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土是衡量茶叶安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结合微波消解和ICPMS检测技术,开发一种测试不同类别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ICPMS测定稀土元素的方法检出限为0.3~18.3 ng/L,在所测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 3;不同类别茶叶添加试验,回收率分别为乌龙茶92.4%~104.5%,红茶80.1%~92.5%,白茶83.4%~99.4%,绿茶97.6%~105.6%,岩茶84.1%~98.9%,黑茶81.9%~115.7%,相对标准偏差为0.4%~9.2%。该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单,是检测不同类别茶叶中稀土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贵州4县中86份绿茶样品的16种稀土元素含量,分析绿茶中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及不同地区绿茶的稀土含量关系。结果表明:86份绿茶样品均检出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含量范围为0.1468~1.9063mg/kg,其中以轻稀土元素为主,所占比例为67.40%,稀土元素总量、轻稀土元素含量和重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544mg/kg、0.3062mg/kg和0.1481mg/kg;绿茶中稀土元素相关性显著,对轻稀土元素有富集效应,且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存在分馏作用及生态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春季茶树‘碧香早’的1芽2叶茶鲜叶为原料,选同一批次鲜叶采用蒸汽固样法将其制成固定样及加工成6类茶叶,并比较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性能,以期为茶叶新产品开发及健康消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固定样及6类茶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亚硝基、·OH及O2-·的能力均随茶汤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固定样、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白茶以及红茶对DPPH·的IC_(50)依次为0.017、0.019、0.019、0.020、0.021、0.022、0.038 mg(干茶浸出物)/mL,绿茶、固定样、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和红茶对·OH的IC_(50)依次为1.438、1.695、2.988、4.163、4.606、4.881、6.847 mg(干茶浸出物)/mL,固定样、乌龙茶、黄茶、绿茶、白茶、黑茶和红茶对亚硝基的IC_(50)依次为1.285、1.401、1.514、1.525、1.847、2.146、5.163 mg(干茶浸出物)/mL。说明由相同原料加工而成的6类茶在浸泡相同质量干茶的条件下,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在体外抗氧化性能上存在差异,固定样及6类茶的抗氧化能力大小在总体上呈现不发酵茶(绿茶)半发酵茶(乌龙茶)全发酵茶(红茶)的趋势,其中以清除DPPH·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春季茶树碧香早的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将其固定及分别加工成六大茶类,比较研究了相同加工茶鲜叶及其干茶质量下的六大茶类体外抗氧化性能,以期为茶叶新产品开发及健康消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固定样及六大茶类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亚硝基、.OH及O2-.的能力均随茶汤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固定样、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白茶以及红茶对DPPH.的IC50依次为0.017、0.019、0.019、0.020、0.021、0.022和0.038mg干茶浸出物/ml,绿茶、固定样、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和红茶对.OH的IC50依次为1.438、1.695、2.988、4.163、4.606、4.881和6.847mg干茶浸出物/ml,固定样、乌龙茶、黄茶、绿茶、白茶、黑茶和红茶对亚硝基的IC50依次为1.285、1.401、1.514、1.525、1.847、2.146和5.163mg干茶浸出物/ml。说明由相同原料加工而成的六大茶类在浸泡相同质量干茶的条件下,因其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在体外抗氧化性能上存在差异,固定样及六大茶类的抗氧化能力大小在总体上呈现不发酵茶(绿茶)>半发酵茶(乌龙茶)>全发酵茶(红茶)的趋势,其中以清除DPPH.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C,EC,EGC,EGCG和ECG 5种儿茶素组分,确定了检测的准确性,并对7种茶叶样本进行定量分析。以5种组分含量为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绿茶、花茶、黄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进行合理分类。该分类方法根据发酵程度越高儿茶素含量越低,对茶叶的种类进行判别,并能反映茶叶的品质变化。对茶叶中儿茶素的研究,是对茶叶中活性组分用于聚类分析的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蓓 《茶业通报》2001,23(2):19-20
用普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四种茶汤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Cu2 +溶液中测定铜的活性。结果显示 :不同茶类络合力明显不同 ,绿茶〉普洱茶〉红茶〉乌龙茶 ,这种效应与茶叶加工工艺及栽培措施有关 ,多酚类化含物是最重要的产生络合的物质 ,胺化合物能有效地络含 1 0 %~ 30 %的铜。因发酵工艺不同 ,铜溶液PH值下降变化不一样 ,PH值下降顺序为绿茶〉乌龙茶〉红茶〉普洱茶。 4种茶的络合效应随时间增加而降低 ,可能是Cu2 +能使茶叶中儿茶素氧化反应加快 ,而降低茶汤的络合效应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成熟度桑叶加工桑叶茶类的适制性,以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果叶两用桑树品种‘粤椹大10’不同成熟度的桑叶为原料,分别采用绿茶、乌龙茶、红茶制备技术加工成不同发酵度桑叶茶,对所制茶样进行营养活性成分分析与感官品质审评。结果表明,以3种成熟度桑叶所制成的桑叶茶均呈现随发酵程度加深总多酚含量逐渐降低,而总多糖、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成熟度Ⅰ(1~4叶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中,绿茶的感官品质总评分最高,乌龙茶和红茶在滋味与香气方面略优于绿茶;成熟度Ⅱ(5~8叶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以乌龙茶的总评分最高;在成熟度Ⅲ(9~12叶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中,红茶的总评分略高于乌龙茶,绿茶总评分最低。综合考虑桑叶茶的营养活性成分含量与感官品质评分结果,成熟度Ⅰ的桑叶更适于制作绿茶,成熟度Ⅱ的桑叶适制性较广,乌龙茶、绿茶或红茶均适合,成熟度Ⅲ的桑叶较适于制作红茶或乌龙茶。本试验结果可望为桑叶茶生产及桑叶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市售主要茶叶中重金属的含量情况,采集市售主要茶叶种类,采用高压密闭消解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铅(Pb)、镉(Cd)、汞(Hg)、砷(As)的含量,并根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NY 659—2003)以及《绿色食品-代用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140—2012)分析了市售茶叶中Pb、Cd、Hg、As的含量特征。结果显示,茶叶中Pb、Cd、Hg、As含量范围分别为0.1~1.67、0.0006~0.085、0.00021~0.022、0.00~0.78 mg/kg,所有茶叶样品Pb、Cd、Hg均符合相关标准。但1.9%茶叶样品中As含量超过国内《绿色食品-代用茶》中As的标准(As≤0.5 mg/kg),超标样品为散装黑茶。茶叶中Pb、Cd、Hg、As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b与As、Hg、Cd元素之间,Cd与As元素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对市场中茶叶进行选择时,建议选择定型包装茶叶,产于广西的定型包装的茉莉花茶较安全;而市场中黑茶和散装茶质量差异较大,在选择相关茶叶商品时应根据其原产地、包装类型及单价分辨其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9.
不能用“发酵”来作为划分茶类的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是个有着种茶、制茶、饮茶悠久历史的国家,同时我们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基本茶类的产茶大国。茶叶种类齐全,茶叶花色品种繁多,笔者所撰写的《中国茶名搜趣》(一)、(二)、(三)~([1]、[2]、[3]),茶业名称多到数不胜数,足以说明我国是个名副其实的茶叶大国。然而,"‘发酵’这个名词长期以来代替了渥红,广为流传,引起很多误解,致凡是制茶过程中变色都  相似文献   

