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公路隧道浅埋段塌方冒顶的预防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广林  吴风  周旺 《森林工程》2009,25(5):70-72
公路隧道开挖穿越地层覆盖较薄的浅埋段时,由于受地质状况的影响和施工方法不当,常会发生隧道塌方和冒顶事故。小的塌方冒顶体几十立方米渣石,大的塌方冒顶体几百立方米,堵塞整个隧道,不但严重的制约了隧道工程进展,同时也危及到洞内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处理既增加工程投资又影响工程进展。隧道开挖初期支护不及时、受雨水和爆破震动影响,引发关键性楔体围岩坠落,造成开挖成洞段塌方冒顶。隧道施工中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隧道塌方冒顶,文章以金溪岭隧道为例,就其洞身浅埋段塌方冒顶治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五尖岭隧道进洞口段坍塌冒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治理方案的比选及实施方案修改等过程。  相似文献   

3.
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不良、排水不畅、施工工艺不当等原因造成已经开挖部分隧道发生大的变形。工字钢变形、喷射混凝土开裂、净空收敛等现象,对隧道施工及将来运营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本文通过对一典型隧道大变形进行处理,通过处理后满足设计、规范及运营需要。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某隧道工程进口坍塌段施工为例,介绍了隧道工程坍塌段的大管棚结合超前预注浆法方案设计与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张涿高速第八合同段围岩情况,以及爆破工具、机具、钻孔的方法、装药结构、连接、起爆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铁二、八号线延长线三元里站至远景站、江夏站至陈田村站盾构区间工程中,线路沿线长距离穿越石灰岩地层,溶洞、土洞发育,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面建(构)筑物密集。盾构施工风险高,属首次在岩溶、土洞复合地层中采用盾构长距离掘进施工。文章概要介绍了广州地铁复合地层盾构掘进施工技术及施工工序,希望使读者对复合地层盾构施工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为从事盾构施工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隧道沉管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践经验就隧道沉管法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阐述单洞隧道施工技术的现状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隧道塌方是最常见的隧道质量安全事故。通过文献查阅与案例分析,从水文地质、勘察设计、工程特性、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等方面对隧道塌方事故致因进行了梳理分析,绘制了隧道塌方事故致因鱼骨图,据此构建了隧道塌方事故致因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AHP对事故致因进行了评价,分析各致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隧道施工塌方事故防控重点,采用科学合理的隧道施工方案与技术,建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落实监控量测,提升勘察设计质量,以期为隧道塌方事故灾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薛光 《绿色科技》2020,(6):216-217
以红石湾隧道工程为实例,在详细分析变形情况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合适的围岩变形支护控制措施,包括临时支护体系控制围岩变形、提高支护体系整体刚度、加快仰拱、二衬施工进度、施工中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实施以后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木干燥皱缩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木生长较快,适应性强,是我国三大速生丰产树种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但杨木具有密度低,材质软,干燥易皱缩等缺陷,使其高附加值利用受到严重制约.长期以来,杨木主要被应用于胶合板、细木工板及运输包装材料等低附加值产品的制造.宜家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具供应商,在杨木的实木高附加值利用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较好地解决了杨木干燥易皱缩的难题.笔者在阐述木材皱缩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避免杨木干燥过程中出现皱缩的技术措施,并提供了成熟的杨木干燥基准,以期为实际生产过程中杨木干燥过程控制,杨木实木高附加值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利用就地取材的方法解决了钻探成孔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干旱河谷封山育林区域与未封山育林区造林苗木生长状况和灌草群落特征对比,开展封山育林对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成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坡向和海拔梯度上,封山育林区造林苗木平均保存率和树高净生长量均极显著性高于未封山育林区,其差值变化幅度分别为21%(阴坡Ⅰ)~31%(阴坡Ⅲ)和42.7%(阳坡Ⅰ)~59.7%(阳坡Ⅱ);灌草平均盖度和高也表现为封山育林区高于未封山育林区,灌木和草本平均盖度差值变化幅度1.1%(阳坡Ⅰ)~26.7%(阳坡Ⅱ)和2.2%(阳坡Ⅰ)~18.5%(阳坡Ⅱ)之间;灌木和草本平均高度差值变化幅度8.2%(阳坡Ⅰ)~53.5%(阴坡Ⅲ)之间和17.9%(阴坡Ⅲ)~28.9%(阴坡Ⅱ)之间。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rees belonging to the genus Eucalyptus are specifically prone to developing damage due to collapse soon after felling. Observations on 150 trees of five Eucalyptus species from two growth sites, indicate that collapse occurs in the wake of the receding liquid water supposedly moving from the heartwood fibres into the rays, and from there to the vessels of sapwood and to the pith (heart shakes), respectively from where it evaporates. Collapse was observed over the entire cross section of stems. Anatomical evidences suggest a collapse modifying process across the stem from the pith to the cambium. Generally, the stresses generated cause tangential flattening of fibres and open radial/longitudinal splits in the tissue. Fibres seem to collapse in radial strings and also in small lumps scattered over the xylem. Based on their effect, the level of collapse stresses must be greater than the cross-grain tension strength but smaller than the longitudinal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the wet woo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ediction of collapse susceptibility of standing trees is possible.This investigation was sponsored by the South African Mining Timb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the University of Stellenbosch and the Institute for Commercial Forestry Research, Pietermaritzburg whose support is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here  相似文献   

15.
长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安全环保阻燃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隧道路面铺装多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沥青具有易燃缺陷,一旦引燃,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热、烟和毒气,并快速蔓延,为逃生和救援带来困难,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基于道路的特殊性,长隧道一旦发生火灾其后果将十分严重。该文针对隧道沥青路面火灾的危害,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明确矿物-无机阻燃改性技术途径,对于方案的阻燃性能、阻燃机理及安全性进行系统地实验分析,论证该类安全环保型阻燃技术对于提高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火灾安全的可行性,可为隧道交通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木材干燥皱缩的机理.并通过对红柳桉和多枝桉进行干缩性试验,阐述了木材干燥皱缩的特征、特性及其影响因子.揭示了木材干燥皱缩受外界环境影响的规律,对在生产中克服和防止木材干燥皱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赤桉材干燥皱缩的热处理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林赤桉材为研究对象,根据皱缩评价指标对比研究了热水浸泡和汽蒸预处理对皱缩发生程度的影响,以及干燥中的热处理对皱缩回复的影响。研究表明:包括4 h常压预汽蒸处理和80℃热水处理在内的预热处理可以有效地预防皱缩;在板材平均含水率18%时进行3 h的汽蒸处理可以有效回复皱缩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隧道作为城市道路的一种形式大量建设,并作为城市快速路或主干路的一部分。隧道内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地点将成为交通瓶颈,通行能力急剧下降,若不及时清除事故车辆,易导致隧道及相邻路网的严重瘫痪。本文结合南京市玄武湖隧道,设计隧道内事故车辆的快速运输装置,旨在对事故车辆进行"快递",将事故的时间损失降到最低,尽快恢复隧道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