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内蒙古西部为研究区,按35种土壤亚类共采集103份土样,测定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理化特性,并分析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平均数量分别为515.67×104、145.61×104、1.62×104cfu·g-1。土壤理化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呈中性到碱性;土壤含水量很低,其中96.1%的土壤含水量15%;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很低。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pH、含水量、碱解氮、速效钾均体现出相关性;土壤碱解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直接作用因子,而土壤pH、速效钾主要是通过其他环境因子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说明内蒙古西部地区土壤偏碱性,其含水量、养分含量偏低是造成该地区土壤微生物数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荒漠戈壁土壤结构参数和热力参数的垂直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 2 0 0 0年 10月 2 7日在西北干旱区敦煌戈壁提取的土壤样本的实验室的测量结果 ,分析了 80cm深度内的土壤组分、土壤容重、土壤湿度、土壤孔隙度等土壤结构参数以及土壤热传导率、土壤热容量、土壤比热和热扩散率等土壤热力参数的垂直分布特征 ,结果发现土壤容重随深度的变化受土壤孔隙度影响比较明显 ,并与土壤孔隙度变化成清楚的反相关 ;受土壤湿度变化的影响则不明显。土壤热传导率、土壤热容量、土壤比热和热扩散率等土壤热力参数的垂直变化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等土壤结构参数的变化均有关 ,与前者基本正相关 ,与后者基本负相关 ;与土壤湿度的关系则不明显。这说明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的变化对土壤热力参数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土壤热力参数的实验室测量结果与野外观测结果比较接近 ,验证了野外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羊草群落不同退化程度土壤理化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对放牧干扰下不同退化程度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羊草群落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土壤有机物、土壤速效氮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显著下降,而土壤容重、土壤(1-2mm)粗粒百分含量、土壤速效钾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和pH值没有规律性变化。通过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1-2mm)粒径粗粒、土壤有机物、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在不同退化程度之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这些指标可做为草甸草原羊草群落确定土壤退化程度的退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封育措施是恢复植被、改良土壤性质的重要措施。文中以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群落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不同封育年限的沙地小叶锦鸡儿群落对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等土壤性质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封育措施可以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紧实度和土壤微生物等方面全面改良土壤,尤其是对表层土壤(0-10cm)的改良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5.
菌核净在植烟土壤及烟叶中的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菌核净的残留污染风险,在室内模拟和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菌核净在贵州植烟土壤及烟叶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在土壤中消解的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菌核净在土壤中的消解起着重要作用,其在灭菌土壤中的半衰期为未灭菌土壤的3.5倍;土壤类型、温度、含水量和菌核净浓度对其消解也有影响,在贵州5个地区植烟土壤中的消解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花溪土壤>黔南土壤>凯里土壤>遵义土壤>毕节土壤;土壤中菌核净的消解速率随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施药剂量的增加而减慢。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菌核净在烟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8和8.2 d。  相似文献   

6.