10.
稀土元素La、Ce、Gd对玉米幼苗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种子丹科2162为材料,分别用含有稀土元素La、Ce、Gd的氯化镧(LaCl3.nH2O),氯化亚铈(CeCl3.7H2O),碳酸钆(Gd2(CO3)3.XH2O)同浓度的不同盐溶液浸种处理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稀土元素La、Ce、Gd在0.03%浓度下对玉米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3%浓度条件下,稀土元素La,Ce,Gd可以提高玉米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促进幼苗个体生长(培养壮苗),改善光合生理特征,降低离体叶片失水速率等。  相似文献   

11.
茶农 《茶业通报》2004,26(1):12-12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委托农业部种植业司于2003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杭州召开了对12项茶叶标准审定会。会议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协办,邀请了全国20位专家对《红茶》、《铁观音茶》、《黄山毛峰茶》、《六安瓜片茶》、《碧螺春茶》、《紫笋茶》、《洞庭春茶》、《普洱茶》、《蒸青茶》、《茶叶感官评价准则》、《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茶叶中氟含量测定方法》等12项标准进行了认真、细的审定。专家们对每项标准都根据GB/T1.1和GB/T1.3有关标准编写之规定,以及各种技术要求,对标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的第二茶叶消费国,其需求最近三十年来平均每年逐增约3%。1980年进口茶叶约八万吨,其中红茶占95%,其余是绿茶占4%,花茶,普洱茶、乌龙茶占1%。1977年由于咖啡减产,价格猛涨,于是饮咖啡的转而饮用茶叶,国际市场出现了茶价成倍上涨的罕见现象,美国进口量急剧下降,1973年降到6.3万吨,价值1.14亿美元,1979不到8万吨,1981年回升到8.3万吨。美国虽是咖啡的主销国,但是茶叶也是主要日常饮料之一,平均每人每年茶叶消费量0.76磅,其消费量趋势是逐年增加的。在饮用方法上,茶叶作为热饮料占30~35%,冷饮料占65~70%,对品质的要求是:用于热饮料的红碎茶,内质要求汤色明亮、滋味浓强。鲜  相似文献   

13.
正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生态环境优美,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安徽省五大重点产茶市之一。所辖三县一区一处80%以上乡镇盛产茶叶,茶农近10万户,占全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年产干茶1029.26万kg,所产茶叶都在无公害标准以上。其中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一直是祁门红茶的重要产区,产量占全省祁红产量70%,是安徽省最大的红茶出口基地。全市拥有茶园17500hm2,茶业企业450家,茶业专业合作组织87家,年生产加工茶叶  相似文献   

