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名茶信阳毛尖,今年收成创历史新水平,总产茶叶接近六十万斤,比去年增产二成,比一九七八年增长一倍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信阳毛尖产地河南省信阳县党政领导从实际出发,注重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茶叶生产当作山区建设,治穷致富的重点项目来抓。县成立茶叶生产指挥部,各级都明确专人专抓,多种经营方公室和农业、  相似文献   

2.
早在二千年前的东周,信阳县就开始种茶,唐代为淮南茶区主要产茶县之一,茶叶品质优良,为朝庭贡品。宋代名人苏东坡赞曰“淮南茶信阳第一”。1915年车云山毛尖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优质奖章和奖状。五十年代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此后数次评为省优、部优产品。1985年荣获国家银质奖,并参加亚、太地区国际博览会和全国农业优质产品展览会展出,1986年被选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条目。信阳毛尖,采制精细,有其特殊的加工工艺,具有外形美观、细、园、光、直、乡白毫,清香、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味,为信阳县独有的著名待产。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除遍销全国各地外还远销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3.
石阡茶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并传说石阡坪山的毛尖茶曾为“贡茶。”据《石阡县志》云:“城南五十里,包溪大地方(原属石阡县)一带产茶,最富岁约出十万斤,东贩湖南、长沙;北贩四川酉阳,间亦有运至贵州省城者。”则进一步说明石阡茶叶早已作为商品广销它乡。从石吁茶叶生产的历史状况看,全县由解放初期的一九五O年,茶园面积为1276亩,发展到现在的12755亩,是我省万亩茶园的县份之一;茶园面积逐年扩大,现在全县  相似文献   

4.
平桥区无性系茶树的大面积推广将积极推动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化进程.结合平桥区的自然生态及信阳毛尖的适制性,从园地选址、品种选择与搭配、茶苗栽植、幼龄茶园管理等几方面介绍平桥区无性系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山区,茶叶生产是该县地方经济优势,主产“宜昌红茶”,全县共有茶园面积2.1万多亩,茶叶产量达150万斤。 1985年自茶叶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农村产业结构产生了较大变化,茶叶实行议购议销、多渠道经营后,五峰县茶叶公司即开展多形式的农商、工商联营的工作,稳定和扩大了茶叶产购销市场,走出了一条农、工、商协同发展茶叶商品生产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信阳毛尖又称信阳毛峰或豫毛峰主产于我省信阳县的“五山、二潭”,即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雷震山、黑龙潭、白龙潭。是全国名茶之一,我省名牌产品,其色、香、味、形俱佳,人人皆爱饮用。过去,曾有许多文章介绍过信阳毛尖的生产发展历史、产地气候、采制方法、品质特征等,而对其品质标准论述甚少,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着重品质标准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信阳毛尖分六级十等,即特级、1~5级(每级分两个等),还有级外、其规格标准如下: 特级:鲜叶为一芽一叶初展。条索紧细、光园、挺直、匀称、锋苗挺秀、白毫遍布、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信阳地区茶叶生产质量,结合信阳茶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及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的适制性,从园地规划整理、品种选择、茶苗定植技术要求、幼龄茶园管理技术等几方面总结了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8.
信阳毛尖茶生产线配套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信阳毛尖的生产能力与茶叶的品质,以决定信阳毛尖茶品质的杀青、揉捻、理条、烘干等4个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为对象,对信阳毛尖茶流水线作业的配套加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杀青时,滚筒进叶口35 cm处空气温度115~120℃,杀青时间2 min;高、中、低档鲜叶原料揉捻时间6~8 min、15~18 min、25 min;理条时间5 min,投叶量0.75~1.0 kg,温度90℃;初烘温度115~120℃,时间6~8 min、复烘温度70~80℃,时间25~30 min,上述条件下生产的信阳毛尖茶感官评审得分最高,外形和内质俱佳。本研究集成了一套信阳毛尖茶生产线加工技术,为信阳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信阳毛尖茶优异品质的形成除与生态条件、精细采摘幼嫩的鲜叶原料、独特的炒制工艺有关外,优质的茶树品种更是信阳毛尖茶优异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论述了信阳毛尖茶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并介绍了信阳毛尖茶区 4个适宜推广的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供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实行集约经营,发展河南茶叶夏国宗(河南省光山县林场465400)从全国范围来看,河南省属江北茶区。信阳是全省最主要的产茶地区,信阳毛尖早已名扬四海,市场遍布全国各地,茶叶经济已成为带动信阳老区经济发展的龙头,是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支柱产业。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产自不同地区信阳毛尖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测定其溶出率。结果表明,信阳毛尖茶叶中的微量元素Mg,Mn,Al和Fe含量均大于150μg/g;Cu,Zn,Ni,Sr,Cr,Co,Cd和Pb含量较低,均小于50μg/g;As和Se未检出。Mg,Mn和Zn元素首次溶出率大于30%,二次溶出率大于10%;茶汤中未检出Cr,Fe,Cd和Co。不同地区信阳毛尖的微量元素含量和溶出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伊坑村地处歙县西溪南乡,是以茶林为主的茶乡。八三年有七个村民小组,一百八十二户,八百四十八人,经营八千七百多亩山林,水田一百八十零五亩,茶园有一千五百二十二亩,可采面积一千四百五十亩。八一年平均的亩产茶叶六十斤,人均茶叶收入一百四十九元,人均农业总收入二百五十三元六角。八二年包干到户以后,平均亩产茶叶七十三斤,  相似文献   

