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粉碎粒度对燕麦粉水合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粉通过粉碎得到3种不同粒径的燕麦微粉A,B,C的粒径分别为131.60,80.58,44.11μm,随着粒径减小,燕麦微粉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例分别为32.9%,43.9%,62.4%,有显著提高;持水性分别为1.78,2.56,3.02 g/g;溶胀性分别为2.94,3.47,4.12 mL/g,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超微粉碎处理菠萝皮渣理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干法超微粉碎技术处理菠萝皮渣,比较不同处理时间下菠萝皮渣超微粉的粒径、色度、休止角、滑角、溶解度和多酚含量。结果表明,超微粉碎15 min后的粒径为19.25μm,达到超微粉级别;相比于粗粉,超微粉碎处理会改变菠萝皮渣的色泽,导致颜色加深;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增加,粉体粒径变小,休止角、滑角和溶解度增大,粉体流动性变好,持水力和持油力提高,同时多酚溶出量增加。研究结果为超微粉碎技术综合开发利用菠萝皮渣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南瓜籽壳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为充分利用南瓜籽壳中的功能性成分,对南瓜籽壳进行超微粉碎。结果表明,超微粉碎30 min后样品的粒度分布从100~800μm可以降低到0.1~100μm,其有效成分溶出特性有明显改变;测定南瓜籽壳粉的物理特性,表明微粉的均匀性比粗粉更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香菇柄的粉体性质,采用机械碾轧和球磨粉碎两种方法对香菇柄进行超微处理,并对其理化性质及微观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香菇柄经过两种超微粉碎方法处理后,粉体色泽变差,粒径显著降低,堆密度、流动性、水溶性指数、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营养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特别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增加明显;与机械碾轧超微粉碎相比,球磨粉碎制得的微粉粒度更小更均一,堆密度、休止角、滑角、水溶性指数、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增加幅度更大。因此,两种超微处理方法都能显著改善香菇柄的粉体性质,其中球磨粉碎法处理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以发芽糙米为原料,采用气流式超微粉碎技术制备出发芽糙米超微粉,通过测定发芽糙米超微粉的葡萄糖束缚力、持油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和胰脂肪酶活抑制力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对发芽糙米粉的功能特性具有显著影响,经气流粉碎处理的发芽糙米超微粉平均粒径为12.58μm,比范围在80~100目的发芽糙米粉对葡萄糖(浓度为100 mmol/L)束缚能力提高了42.21%,持油力提高了284.05%,阳离子交换能力提高了30.12%,胰脂肪酶活抑制力提高了47.32%。  相似文献   

6.
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和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通过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确定该技术在葡萄皮渣精深加工中的适用性。试验以酿酒后皮渣中分离获得的葡萄籽为材料,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葡萄籽进行超微粉碎处理,重点研究超微粉碎工艺对葡萄籽粒径、原花青素的含量、脂肪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粉碎葡萄籽粉对比,经超微粉碎处理后葡萄籽粉中的原花青素含量达到8.74mg/g以上,其增加了28.5%,而超微粉碎处理对葡萄籽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较小,保留率较高。实验证明,不同超微粉碎时间(5~25 min)处理对超微葡萄籽粉中的原花青素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证明超微粉碎处理有利于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释放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保留,适宜在葡萄皮渣精深加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微粉碎机对脱脂米糠进行超微化处理,制备超微脱脂米糠粉。采用离心机、黏度仪等设备研究超微脱脂米糠粉的物化特性。结果表明,超微化后随着脱脂米糠粉粒度减小,其持水力、吸油性、溶解性和水分蒸发速率都增大,粉体流动性变小;随着米糠粉体粒度的减小,其吸湿性各指标都随之增大;3种米糠的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83.1%,84.2%,85.0%;超微脱脂米糠粉溶液黏度随着粉体粒度的减小和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pH值对黏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鼓风干燥3种方式加工马铃薯全粉。对马铃薯全粉的吸水指数、冻融稳定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持油性、黏度和质构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3种干燥方式制成的马铃薯全粉性能差异较大;真空冷冻干燥全粉吸水性最好,持油性最低;乳化活性最好,但其乳化稳定性最差;全粉颗粒均一,颜色较为白亮;全粉凝胶的坚实度、黏稠度和内聚性较好;有较大的冷糊黏度,且不易回生。  相似文献   

9.
