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鳜鱼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场从1994年起开始探索鳜鱼人工繁殖和夏花培育技术,1996~1998年,共催产3批16组鳜鱼,共产卵161万粒,产苗641万尾,育成鳜鱼夏花3338万尾。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鳜鱼人工繁殖(1)亲鱼来源与培育1994年起结合冬季捕捞,从长江边与长江...  相似文献   

2.
于迅 《淡水渔业》1978,(2):45-46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76年夏季由北京引进非洲鲫鱼进行饲养。共引进夏花鱼种二万尾,当年秋季个体长度增长一倍多。选择70尾亲鱼放入水簇箱里进行室内越冬。1977年6月将安全越冬的46尾亲鱼放入鱼种池中饲养。  相似文献   

3.
水库网箱繁育加州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种网箱对加州鲈进行人工繁殖及夏花鱼种培育。从1996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初,共催产三批次(110组亲鱼)。获受精卵21万粒,孵化出苗15万尾,育成体长3cm以上夏花鱼种4万尾。网箱培育肉食性鱼类的鱼种,主要存在着自相残杀的现象,故必须及时分筛分稀,并提供足够的适口饵料。  相似文献   

4.
采集钱塘江野生粗唇鮠,在池塘中培育至性成熟,成熟率64.4%.经测定,绝对怀卵量为7200粒/尾,相对怀卵量为49.9 粒/g体重.采用DOM、HCG、LHRH-A2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5~28℃水温下,分3个批次进行了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14组,效应时间为17 h至20 h,催产率83.8%,共获取受精卵46.7万粒;孵化率63.5%,共获得鱼苗26.0万尾,出苗率81.5%;共培育出夏花鱼种17.8万尾,培育成活率68.5%.  相似文献   

5.
收集2龄以上长江野生鳜鱼进行驯养、培育,采取两次注射催产、二级处理孵化用水、改进人繁设施、二级培育鳜鱼鱼种等方法,共催产52组,催产率98%,平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90.1%、69.9%;获鳜苗214.2万尾,培育3.3cm以上大规格鳜鱼鱼种68万尾。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进三角鲂夏花鱼种培育亲鱼,1992年开展人工繁苗,从1993年起年人工繁育夏花鱼种300多万尾,至2002年共育苗3200万尾推广供应福建江河、水库等大水域增殖。  相似文献   

7.
江波  王震  卞秋云 《水产养殖》2012,33(5):32-33
2009-2011年,笔者在陕西省合阳县黄河滩新民良种场进行了黄河野生乌鳢微流水人工繁育保种试验.其中:2009年催产亲鱼15组,集卵9万粒,受精率很低,未孵出鱼苗.2010年催产亲鱼30组,集卵50万粒,受精率56.7%,生产水花28.3万尾,1龄鱼种5万尾;2011年,对注射剂量和孵化流程进行改进,取得较好效果.共催产亲鱼48组,集卵18万粒,孵化水花鱼苗11万尾,受精率达到61.1%;经过2阶段(水花-夏花,夏花-鱼种)培育,生产1龄鱼种2万尾,平均规格75 g/尾,总产量1 500 kg,667m2均产量500 kg,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我国胭脂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钱塘江野生粗唇能,在池塘中培育至性成熟,成熟率64.4%。经测定,绝对怀卵量为7200粒/尾,相对怀卵量为49.9粒/g体重。采用DON、HCG、LHRH—A: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5~28%水温下,分3个批次进行了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14组,效应时间为17h至20h,催产率83.8%,共获取受精卵46.7万粒;孵化率63.5%,共获得鱼苗26.0万尾,出苗率81.5%;共培育出夏花鱼种17.8万尾,培育成活率68.5%。  相似文献   

9.
<正> 河北省任丘四大家鱼良种场毗邻华北明珠——白洋淀,占地20hm~2,养殖水面16.7hm~2。该场始建于1971年,技术力量雄厚,近几年来已有十项科研项目获农业部、河北省、省水产局科技进步奖。1999年4月首批被确认为河北省省级水产良种场。 目前该场有长江水系“四大家鱼”原种及鲤、鲫、鲂等十几个品种的亲鱼、后备亲鱼1.6万尾,年生产水花3亿尾,夏花1000万尾,鱼种5  相似文献   