14.
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调查了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树各水平方位上的成若虫和卵粒数量差异均不显著;在垂直分布上以上部虫量居多,下部较少。在铁观音(乌龙茶)和福鼎大白茶(绿茶)茶树上,假眼小绿叶蝉卵的分布均以3叶位以上为主,其中铁观音乌龙茶树上主要分布在2叶位和3叶位,分别占32.07%和27.01%,而在福鼎大白茶(绿茶)上主要分布在2叶位和1叶位,分别占35.42%和28.81%。  相似文献   

15.
正据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通报,一款标称产地为"日照市东港区"的绿茶,高毒农药水胺硫磷残留超标10倍多。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水胺硫磷在茶叶及相关制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应≤0.05mg/kg,但这款绿茶水胺硫磷残留检测结果为0.57mg/kg(检验机构为日照市市场监管检验检测中心)。其标注的生产(购进)日期/批号为"2019/6/9",说明最晚也是2019年生产的,距离现在抽检已经1年多时间。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在去年检测,水胺硫磷残留量可能会更高。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贮藏条件对茶制品内含成分的影响,并初步预测产品的货架期。针对影响茶及其制品品质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研究了水分、温度和光照因子对速溶红茶、速溶绿茶、茶黄素、茶多酚茶制品贮藏过程中内含成分包括水分、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含量变化的影响,采用加速货架期测试(ASLT)法预测不同茶制品贮藏理论货架期。结果表明:光照条件能够加剧速溶红茶中茶多酚的氧化降解,不利于多酚类物质保留;茶多酚样品中,多酚与儿茶素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出了相同趋势;速溶绿茶在高湿贮藏条件下含水量增加明显,贮藏5d及10d时,含水量相比贮藏前分别增加了6.7倍和9.6倍;与贮藏初期相比,速溶红茶在光照贮藏10d后茶多酚含量降低23%。ASLT初步试验表明,20℃贮藏条件下,速溶红茶和速溶绿茶样品的货架期为27个月,茶黄素及茶多酚样品货架期为13.5个月。本试验能够为特定类型茶制品贮藏环境因素的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陈香茶饮用的安全性,以不同产地的陈香茶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对其主要的品质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普洱散茶菌落总数最多,在本研究范围内未检测出黄曲霉素、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有1个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农药残留符合GB 2763-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要求;重金属铅的含量在0.38~4.70 mg/kg,符合茶叶卫生标准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总灰分含量范围在5.42%~7.27%,水不溶性灰分含量在2.1%~3.81%,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50%以上,酸不溶性灰分在0.139%~0.793%,说明茶叶品质较好。总体来看,陈香茶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旨在明确河红茶的风味化学特征及其不同等级品质差异。本研究以不同等级的河红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国标法进行茶叶样品感官审评,测定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品质成分的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河红茶中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红茶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橙红明亮,叶底红艳明亮;不同等级河红茶感官品质综合评价表现为河红贡芽(T1、T2)>河红小种(T3、T4)>河红老枞(T5)。不同等级河红茶内含成分差异显著,等级高的红茶茶多酚、氨基酸及儿茶素组分含量都较高,水浸出物含量较低;河红小种一级(T3)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不同等级河红茶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叶醇、β-芳樟醇、罗勒烯、2-正戊基呋喃、β-紫罗酮等,部分香气物质随等级下降而相对升高,且是河红茶呈现第二类型红茶香气的关键性物质。本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等级的河红茶的风味特征差异,为河红茶风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念华 《茶业通报》2004,26(2):53-54
12003年国内茶叶产销情况2003年,我国茶叶产销总体继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据中国茶叶经济信息网年会预计:当年全国茶园面积119万hm2比上年113.4万hm2增长4.9%,全年茶叶产量76.2万t,比上年增长2.3%。其中:绿茶55.96万t,同比增长2.4%;红茶4.39万t,同比增长1%;乌龙茶7.7万t,同比持平;紧压茶2.45万t,同比下降2.3%;其他茶5.7万t,同比增长5.6%。茶叶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春茶减产,夏秋季增产。受倒春寒的影响,安徽和浙江等华东地区的产茶省份,年茶园开采期推迟10d左右,加之出现SARS疫情,采茶工难找,以致春茶生产期缩短,产量下降。据省农委调…  相似文献   

20.
论绿茶     
正绿茶是中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其生产历史悠久,是六大茶类中产量最高、出量最大的茶类。在国内,其生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70%左右,是消费者最喜爱的茶类,也是饮用最多的茶类。如何制作好绿茶尤其重要。1鲜叶制作绿茶需要的品种一般叶色深绿,以中、小叶为宜;以叶绿素、蛋白质等含量高的为好,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不宜太高,儿茶素/氨基酸比低的品种鲜叶应做绿茶。茶叶色紫,也可以制成类似顾诸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