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3414"田间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丹阳地区小麦产量(Y)与氮(N)、磷(P)、钾(K)肥用量的肥料效应函数Y=141.84 18.16 N-2.36 N2 8.73 P-1.93P2 9.81K-0.97 K2 0.07NP 0.46NK 1.32PK,获得在丹阳地区粉沙土中等地力水平下小麦的最佳经济产量为5 152.1 kg/hm2,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为N 216.0 kg/hm2、P2O5 77.2 kg/hm2、K2O 122.6 kg/hm2.肥料效应方程表明,氮肥对小麦的增产增效最明显,其次是钾肥.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能促进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在氮肥处理中,N1水平(94.5 kg/hm2)的氮素利用率为34.5%~44.4%,高于N2水平(189.0 kg/hm2),N3水平(283.5 kg/hm2)最低,仅为29.2%;磷、钾肥利用率的变化趋势与氮肥类似.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麦902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并可提高肥料利用率,适宜的配比用量为N2P2K2处理。通过数学模拟得到肥料效应方程,并初步确定本地比较适宜N用量为240~255 kg/hm2,P用量为60~75kg/hm2,K用量为75~90kg/hm2。  相似文献   

3.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田间试验,对紫云英氮、磷、钾肥效应以及肥料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适宜的氮、磷、钾肥用量。结果表明:施用氮肥紫云英增产效果最好,鲜草增产量最高达21.1 t/hm2,增产率为158.6%;施用磷肥增产量为10.8 t/hm2,增产率为81.1%;而施用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中磷、中钾水平最适宜氮肥肥效的发挥,中氮、中钾水平最适宜磷肥肥效的发挥,中氮、中磷水平最适宜钾肥肥效的发挥。通过肥料效应模型拟合,得到本试验条件下种植紫云英的肥料适宜用量为N 60.2 kg/hm2、P2O549.4 kg/hm2和K2O 64.2 kg/hm2。  相似文献   

4.
姜忠米 《农技服务》2008,25(7):45-46
利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对晴隆县玉米栽培的氮、磷、钾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等肥力地种植玉米要获得高产高效所需氮、磷、钾用量范围分别为N204.01~261.41kg/hm2、P2O5127.21~142.17kg/hm2、K2O68.88~124.98kg/hm2,玉米产量为8315.99~8443.15kg/hm2;中等肥力地要获得高产高效的N、P、K用量范围分别为:N242.61~283.80kg/hm2、P2O573.38~74.97kg/hm2、K2O76.88~143.43kg/hm2,玉米产量为8085.00~8222.04kg/hm2;下等肥力地种植玉米要获得高产高效的N、P、K用量范围为:N265.28~275.17kg/hm2、P2O552.13~88.36kg/hm2、K2O134.26~188.26kg/hm2,玉米产量为7824.81~7955.90kg/hm2。  相似文献   

5.
氮钾肥施用技术对芝麻养分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氮钾肥用量和施用方法对芝麻养分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芝麻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 155.8 kg/hm2、K2O 111.4 kg/hm2;氮肥深施和肥料分次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芝麻粗脂肪含量与粗蛋白质含量存在负相关,施用钾肥芝麻粗蛋白质含量可提高0.61%~2.39%,粗脂肪含量降低0.47%~0.76%,施用氮肥均有提高芝麻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趋势;氮和磷主要存在于芝麻子粒中,钾主要存在于果壳和茎秆中,硼主要存在于茎秆中;在芝麻产量830.8~2 064.1 kg/hm2条件下,芝麻共带走氮35.0~94.2 kg/hm2、磷7.6~19.8 kg/hm2、钾40.9~133.8 kg/hm2、硼57.5~119.5 g/hm2;每生产100 kg芝麻子粒,芝麻共带走氮3.9~5.4 kg、磷0.8~1.1 kg、钾4.1~7.4 kg、硼4.3~6.9 g。  相似文献   