以赤豆、糯米、百合粉、燕麦粉、白砂糖为原料,经过不同处理后,粉碎制成赤豆全粉、百合粉、燕麦粉,再按不同配比研制营养赤豆即食糊。结果表明,红豆沙与糯米汁混合,在70℃下干燥和粉碎,得到的赤豆粉口感良好,颜色上佳。确定了营养赤豆即食糊的工艺流程和配方。营养赤豆即食糊的最佳配方为:红豆沙20g,百合10g,燕麦15g。  相似文献   

10.
用木聚糖酶对经过超微粉碎处理后的DRBDF水解使其改性,增加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以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改性条件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的改性工艺。结果表明,在木聚糖酶添加量30 FXU/g,酶解p H值4.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粒径范围100~150μm时,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最高,达到7.13%。经过改性后的米糠膳食纤维,其持水力、持油力分别为改性前的1.18倍和2.04倍,溶胀力降低为原来的79%。  相似文献   

11.
以豆粕为原料,制备了品质优良的美拉德产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具有氨基酸补充功能的肽盐。首先,以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该盐的最佳配方,即氯化钠用量9 g,美拉德产物用量0.15 g,柠檬粉用量0.3 g,葛根粉用量0.1 g,L-盐酸赖氨酸用量0.006 g,L-蛋氨酸、牛磺酸、色氨酸及甘氨酸锌的用量均为0.005 g。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均匀性,对其进行超微粉碎,并且研究了粉碎时间对调味盐的粒径、色差、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时间为9 min时,调味盐中颗粒的中位径明显减小,咸度显著增加,色差、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以此为依据生产的富含氨基酸的功能性肽盐,可以减少食盐的使用量,从而达到低钠摄入的目的,且具有较好的耐贮藏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行研制的可调参数式行星球磨机对野生黑木耳进行了超微粉碎试验研究。对野生黑木耳进行精细加工,为开发出富含野生黑木耳超微粉的各种食品提供条件。试验采用5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的方法,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间影响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优化计算得到野生黑木耳超微粉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公转盘转速为574r/min,粉碎时间为4.2h,球料比为5,磨筒倾角为69o,填充率为23%,理论最佳颗粒粒径为3.9μm,实验值为4.12 ̄7.79,与理论最佳值基本一致,因此试验得出的数学模型可靠。同时进行了不同细度黑木耳粉的动物喂养实验,结果表明,黑木耳超微粉在净消化率、生物学价值、净利用率和功效比值方面均显著优于黑木耳粗粉和黑木耳细粉,对黑木耳进行超微粉碎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将笋衣粉碎成3种不同粒径的粉体,研究粉碎粒度对笋衣营养成分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粉体粗纤维含量降低(p0.05);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不大(p0.05);色差和堆积密度减小(p0.05);滑角、溶解度和阳离子交换能力增大(p0.05);休止角、吸湿率、膨胀力、持水力和持油力增加;粉体颗粒微观结构发生变化。相对营养成分而言,粉碎粒度对笋衣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处理条件下豆渣浆液的粒径分布、稳定性、黏度、凝胶性及色泽等各物性指标的分析,明确高温蒸煮结合湿法超微粉碎对豆渣浆液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经高温蒸煮15 min结合超微粉碎处理6 min的豆渣浆液,具有最小的平均粒径值D_(av)为59.61μm且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增强,放置2周仍未出现分层;黏度值增大至1 759.8 m Pa·s,是对照组黏度值的2倍;凝胶强度增大,形成了致密的凝胶网络。但由于高温蒸煮时产生了美拉德反应,导致豆渣浆液亮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用青蒿、常山等组成复方中药制剂“球宁”,并对其进行超微粉碎加工成微粉制剂。