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青海湖区牦牛体内微量元素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青海湖区牦牛内脏中微量元素的差别。[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青海湖区牦牛内脏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青海湖区牦牛内脏中Mg、Cu和Se含量显著相关,Mn含量与Fe含量显著相关。牦牛肾脏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心脏、肌肉、肺、脾脏。肾脏、肝脏、心脏中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内脏微量元素含量的平均值,而肌肉、肺、脾脏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低于平均值。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3个主因子。Mg、Cu和Se是影响第1主因子的最重要元素,与第1主因子有强相关性。Fe和Mn是影响第2主因子的最重要元素,而Ca是影响第3主因子的最重要元素。[结论]多食肾脏、肝脏、心脏等牦牛内脏可为人体补充多种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类群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以及为西藏牦牛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Ⅱ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通过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和邻近法(NJ)构建系统进化树等方法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Ⅱ全序列长度均为684bp,无内含子,共编码227个氨基酸。T、C、A和G 4种核苷酸平均比例分别为28.5%(27.3%~28.8%)、22.7%(22.1%~23.8%)、34.3%(34.1%~34.6%)和14.5%(14.3%~14.6%);G+C平均含量为37.2%,A+T平均含量为62.8%,存在明显的碱基偏倚性。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Ⅱ共有10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为0~0.844,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51、0.008 57,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西藏牦牛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4.97%),半胱氨酸的平均含量最少(0.88%)。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8.36%、11%;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0.22%、49.77%。从mtDNA COⅡ来看,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4大类,即错那牦牛(CN)、仲巴牦牛(ZB)、嘉黎(JL)牦牛、斯布牦牛(SB)、江达牦牛(JD)、工布江达牦牛(GB)、丁青牦牛(DQ)、康布牦牛(KB)、日多牦牛(RD)、巴青牦牛(BQ)为一类,桑日牦牛(SR)、聂荣牦牛(NR)、隆子牦牛(LZ)、帕里牦牛(PL)、申扎牦牛(SZ)为一类,桑桑(SS)牦牛和类乌齐(LWQ)牦牛单独各成一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牦牛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其突变位点,评估基因突变对甘南牦牛乳质性状的影响,丰富牦牛乳质性状分子遗传数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甘南牦牛LP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检测LPL基因在青海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及野血牦牛5个群体中的突变,应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基因突变与甘南牦牛乳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甘南牦牛LPL基因在皮下脂肪和心脏中高表达,在背最长肌、乳腺、肝脏、脾脏、肾脏、大肠、小肠、皱胃、瘤胃中低表达,在肺脏中表达量最低。在5个牦牛群体LPL基因的exon 3区,exon 6区和exon 7区均未检测到多态性,在intron 2区检测到2处单碱基突变,形成M和N 2种等位基因,其中M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67.11%~83.21%);在exon 4-intron 4区也检测到2处单碱基突变,形成A和B 2种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A为西藏牦牛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63.95%),其他4类群牦牛中B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59.75%~69.71%)。5个类群牦牛LPL基因在intron 2区和exon4-intron 4区为中低度多态。关联分析表明,甘南牦牛LPL基因intron 2区基因型MM个体、exon 4-intron 4区基因型AB个体和两区域单倍型组合H1H2(M-A/M-B)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及总固体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个体,且乳脂率显著高于其他个体(P0.05)。【结论】5个类群牦牛LPL基因intron 2区和exon4-intron 4区各存在2处单碱基突变,且显著影响了甘南牦牛的乳脂率,可作为牦牛乳脂性状潜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
三组(12只)成年奶山羊分别以每周一次口服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钠,历时7周,测定其血液与组织硒的动态变化与分布状态,探讨硒含量变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血液硒含量与服硒总量呈正相关,动物起病、中毒和致死效应阶段的临界值分别为:0.4,0.6和1.6μg·mL ̄(-1);中毒羊组织硒含量依次为肝脏、肾脏、肺脏、脾脏、心脏和大脑,对照羊依次为肾脏、肝脏、脾脏、肺脏、大脑和心脏;血液与组织硒含量变化可作为奶山羊硒中毒病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西藏牦牛mtDNA COⅢ全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类群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为西藏牦牛遗传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1个西藏牦牛类群111个个体的mtDNA COⅢ的全序列进行测定,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它们间的亲缘关系及分类。【结果】①西藏11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Ⅲ全序列长度均为781 bp,基因间没有内含子,共编码260个氨基酸,启始密码子AUG(ATG),含一个游离碱基。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9.2%(T)、29.4%(C)、26.1%(A)和15.2%(G),有一定的偏倚性。②发现西藏牦牛的mtDNA COⅢ共有18种单倍型,11个牦牛类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378—0.844。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mtDNA COⅢ遗传多样性。