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由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引起的病害,是瓜类的毁灭性病害,目前尚没有理想的药剂防治该病害,培育抗病品种和筛选抗病材料是防治果斑病的有效途径.[方法]对136份甜瓜材料采用喷雾接种方法接种病原菌,筛选抗病材料.[结果]在136份甜瓜材料中,没有筛选出免疫的材料;表现为高抗的材料有14份;中抗材料有91份;中感材料有25份;感病材料有6份.[结论]14份高抗材料可以作为甜瓜抗病育种的抗病性资源.  相似文献   

2.
不同哈密瓜品种苗期对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新疆哈密瓜不同品种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的抗性差异,提供筛选抗耐病性材料的新来源,通过室内喷雾接种法,对30个哈密瓜主栽品种和后备品种(系)进行了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新金雪莲为高抗品种,病情指数为2.73;新密25号等12个为中抗品种;新密杂7号等12个为中感品种;金凤凰等5个为高感品种,最高病情指数为52.30;没有免疫品种.  相似文献   

3.
首次报道了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吉林省的发生。从不同来源病株上的不同发病部位分离出有致病性的2个菌株(W1和W2),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和寄主范围的测定,并根据其在西瓜上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将其确定为燕麦食酸茵西瓜亚种(Acidovorax cn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et al.)。  相似文献   

4.
西瓜上的一种新病害──细菌性果斑病张祥林,莫桂花(乌鲁木齐动植物检疫局乌鲁木齐,830011)198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印第安纳州及特拉华州的西瓜田中发生一种毁灭性新病害——细菌性果斑病,该病使上述州当年的西瓜产量损失50%一90%.在随后的几年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山东省临沭县、昌乐县、章丘县等地西瓜育苗基地的西瓜苗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从病果和病叶片上分离到15个细菌菌株,选取8个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8个菌株均能侵染西瓜,发病症状和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从接种发病的病果上可重新分离到相同的细菌。对该8个菌株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等项目进行观察测定,确认供试菌株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et al.,1992)。  相似文献   

6.
几种杀菌剂防治西瓜嫁接苗细菌性果斑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几种杀菌剂对西瓜嫁接苗细菌性果斑病进行药效防治试验,统计发病株数和死亡株数,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防治效果。结果为:加收米+万兴混合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和死亡率仅27.3%和20.3%;其次为加瑞农+扑海因混合处理,发病率、死亡率为36.4%、30.6%;乐无病处理的发病率、死亡率为52.9%、44.8%,农用链霉素+叶青双混合处理的为66.1%、59.7%,可杀得处理的为45.2%、39.1%。  相似文献   

7.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近几年在西瓜上发生的新病害,具有发病快、防治难、危害重等特点。一、病害症状幼苗子叶发病,叶背面呈现水渍状斑点,并沿主脉逐渐发展为黑褐色坏死斑,随后侵染真叶。真叶上的病斑黑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通常沿  相似文献   

8.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与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次报道了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吉林省的发生。从不同来源病株上的不同发病部位分离出有致病性的2个菌株(W1和W2),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和寄主范围的测定,并根据其在西瓜上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将其确定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avenaesubsp citrulliWillemsetal )。  相似文献   

9.
通过喷雾接种法对50份瓠瓜栽培品种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明确不同瓠瓜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差异,为田间推广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在供试的50份瓠瓜品种中,秀丽蒲瓜、济公葫芦等21份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表现为中抗,绿川、青春等24份品种表现为中感,南秀公主、早生短棒瓠瓜等5份品种表现为感病,没有发现高抗和免疫的瓠瓜品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不同越冬菌源和接菌方法对西农9号进行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病果浸出液、干存病叶、湿存病叶和带菌土壤越冬后的菌源,都有致病力,以带菌土壤和干存越冬病叶越冬的菌源致病力较强;浸种、淋蔸、针剌和喷雾4种接菌方法对不同越冬菌源的致病力有一定的影响,以针剌接菌方法的致病力最强。该试验结果为深耕翻土、清除田间带病残体、土壤消毒、减少田间操作造成伤口等防治措施的推广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南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采集病样,分离到致病性细菌菌株LD101206,采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LD101206鉴定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浙江宁海县疑似甘薯茎腐病等检疫性病害的调查,在甘薯病株上分离纯化获得能够引起烟草过敏反应的4株分离物,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反应、16S rRNA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等细菌学测定,将这4株菌株都鉴定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原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序列同源性高达99.00%~100.00%。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为我国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以保障浙江重要经济作物西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广西区内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集南宁市和贺州市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叶(编号:WM0922)和病果(编号:XD0611)样品,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观察菌落形态和培养性状、测定其生理生化性状及比对分析16S rDNA序列,对供试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编号WM0922的病叶上分离得到5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有3株菌株(WM0922-2、WM0922-3和WM0922-4)具有致病性;从编号XD0611的病果上分离得到8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有4株菌株(XD0611-5、XD0611-6、XD0611-7和XD0611-8)具有致病性;择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株WM0922-3和XD0611-7进行后续试验,发现二者均可侵染葫芦子叶,革兰氏反应均为阴性,培养性状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一致,对比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与Acidororaxcitrulli的相似性均在99%以上。【结论】引起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avenae subsp.citrulli)。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在福建种植的西瓜上发现一种新细菌病害———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从病叶和病果上分离到20个细菌菌株,接种西瓜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而且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相同细菌,这20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均为该病的致病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挑选其中的14个菌株经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测试,确认该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subsp.citrulli).该病菌除侵染西瓜外,人工接种尚能侵染多种葫芦科及番茄、玉米、大豆等作物.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哈密瓜果实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密25等6个哈密瓜品种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进行测定,分析其品种间果实品质差异,并采用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品种哈密瓜单果重1.11~1.96 kg、可溶性固形物11.90%~16.60%、可溶性糖含量9.29%~16.38%、有机酸含量0.17%~0.46%、糖酸比28.04~77.23,差异显著。除西密17外,其他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均达14%以上;风味4和风味5有机酸含量较高,高出其他品种2倍以上;风味5和西密25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糖酸比西密25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果实品质的主要指标是单果重、糖酸比、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肉厚和可溶性糖含量。综合评价表明,西密25品种果实口感最好,果肉细腻、松脆、蜜甜,营养品质较好;风味5果实大小、酸甜口感适中,营养品质较佳;白玫品种果肉细软、蜜甜,在粤西地区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安徽省淮南市地区酥瓜果实斑点病的病原菌,采用常规平板划线法从酥瓜果实病组织分离细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试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病果中获得36株菌落形态特征相似的细菌分离物,测试菌株均能诱导烟草叶片产生过敏性坏死.采用牙签刺伤法将测试菌株接种健康酥瓜果实,可导致接种点处产生水浸状病斑.BLAST结果表明,2株菌株的16S rRNA序列分别与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 GR-8(CP009108),ATCC 7061(ABRX01000003)的同源性为99.93%和99.58%,2株菌株的 gyrB 基因序列与 B.pumilus C4(CP011109)的同源性达99.39%.基于gyrB基因的聚类分析证实2株菌株与B.pumilus(C4和GR-8)紧密的聚在一个分支.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进一步显示,该细菌与文献报道的短小芽胞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相吻合.结合细菌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和gyrB基因的序列分析,以及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引起酥瓜果实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为B.pumilus.  相似文献   

