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 研制背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国际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免耕、少耕、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除草灭虫,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的目地.  相似文献   

2.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集成覆盖抑蒸、膜面播种穴集雨、雨水富集叠加利用、留膜免耕多茬种植等技术于一体,不仅抗旱增产效果极其显著,而且实现免耕多茬种植,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宜于年降水量在300-600mm的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地区的川台、塬地、梯田等平整地块,适宜的主要作物为小麦、胡麻、谷子、大豆、油菜及蔬菜等密植作物。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免耕少耕、秸秆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除草灭虫,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于2002-2004年进行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方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垄作下留茬免耕、留茬覆盖和灭茬免耕比传统耕作增产;平作下留茬免耕、留茬覆盖和灭茬免耕比传统耕作增产,其中留茬覆盖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垄作方式的平均产量高于平作。在保护性耕作方式中,垄作下留茬免耕的产量高于灭茬免耕,平作下留茬免耕的产量低于灭茬免耕,不能判定是否受试验误差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而垄作和平作留茬覆盖的增产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优点和技术机理的描述,通过实验论证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机械化栽培技术增产原理。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和秸秆留茬覆盖还田,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节水能力,以及节能降耗和节本增效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主要技术内容是免耕播种技术、秸秆覆盖技术、病虫杂草控制技术和机械深松整地技术。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了晚稻稻草还田覆盖免耕干湿灌溉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免耕干湿灌溉栽培模式效果最好,较对照无稻草还田翻耕浅水勤灌栽培节水2 400 t/hm~2,增加产值4 155元/hm~2,还可改善土壤环境,减轻劳动强度,达到抗旱增产的目的,同时可节约成本,抑制杂草生长,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梁栋  董文赫  周静 《吉林农业》2011,(12):147-147
保护性耕作是以作物秸秆和根茬覆盖地表,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能够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种新型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技术关键是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和秸秆留茬覆盖还田,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节水能力,以及节能降耗和节本增效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主要技术内容是免耕播种技术、秸秆覆盖技术、病虫杂草控制技术和机械深松整地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为试材,研究了免耕秸秆覆盖栽培技术对玉米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玉米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玉米产量较翻耕增产207.1 kg/hm2,经济效益增加657.1元/hm2。该技术是一项投资少、增产较大、收益较高的旱作农业新技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机械化深松覆盖免耕沟播技术是当前的新型耕作技术,可以有效的保护耕地,属于一种保护性耕作方式。灵活应用该技术,可以加深耕层,适当提升地温,促使种子快速发芽,同时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与抗旱能力,达到增产的目的。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深松旋耕沟播联合作业机深松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供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玉米免耕播种技术推广应用效果,达到肥地增产、抗旱稳产、增效节本的目的,采用试验对比的方法,研究出玉米垄作宽窄行交替休闲免耕播种技术模式。该模式具有适应半山区丘陵地带特点,生产可行性强,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旱地玉米耕作、覆盖与播种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点多年试验结果表明,免耕半覆盖为最佳方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比常规耕作增产26.3%。免耕覆盖后对种植形式没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5.
4种旱地耕作方法下不同覆盖形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深耕+秋施肥+春免耕(A1)、秋浅耕+秋施肥+春免耕(A2)两种耕作方法明显优于其他耕作方法,每公顷增产玉米1009.5~1182.0kg;玉米整秆覆盖(B2)、玉米碎秆覆盖(B3)、地膜覆盖(B1)3种覆盖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比不覆盖(B4)显著增产,每公顷增产玉米1031.7~1281.7kg。16个处理中,A1B3(秋深耕+秋施肥+春免耕+玉米碎秆覆盖)、A1B2(秋深耕+秋施肥+春免耕+玉米整秆覆盖)两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公顷产量达6508.5和6381.0kg,是干旱地区可选择的保墒蓄水增产耕作栽培形式。  相似文献   

16.
秋洋芋稻草覆盖栽培技术是免耕、抗旱、节水、增效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利用秋季光温资源优势,在早中稻收获后的茬口田,覆盖稻草栽培秋洋芋。它改"种薯"为"摆薯",改"挖薯"为"拣薯",省工、省力、省时。同时,还具有保温保湿防渍除草、防寒抗旱、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节本、节水、增产、增效的作用。每667m~2减少劳动力5~7个人工,每667m~2产750~1200kg左右,高产的可达1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残茬、秸秆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改善作物的生长的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二、保护性耕作原理耕作的目的是为了作物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提高丘陵旱地小麦机播技术应用效果的农艺措施,分别在免耕、旋耕和翻耕条件下,设置秸秆覆盖和不覆盖,研究耕作措施对机播小麦播种质量、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旋耕和翻耕的覆种效果好,断垄率和晾籽率低,但免耕的出苗率高,苗全;且免耕能促进小麦分蘖发生和有效穗形成,有较大的LAI,较高的生物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显著增产;秸秆覆盖能促进田间出苗,各群体质量指标均优于不覆盖,有显著的增产效应。综合指数分析表明,免耕+秸秆覆盖具有投入少、出苗质量好、群体质量优、产量高等优点,是四川丘陵旱地机播小麦适宜的配套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常规土壤耕作的新型旱地耕作法,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并利用作物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深松、免耕播种、控制杂草及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等技术的集成,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2005~2006年安仁县晚稻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综合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2005年示范4006.7 hm2,2006年示范6206.7 hm2,2 a共计10213.4 hm2,平均单产7.54 t/hm2,比翻耕栽培增产11.7%。介绍了晚稻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综合技术的特点、栽培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