6.
基于“3414”模型对川中丘陵区玉米氮磷钾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川中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增产效应显著,其中,处理6产量最高,处理2产量最低,分别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06.0%和18.6%。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8.55%,表明土壤属于下等肥力。N、P、K对玉米产量贡献大小顺序为N>P>K,增产效果居首位的为氮肥,施用纯N 24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826.00 kg/hm2;P肥的增产幅度次之,施用纯P 72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542.50 kg/hm2;施用纯K 45 kg/hm2的增产效应为1207.50 kg/hm2。在不同肥料的交互作用中,N×P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最大,N×P>N×K>P×K。施氮量(N)为329.33 kg/hm2,施磷量(P2O5)为99.04 kg/hm2,施钾量(K2O)为50.21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6885.94 kg/hm2。玉米产量与N、P、K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三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为玉米生产施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保山市冬马铃薯生产中普遍存在氮肥用量偏高、磷钾肥施用不足的现象,探究该区域冬马铃薯高产施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模型,通过频率分析得到高产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保山市冬马铃薯肥料效应函数模型为Y=11 507.21+28.136N+25.759P+13.841K,目标产量30 000 kg/hm~2的施肥方案为N 376.4~422.5 kg/hm~2、P2O5122.8~177.5 kg/hm~2、K2O407.3~514.3 kg/hm~2,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38∶1.15。氮磷钾配施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且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增产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增产效应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  相似文献   

8.
2012年宿州市符离镇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进行宿州市符离镇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的基础产量最低,为3370.37 kg/hm2,施纯N 202.50 kg/hm2、P2O590 kg/hm2、K2O 101.25 kg/hm2处理的产量为5629.63 kg/hm2。在此次试验中影响小麦植株增高、穗长的原因有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磷、钾配合施用和单一肥料施用对小麦有增产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311-A最优回归设计和{3,3}单形重心设计,设置氮磷钾肥配比和氮肥分期施用的田间试验,分别拟建了茎用莴苣氮磷钾肥施用量及氮肥分期施用比例对经济产量、施肥利润的效应函数。试验结果表明,茎用莴苣最高产量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为N90.92kg/hm2、P2O566.38kg/hm2和K2O116.84kg/hm2,其最高经济产量达41.859t/hm2;最佳施肥利润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94.31kg/hm2、P2O565.97kg/hm2和K2O116.48kg/hm2,其最佳施肥利润达26822.78元/hm2,经济产量为41.849t/hm2;较佳施氮分配比例为基肥:前期追肥:后期追肥=0.402:0.328:0.270,其对应的氮肥用量分别为N37.79kg/hm2、30.83kg/hm2和25.38kg/hm2,期望较高的经济产量可达45.340t/hm2。  相似文献   