17.
瓜类细菌性果腐病病原IAS-PCR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免疫磁珠吸附与PCR相结合的技术,对瓜类细菌性果腐病病原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新疆昌吉、海南、上海等地的西、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病叶、种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用特异性引物,带菌病叶、种子均出现360bp特异条带,该方法对该菌悬浮液最低检出量为1×10cfu/mL,检出种子最低带菌率1‰。与常规PCR方法相比,检测时间周期为4h,且不需进行细菌DNA提取,灵敏度高出常规PCR100倍。这一方法的建立对于田间该病原的准确诊断,控制西、甜瓜种子带菌传播及进出口西、甜瓜种子检疫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An electronic database agrochemistry_orchard.db, obtained in field stationary experiments with fertilizers of fruit crops for the period of 1990–2010 with the prospects of developing optimized systems of fertilizer use in garden agrocenoses of various designs, was created.  相似文献   

19.
葫芦种子带菌对幼苗细菌性果斑病发生和侵染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葫芦砧木种子人工接种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sp.citrulli,Aac)的方法,观察由Aac经种传方式对葫芦砧木苗期发病的影响和Aac在葫芦砧木苗期的定殖情况,并在温室条件下分析种子中不同带菌量与葫芦砧木幼苗细菌性果斑病发病的关系。结果表明:Aac在随着葫芦砧木幼苗生长过程中先侵染幼苗子叶,随后沿叶脉侵入下胚轴并定殖于下胚轴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继而引起幼苗下胚轴发病;随着砧木种子带菌浓度的提高,幼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防治西瓜嫁接苗细菌性果斑病(BFB)的种子处理有效药剂,为防治BFB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以17种药剂的200倍液对西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依据嫁接苗BFB的发病率初步筛选防治BFB的有效药剂;以初选有效药剂进行不同浓度、不同混合组合及不同浸种方法处理对嫁接苗BFB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初试结果表明,2%春雷霉素处理西瓜嫁接苗BFB病株率较低,可用于下一步试验。复试结果表明,2%春雷霉素100、200、300、400、500倍液浸种处理有籽西瓜种子,嫁接后12d嫁接苗BFB发病率分别为1.0%、36.7%、94.3%、95.7%、98.1%;2%春雷霉素200倍+乐无病、72%农用链霉素、72%农用硫酸链霉素800倍液浸种处理有籽西瓜种子,嫁接后12d嫁接苗BFB发病率为1.0%~2.4%;2%春雷霉素100、200、300、400倍液处理西瓜干种子,嫁接后12d有籽西瓜嫁接苗BFB发病率为0.5%~5.7%,无籽西瓜嫁接苗BFB发病率为8.1%~11.4%;2%春雷霉素400倍+乐无病、72%农用链霉素、72%农用硫酸链霉素1000倍液处理西瓜干种子,嫁接后12d有籽西瓜嫁接苗BFB发病率为1.0%~2.0%,无籽西瓜嫁接苗BFB发病率为6.7%~9.5%。【结论】2%春雷霉素可作为防治西瓜嫁接苗BFB的首选特效药,推荐浓度为2%春雷霉素400倍或以2%春雷霉素400倍搭配其他杀菌剂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