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产品特点1.速缓结合,双效合一。在硝基复合肥的基础上添加控释粒子,保证作物整个生育期养分充足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2.三种氮肥,按需供应。硝态氮、铵态氮可被作物直接吸收、快速起效,保证作物前期、中期养分充足长得壮;控释酰胺态氮,保证作物后期不脱肥。3.营养全面,提高品质。在大  相似文献   

2.
氮素形态对作物生理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对不同氮素形态膜转运蛋白的研究概况。细胞膜上硝态氮和铵态氮均有高亲和和低亲和转运系统。目前已从多种作物中克隆了硝态氮低亲和系统的基因。根系吸收铵态氮,具有双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铵高亲和转运体应是AMTl家族的成员,此基因在酵母中得到了表达。还综述了氮素形态对作物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情况。作物在铵营养增加时,NR(nitrate reductase,NR)活较高;铵态氮营养条件下的GS活性更高。氮素形态对作物光合作用各环节等均产生明显影响。大多数研究认为,铵硝态氮混施,叶绿素含量高;增加铵态氮,希尔反应活性升高;氮素形态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尚无定论。氮素形态对RuBPCase活性的影响因植物而异;硝态氮明显提高叶片的光呼吸速率。施用硝态氮,作物吸收的阳离子量明显增加,施用铵态氮,作物吸收较多的阴离子。氮素形态使作物体内呼吸途径改变,并可改变呼吸商。氮素形态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至今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产品特点1.速缓结合,双效合一。在硝基复合肥的基础上添加控释粒子,为作物提供充足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2.三种氮肥,按需供应。硝态氮、铵态氮可被作物直接吸收、快速起效,保证作物前期、中期养分充足长得壮;控释酰胺态氮,保证作物后期不脱肥。3.营养全面,提高品质。在大量元素氮、磷、钾的基础上,特别  相似文献   

4.
增施氮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随着氮肥工业的发展,我省和全国一样氮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但是,现在氮肥的利用率一般只有50%左右.因此,研究减少氮肥损失的方法,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率,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氮素肥料施到土壤中后,以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态氮三种形态存在,而有机态氮一般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通过土壤中微生物分解成铵态氮才能成为作物的养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冀谷38为材料,采用蛭石养苗法给谷子幼苗分别浇灌无氮、铵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硝态氮混合营养液,通过对谷子形态、干物质重和氮素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形态氮对谷子生长发育和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促进谷子生长,提高其株高、穗长、根长、根面积、根茎叶部干物质重,但降低穗部干物质重和穗氮占比;铵态氮延缓谷子生长,抑制根系对钾离子的吸收,但有助于提高穗部干物质重、各器官氮素累积量和穗氮占比;铵态氮-硝态氮混合处理时,植株生长、穗部发育和氮素累积较为均衡。这表明铵态氮是谷子较易利用的形态氮,谷子对铵态氮的吸收高于硝态氮,硝态氮促进谷子营养器官的生长,铵态氮促进谷子氮素累积和提高穗部产量,铵态氮-硝态氮混合处理对谷子生长、穗部产量、氮素利用均有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6.
氮素形态对小麦根系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2个氮素吸收效率不同的小麦品种根系特性的差异及不同形态氮素对其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氮素吸收效率不同,而且受氮素形态影响不同,秦麦11号的氮素吸收效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扬农9817依次为酰胺态氮、硝态氮、铵态氮。秦麦11号的根体积、根重、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大于扬农9817。氮素形态对2个小麦品种根系特性的影响不同,整个生育期内秦麦11号的根体积、根重以及拔节期至开花期的根系活力、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受氮素形态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扬农9817依次为酰胺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可见,从拔节期到开花期,氮素形态对小麦氮素吸收效率的影响与对根系特性的影响规律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7.
研究氮素形态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对于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对甘薯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呼吸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量、呼吸速率和土壤酶活性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响应不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块根膨大前中期以铵态氮处理最大,而在收获期以硝态氮处理最大。土壤活跃微生物量以铵态氮处理最大。土壤呼吸速率、呼吸熵、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以酰胺态氮处理最大。甘薯施用铵态氮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活跃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适当增施铵态氮是保证土壤生物健康的较好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某种营养元素过剩会对蔬菜产生不利影响,由于离子间的拮抗或协助作用,影响其他元素的吸收利用,进而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一、氮素过剩及其防除土壤中氮素的90%以有机形态存在,它们只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成有机态氮即铵态氮和硝态氮后才能被蔬菜吸收利用。氮肥施用过多,土壤中会积累大量的铵态氮和硝态氮,  相似文献   

9.
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是作物吸收氮素的最主要的2种形式。近年来,随着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检测量的增加,土壤样品采集的集中性与检测时间分散性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能合理地安排工作,确保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特对土壤及浸提液中铵态氮、硝态氮浸提液在恒温、常温下的流失性状况进行研究,探索出对于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的测试过程中处理及测试过程中适宜的储藏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1.适用对象。高端经济作物。2.安全高效。产品不含激素,全水溶,高吸收。3.独有助剂。特别添加生物活性酶,激活土壤中固定的磷、钾肥,刺激作物根系下扎,改良土壤,降低盐渍化对作物的危害。4.科学配比。硝态氮和铵态氮均衡供应,为根系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效果稳定持久,防止下部叶片衰老、黄化,更有利于作物自身营养的供应、转化、吸收。5.水溶螯合态微量元素组合物。减  相似文献   

