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玉米高产栽培群体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对3个综合性状突出的玉米品种在高产施肥水平下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适宜的高产栽培密度不同,陕单8806和郑单958在6万~7.5万株/hm2,不能低于6万株/hm2,京科519在6万株/hm2左右,不能高于7.5万株/hm2。这3个品种在陕西关中夏播区的高产栽培群体性状指标为LAI在5.5左右,GAR在14.0 g/m2.d以上,吐丝期全株的光能截获量在92%以上,穗位以下叶的光能截获量不低于14%。  相似文献   

2.
红麻是重要天然纤维原料之一,目前其不育系三系配套制种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红麻不育系高产制种试验,结果表明:春播红麻不育系制种以留桩50~75cm,行比1:3最适宜,种子产量达61.38kg/667m2;夏播红麻不育系制种选择扦插茎段高度125~150cm,行比1:2或者1:3皆可,产量分别达58.93kg/667m2和54.47kg/667m2。但春播易受自然干旱和病虫害影响,产量不稳定。因此,建议采用夏播红麻不育系制种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3.
春播红麻一直是合浦县传统的种植方法,本研究探索了夏播红麻在南方合浦的丰产性和适应性,为提高当地覆种指数,推广夏播红麻提供依据,在比较的5个红麻品种中"中杂红318"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值得在该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我区以麦收后夏播红麻为主,生长期短,纤维产量较低。从播种到收获一般只有120—130天,亩产纤维280斤左右。为挖掘夏播红麻增产潜力,我们于1982年对其密度及播种方式进行了试验。供试品种为青皮3号,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20平方市尺,重复4次。密度试验设  相似文献   

5.
1988年我省在萧山、余杭、上虞等三个县(市)试行黄麻红麻高产模式栽培3.901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0.6%。其中黄麻高产模式栽培1404亩,红麻高产模式栽培37606亩。参加高产模式栽培的有24个乡(镇),69个村,24278户。建立高产攻关田58块,面积108.23亩,中心示范方33个,面积851亩,模式片38050.77  相似文献   

6.
红麻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但由于栽培技术不同,产量差异很大,高的亩产上1000斤,低的只有300—400斤。为了探索红麻亩产800斤的栽培技术,给实现大面积均衡高产提供科学依据。1980年,我们采取小区试验与大田生产相结合的方法,对红麻不同的品种、播种期、栽培密度、施肥水平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综合于后。  相似文献   

7.
黄兴荣 《中国麻作》1983,(2):20-20,13
我区以麦收后夏播红麻为主,生长期短,纤维产量较低。从播种到收获一般只有120-130天,亩产纤维280斤左右。为挖掘夏播红麻增产潜力,我们于1982年对其密度及播种方式进行了试验。供试品种为青皮3号,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20平方市尺,重复4次。密度试验设1.1、1.4,1.7,2.0和2.3万株/亩5个处理,播种方式设横条播(东西行向,  相似文献   

8.
红麻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但由于栽培技术不同,产量差异很大,高的亩产上1000斤,低的只有300—400斤。为了探索红麻亩产800斤的栽培技术,给实现大面积均衡高产提供科学依据。1980年,我们采取小区试验与大田生产相结合的方法,对红麻不同的品种、播种期、栽培密度、施肥水平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综合于后。  相似文献   

9.
1982~1984年在本所试验队进行红麻综合高产栽培试验,并观察和研究其生长规律,为红麻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一、产量结果 1982年1.28亩,亩产476.85kg;1983年1.57亩,亩产467.85kg。1984年1.42亩,亩产565.45kg,三年平均亩产生麻(干皮)503kg。  相似文献   

10.
采用航天育种技术,首次育成光钝感红麻新品种福红航1号、福红航992等,具有生育期对光周期反应钝感、产量高、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等特性,其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红麻生产水平、解决北方红麻早花减产以及扩大红麻种植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总结了上述品种在我国主产麻区的示范表现,分析了福建省闽中南春、夏播留种的产量特性,提出了高产留种技术要点,研究结论可为光钝感红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