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柿饼干制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作物烘干机械的发展,农作物的烘干已经被新一代农户所认知并接受。我国传统美食柿饼因存在加工时间长、易霉变等缺陷,还在尝试烘干机械干制,然而柿饼的干制是一个物理、化学共同变化的复杂过程,目前效果不甚理想。机制柿饼存在味涩、僵硬、无霜等普遍问题,其原因是采用的烘干方法没有完全适应柿饼的制作要求,使柿饼的变化过程不完全。经过大量的试验,得出一种适合柿饼干制的烘干工艺,采用此烘干工艺进行柿饼干制,制作出的柿饼味甜、软糯、霜厚。经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对比检测,采用此烘干工艺制作的柿饼与陕西省富平县传统工艺制作的柿饼基本无差异,且二氧化硫残留和砷、铅等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2.
对玉米破碎问题的分析及防止办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红梅  逄晶 《粮食储藏》2004,33(4):55-56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主产区在北方。由于玉米生长期长,而东北地区的无霜期短,所以收获时水分较高可达20%~35%。为了增强储粮的安全性,人们通常采用烘干或晾晒的方法进行降水。由于烘干工艺的不合理,容易造成烘干玉米较脆、硬质率低并有较多龟裂,同时也往往使玉米籽粒产生应力裂纹。这类玉米在后续的装卸和运输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农作物种子水分测定方法的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结合《1996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与国内《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1995),采用两个规程中的低恒温烘箱法和高温烘箱法以及整粒烘干法,对目前常见的大粒农作物种子进行一系列的水分测定比较试验。从而探讨我国现行规程中水分测定方法(GB/T3543.6—1995)的合理性,以及整粒烘干法测定种子水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水分测定中的烘干时间国际规程比国内规程更为合理,且在采用高温烘箱法时国内国际两个规程测得的种子水分存在差异;适于采用高温烘箱法的作物种类同样也不适于采用低恒温烘箱法;而大粒农作物种子采用整粒烘干法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遥感光谱技术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作物产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经济信息,关系着国家和区域粮食安全,对农业规划布局、政策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作物遥感估产主要包括作物识别和产量评估2项主要环节,文章通过总结农作物遥感识别与产量估算的研究现状,以其依据的特征不同、针对的目标不同对现有的作物识别分为2类进行总结;根据数据源与评估模型原理的区别将现有作物遥感估产方法总结为4类,对其方法、原理和应用要点进行总结,讨论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势和仍需完善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产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经济信息,关系着国家和区域粮食安全,对农业规划布局、政策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作物遥感估产主要包括作物识别和产量评估两项主要环节,文章通过总结农作物遥感识别与产量估算的研究现状,以其依据的特征不同、针对的目标不同对现有的作物识别分为两类进行总结;根据数据源与评估模型原理的区别将现有作物遥感估产方法总结为四类,对其方法、原理和应用要点进行总结,讨论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势和仍需完善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种子是最基本的产业物质,是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种不同技术使用的载体。农作物种子的贮藏是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环节,如果不能进行妥善贮藏,则会被害虫侵蚀,使得种子的存活率降低,实物产量减少,甚至还会导致种子发霉、烂掉,最终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不同的农作物种子应采取对应的科学管理方式,这样可以保持种子的生活力,从而提高种植农作物种子的最终收益。列举了几种常见作物种子的特性和贮藏方式,希望可以带来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将新鲜黄花菜采用自然晾干、干燥箱烘干(60、70、75、80 ℃)和真空冷冻干燥(75 ℃)进行干燥处理,分析干燥过程中黄花菜质量的变化,计算含水量、干基含水率和干燥速率,绘制相应的曲线图,对比干燥结果。结果表明:晾干工艺依赖天气情况,晴天时室内外高温低湿环境会加速黄花菜的干燥速率,雨天时室内外低温高湿环境会降低黄花菜的干燥速率,但干黄花菜的品质最佳;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效率最高、干黄花菜颜色较好,但能耗大,投资成本高;干燥箱烘干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烘干效率由低到高依次是60、70、75、80 ℃,但80 ℃高温烘干会导致黄花菜褐色加深。综合考虑在保障黄花菜的品质、降低预算的情况下,推荐75 ℃干燥箱烘干为黄花菜的适宜烘干工艺。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的桑叶绿茶加工工艺提供依据,研究二次烘干、瓶式炒干、双锅曲毫炒干、先瓶炒后烘干、先锅炒后烘干、先烘干后瓶炒、先烘干后锅炒7种不同干燥方式对桑叶绿茶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感官评价的影响.以总酚、总多糖、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分光光度法对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干燥方式制备的桑叶绿茶的茶样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经不同方式干燥后的桑叶绿茶总酚含量、总多糖含量、GABA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感官评分均有明显差异,各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各干燥方式的综合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先烘后瓶炒、先锅炒后烘干、先瓶炒后烘干、先烘后锅炒、瓶式炒干、双锅曲毫炒干、二次烘干.因此,先烘干后瓶炒和先锅炒后烘干可以作为桑叶绿茶加工中适宜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快速、便捷获取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选择山西省永济市开张镇作为研究区,基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数据,采用访谈调查法获取研究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并通过实地验证对其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开张镇农作物面积8926.86 hm2,包括果树、小麦、玉米等11种作物,农作物以果树和小麦为主,涉及39012个承包地块、9595个农户。(2)农作物广泛分布在各村庄周边,全镇东北部农作物以果树为主,西北部和东南部农作物以果树和小麦为主,南部农作物以小麦为主。(3)开张镇农作物种植结构准确率为92.06%,高粱、棉花、中药材的精度均为100%;果树、小麦、其他作物的精度均在90%以上;其余农作物的准确率在80%以上。(4)与实地调查、逐级统计、遥感等方法相比,基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结合访谈调查来获取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操作简单、成本低、精度高。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有望成为未来获取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玉米在充氮气调储粮过程中,使用边充边排和只充不排两种充氮工艺,通过对杀虫效果、水分变化、品质、能耗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只充不排方式充氮,既可以满足安全储粮要求,还能够有效降低应用成本,是一种经济、高效、实用的气调储粮充气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生物技术产业是未来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本文就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与存在问题进行探讨。1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生产方面的应用现状1.1 作物品种改良生物技术对育种方式的改变是革命性的,它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将特定基因导入植物体,达到作物品种改良和增加产量的目的。与传统的育种相比较,转基因技术育种简单易行,目的性强,能够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提高效率和效益。1.2 增强作物抗逆性随着农业发展及环境气候变化,越来越多的自然气候变化造成低温、干旱等逆境条件,农作物在整个生长周期中,会受到各种逆境胁迫,病虫草害,导致生长受阻,甚至死亡。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把抗逆性基因、抗病  相似文献   

