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脱胶后的四级稻米油为原料,在脱色的基础上利用分子蒸馏低温高真空二级分提游离脂肪酸,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出了最佳的二级分子蒸馏脱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蒸馏温度180℃,刮膜器转速420 r/min,物料速度40滴/min为最优的一级脱酸条件;蒸馏温度190℃,刮膜器转速420 r/min,物料速度40滴/min为最优的二级脱酸条件。在此条件下,可使油脂的酸值(KOH)小于0.15 mg/g,生产出的稻米油符合国家一级稻米油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对油脂碱炼过程中的水洗废水处理后,用于毛油的脱胶。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脱胶工艺条件:碱炼水洗水添加量为油质量的10%,时间35 min,温度75℃,搅拌速度70 r/min,在此条件下,得到脱胶油的磷质量分数为9.6 mg/kg,脱胶油280℃加热试验合格。  相似文献   

3.
以酸价为1.067 mg KOH/g的山核桃毛油为原料,分别采用不同的脱胶方法 (磷酸脱胶、草酸脱胶)和脱酸方法(甲醇脱酸、乙醇脱酸、碱炼脱酸),重点研究了不同方法对山核桃油中反式脂肪酸(TFA)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方法中山核桃油的酸价及TF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磷酸脱胶,山核桃毛油的TFA含量降至0.017 5%;采用甲醇脱酸,TFA含量仅由0.017 5%上升至0.053 2%。在对山核桃毛油进行精炼后得出TFA组成变化:脱臭前只产生反式油酸,脱臭后同时产生反式亚油酸,且反式亚油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反式油酸,前者是后者的2.58倍。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米糠油精炼过程中,运用双乙醇胺同步完成脱胶和脱酸的工艺。重点研究了双乙醇胺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米糠油脱胶脱酸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双乙醇胺加量为油质量的3.0%,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30℃,所得米糠油酸值从18.4mg/g(KOH)降至1.5mg/g(KOH)以下,磷质量分数从681mg/kg降至7mg/kg以下。脱胶脱酸米糠油谷维素含量为毛油谷维素含量的75%以上,同时油的色泽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以榆黄蘑为原料,采用碱法提取榆黄蘑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研究碱液质量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液质量浓度2 g/100 mL,料液比1∶25,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温度70℃。在此条件下,榆黄蘑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达到15.03%。  相似文献   

6.
采用碱提取的方法从破壁酵母泥残渣中提取碱不溶性β-1,3-D-葡聚糖,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碱液浓度3个因素对β-1,3-D-葡聚糖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碱法提取工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和碱液浓度对β-1,3-D-葡聚糖得率的影响显著,而提取时间对β-1,3-D-葡聚糖得率的影响不显著。正交实验获得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质量浓度10g/L的NaOH溶液在60℃下提取60min。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蕨菜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SDF),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料液比、超声功率、碱液质量浓度、提取温度4个因素对SDF得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蕨菜中的SDF最佳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质量浓度0.06 g/mL,超声功率120 W,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65℃,实际测得SDF得率为36.01%。  相似文献   

8.
以无花果叶为试材,乙醇为提取试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无花果叶中的功能性成分。以超声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为单因素,功能性成分(黄酮、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无花果叶功能性成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72℃,乙醇浓度50%,料液比1∶45(g/mL),超声时间40 min,在该条件下,黄酮、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得率(37.93、11.56、2.02 mg/g)与预测值(38.11、11.56、2.05 mg/g)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大球盖菇多糖碱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大球盖菇多糖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100目菇粉碱液浸提方法,进行碱液浓度(pH)、液料比(mL/g)、温度(℃)和提取时间(min)的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三水平[L9(34)]的正交试验,用硫酸苯酚方法测定提取的多糖并计算得率。结果表明:4种因素对大球盖菇多糖提取的影响程度强弱顺序为pH影响最大,时间次之,温度再次之,液料比影响最小。pH 9,提取时间为50 min,温度为70℃,液料比为60 mL/g的组合是大球盖菇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大球盖菇多糖的提取得率最高达8.12%。碱法提取是大球盖菇多糖较好的提取方法。该提取工艺条件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以苦瓜、金银花和甘草为试材制作复合凉茶饮品,在浸提温度、时间和料液比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苦金甘凉茶的浸提工艺。结果表明,苦金甘凉茶的最佳浸提工艺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90 min,料液比1∶50(g/m L),按照该最佳工艺制作的苦金甘凉茶皂苷得率为4.78 mg/g。  相似文献   

