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温度是影响松黄星象(Pissodes nitinus Roelofs)生长发育最大的一个气候因子。为了掌握松黄星象各虫态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为其发生期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在自然变温的条件下,对松黄星象卵、幼虫、蛹期的发育历期进行了实地观察,并对卵期、幼虫期和蛹期这3个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计算、测定及验证,证明利用有效积温预测松黄星象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红脂大小蠹饲养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红脂大小蠹饲养观察中的“伐桩罩笼法”、“试管法”、“玻璃夹板法”、“培养皿法”、“段木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伐桩罩笼法”、“段木法”观察各虫态发生期及年发生代数,效果较好,观察卵、幼虫、蛹的发育过程及历期较为困难。可用于各虫态发生期及年发生代数的观察。“试管法”既能较好的观察卵、幼虫、蛹的发育过程及历期,又能较好的观察各虫态发生期及年发生代数。可用于生活史及卵、幼虫、蛹发育过程的观察。“玻璃夹板法”观察幼虫、蛹发育过程及历期效果较好,可用于幼虫、蛹发育过程及历期的观察,也可用于年发生代数的辅助观察。“培养皿法”在卵期观察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华显盾瓢虫(Hyperaspis sinensis(crotch))对刺绵蚧各虫态搜捕能力很强、活动敏捷、不易被自身天敌所捕捉,是油茶刺绵蚧的主要天敌之一,尤其在寄主虫口密度较低时效果更为明显。为掌握中华显盾瓢虫各虫态期的发育最佳温度,以便进行室内大量人工繁育,我们于1983~1984年,对该虫各虫态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调查了昆明刺(虫脩)Cnipsomorpha kunmingensis Chen&Pan的分布及危害,描述了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各虫态发育历期。该虫在云南省昆明市1 a发生1代,以卵越冬。幼虫期3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期8月下旬至11月上旬,卵期9月至翌年3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1987年8月至1989年9月,在普文林场进行了石梓翠龟甲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以预测各虫期发生高峰,进行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6.
松阿扁叶蜂防治指标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和模拟自然环境饲养松阿扁叶蜂,测定该虫各虫态历期、幼虫期食叶量和咬断后未取食针叶损失量,确定了30cm长油松单枝松阿扁叶蜂各龄幼虫的防治指标值,研究了该虫的物候法、发育进度法和有效虫口基数法预测预报,从而为确定该虫的防治方式及防治适期提供了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明确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进而为其人工繁育和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1,24,27,30,33℃的恒温条件下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记录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子代数量,并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如5组温度处理下的卵期分别为3.29±0.14,2.89±0.17,2.61±0.14,2.16±0.11和1.86±0.93 d。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99±2.12,10.67±3.43和13.5±2.71℃,有效积温分别为49.28±5.08,166.67±34.02和225±43.30日·度。温度对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也有显著影响,温度超过30℃后,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显著下降。[结论]适度升温可有效促进肿腿蜂的繁殖和发育,但温度超过适温则不利于母蜂寄生和子代发育,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0℃。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防治山东日照地区美国白蛾,对其生活史、成虫羽化期、各虫态发育历期、物候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预测预报方法和防治历,探讨了发生代数在不同地区中的变化及期距法、历期法的适用范围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在了解松毒蛾生活史与各虫态存活率的基础上,应用发育进度预测法和有效基数预测法对松毒蛾的发生期与发生量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越冬蛹和第一代蛹羽化进度的系统调查,绘制了累计羽化百分率与时间变化规律的曲线,并以此作为预测卵孵化发育进度的基准曲线,对其它虫态发育进度的预测也可采取同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 温度对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发育的影响用回归方程确定了各虫态和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夏季各虫态的历期较短,冬季较长,然而发育速度最快的适宜温度为30℃在20℃恒温下饲养的成虫寿命,比在30℃和自热变温的成虫寿命长。在20℃恒温下用葡萄粉蚧Maconellicoccus hirsutus(Green)饲养的瓢虫其寿命比用蜂蜜饲养  相似文献   