按不同比例添加与饲料中,饲喂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雏鸡,以磺胺喹啉钠为对照,在感染后8d剖杀,检测血浆中红细胞C3b受体(RBC-CR1)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以观察“球宁”及其微粉制剂对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雏鸡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粗粉组(2%)、微粉组(2%)、微粉组(1%)三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比阳性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形成率比阳性对照组有所降低(p<0.01)。说明所试药物能改善红细胞的免疫粘附功能,显著降低血浆中免疫复合物的含量,降低球虫病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制一种新型芸豆营养挂面。考察预糊化芸豆全粉的添加量、复合磷酸盐用量、瓜尔豆胶用量以及谷朊粉用量4因素对芸豆营养挂面综合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芸豆营养挂面优化制备工艺参数为食用盐用量1%,食用碱用量0.1%,水用量60%,预糊化芸豆全粉的添加量40%,复合磷酸盐用量0.7%,瓜尔豆胶用量0.7%,谷朊粉用量3%时,芸豆营养挂面产品蒸煮时间为3.8±0.1 min,熟断条率为3.61%±0.13%,烹调损失率为5.01%±0.11%,综合品质评分平均值为96.4分。芸豆营养挂面色泽光亮、粗细均匀、光滑整齐、口感柔软爽滑、适口性强,具有特殊的芸豆香味。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西洋参加工副产物粉体的适宜加工方式,扩大西洋参加工副产物粉体在食品与保健品加工中的应用范围,丰富西洋参产品种类,分别采用蒸汽爆破、超微粉碎两种物理加工方式处理西洋参加工副产物粉体,评价其物理指标和营养指标,以期为生产西洋参片剂、粉剂、胶囊剂等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超微西洋参粉体与对照和汽爆相比色泽保持效果好,休止角小,比表面积大,可满足加工成片剂和胶囊剂的需求,也适宜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吸附或包裹于食品表面;其膨胀力大,持油力强,有利于吸附肠道中的脂类,适合加工为固体饮料。汽爆西洋参粉体滑动角小,堆积密度大,吸湿率小,更利于压片成型以及产品的短期保存;同时,汽爆西洋参粉体粗多糖含量大幅度增加,是对照粗多糖的4.107倍,更适合加工成功能性固体饮料。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大黄鱼鱼卵磷脂的利用水平,以大黄鱼鱼卵磷脂和酪蛋白为原料,建立大黄鱼鱼卵磷脂-酪蛋白复合体系,利用低温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大黄鱼鱼卵磷脂-酪蛋白固态基料,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定乳化活性为指标进行响应面分析,并对优化条件下制得粉末的水分含量、休止角、堆积密度、溶解性、过氧化值及微观结构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大黄鱼鱼卵磷脂与酪蛋白体积比为1∶2,均质压力为600 bar(60 MPa),油相体积为6 m L时,可得乳化活性指数为49.49 m~2/g的复合体系;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固态基料呈淡黄色、颗粒小、分散均匀、水复溶性好,水分含量为1.3%,休止角33.57°,堆密度0.769 g/cm~3,溶解性47.56%,过氧化值1.65 mmo L/kg,扫描电镜显示固态基料结构致密、无孔隙、近球形、略有凹陷、粒径大小为5~20μm。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查米糠蛋白质量分数、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等因素对米糠蛋白溶解性、乳化性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试验条件。结果表明,联合求解法确定米糠蛋白处理工艺条件为米糠蛋白质量分数3%,超声功率201 W,超声时间10 min,超声温度40℃,在此工艺条件下米糠蛋白溶解度为64.30%,乳化性0.85 m2/g。经过超声处理制备的米糠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凝胶性、持油性都要高于对照组(未经改性处理的米糠蛋白),而持水性、黏度和分散性均低于对照组。故利用超声处理方法可定向提高米糠蛋白的功能特性,从而满足生产上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亚硫酸钠(Na2SO3)、超声波对大豆7S球蛋白进行理化预处理协同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交联处理后的持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游离巯基含量、平均粒径的变化。结果表明,Na2SO3质量浓度950 mg/L,处理时间40 min时,持油性达到最大,最大值为8.94 g/g;Na2SO3质量浓度700 mg/L,处理时间30 min时,乳化性达到最大(87.60 m^2/g),乳化稳定性达到最大(153.42 min);超声功率180 W,超声时间60 min时,游离巯基含量达到最大值,为51.96μmol/g;超声功率180 W,超声时间100 min时,平均粒径达到最大值,为129.8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