11.
研究探讨热水法提取沙棘多糖的工艺及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提取温度、料液比、时间3个因素对沙棘多糖得率的影响,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g∶m L),温度80℃,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沙棘多糖粗提液的取得率达到102.36 mg/g。  相似文献   

12.
超高压提取大豆卵磷脂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超高压提取大豆卵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大豆卵磷脂得率与压力、保压时间、乙醇浓度和溶剂原料比的回归方程,得到超高压提取大豆卵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 280 MPa、保压时间 5 min、乙醇浓度 85 %、溶剂原料比 45 mL/g,大豆卵磷脂得率10.51 mg/g。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苦荞麦黄酮的回流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研究回流法,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苦荞麦中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 mL/g,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40℃,乙醇体积分数56%。在此条件下,苦荞麦中黄酮得率为3.378 mg/g,验证值为3.434 mg/g,误差为1.66%。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提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光皮木瓜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光皮木瓜中黄酮提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提取温度,其次是乙醇浓度;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40,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5h。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的黄酮类物质得率为11.230mg/g,为索氏提取法提取得率的2.56倍。  相似文献   

15.
以黄秋葵干果荚为原料,选用超声辅助手段对提取其多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和超声功率对黄秋葵干果荚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提取黄秋葵干果荚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25 min,液料比40:1(mL:g),超声功率90 W,在此条件下提取的黄秋葵干果荚多糖平均得率为3.53%(m/m);制得的RPS对·OH的清除率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IC_(50)值为2.41±0.07 mg/mL,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黄花菜多酚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黄花菜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黄花菜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60min、乙醇浓度55%、料液比1∶15、提取温度35℃;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28.89%。抗氧化试验表明黄花菜多酚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0.1176mg/mL、0.1638mg/mL和0.1593mg/mL,且清除率与黄花菜多酚浓度成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影响牛乳酪蛋白分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及搅拌强度对牛乳中酪蛋白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控制在55℃(pH 4.6)时,酪蛋白得率最高为2.55g/100mL;pH4.6~4.8时酪蛋白分离效果最好;边滴加酸边缓慢搅拌酪蛋白得率较高.牛乳中酪蛋白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5℃、pH4.8、边滴加酸边缓慢搅拌.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取酒糟中优质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分,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法进行同步提取。以酒糟为原料,以纤维素得率和半纤维素得率为指标,研究KOH溶液质量分数、浸提温度和超声波时间等因素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在KOH溶液质量分数为7.5%,浸提温度为55℃,超声波时间为10 min条件下,酒糟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得率分别为38.72%和26.34%,说明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法分离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工艺是可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工艺所提取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分为预期产物,符合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彦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2):145-152
为研究紫山药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及抗氧化活性,以紫山药为试验材料,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双酶法提取紫山药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加酶量2.19%、果胶酶加酶量2.32%、酶解时间73 min、酶解温度45℃、液料比15 mL:1 g、pH 4.5,此条件下紫山药原花青素得率为93.06 mg/g。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双酶法提取的紫山药原花青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性,对DPPH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分别为0.165、0.267 mg/mL,清除能力强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酶法-超声波提取葛根中葛根素的工艺条件,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得出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为葛根素提取的4个影响显著的因素;利用最陡爬坡试验,使结果接近最大响应值;最后运用Box-Behnken试验对葛根素提取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葛根中葛根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4%,酶解时间70 min,液料比30∶1(mL/g),乙醇体积分数52%,超声时间31 min,超声温度64℃;在此工艺条件下葛根素得率为8.78 mg/g。以上结果说明,Plackett-Burman试验联合Box-Behnken分析能较好地优化酶法-超声波提取葛根中葛根素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