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速度和层次。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既可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条件,又可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这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劳动力剩余量大,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解决不好,农村小健目标就难以实现,并且会引起深刻的社会问题。因此,应高度重视和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时代的产物与体制的结果,当前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歧视性意义;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当前应该提农村劳动力转移;本文分别引入了技术学派的"定额法"和经济学派的边际生产率法,探讨农村劳动力剩余率的计算方法与农村失业现实及失业率的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的隐性失业,迫使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流动 到本世纪末,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至少在1.4亿人左右,比现在要趋于恶化 “民工潮”是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使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剩余不断增加,人口庞大的中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县域经济实力的线性分析与托达罗模型相结合,发现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在解决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人地关系紧张、转移成本风险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劳动力吸纳能力降低等问题存在较强的操作性与可行性,能够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心理预期,是实现当代中国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需要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中国农业经济的客观条件与日本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本文通过探究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经验,提出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合适途径和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目前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我国正面临着6次失业高峰的关键时期。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困难重重;二是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公有资本战略重组,导致结构性失业;三是失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使之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四是历史的、体制的原因造成失业。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农业内部就业深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锦州市为例,概述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对策与建议:认为应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培训,扶持农民工创业等方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农村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通过向城市转移或发展乡镇企业可以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但是这两种途径在现阶段都面临看困难,文中分析了这些困难,并指出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缓解了上述两种途径中存在的困难,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而且能够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最后指出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更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分析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解决途径。从农村教育这一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隐含实现条件出发,提出农村教育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因素,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业转型、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非农产业等要求的不适应性;根据农村教育的瓶颈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如何解决农村乘余劳动力的出路是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难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首先,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了农民支配自己劳动时间和优化劳动要素配置的权利,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其次,城市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很多的就业岗位带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转轨时期我国农村隐性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土地有限,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以隐性失业的状态长期在农村存在。作者对转轨时期我国农村隐性失业的危害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农村隐性失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例,通过实地访问调查、资料数据收集并加以综合分析,在总结归纳退田还湖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针对鄱阳湖退田还湖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就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旨在促进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农村人口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因此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别的缩小、"三农"等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中国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深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认识,即农村劳动力自身的文化教育程度低、乡镇企业吸纳能力下降、农业自身发展不足、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制约、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许海英 《新农业》2009,(8):62-62
农村剩余劳动力即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的多余。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有效转移,逐步减少过多的农业劳动力对社会造成的压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既是我国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农业实现新的飞跃面临的一个挑战性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客观分析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诸多因素,结合我国产业特点和农业劳动力的特点,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17.
一、农村就业空间究竟有多大?“三农”(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根本是就业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出路问题,当前农村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空间亟需拓展。一是农业就业空间不断缩小,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由于中国农业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呈增长势头。全国600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533m2,人均耕地稍多的地方多数是北方地区,但又严重缺水,产出率低。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1.8亿~2亿人,这支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中国就业的最大压力源。…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就业,进而造成了低素质劳动力供给和高素质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因而促使农村劳动力提高就业能力,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逐渐成为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在分析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与对策。一、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一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由此衍生的城乡居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一种必然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这种状况,虽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是,不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杨艳威  聂应德 《甘肃农业》2008,(1):57-58,6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能否合理解决,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条件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也关系到非农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针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从“二元”经济原理角度出发,重新认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以及与此带动起来的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