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0年6月21~23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承办的“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观摩暨黑木耳专题研讨会”在牡丹江举行,来自国家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专家及团队成员,各省食用菌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伊春市、海林市、林口县、东宁县等食用菌生产基地的代袁16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滑菇又称光帽鳞伞,是栽培较为普遍的木腐性食用菌之一,其原产于日本,我国的主产区是河北省北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及内蒙古省赤峰市等地。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市场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采用公司连基地,基地加农户的模式,以及民间自发组织生产,滑菇栽培在牡丹江地区有了较快的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继黑木耳之后第二大人工栽培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的种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木耳种植栽培是贵州省德江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地方农业通过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形成了食用菌科学化栽培体系。本文就以德江县黑木耳的种植栽培技术实践经验为主要论述内容,探析当地在黑木耳食用菌产业发展方面的现实态势。黑木耳人工栽植存在袋料栽培与段木栽培两种技术类型,其中段木栽培更加接近于黑木耳的自然野生生长方式,更顺应现代林业发展建设要求,而袋料栽培更加稳定,容易实现高产。贵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是我国主要食用菌之一,是我国名贵的土特产品和传统出口产品,产量和质量均占世界首位。人工栽培栽培黑木耳可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对黑木耳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耳场设置、耳棒制作与排场、接种培养、出耳期管理、采收加工等栽培技术环节进行探究总结,为提高人工栽培黑木耳的品质与产量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到201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37.1亿袋,总产量为189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二十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二,黑木耳、滑子蘑、猴头菇等骨干品种领跑全国。形成了以国家级牡丹江木耳批发市场、海林市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为核心的食用菌市场集群,销售区域分布于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6.
正东北高寒地区的食用菌栽培是以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的黑木耳生产为其代表。这一地区菇类产品除自给自足的平菇、榆黄蘑及小规模栽培外销的猴头菇等品种外其它菇类栽培末形成规模(吉林长白山区的花菇栽培正在兴起)。经过实践探索,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好,又有丰富的食用菌生产原料及其它地区不可替代的冷资源利用等优势,不仅适宜黑木耳栽培还为中低温型食用菌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南菇北移"进行反季节栽培食用菌产业开发奠定了  相似文献   

7.
龙泉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将公元1800年前的西晋作为人工栽培始期,将河澹在《龙泉县志》上所记185个字,定为中国香菇栽培技术的成熟期。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龙泉市把历史上单一的香菇生产发展成为香菇、黑木耳、黑木耳菌种、灵芝等多菌类产业结构,采用高新技术,高效生态为主产的浙江省食用菌十强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小镇黄松甸不大,名气不小,风光秀美,盛产木耳。小镇的故事、名气都因这朵小小的"黑牡丹"不胫而走。"地不多,半冬过,打点粮食够吃喝。"这是蛟河市黄松甸老百姓过去的生活状态。伟光村老支书说,黄松甸在改革开放初期并不富裕,很多姑娘都不愿嫁到这里。2017年,黄松甸人工栽培黑木耳发展到了3亿多袋,干品产量1.2万吨,食用菌产值达到了10亿元,人均纯收入逾2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和木耳特色小镇。黄松甸的"蝶变"见证了蛟河的"蝶变",也映射出中国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改革历程。"有形之手"打出"组合拳"从黄松甸食用菌产业被列为蛟河市主导产业之后,全市一项项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频频出台,"有形之手"不时地挥动,打出一套套"组合拳"。从2007年开始,黄松甸镇连续举办了五届"食用菌暨长白山特色产品展洽会",平均每届展会的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具有独特的食疗保健作用,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因其含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优点,又名"山珍",被誉为"天然绿色保健食品".食用菌产业因其市场前景好、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在我县发展迅速.青川黑木耳一支独秀,久负盛名,所产竹荪被誉为"真菌之花"而闻名遐迩,香菇品质优良、味道鲜美、独具特色. 2011年,全县新发展段木密植黑木耳200万棒,竹荪栽培4 000亩,袋料香菇5 000万袋,实现食用菌产量9 250t,总产值3.5亿元.食用菌产业正成为我县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正>黑木耳是世界四大食用菌之一,是我国栽培产量第二大的食用菌品种。黑木耳是诸城市食用菌产业中的主打产品、主导产业,规模化种植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发展,诸城市黑木耳种植规模在10万袋以上的家庭农场达到50多家,初步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蓬勃向上、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已经成为一项富民产业与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1.
1现状吉林市人工栽培食用菌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从采集野生菌到人工栽培食用菌的成功过渡,食用菌产量逐年提高,品种逐步增多,已成为吉林市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市人工栽培食用菌主要是以木屑为原料的黑木耳、灵芝、元蘑、滑子蘑、平菇、香菇等品种。2012年全市食用菌总产量在42494吨,总收入达到160503万元。  相似文献   