12.
运用GIS技术构建评价单元,选取关键的作物生态环境因子,采用空间聚类分析法构建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该评价方法可以应用在作物适宜性分析、作物引种区域分析和特色作物扩种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种植业结构布局和调整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秸秆还田及其有效还田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作物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数量迅速增加,但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并且日趋严重,同时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存在,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形势依旧严峻。为了寻求有效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方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对农作物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及作物带来的利弊进行讨论,最终提出就地堆肥技术和新式联合作业机械的应用将会是解决当下秸秆还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草果无公害烘干设备及工艺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传统烘烤方式干燥草果所存在的弊端。就新开发的5HX-45型烘干设备及配套的草果烘干工艺,与传统的烘烤方法进行详细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农业专家通过试验证明,利用激光照射农作物的种子,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试验时,他们利用红色激光照射玉米种子,结果每株玉米的果穗要比未照射激光的重10 0 g,因而提高了玉米的产量。专家们认为,由于激光的颜色、照射时间、强度和方向都很容易调整和控制,因此这种方法可以  相似文献   

16.
1唐山市检验工作现状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农业生产的安全,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唐山市年均农作物播种面积80万hm2,约需各类农作物种子7 500万kg,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花生、大豆、各类蔬菜,其中小麦、水稻、花生等常规种子农民可以选择自留种,商品种子比例低,其他作物种子全部为商品种子,商品种子总量约3 500万kg。  相似文献   

17.
吴昊  李燕敏  谢传晓 《作物杂志》2018,34(5):1-2054
热胁迫是农作物生产中的环境限制因子,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并导致农作物减产与降低农产品品质。作物耐热性生理生化、基因发掘与分子机制研究将为农业生产与耐热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综述了热胁迫逆境对作物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影响,重点阐述了开花期与子粒灌浆期等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时期受热害时作物的生理与发育,介绍了作物主要的4种热响应方式,即膜流动性改变、蛋白质解折叠、细胞骨架解聚和代谢物变化,总结了Hsf热激转录因子的调控与耐热分子机制,并展望了应用生物技术创制作物耐热新种质与遗传改良的可行性。本文为作物耐热性生理基础、基因发掘、分子机制与育种途径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农业生产者最为关注的就是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从走访的一线种植经验来看,种植者在作物营养方面已经从单纯补充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转向寻找对农作物安全、可以调控作物生长、提升产量的物质。多胺是目前农作物增产提质研究最热门的物质之一。通过在多种田间作物上开展试验发现,多胺在75~800倍时能明显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提升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9.
除草剂抗性农作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我国农作物田间杂草的主要类型、除草剂主要类型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农作物除草剂抗性主要机制,综述了作物除草剂抗性育种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传统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方式培育除草剂抗性作物的优缺点,总结了转基因育种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同时介绍了转基因培育除草剂抗性作物中常用的抗性基因以及基因转入受体的方式,展望了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等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作物除草剂抗性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杂草,也是光热能量的积累者。因此,种草也可以"收集阳光,回收热量",可以把农作物没有完全利用的光和热利用起来。例如:玉米(或高粱等)地里,农作物很高,而杂草却很低矮(伏地而长),农作物没有完全利用的阳光,杂草可以利用起来。高、中、低三类不同的农作物(包括杂草),空间错开,互相搭配,阳光就可以被充分地利用起来了。同理,植物的根系深浅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可以将根系深、中、浅三类不同根系作物进行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