13.
采用SDE-GC/MS对不同产地信阳毛尖茶香气进行提取与检测,使用相对峰面积归一法对香气成分进行相对定量。不同产地信阳毛尖茶香气组分中含量最高的是醇类化合物,尤其以萜稀族醇类为最主要,酯类是信阳毛尖茶中重要的第2类香气组分,特别是己稀酯。醛类和萜稀化合物次之。  相似文献   

14.
宁德地区是福建省重点茶区之一,茶园面积达54万亩,采摘面积34万亩,茶叶产量占全省的百分之四十多;全区十一个县普遍产茶,有九个万担县。茶叶是我区的“拳头”商品,也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几年来在各级党政加强领导下,茶叶生产有着很大发展,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更加快了茶叶发展的步伐,茶园面积从七六年45万亩,扩大到现在的54万亩,茶叶收购量从七六年14.7万担,增加到21万担,平均年增长7.1%,并且七九年至八一年三年时间内全区发展高标准茶园达十五万亩。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15.
河南是我国最古老的北方茶区之一,但是,信阳茶叶究竟始于何时?“信阳毛尖”何时创制?说法不一,现就上述二问题,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6.
“名山名水出名茶”,信阳毛尖茶是绿茶中的典型代表,非常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前景非常可观。但信阳毛尖的生长受地理位置条件的影响很大,基于豫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常年盛产信阳毛尖茶。介绍了信阳毛尖茶的市场发展前景,重点分析了信阳毛尖茶的种植技术,论述了豫南地区通过发展信阳毛尖种植助力田园游的具体途径,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长和 《茶业通报》1995,17(2):20-21
老茶园改造与茶叶生产李长和(湖北兴山县茶叶项目办公室)茶叶是兴山县主要特产作物之一,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6000亩,采摘面积10000亩,历史最高产量(1993年)300吨,平均单产只有30公斤,亩产值均在300~500元之间,低于全省和宜昌市的平均水...  相似文献   

18.
江苏金坛产茶历史悠久,是我国古老茶区之一,据县志“舆地志”记载:“金坛设县于隋,物产之特殊者有稽插、茶叶”。但在解放前,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茶园荒芜,产量下降,到1949年,茶园面积只残存331亩,产量只有二十担左右。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随着生产条件的逐步改善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0534亩,其中可采茶园18000亩1986年产茶24093.8担。  相似文献   

19.
茶叶被誉称为临安“三宝”之一。临安县现有13.7万亩茶园,年产量在7500吨左右,居全省、全国前列,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近三年来,临安茶叶年产值已达4000万元以上,占全县农业产值的25%,年创汇达5000万元,占全县创汇的40%;茶叶收入占农民年收入的10%;茶叶税收每年在500万元以上。因此,调查和研究临安茶叶的合理经营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调查与研究拟从临安茶产销现状入手,分析正反方面,提出新的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5月20日下午,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总结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浙江省副省长孙景淼等领导出席总结大会。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司长唐珂宣读公布了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浙江西湖龙井;河南信阳毛尖;湖南安化黑茶;四川蒙顶山茶;安徽六安瓜片;福建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安徽黄山毛峰;福建武夷岩茶;贵州都匀毛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