11.
《农家致富》2013,(9):22
养分规格16-16-16,总养分≥48%(含氯)。产品特点用挪威高塔造粒生产技术,光粒,中间有个孔,不容易仿冒,易溶解于水,易于被作物吸收。含有两种形态氮即硝态氮、铵态氮;易溶于水,溶解性好;硝酸根不能被土壤颗粒吸附,流动性大,相对更容易被植物根系吸收;钾能保证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解性氮又称碱解氮,也叫有效氮,能反映土壤近期内氮素供应情况,包括无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及易水解的有机态氮(氨基酸、酰铵和易水解蛋白质)。土壤有效氮量与作物生长关系密切,因此它在推荐施肥中意义更大。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基本摸清了我市水田土壤碱解氮变化情况,现就我市水田土壤碱解氮状况和施肥作以简评。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无机态氮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有时还有少量的亚硝态氮存在。其总和称为土壤速效氮。一般只占土壤全氮量的1%~5%,它们含量尽管不多但变化很大,但由于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因而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春播前肥力较低的土壤硝态氮含量约为5~10mg/kg,肥力较高的土壤有时可达几十个mg/kg。铵态氮在旱田土壤中比硝态氮变化小,一般含量很低。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总和约为5~80mg/kg之间。我们从甜菜不同施肥水平入手,探索草甸黑土氮素释放规律:NH4-N和NO3-N释放高峰分别在6月末和7月上旬,此期正值甜菜生长繁茂期,也是需肥最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氮素形态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铵态氮和硝态氮作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主要无机态氮素,对植物的形态学特征以及生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影响。从植物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利用机制,氮素形态调控植物养分吸收、根系发育、光合生理、产量与品质形成及氮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氮素形态调控植物生长的机理,并提出了氮素形态研究中需要进一步阐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同地区日光温室蔬菜收获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基础上,设置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温度以及不同形态氮素比例与用量对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var.ramosa,别称生称)生长及可食用部分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在蔬菜收获后土壤的氮素残留量很高,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例约为10∶1;温度对叶用莴苣生长有明显的影响,25℃更有利于其生长;在一定范围内,氮素对叶用莴苣总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当氮素过量时,生物量并未随氮素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温度下,随着氮素投入量的增加,叶用莴苣可食用部分的硝酸盐含量增加;同等氮素投入条件下,25℃下种植的叶用莴苣其硝酸盐含量相对较低,单施硝态氮比硝态氮、铵态氮2种形态氮共存时叶用莴苣的硝酸盐含量要高;低浓度氮素时,15℃时叶用莴苣吸收的硝酸盐较多,但高浓度氮素时,25℃吸收的硝酸盐较多。因此,建议在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应减少氮素的投入量,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肥料。  相似文献   

16.
正误区一:钙、镁、磷肥做追肥。钙、镁、磷肥在水中不易溶解,肥效缓慢,不宜做追肥。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中期以后做追肥,其利用率较低,效果差。正确施用方法:钙、镁、磷肥只能做基肥与有机肥混施,或做拌种肥。误区二:尿素、碳酸氢铵等氮素肥浅施、撒施或施用浓度过高。尿素是酰胺态氮肥,含氮较高,施入土壤后除少量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外,大部分须经微生物分解转化成铵态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碳酸氢铵的性质不稳  相似文献   

17.
浅谈植物对铵、硝态氮的相对吸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铵、硝态氮的植物营养生理性质铵、硝态氮都是植物和微生物的良好氮源,可以被它们直接吸收和利用。这两种形态的氮素约占植物吸收阴阳离子的80%。植物在吸收和代谢两种形态的氮素上存在不同。首先,铵态氮进入植物细胞后必须尽快与有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或酰胺,铵态氮以NH3的形态通过快速扩散穿过细胞膜,氨系统内的NH4+的去质子化形成的NH3对植物毒害作用较大。硝态氮在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还原成  相似文献   

18.
咖啡是一种对氮需求量高的作物,氮的吸收、同化对咖啡生长、发育和产量有重要的影响。进入植物体内的硝态氮只有在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这一代谢过程受外界光照、树龄、土壤p H值等因素的影响。综述近些年来有关环境因素对咖啡硝态氮代谢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叶片和根系硝态氮代谢的差异以及根系硝态氮吸收的生理意义,为进一步开展咖啡施肥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13,(11):22
养分规格16-16-16,总养分≥48%(含氯)。产品特点用挪威高塔造粒生产技术,光粒,中间有个孔,不容易仿冒,易溶解于水,易于被作物吸收。含有两种形态氮即硝态氮、铵态氮;易溶于水,溶解性好;硝酸根不能被土壤颗粒吸附,流动性大,相对更容易被植物根系吸收;钾能保证后期籽粒饱满,提高品质;氯离子能  相似文献   

20.
1.尿素、碳铵等氮素化肥浅施、撒施或施用浓度过高。尿素是酰胺态氮肥,含氮量较高,施入土壤后除少量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外,大部分须经土壤微生物作用,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碳铵的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氨气而挥发。若将这些氮肥浅施、撒施,会大大降低氮素利用率;而且氮肥浅施追肥量大,浓度过高,挥发出的氨气会熏伤作物茎叶,造成肥害。因此,氮肥作追肥应开沟条施或穴施, 深度5-10厘米,施后盖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