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超微粉碎处理菠萝皮渣理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干法超微粉碎技术处理菠萝皮渣,比较不同处理时间下菠萝皮渣超微粉的粒径、色度、休止角、滑角、溶解度和多酚含量。结果表明,超微粉碎15 min后的粒径为19.25μm,达到超微粉级别;相比于粗粉,超微粉碎处理会改变菠萝皮渣的色泽,导致颜色加深;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增加,粉体粒径变小,休止角、滑角和溶解度增大,粉体流动性变好,持水力和持油力提高,同时多酚溶出量增加。研究结果为超微粉碎技术综合开发利用菠萝皮渣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残次裂枣为原料,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酶解法提取膳食纤维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得到的膳食纤维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以脱糖枣粉计,纤维素酶添加量0.4%、木聚糖酶添加量0.5%、糖化酶添加量0.6%、酶解时间70 min时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最高,达10.69%。通过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测定显示,总膳食纤维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葡萄糖吸附能力和NO_2~-清除能力均显著优于枣粉,总膳食纤维的胆固醇吸附能力也显著优于枣粉,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胆固醇吸附能力略低于枣粉。残次裂枣可作为制备高品质膳食纤维的优良原料,酶解法生产的残次裂枣膳食纤维其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番薯粗粉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振动超微粉碎处理,研究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对番薯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薯粗粉经过超微粉碎处理5 min后,平均粒径减小到28.58±2.84μm,比表面积和离散度分别为0.57±0.08 m~2/g,2.96±0.37,达到超微粉级别。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番薯微粉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减小,微粉颗粒大小更均匀,颜色更为白亮、更均匀。与粗粉相比,番薯微粉的休止角和滑角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均小于粗粉。当超微粉碎处理时间为15 min时,所得番薯微粉持水力、持油力、吸湿性、溶胀度和溶解性分别为1.15±0.01 g/g,0.71±0.03 g/g,3.20±0.15%,2.88±0.30 mL/g,45.17±0.70%,加工特性最佳。超微粉碎处理可以显著改善番薯全粉的颗粒均匀性、颜色均匀性、吸湿性、溶胀度、溶解性等物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膳食纤维具有改善肠道环境、预防便秘、降低血糖、降低血脂等功效,这些功能特性与膳食纤维的持水性、溶胀性、阳离子交换能力、葡萄糖束缚能力、淀粉酶活力抑制力、胰脂酶活力抑制力有关,通过改变理化性质,提高功能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发芽和未发芽糙米米粉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水合特性、糊化特性差异,并探究了发芽对糙米鲜湿米线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微观结构、营养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发芽糙米粉相比,发芽糙米粉的直链、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下降了11.19%和15.49%;水合特性提高,在100℃下溶水率和溶胀率分别提高了1.75倍和1.15倍,糊化特性中黏度的降低与发芽糙米鲜湿米线蒸煮损失率提高、质构硬度和弹性降低、微观结构松散均密切相关;发芽糙米制备的鲜湿米线口感更加柔软顺滑,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将笋衣粉碎成3种不同粒径的粉体,研究粉碎粒度对笋衣营养成分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粉体粗纤维含量降低(p0.05);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不大(p0.05);色差和堆积密度减小(p0.05);滑角、溶解度和阳离子交换能力增大(p0.05);休止角、吸湿率、膨胀力、持水力和持油力增加;粉体颗粒微观结构发生变化。相对营养成分而言,粉碎粒度对笋衣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香菇柄的粉体性质,采用机械碾轧和球磨粉碎两种方法对香菇柄进行超微处理,并对其理化性质及微观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香菇柄经过两种超微粉碎方法处理后,粉体色泽变差,粒径显著降低,堆密度、流动性、水溶性指数、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营养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特别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增加明显;与机械碾轧超微粉碎相比,球磨粉碎制得的微粉粒度更小更均一,堆密度、休止角、滑角、水溶性指数、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增加幅度更大。因此,两种超微处理方法都能显著改善香菇柄的粉体性质,其中球磨粉碎法处理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发芽糙米粉和小麦粉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采用直接发酵法制成米面包。工艺中通过添加转谷氨酰胺酶(TG)和谷朊粉提高面包品质、增加发芽糙米粉的添加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发芽糙米米面包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转谷氨酰胺酶(TG)0.15%,谷朊粉12%,发芽糙米粉22%,水55%(以小麦粉和发芽糙米粉的总量为基准);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2.5 h,醒发时间60 min,烘烤温度(底火)220℃(180℃),烘烤时间22 min。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行研制的可调参数式行星球磨机对野生黑木耳进行了超微粉碎试验研究。对野生黑木耳进行精细加工,为开发出富含野生黑木耳超微粉的各种食品提供条件。试验采用5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的方法,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间影响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优化计算得到野生黑木耳超微粉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公转盘转速为574r/min,粉碎时间为4.2h,球料比为5,磨筒倾角为69o,填充率为23%,理论最佳颗粒粒径为3.9μm,实验值为4.12 ̄7.79,与理论最佳值基本一致,因此试验得出的数学模型可靠。同时进行了不同细度黑木耳粉的动物喂养实验,结果表明,黑木耳超微粉在净消化率、生物学价值、净利用率和功效比值方面均显著优于黑木耳粗粉和黑木耳细粉,对黑木耳进行超微粉碎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瓜籽壳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为充分利用南瓜籽壳中的功能性成分,对南瓜籽壳进行超微粉碎。结果表明,超微粉碎30 min后样品的粒度分布从100~800μm可以降低到0.1~100μm,其有效成分溶出特性有明显改变;测定南瓜籽壳粉的物理特性,表明微粉的均匀性比粗粉更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酱油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膨胀性、持水能力、持油性、亚硝酸根离子吸附性,以及阳离子交换能力等功能特性,及其在桃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酱油渣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膨胀性、持水能力、持油性和一定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对亚硝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120min时的吸附性趋于饱和,吸附率高达83.24%,且在酸性条件下的吸附性能更佳。应用实验表明,在桃酥中添加适量的酱油渣不溶性膳食纤维,不仅对桃酥的口感、色泽及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影响较小,而且其保健功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强化莲子的保健功能,对干红莲进行发芽处理并研究其蛋白质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莲子经发芽18 h后莲胚乳粉中粗蛋白含量达到19.95 g/100 g,提高了1.10 g/100 g;还原糖含量为3.77%,提高了1.05%。莲子发芽经36 h后莲胚乳粉中粗蛋白含量达到19.82 g/100 g,提高了0.97 g/100 g;还原糖含量为3.07%,提高了0.35%。发芽莲子粉中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未发芽处理的莲子。  相似文献   