11.
朗子建 《林业研究》1996,7(1):41-44
INTRODUrnoNScotSpine(Pihussyhasthevar.mongo-lica)jsafme'speiesagainstcol4twand'Poortoilcondihon,whichisoneofthemainplantingsPeciesinnorth-eastregionofChinaandthebe-North"proteChonforest.ThenatUralSctsPinestandsgrowingonthesand-landinHonghuaehiaremanagedastheparent-standforthebaseofseedresource.Butthequalityofpine-conewasseriouslydamagedbythepine-coneweevil..ManyyearssurveyshowedthattheloserateofconewasbetWeen3o%and5o%,evenupto68%inseriouslydamagedyears.Thereductionof1oneyieldinfluenced…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发生量预测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临海市历年松毛虫发生量及有关气象资料,分别将越冬后恢复取食期(即越冬代)和第1代松毛虫幼虫的发生量作为预报量,根据“相关系数法”筛选出预报因子后,采用“多因子简化综合相关法”和“模糊列联表法”进行预报。经回归检验,其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古蔺县大柏毛虫发生期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地预报古蔺县大柏毛虫的发生期 ,给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从 1 995年至 1 998年 ,对大柏毛虫发生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期距预测法适用于乡镇测报点应用 ;回归预测法具有较高精度 ,适用于市、县 (区 )测报站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特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松树病死木松材线虫检出率,及时、准确诊断疫木和疫点,根据病害的外部症状,把松材线虫病的发病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对各阶段的松材线虫分布、松褐天牛发生情况、含水率的变化、木材蓝变情况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死木上松材线虫的分布由多到少为:在发病前期,上部〉中部〉下部;发病后期,上部〈中部〈下部。松材线虫的数量与松褐天牛老熟幼虫的数量呈正相关,最佳的取样阶段为第Ⅱ和第Ⅲ阶段靠上部梢段取样,第Ⅳ阶段偏下部取样。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福建省近10年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和特点,并分析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近几年从江地区柑桔矢尖蚧(Uaspis yanonensis(kuwana))发生危害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管理不善、不易抓住防治时机、虫源和天敌是影响柑桔矢尖蚧发生的主要因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lntroductionlnrecentyears,PhigaIi8djakOnoViMoltrecht(LepidopterafGeometridae)occurredseriouslyinDaxing'anMount8infOrestareaofInnerMongoIia.Forexample,in1983,theoccurredareaofthispestwasover333oohm2andhundredshectaresofbi,.hfOreststandswaredamagedinthearea.Shu(1987,1988)studiedthelifecycIeandbionomicsofPhigah8djbkOnovI.From1997to1999,wemadefurtherstud-iesonbionomicsandoccurrencereguIationofthepestinYakeshiForestryAdministration,InnerMon-goIia.StudymethodFourfixedsamplepIotswereestabI…  相似文献   

18.
森林虫害是我国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构成巨大的威胁。气候因素是影响森林害虫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森林害虫的发生发展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樟巢螟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巢螟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香樟树冠下浅土层内越冬。第1、2代幼虫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初、8月下旬~9月初。在幼虫初孵期分别用4.5%高效氯氰菊酯、2.5%敌杀死乳油2 000倍液,2.5%灭幼脲1号、1%杀虫素(Bt制剂)1 000~1 500倍液等药剂防治,效果明显,校正防效达75.7%~87.4%。通过采取人工及生物防治等综防技术措施,也能控制樟巢螟的为害。  相似文献   

20.
2018~2020年,在开鲁县塞外红苹果园系统观察了桃小食虫发生规律,并开展了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在通辽地区大多数果园出现较晚,1代/年,少部分果园2代/年,全年发生相对集中,整个发生期历时3个多月,成虫最早出现在6月下旬,但数量较少,连续出现在7月中旬,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为高蜂期,8月中下旬进入盛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