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所指的超级稻即超高产水稻。超级稻是通过选育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单产大幅度提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型水稻品种。同时,超级稻还应具有:分蘖适中,刮叶挺直、植株矮中求高、茎秆坚韧抗倒.  相似文献   

2.
超级稻是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大面积增产15%),并兼顾品质和抗性的新型品种。由于超级稻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较高,发展超级稻,对闽北粮食再上新台阶和农民增收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推广应用前景 超级稻品种是指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水稻是江苏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全省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作物,也是全省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当前,全省水稻在产量水平上,平均单产虽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多年来一直徘徊在550公斤左右.始终没有突破600公斤。[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技推广》2005,(10):24-25
第一条为明确超级稻品种的概念和指标,规范超级稻品种的确定程序和方法,促进超级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超级稻品种(含组合,下同)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有效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水稻三超技术即“优质超级稻、宽行超稀植、安全超高产”的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采用该项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和品质,降低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牛态环境,对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和质量效益型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稻三超技术即“优质超级稻、宽行超稀植、安全超高产”的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采用该项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和品质,降低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对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和质量放益型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水稻生产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全省水稻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水稻总产165亿公斤以上。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水稻生产“1213”目标,即到“十一五”末.全省育成超级稻新品种10个以上。推广超级稻面积达到2000万亩。水稻平均亩产再增50公斤,稻米品质基本达到国标3级以上,粳稻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的85%以上。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江苏省将在15个县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示范推广超级稻800万亩。核心区单产迭700公斤。带动全省优质稻面积2100万亩,实现单产增一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超级稻     
超级稻从广义来说,是在各个主要性状方面如产量、米质、抗性等均显著超过现有品种(组合)的水平;从狭义来说,是指在抗性和米质与对照品种(组合)相仿的基础上,产量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种(组合)。现阶段的超级稻是指狭义的概念,即超高产水稻。随着我国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深入,在矮化基础上寻求产量的突破需要构建理想的株型并与强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研究单产大幅提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型水稻品种这就是超级稻现阶段的特定涵义。  相似文献   

9.
在南方单季稻区实行“水稻一马铃薯”一年两熟栽培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光、温、水气候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农田产量,而且该模式实行水旱轮作与免耕栽培,既可减少土壤土传病害发生,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又可大幅度提高超级稻、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是一项科学实用的增粮增收技术。  相似文献   

10.
商蓉 《农家致富》2005,(23):4-5
2005年.农业部正式启动超级稻发展的“6236”工程.在我国12个省率先启动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动.椎广超级稻面积6000万亩。力争到2010年底.用6年时间,培育并形成20个超级稻主导品种,推广面积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30%,每亩平均增产60公斤,达到我国水稻单产的第三次飞跃,全面带动我国水稻的生产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积极引导农民广泛应用超级稻,把超级稻示范推广拓展应用到水稻全面生产上来,为粮食增产增收提供指导。【方法】早晚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田块(或田垌),以当地主推超级稻与普遍种植的非超级稻品种作为对照进行试验示范并测产验收和统计每年产量。【结果】近3年(2014~2016年),累计推广应用超级稻面积5.318万hm~2,平均产量569.6kg/667m~2,总产45.44万t,比对照平均产量增产51.8kg/667m~2,总增产量4.13万t,增加产值13718.53万元,增幅达10.0%。【结论】利用超级稻理想株型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产、改良品质、增强抗性的生态特点,种植超级稻可以达到增产增收,较好利于解决粮食生产发展压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超级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是一种单产大幅提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型水稻超高产水稻品种.本文先从超级稻的提出,再从精量播种、培育壮苗、宽行稀植、定量控苗、无水层湿润灌溉、精确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和适时收割等方面对超级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延寿县耕地面积7.9万hm^2,2007年水稻种植面积4.7万hm^2,占599/5,是延寿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重点抓优质高产,虽然品质提高了,但产量却徘徊在7500kg·hm^2左右,多年来一直没有显著提高。2006年开始推广水稻超级稻种植,产量达到了10500kg·hm^2。左右,在超级稻种植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套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福建农业》2007,(1):10-10
2006年8月25日,云南省永胜县涛源水稻超高产科技示范场再次传出特大喜讯,由我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制种专家刘文炳研究员选育的Ⅱ优4886超级稻,经省内外知名同行专家严格的金蚯现场实割验收1.161亩,计算出超级稻Ⅱ优4886亩产高达1279.7公斤,打破了他本人选育的超级稻Ⅱ优28。于2005年现场验收1.15亩,创下的亩产1229.97公斤的世界水稻单产新纪录,也刷新了他选育的超级稻Ⅱ优6号,在2004年现场验收1.07亩,单产1219.9公斤的世界水稻单产新纪录。  相似文献   

15.
因地制宜选用超级稻新品种:选用超级水稻品种,要把握四条基本原则,即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品种选择还要因地制宜,地力较低、土质黏重、前期慢发的稻田.宜选用分蘖力强的品种:地力较高、土质松软、前期早发快长的稻田.宜选用分蘖力中等或较强的品种。同一田片.选择品种尽可能做到品种统一,熟期一致.便于管理和栽培技术措施的统一。超级稻品种选择要考虑能否满足早晚稻茬口安排,晚稻品种选择应以当地能实现安全齐穗为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以超级稻为代表的一批超高产水稻研发成功使水稻单产获得大幅度提高。较大的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根长密度和根直径,根系偏向纵深分布且土壤深层根系生物量增大是超级稻根系生物学主要特征;高的单株根系氧化力、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根系细胞分裂素(玉米素与玉米素核苷)含量是超级稻扩库增产的重要根系生理基础。生产中的施肥管理、水分管理、种植方式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pH、氧、微生物、氮素形态等均可显著影响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调控水稻根际生态环境向有利于水稻生长生理需求方向发展,以促进水稻根系健壮生长,实现水稻增产。水稻高产群体根系构型的形成与根际土壤生态因子匹配原理与调控,高产水稻地下根系、根际生态因子与地上群体的互作机制与调控路径,水稻根系定量化等方面是今后水稻根系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的分子设计育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超级稻育种的目标是在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取得突破的基础上,通过理想株型的构建结合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来实现寻求水稻单产、品质、适应性的新突破。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将分子设计育种的知识和手段应用于超级稻育种,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超级稻品种或杂交组合。因此,对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基本理论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分子设计育种对提升传统育种效率和培育超级稻新品种的前景,指出了未来超级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刘沛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399-399
<正>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优质水稻、超级稻种植面积的增加,水稻在生育期的病害也越发越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拜耳公司43%好力克在水稻病害防治方面效果显著,是近年来防治水稻生育期病害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铜仁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本文简述超级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为促进超级稻的示范推广应用,提高水稻单产,增加稻谷产量,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水稻控释肥在超级稻早、晚造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两造施用水稻控释肥的超级稻比群众习惯施肥处理每667m2增产32.2kg,增产率为5.4%,每667m2增加利润705—76.8元,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和省工效果,可在超级稻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