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泽县的农用薄膜使用量大,由于超薄地膜的大量使用,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残膜留在土壤里,造成残膜污染土壤问题。为强化残膜污染治理,解决地膜在土壤中很难降解的难题,进行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为消除白色污染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前地膜成为农业生产的必备资源,田间残留大量的地膜,破坏了生态环境、阻碍了农业快速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现阶段残膜回收的技术不成熟、残膜回收设备存在的问题较多,研究残膜在棉田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及相关特性对残膜回收机具的设计至关重要.以新疆昌吉市大西渠镇和阿克苏6团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两地区棉田中残膜的分布情况、拉伸特性、残留量以及悬浮特性,为捡膜机理的研究与新型残膜回收机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膜植棉实现棉花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的同时,也给土壤造成污染。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残膜数量越来越多,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和均匀分布。降解膜在棉田中的使用可从根本上解决棉田残膜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每年的地膜使用量逐渐增加,残膜在土壤中逐年积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本文分析了地膜的使用现状、地膜污染的危害、残膜回收存在的问题以及地膜污染防控对策,以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物降解膜与普通地膜的比较示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和调节生长期的功能,但大量农用地膜残留在土壤中,对土壤的污染也日益严重。解决农业"白色污染"问题的途径主要是清除土壤中的残膜,使用降解地膜。地膜覆盖不仅费工、费时,加之农民多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忽视生态效益,有时也为了抢农时而很难落实残膜清理。所以,可降解地膜在近几年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目前已开发研制出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光降解等多种类型的可降解地膜,示范结果表明:普通地膜覆盖较生物降解膜增产294.8kg/hm2,增幅6.97%;纯收入普通地膜覆盖>生物降解膜;生物降解膜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田土壤残膜的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普通农用地膜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地膜覆盖的负面效应日趋严重,已严重影响我国土壤再生产能力,并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农田残膜的分布情况,残膜对土壤环境、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残膜污染应对措施——残膜回收再利用和新型环保地膜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环保地膜的开发和地膜覆盖应用过程中地膜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以降低土壤残膜污染。  相似文献   

7.
农田残膜作为农业污染物的一种且持续难降解,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该文综述了地膜在田间主要分布情况、残膜存在的主要危害以及残膜回收方式。具体概述了残膜对土壤中生物菌群及离子组分的影响、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威胁以及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残膜还存在降低棉田肥力、不利于化肥减量、降低作物产量、造成白色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推广应用农用地膜以来,地膜以提温、保墒、抑制杂草、增产等优势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并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同时,随着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耕地土壤中的残膜量不断增加,造成了白色污染。因此,怎样在确保地膜在农业生产中重要作用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或降低地膜在应用中对环境和土壤产生的污染,是农业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农膜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是一个地膜覆盖栽培大省,地膜已经覆盖不同农作区及不同作物,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加,农用地膜大量残留于土壤中,地膜降解速度缓慢,加上残膜的回收利用率低,土壤中残膜不断增加,造成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耕地质量变劣.通过对甘肃省农用地膜利用现状分析,指出残膜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农田残膜回收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膜覆盖栽培作物面积逐年增加,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也逐年加重,为解决残膜造成的危害问题,引进几种市场反应效果较好的可降解地膜在察布查尔县进行降解膜筛选试验,通过不同类型降解膜在生产中的对比试验,调查降解膜在土壤中的降解情况,以及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本地区农业生产的降解膜品种,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生物降解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丽 《新农业》2014,(18):33-33
<正>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地膜覆盖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地膜覆盖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回收率低,导致了土壤"白色污染"问题,即残膜污染。1残留农膜对环境的危害1.1对土壤的危害由于土壤中残膜碎片改变或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土壤含水量下降,甚至  相似文献   

12.