10.
水稻氮磷钾配施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施用N135 kg/hm2、P 33.75 kg/hm2、K78.75 kg/hm2的产量最高、效益最好。在中量施肥水平下,肥料对产量的贡献为36.2%;氮肥对产量的贡献达到30.8%;磷肥对产量无效;钾肥对产量的贡献为6.4%,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樱桃忍冬广泛分布于山西省中条山,是一种具有食用、药用、观赏价值的野生经济树种.文章调查了樱桃忍冬在中条山区的分布情况,研究了不同育苗方式对其幼苗成活率的影响,并简述了樱桃忍冬栽植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长蕊万寿竹的大规模生产和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以长蕊万寿竹茎段为外植体,灭菌后将带芽茎段剪成1~2 cm的小段,接种于培养基中。研究外源激素的种类与配比对诱导生根和丛生芽的影响。[结果]启动培养时,外源激素为6-BA 1.0 mg/L+2,4-D 0.01 mg/L+NAA 0.1 mg/L+IBA 1.0 mg/L的培养基的效果最好,启动率达到85.20%。1/2 MS添加外源激素NAA 1.0 mg/L+AC 5 g/L的培养基的生根效果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生根率达到96.13%。适合丛生芽诱导的培养基是6-BA 0.5mg/L+KT 1.5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丛芽增殖系数达到6.1。[结论]建立了以长蕊万寿竹茎段为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可有效地启动培养,诱导生根和丛生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人工混播草地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运用"3414"施肥方案设计,研究不同N、P、K配比施肥对混播草地第2年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试验得出,施N 66.01 kg/hm2、P2O5 85.03 kg/hm2、K2O 23.75 kg/hm2时,三茬干草的最高产量达到14 617.86 kg/hm2;影响混播草地产量高低顺序为N肥>P肥>K肥,粗蛋白质含量与豆禾比有明显的规律性,当豆禾比大时,其粗蛋白质含量高.[结论]N、P、K合理配比施肥,对混播草地产草量具有明显的效应作用,对改善牧草品质、提高混播草地生产力具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4.
阮淑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87-188,252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NPK复合肥不同施肥方案对红豆树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2(N500P200K250)能明显提高红豆树的叶绿素a、b及叶绿素a+b水平,而使叶绿素a/b明显下降;从光合速率和植物抗旱性的提高来说,处理2是本次试验的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连续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物产量和肥力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七施用常量N、P、K化肥,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进而引起土壤有机质总量减少,氧化稳定系数(Kos)升高,土壤供肥能力降低;连续施用增量N、P、K化肥,可使土壤有机质及Kos值保持稳定,但投入成本较高;长期施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总量,降低其Kos值,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增强,肥力提高,同时其作物产量显著高于增量N、P、K化肥处理,不同施肥方式主要影响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对难氧化有机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3414"试验设计,探索花生间作花菜条件下氮磷钾配施效应,经过肥料效应函数拟合,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花生、花菜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各施肥处理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增产26.73%~50.15%,花菜增产17.52%~69.84%,综合花生间作花菜的肥料效应函数可得高产推荐施肥量为:N172.42kg/hm2、P2O5196.20kg/hm2、K2O335.69kg/hm2,即N:P2O5:K2O=1:1.14:1.95。  相似文献   

17.
以易空心的T84-66和不易空心的T84-61两个榨菜品种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和瘤状茎品质方面看,4月3日至4月8日为适宜采收期;在瘤状茎开始膨大到充分膨大期间,叶片内N、P、K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且低于瘤状茎内的含量。N含量较高则瘤状茎的空心率较低,而P和K含量与瘤状茎空心率的关系不明显,瘤状茎空心发生后,IAA水平呈上升趋势,而ZT及ABA含量变化不大;IAA含量与空心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随着植株的抽薹,瘤状茎内的CA3含量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8.
对分布于不同喀斯特生境条件下的小蓬竹构件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生境条件不同的小蓬竹地上构件生物量差异显著;同一克隆种群不同龄级的小蓬竹地上构件生物量也具有明显差异;地下构件在植株着生在某一生境的初期倾向于着生定居能力,后倾向于拓展空间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强筋小麦生产提供施肥依据,以西农979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氮磷钾肥配施做底肥,研究其对群体、产量及其结构的效应。结果表明,高磷处理各生育期群体数量最高,磷肥对群体调节有显著作用,氮磷钾构成对不同生育期生物产量效应不尽相同,以越冬前生物量与成熟期关系最为密切。在各处理中,高氮处理的产量最高,比CK0增产33.1%,比CK增产19.1%。增施一定量的氮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传统施肥水平下增施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5.8%,氮磷水平相同条件下适量增加钾肥可增产11.8%,钾肥过多增产效果不明显;磷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适量增加氮肥可增产12.6%,氮肥过高则减产3.9%;氮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增加磷肥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氮(X1)、磷(X2)、钾(X3)肥配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水稻产量和施肥量关系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水稻产量(Y)与肥料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为Y=301.48+178.19 X1+27.64 X2+40.29 X3-56.18 X12-22.08 X22-13.05 X32+22.87 X1X2+6.14 X1X3+2.93 X2X3,该模型的最高产量施肥量为235.5(纯氮),84.0(P2O5)和84.0(K2O)kg.hm-2,最高产量为8 371.95kg.hm-2,施肥配比为1∶0.36∶0.36。该试验区土地肥力情况为氮素水平低下,磷素、钾素水平中等。肥料利用率氮肥为40.1%、磷肥为17.5%、钾肥为41.0%,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0.51(氮)、1.14(磷)、0.56(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