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叶榉不同种源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大叶榉种源为材料,测定其叶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大叶榉叶片中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在不同种源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5个大叶榉种源的抗旱性顺序为赣州种源怀化种源滁州种源湖州种源南京种源。说明大叶榉不同种源间存在着的较大的抗旱性差异,该树种具有较大的种源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2.
大叶榉不同无性系嫁接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叶榉2年生容器苗为砧木,采用芽接法嫁接,研究大叶榉不同无性系嫁接苗的嫁接成活率及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大叶榉嫁接成活率平均达64.90%,且不同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差异明显;嫁接苗的苗高生长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显著,地径生长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除母树枝下高与嫁接成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外,母树其他生长性状对其嫁接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嫁接成活率与嫁接苗的生长呈正相关,且嫁接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32个大叶榉半同胞家系为材料,比较了大叶榉不同家系的苗期生长特性,并探讨了其苗期生长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大叶榉不同家系苗期高生长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而地径却未达显著水平,但大叶榉苗期高、地径及种子千粒重两两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在家系水平上,大叶榉苗高遗传力达61.86%,说明其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遗传控制,能够比较稳定的遗传给后代;但其地径的广义遗传力仅为6.30%,这说明大叶榉苗期地径生长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异。且苗高、地径的遗传变异系数均较小,暗示着大叶榉在家系水平上的遗传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4.
对大叶榉在不同时间、设施、激素条件下进行扦插育苗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春插 双层遮阳网荫棚并下设塑料小拱棚保温保湿是提高大叶榉扦插成活率的较佳方法,成活率可达75.1%~78.3%。此外,用NAA生根粉处理对促进大叶榉扦插苗根系生物量增加具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叶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榉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人工大面积栽培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实践证明,榉树人工造林后生长良好。1年生苗高平均可在1m以上,最高达1。75m,10年生树,年平均高生长0.78m,胸径0.72cm,优于同等条件下的马尾松,次于杉树,是优良的速生硬阔叶树种。人工林50年可达工艺成熟,每亩年平均利润约7000元,宜种子繁殖。  相似文献   

6.
大叶栎种源/家系造林早期性状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7个种源44个优树子代的造林试验表明,在幼树期(3年生)不同种源、家系的生长差异显著.初步评选出的8个优良家系平均树高增加8.31%~21.05%,平均胸径31.36%~51.78%,单株材积增加84.77%~151.85%.  相似文献   

7.
大叶榉播种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4a的大叶榉播种育苗试验,大叶榉种子于10月中下旬成熟,并有明显的大小年,大年种子出苗率高于小年种子。播种量75-150kg/hm^2。通过幼苗移栽、施肥、灌水、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和及时修剪,1年生苗高可达到60-80cm,地径1.1cm,3年生苗高2.92m,胸径2.3cm。  相似文献   

8.
2006年在广西3个试验点对收集于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及海南的9个大叶栎种源进行优良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1)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达极显著水平。(2)初步选出两个优良种源,即广西融水种源(ZY5)和广西苍梧种源(ZY7)。该两个优良种源与最差种源海南乐东种源(ZY6)比较,平均树高增加27.80%~29.47%,平均胸径增加29.97%~31.86%,单株材积增加119.32%~123.47%;与种源总体平均数比较,平均树高增加8.12%~9.53%,平均胸径增加6.91%~8.46%,单株材积增加20.24%~22.52%。  相似文献   

9.
收集云南普洱、台湾台北、云南西双版纳、广西凭祥、广西北海5个铁刀木(Cassia siamea)种源,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源铁刀木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铁刀木早期生长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广西凭祥种源生长综合表现最佳,2 a 生树高均值达2.73 m,地径均值达4.08 cm。5种种源保存率均较高,造林当年成活率达97%以上,且种源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红榉自然分布区4个省份15个种源的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1)红榉种源间种子长、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种源水平上各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901 8、0.921 0、0.922 1和0.900 8,单株水平上的遗传力分别为0.926 0、0.979 2、0.932 6和0.992 5,表明红榉种子形态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遗传控制;(2)相关分析表明,红榉种子长、宽及千粒重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红榉种子性状无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变异,种子长主要受年均温和无霜期影响,种子宽主要受1月均温影响,而千粒重主要受年均温的影响;(3)聚类分析表明,红榉种子形态特征地理变异呈现区域板块变异模式和随机变异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省6个红榉种源(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木材基本密度和径向全干干缩率等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红榉种源间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达极显著,而种源内木材基本密度比较稳定,变异较小;不同种源间木材径向全干干缩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种源内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显著。红榉木材基本密度与径向全干干缩率相关性不显著。这2个性状基本上相互独立遗传,且两者与各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克隆和测定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ITS)基因序列,研究红榉不同种源间的亲缘关系。测定结果表明:红榉5个种源的ITS序列、ITS1和ITS2长度变异范围分别为561~623 bp、157~210 bp和215~222 bp。软件DNAMAN、遗传距离和UPGMA法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南京种源与赣州种源的亲缘关系较近,湖州种源与怀化种源的亲缘关系较近;滁州种源单独聚为一类,与湖州、怀化种源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3.
在生长季节对红榉的光合等生理特性日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红榉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型,呈轻微的光合"午休"现象,其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8:00和下午14:00。根据日变化参数Pn、胞间CO2摩尔分数(Ci)和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方向,推断红榉的光合"午休"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红榉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为Tr、Vpdl、Ca和Ci等。  相似文献   

14.
不同榉树种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应用ISSR(Inter S imp 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邱北、易门、龙庆、双柏和浙江平湖5个种源(每种源19个样本)的榉树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由其18条ISSR引物扩增得到216个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5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99.54%。POPGEN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邱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B=88.43%,HE=0.260 5,HO=0.401 4),其次是易门种群,龙庆、双柏、平湖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差较小。Ne i’s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表明,5个榉树种源在其总的遗传变异中有80.28%的存在于群体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19.72%。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易门和龙庆种群的亲缘关系最近,先聚合在一起,然后依次与邱北、双柏聚类,最后与亲缘关系最远的平湖种群聚合。其研究结果对榉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隆林县榉木(Zelkova schneideriana)生长调查表明:(1)榉木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酸性土、石灰岩钙质土都能生长,在岩缝、陡壁上也能生长;(2)榉木生长速度中等,胸径连年生长量0.1~1.3 cm,年平均0.43 cm。榉木胸径速生期持续时间长,30~60年间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0.52 cm;(3)榉木为阳性树种,酸性土上常与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女贞(Ligustrum lucidum),钙质土上常与榆树(Ulmus pumila)、君迁子(Diospyros lotus)等落叶树种形成落叶阔叶林,榉木处林冠上层,为优势树种。  相似文献   

16.
从种子的收集处理、过冬贮藏、播种床准备、播种方法、苗期管理及大苗培育等方面介绍了榉树的播种育苗技术,以期为榉树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