作物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但大量农用地膜残留在土壤中,对土壤的污染也日益严重。解决农业"白色污染"问题的途径主要是清除土壤中的残膜和使用降解地膜。ECOPOND生物降解膜在30团棉田推广面积66.7公顷。通过小区试验和大田试范及推广,结果表明:应用生物降解膜,膜下10厘米地温比常规膜温度低,但单铃重及衣分较常规膜高,实产与棉花收获株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带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行,对农业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在青岛市 5 个农业主产区选择了 27 个代表性作物种植片区,对常年覆膜农田土壤地膜残留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岛市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在 10.7~69.3 kg·hm-2 之间,平均残留量为 32.3±15.7 kg·hm-2,中位值 27.3 kg·hm-2,其中有 7 个作物种植片区的残膜量均值超过 40 kg·hm-2,最高残留量均值达到 69.3 kg·hm-2,具有一定的残膜污染作物损害风险。青岛市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与种植模式、覆膜年限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当季残膜回收率有关。农田土壤中残膜大小以大于100 cm2 的最多,且 90%以上残膜分布在 0~20 cm 耕作层。为控制农田土壤地膜残留污染,提出 3 点建议:一是建立和完善地膜残留污染综合治理机制;二是强化超薄型聚乙烯(PE)地膜的质量提升与达标地膜的应用;三是积极研发推广生物可降解地膜,从源头解决 PE 地膜残留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膜在我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地膜使用初期“重使用、轻回收”导致一场“白色革命”逐步演变成了白色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本研究系统总结了甘肃省12个玉米主产区地膜监测点农田残膜污染特征,结果显示,灌区玉米农田地膜残留量较大、残膜碎片化严重,且地区差异大,建议通过实地验证选用适宜的生物降解膜,或采用半膜覆盖栽培技术配套耙齿式残膜回收机,做好秋收后地膜回收。旱作区玉米农田地膜残留量小、碎片化程度低,地区间差异较小,建议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配套一膜两年用技术,选用滚筒式残膜回收机或小型土壤残膜清理机具,在春耕前完成地膜清理与回收。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门源县随着农田地膜的应用面积逐步加大,使农田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土壤、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全面减少农田残膜"白色污染",通过农田残膜宣传、培训、回收等工作的开展,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解决地膜白色污染问题,加快生物降解地膜在马铃薯上的推广应用,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在冬种马铃薯上覆盖生物降解地膜的田间降解特性及对后茬作物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在覆膜60 d时开始降解,马铃薯收获时(覆膜125 d)的降解失重率达36.26%。马铃薯收获后不回收残膜,生物降解地膜在土壤里继续降解,在种植1茬早稻和1茬晚稻后的降解失重率分别为88.49%和96.41%,在晚稻收获后生物降解地膜已基本全部降解。生物降解地膜残留于土壤中,不会影响下茬作物早稻的生长及产量,与普通地膜残膜处理区比较,早稻产量增加,且差异极显著。因此,生物降解地膜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物产生,从而彻底解决地膜白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地区棉田地膜残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黄河三角洲地区棉田土壤残膜的分布特征,科学制定棉田地膜污染防治对策,在黄河三角洲棉花主产区东营市开展了棉田地膜调查与残留监测研究,选择5个典型棉田进行取样,测定土壤中的残膜数量、分布密度及残膜面积等。结果表明:20年以上棉田的土壤地膜残留量为18.84~53.53 kg/hm~2,地块间差异较大。地膜残留密度(22.5~34.0)万块/hm~2;残膜大小差异较大,25 cm~2以上的残膜占残膜总块数的94.1%,100~500 cm~2的残膜占一半以上,500 cm~2以上的大片残膜约占21.0%。黄河三角洲棉区,土壤中地膜残留以"残块大、厚度薄、回收难"为主要特征,并具有向深土层迁移的可能,生态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覆膜种植技术的不断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是覆膜种植之后的残膜遗留在土地上,带来的危害比较严重。有的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注重对残膜进行科学回收利用,导致残膜危害越来越大,本文对残膜的危害以及土壤残膜治理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1农田残膜回收现状及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农业生产中覆膜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覆膜生产可以提高产量,为农作物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但是由于地膜用量不断增大,农民对地膜的认识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地膜的使用也越来越广,但在生产过程中遗留的残膜给土壤造成较大影响。为了有效治理残膜污染,给农场职工在选择生物降解膜时提供依据,在主栽品种马铃薯的生产上进行了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厚度生物降解膜的试验工作,以期筛选出适合农场农业生产的生物降解地膜类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膜推广面积扩大和时间的延长,地膜的田间残留量不断增加,已构成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目前使用的地膜多为高分子化合物,在通常条件下很难分解,它在土壤中的存留,使土壤透气性变差,妨碍水分的流动和作物的生长.所以,解决田间残膜回收问题为目前生产所急需,本文所述的弹齿轮式收膜机正是用于回收田间残膜的理想机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