12.
随着袋栽黑木耳及食用菌的迅速发展,“天保”工程的推进,传统的用锯末屑做培养料己远远满足不了各地栽培户的需求,而且原料价格越来越高。如何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黑木耳及食用菌栽培原料,是摆在食用菌科技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牡丹汀市黑木耳协会、林口县食药用真菌研究会会长,中国农村奔小康专家服务团高级技师聂林富先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刻苦攻关,于1997年利用山区陈旧的树叶代替锯末屑栽培黑木耳及食用菌获得了成功。这一新技术的发明,产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前景广‘阔。该技术连续在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国农村报道”、大众科技报、黑龙江农村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播发和刊登,深受全国各地食用菌栽培户的一致好评和认可,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各地区推广应用。树叶袋栽黑木耳新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2019,(3):16-19
<正>木耳是我国食用菌中产量排第二的菌类,约占食用菌总产量的17%。我国人工栽培的木耳分为黑木耳和毛木耳(图1),其中毛木耳又根据绒毛的颜色分为黄背木耳和白背木耳。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培育出白色玉木耳,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出糯木耳。我国生产量最大的是黑木耳,2017年总产量为638.84万吨,其中黑龙江省2017年产量达到333.54万吨,占我国总产量的52.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申请的"牡丹江龙丰苹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获得通过,成为黑龙江省首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苹果品种。"龙丰苹果"为鲜食兼加工型品种,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9月20—25日成熟,鲜食品质好,储藏品质后更佳,最适食用期为10—12月,可以储藏到春节。  相似文献   

15.
<正>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的我国食用菌产业,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年产量已超过2 800万t、产值超过2 000亿元,成为农业领域仅次于粮、油、果、菜的第五大作物。我国是最早进行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消费大国,年产量约占世界食用菌产量3/4。日前在武汉举行的2014中国食用菌产业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介绍,我国商业化栽培的菌类作物种类约60种,未来30年将上升到100~150种,目前香菇、双孢菇、平菇、黑木耳、草菇、金针菇等传统品种继续保持优势,杏鲍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现今黑木耳产量最高的国家,其中黑龙江、吉林、湖北、云南等多个省市都有野生及人工栽培的黑木耳。野生黑木耳因较难采摘,价格较贵,真正的野生干木耳每斤应在百元以上,而人工栽培黑木耳价格则相对便宜。本文从黑木耳的形态、质地、色泽、结构、膨胀系数等方面论述了野生黑木耳与栽培黑木耳的区别,以便为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黑木耳时提供有效鉴别依据,不被市场经济混淆。  相似文献   

17.
钱玉兰 《福建农业》2005,(11):19-19
黑木耳是我国主要人工栽培食用菌之一,产量和质量均占世界首位。由于它生产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但是,袋栽黑木耳其菌丝生长较弱,抗霉菌能力差,在栽培过程中易遭霉菌的污染,且不耐高温,因而其生产受到很大制约。根据黑木耳的这一生物学的特性,我们将黑木耳与毛木耳进行有性杂交,因为毛木耳抗霉性强,通过杂交能大大提高黑木耳的抗霉力,目前已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莒县京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先后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食用菌先进单位"、被市农业局认定为"农业龙头企业",被科技局批准为"日照市农村星火科技培训基地";"莒珍牌"黑木耳、反季节香菇,2006年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07年,莒县京华食用菌厂厂长、协会会长卢京玉,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推选为中国黑木耳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2008年12月,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授予"山东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科技致富带头人"称号。  相似文献   

19.
云海雾天、溪涧环回,绿水青山,如梦如幻,美丽康县。康县是我国黑木耳原产地之一,自清代嘉庆年间就有栽培,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黑木耳因生于木段,形似人耳,色泽黑褐而得名,被称为食中“黑色瑰宝”,可食,可药,可补。1997年康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全国黑木耳之乡”“全国黑木耳生产基地县”“中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2008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康县黑木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是我国最早栽培的食用菌之一,营养价值丰富,市场前景可观.河北省拥有丰富的黑木耳生产原料资源,并且可以实现一年两季栽培,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黑木耳产业的优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河北省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