新疆大学农场资源土壤动物调查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新疆大学农场资源土壤动物现状进行了首次调查研究,共获标本2050只,隶属于6门,17纲,26目和56种。根据其经济用途分为食用土壤动物、药用土壤动物、饲料土壤动物、天敌土壤动物、环境指示土壤动物和观赏土壤动物6大类,并论述了资源土壤动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有机质对黄土善土持水性与水肥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南部台塬地区有机质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土壤水势相等时,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土壤水分能量(土壤水势)水平不同,有机质对土壤水分含量的效应值不同,在土壤水势为-40~-50kPa时,有机质对土壤水分含量的效应值最大,土壤水势大于-40kPa小于-50kPa,有机质对土壤水分含量的效应值逐渐变小;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势呈显著负相关,其直线斜率值能更好反映土壤水肥效应状况,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土壤水肥效应值增大,在低肥力土壤中,增施有机肥土壤水肥效应值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单嘧磺酯在土壤中的淋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单嘧磺酯在土壤中的分析方法,并采用土壤薄层法研究了单嘧磺酯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3种土壤中的淋溶特性。结果表明,单嘧磺酯土壤中分析方法的回收率为77.7~105%,相对标准偏差为2.51~9.06%,最低检出浓度为0.218mg/kg。单嘧磺酯的土壤淋溶研究结果表明,单嘧磺酯在河南、内蒙古和云南土壤中的Rf值分别为0.75、0.75和0.59;在采集自河南和内蒙古的土壤中的移动性能为可移动;在采集自云南的土壤中的移动性能为中等移动。单嘧磺酯的土壤淋溶特性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土壤pH越小、土壤粘粒含量越高,单嘧磺酯的土壤淋溶性越弱。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南缘梭梭群落春季融雪期的土壤呼吸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雪对温带中高纬度地区早春土壤温度和水分具有调控作用,并对土壤呼吸具有重要影响。利用箱式法观测2012年早春积雪融化阶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典型温带荒漠梭梭群落内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春季融雪期梭梭群落土壤呼吸变异极大,变化范围为0.2~1.2 μmol•m-2•s-1,日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呈先增后减趋势,但土壤最大呼吸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少。融雪期灌丛内外土壤呼吸变化规律相同,梭梭灌丛内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灌丛外。融雪期土壤含水量与最大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在日尺度上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积雪融化对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激发效应,早春积雪变化对土壤呼吸速率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艾比湖流域5种土壤类型的酶活性和理化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研究了荒漠5种类型土壤(黑钙土、栗钙土、棕漠土、灰漠土和灰钙土)的4种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和理化性质(0~15、15~30 cm和30~50 cm土层),并分析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 黑钙土和栗钙土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其他土壤类型;各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土壤含水率和总盐表现为递减,土壤pH、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则表现为递增。② 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酶活性间存在分异,除黑钙土外,其他类型土壤的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上递减规律不明显。③ 土壤酶活性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④ 干旱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个别土壤酶活性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与总盐和速效磷相关性不显著。⑤ 不同土壤类型酶活性和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表现不一,影响不同土壤类型酶活性的主要理化因子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银川平原不同类型及程度盐碱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分布特征,文中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及比色测定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了银川平原不同类型及盐渍化不同程度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碱化土壤pH值和盐化土壤全盐含量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p<0.01)。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碱化土壤显著高于盐化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在不同类型土壤间差异不显著。0-20cm深度土壤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碱化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盐化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8月>6月>9月;碱化盐化土壤转化酶活性、碱化土壤脲酶活性、盐化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季节变化表现为随着取样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即9月>8月>6月。碱化、盐化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之间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短花针茅草原不同季节、不同放牧梯度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轻度放牧区(LG)和重度放牧区(HG)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春季最高,土壤微生物数量(0-10 cm)在三个放牧区内随着季节的变化均呈下降趋势。而在10-20 cm,对照区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高峰期出现在夏季然后开始下降,轻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土壤微生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到了秋季在三个放牧梯度内均呈现显著性的差异,土壤养分也是在秋季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微生物总数在不同放牧梯度内的变化规律是对照和轻度放牧区均大于重度放牧区。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呈较强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菌肥对熏蒸剂处理后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熏蒸是防治土传病害的有效手段,但化学熏蒸剂在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会对有益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活性造成影响。微生物菌肥不仅能够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侵染,而且能够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与产量。