13.
用木聚糖酶对经过超微粉碎处理后的DRBDF水解使其改性,增加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以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改性条件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的改性工艺。结果表明,在木聚糖酶添加量30 FXU/g,酶解p H值4.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粒径范围100~150μm时,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最高,达到7.13%。经过改性后的米糠膳食纤维,其持水力、持油力分别为改性前的1.18倍和2.04倍,溶胀力降低为原来的79%。  相似文献   

14.
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和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通过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确定该技术在葡萄皮渣精深加工中的适用性。试验以酿酒后皮渣中分离获得的葡萄籽为材料,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葡萄籽进行超微粉碎处理,重点研究超微粉碎工艺对葡萄籽粒径、原花青素的含量、脂肪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粉碎葡萄籽粉对比,经超微粉碎处理后葡萄籽粉中的原花青素含量达到8.74mg/g以上,其增加了28.5%,而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较小,保留率较高。实验证明,不同超微粉碎时间(5~25 min)处理对超微葡萄籽粉中的原花青素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证明超微粉碎处理有利于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释放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保留,适宜在葡萄皮渣精深加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发芽糙米抗氧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声波—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和乙醇提取法比较糙米发芽前后总多酚的变化。并对糙米和发芽糙米的多酚提取物进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及油脂的抗氧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法优于单纯的乙醇提取法,总多酚提取率提高了1.43倍。发芽糙米清除羟基自由基效果比糙米原料高40%;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比糙米原料高24.34%;还原能力比原料糙米高1.84倍,对延缓植物油脂的酸败效果明显好于原料糙米。  相似文献   

16.
胡萝卜超微粉制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胡萝卜超微粉的制备技术进行了专门研究。在胡萝卜超微粉碎过程中,通过对原料水分含量、超微粉碎时的球料比、研磨时间及设备转速等影响因素的控制,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从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并确定最优水平组合为:转速240rmin,研磨时间为4h,水分含量为3%,球料比为6。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蛾豆发芽对其豆粉的功能特性,如吸水率、吸油率、胶凝作用、可溶性氮以及粉的发泡性、乳胶性进行了测定.采用三种发芽时间(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进行蛾豆发芽,测定各特性时将豆子磨成粉,结果如下:经发芽处理后的蛾豆粉所有功能特性均有改善.但可溶性氮这项指标,除了PH值为4.5发芽的豆,其粉可溶性氮稍有增  相似文献   

18.
鹰嘴豆经超微粉碎,过100目、200目、300目筛,对各处理的冲调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不同的增稠剂对鹰嘴豆粉稳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鹰嘴豆粉粉碎粒度为300目,加入4mL2%的增稠剂海藻酸钠,并用80℃热水50mL冲调,其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发芽糙米为主料,红豆、枣、核桃和山药为辅料,开发一款富GABA发芽糙米方便营养粥。首先,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三水平L_9(3~4)正交试验,确定了发芽糙米方便营养粥的最佳制备条件,即发芽糙米添加量70%,浸泡时间50 min,料液比1∶12,蒸煮时间15 min。然后对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发芽糙米方便营养粥进行理化分析,其GABA含量为35.4 mg/100 g,蛋白质含量为11.7%,微生物指标合格。  相似文献   

20.
低温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使用RodamineB平板筛选法,从新疆具有典型低温环境地区的近200份土样中筛选分离到11株产低温脂肪酶的菌株。其中1株酶活较高的菌株L22,根据形态观察初步断定为假丝酵母,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属低温脂肪酶。摇瓶发酵确定该菌株产脂肪酶的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葡萄糖0.5%,豆饼粉2%,玉米浆2%,KB2BHPOB4B0.5%,NaNOB3B0.5%,橄榄油0.25%,初始pH值为7,发酵温度为20℃,摇床培养48h,酶活最高可达7.17U/mL,添加适量的油脂对产脂肪酶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