③在mtDNA COⅢ的20种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为11.92%,赖氨酸和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为0.77%。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亲水性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11.15%、4.62%、29.61%和54.61%。④从mtDNA COⅢ来看,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分为3大类,即帕里牦牛(PL)系、巴青牦牛(BQ)系、斯布牦牛(SB)系。【结论】西藏牦牛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分为3大类;结果支持将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一个独立属(牦牛属,Poephagus)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藏北牦牛肉成分和营养品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洛桑  旦增  布多  马红梅  白玛卓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98-14199
[目的]分析藏北牦牛肉营养成分,评价牦牛肉品质特点。[方法] 在西藏藏北地区,随机选取自然放牧的3-5岁、平均体重约300 kg的牦牛10头为试验组,测定屠宰后牦牛肉的肉色、pH值、嫩度、失水率、系水力和熟肉率以及肉的营养成分。[结果] 藏北牦牛肉色泽深红,肉的营养成分较全面且均衡。牦牛肉的干物质含量为31.64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21.43 g/100 g,脂肪含量为3.12 g/100 g,富含铁、钙等矿物质;与内地黄牛相比,干物质高5.94 g/100 g,脂肪含量低0.49 g/100 g,蛋白质含量高1.24 g/100 g。牦牛肉肌肉嫩度剪切值黑牦牛稍高于当地黄牛,牦牛肉比当地黄牛系水力高6.10%、失水率低3.63%、熟肉率高10.06%。[结论] 藏北牦牛肉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富含矿物质的优质肉类资源,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较高的生产加工效益。  相似文献   

7.
研究斯钙素在妊娠中期大鼠不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试验以妊娠中期大鼠为研究对象,利用RT - PCR方法对肾脏、肝脏、肺脏、胃、小肠、乳腺、心脏中斯钙素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TC1在妊娠中期大鼠不同组织有表达;STC2在妊娠中期大鼠不同组织未表达.表明妊娠中期大鼠肾脏、肝脏、肺脏、胃、小肠、乳腺、心脏组织的钙代谢主要与STC1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谷胱甘肽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择初始体质量为(718.3±36.3)g的虹鳟,分别投喂添加5种不同水平的谷胱甘肽饲料(谷胱甘肽含量分别为0、100、200、400、600 mg/kg),8周后观测各组虹鳟的生长情况及机体抗氧化状态。结果表明:虹鳟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日均摄食量(AFI)随着饲料中谷胱甘肽添加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添加量为2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200 mg/kg组虹鳟的饲料系数(FC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死亡率最低(4.04%);谷胱甘肽添加组虹鳟血清、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升高,其中200 mg/kg组血清和肝脏中SOD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添加组虹鳟血清、肝脏和鳃丝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谷胱甘肽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200 mg/kg组血清和肝脏中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添加组虹鳟血清、肝脏和鳃丝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谷胱甘肽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200 mg/kg组血清、肝脏和鳃丝中GSH和GR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添加组虹鳟血清、肝脏和鳃丝中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200 mg/kg组最低。研究表明,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饲料中添加适量谷胱甘肽能够提高虹鳟的生长性能,降低饲料系数和死亡率,有助于缓解虹鳟养殖过程中的氧化应激,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牛磺酸1000、2000、3000mg/kg,L-肉碱100、200、300mg/kg,制成6种饲料,再以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共7种饲料饲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bio)8周。结果显示,各组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部分试验组饲料系数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特定生长率有显著上升,其中牛磺酸1000mg/kg组和L-肉碱200mg/kg组的饲料利用及生长效果最佳。除超氧化物歧化酶外,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维生素E、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等抗氧化指标均受到添加剂的显著影响,并且大多在牛磺酸1000mg/kg组和L-肉碱200mg/kg组变化最为显著。结果表明,生长性能的变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西藏16个牦牛类群共367头个体的mt DNA ATP8(Adenosine Triphosphate 8)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西藏牦牛mt DNA ATP8基因全长201~203 bp,T、C、A和G 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9.3%、23.0%、41.8%和6.0%,A+T含量明显高于G+C,表现出一定的碱基偏倚性;在367头牦牛中,共检测到19个变异位点,其中单一信息位点15个,简约信息位点4个,存在转换和插入2种变异类型,碱基替换中存在转换73次,以A/G、T/C为主,占98.63%;在插入变异类型中以A碱基插入为主;367头牦牛共捡出20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32和0.001 89,说明西藏牦牛具有较贫乏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显示,西藏牦牛可分为2类,其中桑日牦牛、类乌齐牦牛和桑日牦牛为1类,其余牦牛类群为另1类。20种单倍型可以分为2个聚类簇(I和Ⅱ),其中聚类簇I包含17种单倍型,占全部单倍型数的77.27%,包含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西藏牦牛类群;聚类簇Ⅱ中有3种单倍型,囊括了除错那、嘉黎、康布和帕里类群外的12个类群,显示西藏牦牛存在2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