支持下进行城市绿化植物三维绿色生物量和生态环境效应的估算.结果表明该研究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切实可行,可用于我国城镇绿化三维绿色生物量和生态环境效应的估算、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兼具实践性和艺术性的双重标准,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主观判断,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评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北京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北京市5个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现了非量化因素的可量化研究,是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合肥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功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定量评价为出发点以及以RS和G1S为技术支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的评价方法,确定生态、游憩和防灾避险等3个主要评价功能因子以及12个评价指标因子,构建整体性、分层次的综合评价体系,并提出相关指标值的获取及评价的方法,同时对合肥市公园绿地功能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公园绿地功能综合评价值为0.743 0,处于Ⅱ级中游水平,表明合肥市公园绿地规模适当、指标较先进、结构较合理,综合功能效应良好,但也存在功能发挥不平衡现象,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贵州山区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景观,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贵州山区城市道路绿化存在道路绿地率低,树种选择不合理,道路绿化水平落后,道路绿化管理养护水平低等问题,通过对贵阳市城市道路绿化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科学的规划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和改进贵州山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措施:提高山区城市道路绿地率和绿量;合理选择山区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完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传统公园绿地空间布局评价缺乏人群需求考量和量化支撑的局限性,以合肥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以供需平衡为目标,利用POI数据对公园绿地使用主体分布及活动强度进行量化分析,构建以服务能力与需求评价为核心的公园绿地布局评估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中心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呈“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不平衡分布特征,公园绿地总体布局和层级设置还不能满足人口的使用需求,不同区域的公园绿地资源配置存在差异化和不平衡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公园绿地布局建议。该模型综合考量了城市公园绿地的供给和需求,量化了供需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为城市公园绿地布局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城市化背景下沿城郊梯度植物种类组成、多样性和分布格局的差异,以福州市为例,分别选取了市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各3个区域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植被调查。结果显示:(1)共记录61科110属139种植物。共9个优势科,主要是百合科(Lili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等;市区公园优势种不明显,近郊和远郊公园以造林种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e)和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 var.sinensis)为主。(2)物种丰富度、生态优势度和物种多样性在水平空间尺度上均表现为市区公园近郊公园远郊公园,在垂直分布上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结果表明,在人为引进外来物种和土地利用类型改变等城市化因素影响下,亚热带城市公园木本植物多样性沿城郊梯度呈现出由市区向远郊区线性递减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公园绿地外道路噪声环境进行监测与分析的结果表明:公园边界噪音来源于车辆发动机噪音、胎噪、运动风声的综合噪声。这些噪音对公园游憩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公园绿地边缘部分的植物景观能够迅速降低噪音,又能展现美感,将对公园利用率的提高大有裨益。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与生态效益都融合在园林植物中,所以一次设计将在多个层面展现植物景观的功能。以北京市公园绿地(被城市干道包围的绿地)边界的多个不同样方为对象,调查与研究这一宽度范围内的植物类型、种植密度和配置方式,从而判断使噪声衰减最有效率的植物配置形式。这些植物群落不仅能有效地减弱交通噪声,构造更为安静的游园环境,而且更能美化城市环境,体现并形成当地的植物特色。按照降噪效率对这些样方进行排序并运用SBE法对所测公园边界的植物群落进行美景度相应指标的评价,分析边界植物群落色彩美景度高低的原因,得到所测群落中景观效果最好的植物配置形式。综合以上两种最佳形式的植物配置,进行平衡与推断, 形成诸如同样的宽度条件下,多排小乔或低层灌木既可以起到较好的降噪作用,又可以丰富路缘的观赏效果;乔灌草皆有的种植模式中乔木排数尽可能多,林间内部保持通透,会形成舒适的空间效果等判断, 可以对北京市以及类似的大型城市绿地边缘塑造植物景观提供科学的论据。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对贵阳市主要街旁绿地园林植物配置调查,探讨其植物配置方式.认为街旁绿地植物配置应因地制宜,社会性、生态性与观赏性并重:应用高大阔叶乔木作遮荫树;应用观赏价值高的乡土树种造景,突出本地植物特色文化;应用草本花卉作花坛、花境的材料,选用适当的常绿灌木作地被,使之四季景观富于变化.并指出后期管理是发挥街旁绿地多重功效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建设部对城市环境建设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研究是仍一个相对新的课题,缺乏一定的标准和较全面的历史记录.通过对衢州市植物多样性水平与保护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衢州市城市植物多样性以珍稀植物园、乡土植物引种区、古树名木保护、经济林种质资源圃、城市(郊)植物群落等保护点的建设规划,并对城市绿地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一般绿化植物、经济林树种、植物群落类型进行了编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绿地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等四个层次保护与建设规划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