将土壤熏蒸剂与微生物菌肥配合使用将有利于连作土壤修复、土壤-植物微生态环境的改良与重塑。一方面,土壤熏蒸剂用于消灭前茬作物遗留下的土壤病原物,给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另一方面,施用微生物菌肥给“纯净”的土壤环境输入有益菌群,引导更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微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形成。本文简述了土壤熏蒸剂、微生物菌肥以及微生物菌肥介入熏蒸后的土壤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系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进展,旨在系统解析微生物菌肥对经熏蒸剂处理后土壤微环境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解决连作障碍、防治土传病害、恢复植物根际功能提供相关理论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早在1899年就发现有土壤过氧化氢酶存在。其后,在欧美开展脲酶和核酸酶研究。本世纪五十年代土壤酶的研究更加广泛。我国对于土壤酶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现在已迅速发展,获得不少成就。研究表明:土壤酶来源于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以及植物根系。土壤酶是土壤中生物活性最强的部分,它参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合成以及碳、氮、磷等养分释放的全过程。如过氧化氢酶能酶促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分子氧,它的作用是能破坏土壤中生化反应生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研究》2021,38(2):380-391
为探讨不同类型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能力,以兰州市南北两山5种典型林分类型(侧柏林、新疆杨林、刺槐林、侧柏刺槐混交林、新疆杨刺槐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0~8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类型混交林土壤容重、持水量、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渗透速率均好于纯林;两种混交林和侧柏林土壤pH低于刺槐林和新疆杨林;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无机氮、全磷大于纯林;全钾、速效钾在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2)在0~80 cm土层范围内,各林分类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加;土壤持水量、孔隙度逐渐降低;土壤含水量、土壤pH均在土层间无显著差异;土壤有机质、全氮、无机氮、速效磷、速效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有表聚效应;全磷和全钾在土层间差异不显著。(3)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无机氮、全磷、持水量、孔隙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容重与土壤持水量、孔隙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混交林较纯林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有更好的效果,建议该区域在今后人工林营造中以混交林为主,在现有纯林的抚育管理中可考虑将其改造为混交林。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以干草原区不同程度车辆碾压的道路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碾压程度道路的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探讨不同程度车辆碾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碾压导致土壤容重增加,碾压后有植被区域含水量增加、无植被区域含水量减少;碾压区域土壤容重及含水量纵向规律发生改变;碾压道路表层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全氮含量减少;但底层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全氮含量受碾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植物生长的载体,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农业生产主要包括植物生产和土壤管理两大方面。植物生产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从而为人类提供可食用产品。农业生产的废弃物,通过耕作归还土壤,继续进入土壤物质循环之中,更新土壤有机质,维持和提高土壤生产性能。植物生产作用于土壤管理,土壤管理同时影响着植物生产,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草原土壤胀缩运动的发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调查草原地裂缝的空间静态分布及时间动态分布,并调查土壤及植被状况,研究草原土壤胀缩运动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土壤的开裂主要与土壤粘粒(<0.001mm)含量有关,土壤粘粒含量越高,土壤胀缩程度越大。认为土壤胀缩运动主要决定于土壤粘粒的含量,同时季节性冻融作用与干湿交替作用是导致土壤胀缩运动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9.
微塑料可以吸附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可能会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和迁移等环境行为,其影响与微塑料和农药的类型有关。为明确微塑料对异菌脲在土壤中环境行为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聚酰胺 (PA) 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微塑料对异菌脲在土壤中吸附、迁移、淋溶和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2% (质量分数,下同) PMMA土壤和含2% PA土壤的土壤吸附常数 (Kf) 分别是对照土壤的2.9倍和1.2倍;在pH 4 ~ 7范围内,土壤对异菌脲的吸附容量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异菌脲在对照土壤、含2% PA土壤、含2% PMMA土壤中的比移值 (Rf) 分别为0.12、0.097和0.091,在第一段土柱中的含量分别为85.4%、100%和100%;异菌脲在对照土壤、含2% PA土壤和含2% PMMA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8、26.7和40.8 d。研究表明,微塑料通过提高土壤对农药异菌脲的吸附能力,抑制了异菌脲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淋溶,延长了其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因而可能会加剧其对表层土壤环境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选取伊犁河谷昭苏县镰叶锦鸡儿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酶活性(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土壤易氧化碳ROC,土壤微生物量碳MBC)的分布特征及其内在关系,分析镰叶锦鸡儿湿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机碳表征指数两者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镰叶锦鸡儿湿地的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活性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垂直剖面的含量呈下降趋势。镰叶锦鸡儿湿地解放桥有锦鸡儿剖面的土壤酶活性和活性有机碳表征指数的含量均大于无锦鸡儿剖面,表明镰叶锦鸡儿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与活性有机碳含量;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活性有机碳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表明土壤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迁移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