10.
翘嘴红鱼白人工繁殖及其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翘嘴红鱼白亲鱼的池塘驯化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以及夏花鱼种的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池塘对亲鱼进行人工培育,使其性腺发育达到成熟,经催产繁殖鱼苗获得成功,再对鱼苗进行池塘培育后获得夏花鱼种21.5万尾。  相似文献   

11.
翘嘴红鱼白人工繁殖及其夏花鱼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翘嘴红Ba亲鱼的池塘驯化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以及夏花鱼种的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池塘对亲鱼进行人工培育,使其性腺发育达到成熟,经催产繁殖鱼苗获得成功,再对鱼苗进行池塘培育后获得夏花鱼种21.5万尾。  相似文献   

12.
选择从钱塘江捕捞的成鱼和人工养殖的成鱼作亲鱼,进行了细体拟鳞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亲鱼在池塘内强化培育至性成熟,在繁殖季节,注射HCG+LHRH-A2+DOM催产激素,采用干法人工授精、网板附卵孵化,结果共获受精卵78.8万粒,平均受精率78.6%;孵出鱼苗47.9万尾,平均孵化率60.8%.经培育,获体长3.0~4.0 cm的夏花鱼种24.7万尾,平均成活率58.8%.  相似文献   

13.
张水波 《齐鲁渔业》2007,24(6):12-14
2004年4月引进宝石斑鱼2龄后备亲鱼,2005年6月首次获得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2005年6月和2006年6月,4次进行宝石斑鱼人工育苗均获成功,共催产雌亲鱼22尾,获受精卵118万粒,繁育鱼花75万尾。养成试验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我站在朋口镇张家营村进行斑点叉尾鮰水花培育和夏花培育鱼种生产试验。5月18日从湖北省武汉调入斑点又尾鮰水花16万尾,经过25天培育,收获规格3~4厘米夏花14万尾,大部分外售,自留4万苗培育到2006年春节,收获10~16厘米的鱼种3.36万尾,总盈利4.25万元。现将试养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2006年2~9月在邹城市洼陡水库实施了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项目,共选择后备亲鱼100尾,7~8月间产卵,共获得卵块23块,产卵率为38.3%,平均受精率97%,孵化出卵黄苗22.5万尾,培育至3.5~4.0厘米时存活18.6万尾,培育率82.6%。  相似文献   

16.
1997年4~5月,利用孵化池直接培育夏花鱼种的方法,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在3hm2共12个鱼池中,培育出乌仔(17~20mm)1235万尾,养成夏花鱼种261万尾,平均产苗种499万尾/hm2,为常规苗种培育方法的2倍多。  相似文献   

17.
翘嘴红鲌夏花培育采用肥水下塘、豆浆与水花料投喂的育苗方法,简易可行,共投放水花鱼苗160万尾,经28天培育,夏花鱼种平均全长2.96cm,获夏花鱼种131.5万尾,成活率82.2%。每667m~2放养夏花鱼种1.5万尾,采用单养结合驯化摄食膨化颗粒料的饲养方式,经过5个月的饲养,冬片鱼种个体平均体重13.1g,平均全长12.77cm,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18.
斑点叉尾鲴人繁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2006年2~9月在邹城市洼陡水库实施了斑点叉尾鲴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项目,共选择后备亲鱼100尾,7~8月间产卵,共获得卵块23块,产卵率为38。3%,平均受精率97%,孵化出卵黄苗22.5万尾,培育至3.5~4.0厘米时存活18.6万尾,培育率82.6%。  相似文献   

19.
鳡鱼人工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夏季,从长江收集了28尾当年野生鳡鱼种,经4年池塘驯养培育成亲鱼24尾.2007年5月9~19日,从中选择了7尾母本、3尾父本进行了人工催产,用DOM、LRH-A3、PG和B型激素等4种催产剂混合注射,挤卵授精,共产卵323万粒,孵出鱼苗98.3万尾.催产率100%,受精率29%~85%,出苗率36.6%~57.1%.  相似文献   

20.
翘嘴红舶夏花培育采用肥水下塘、豆浆与水花料投喂的育苗方法,简易可行,共投放水花鱼苗160万尾,经28天培育,夏花鱼种平均全长2.96cm,获夏花鱼种131.5万尾,成活率82.2%。每667m^2放养夏花鱼种1.5万尾,采用单养结合驯化摄食膨化颗粒料的饲养方式,经过5个月的饲养,冬片鱼种个体平均体重13.1g,平均全长12.77cm,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