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五”和“八五”期间,进行了大量的小麦常规品种(系)之间,以及与近缘物种的杂交工作,从某些杂种后代中,筛选出几百份抗白粉病优良选系。为了创造兼抗纹枯病和白粉病的双抗抗源,于1997 年春整理部分优良选系、地方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系),共182 份小麦材料进行的纹枯病抗性和白粉病抗性鉴定,对部分抗性材料于当年秋在温室接种情况下继续进行抗性鉴定。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有27 份材料与对照材料相比纹枯病病情指数较低,显示了较强的抗(耐)纹枯病能力;其中有16 份材料表现出兼抗纹枯病和白粉病。另外,对部分小麦的近缘物种的初步鉴定发现球茎大麦、多花黑麦草和黑麦等对白粉病和纹枯病有很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的高效防治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比较药剂拌种及后期喷施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剂拌种显著降低返青期小麦纹枯病病株率,2种拌种药剂处理(复剂1:萎锈·福美双,复剂2:多·福·唑醇)的田间防效分别为58.0%和55.0%,产量较CK(清水)分别增加10.6%和9.3%。后期配合喷施杀菌剂三唑酮和戊唑醇,能够有效防治灌浆期小麦白粉病,且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为12.8%~24.0%,其中以复剂1+三唑酮+戊唑醇处理产量最高(9 309 kg/hm~2),防效最好(62.3%)。综合田间防效和产量,复剂1拌种+三唑酮+戊唑醇处理控病效果好,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小麦纹枯病危害损失及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小麦纹枯病(Sheathblight)不同病级和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的研究表明:小麦孕穗期病级与小麦千粒重和产量呈线性相关,产量损失率(y)与收获前病情指数(x)呈幂函数关系,当x<20时.y=0.18075x1.127025(r=0.9770,n=16),当x>20时.y=0.1105X1.351575(r=0.9983,n=12),根据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得到纹枯病经济阈值的动态模式,即:在目前小麦产量6~7.5t/hm2水平下.建议防治指标病情指数为3.0~6.0,即经济允许损失水平控制在1.4%以内.  相似文献   

4.
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和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阻碍了小麦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深入和强化研究工作,文章对小麦纹枯病病原、发生、危害、防治及抗源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部分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5.
小麦白粉病抗源在江苏省小麦育种中的利用朱伟熊恩惠曹阳蔡士宾方先文王珏(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210014)近十多年来,随着丰产、半矮秆小麦良种的推广,氮肥施用量和栽培密度的提高,造成了白粉病发病的有利条件,使其由局部发生、日趋严重,发展到1981年全...  相似文献   

6.
东北麦区小麦锈病和白粉病多样化抗源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秆锈,叶锈和白粉病是东北春麦区小麦的主要病害和抗病育种的主攻对象。针对东北春麦区秆锈,叶锈和白粉菌毒性变异动态,通过抗病性鉴定,从国内外引进的小麦品种资源中筛选出对这3种病害有效的多样化抗源材料,并按其所含抗病基因的不同进行了抗源归类。其中:秆锈抗源9种基因类型30份材料,叶锈病抗源6种基因类型16份材料,白粉病抗泊9种基因类型67份材料。  相似文献   

7.
小麦纹枯病普通率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9.
小麦白粉病抗源亲本改良方法和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部分白粉病原始抗源改良研究的基础上,创造出了11份农艺性状优良的新抗源品系;在对改良方法及改良效果进行比较的同时,提出了阶梯式杂交及用苗头品系与抗源滚动回交作为单个抗性基因改良的主要模式,并对实现多个抗性基因重组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拓宽了抗性基因转育的思路,可有效提高抗病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小麦种质资源抗白粉病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1992年对我国16个省提供的2222份国内外材料进行了抗白粉病苗期和成株期的鉴定,其中高抗527份,占23.7%;中抗655份,占29.5%。结果证明,这些材料的抗病性是稳定的,有的可供育种部门作杂交亲本,有的可直接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1.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3分子标记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植物抗病基因的保守结构,合成7对特异引物,用感病品种Chanceller作对照,对12个含不同抗白粉病基因的小麦品系进行PCR分析,结果只有1对引物(3LR 3LF)在Pm23的载体品系中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片段,对该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全长为253bp。经同源性分析发现,该特异性片段与大麦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基因部分序列有87%的同源性,属于反转录转座子类标记。  相似文献   

12.
扬荣明 《当代农业》2014,(22):34-35
一、纹枯病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本世纪初以来在江苏省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麦田常发性病害之一。可导致病株茎蘖死亡,或造成麦株养分与水分运输受阻,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粒数、粒重减少,常发区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20%~40%。1.发生规律纹枯病病程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1)冬前始病期:麦苗2叶期见病,主要在基部叶鞘上,播后多雨年份,冬前田间病株率可达5%~10%,早播田超过20%。(2)越冬静止期:随着气温下隆(10℃以下),病情发展缓慢或停止。(3)横向扩展期:春季随气温回升,田间病株增加,此期雨水越多,病害越重。(4)病害侵茎期:3月中下旬至4月初,麦株拔节后,病菌侵染茎秆,形成花秆。(5)枯白穗表现期:重发田块或病株,病害烂茎,在4月底5月初出现枯白穗:特别是雨过骤晴。并持续一段高温干热风天气,枯孕穗和枯白穗表现更快。  相似文献   

13.
近10a来对2179份选育材料作赤霉病抗性鉴定,筛选到29份新抗源,抗性水平超过苏麦3号,年度间抗性稳定,抗赤遗传背景较丰富。部分新抗源的穗部性状和籽粒外观品质有较大改善,但植株仍偏 高。本试验鉴定出部分中抗品系的农艺丰产性已达到生产上的应用。抗性鉴定和评价左右着材料的取舍,把握抗赤鉴定尺度,妥善处理抗性与其他农艺性 的关系,需要育种和鉴定工作者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系)抗白粉病鉴定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温室内苗期鉴定和田间小区成株期鉴定法,对甘肃省及国内外引入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抗白粉病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我省陇东,陇南麦区现阶段主要推广品种和新育成品系,绝大多数生育期染白粉病,仅中86147,中87228等材料表现免疫或高其它材料为中感至高感;外引材料大部具有较好的抗性,MarisDove,BPM系列,92R178,贵农21,贵农29、V.P.M新抗9号等20余分材料表现免疫,可供抗病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5.
小麦抗纹枯病鉴定及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推广的12个小麦品种抗纹枯病能力有明显差异,但无免疫和高抗品种。其中豫麦2号、鄂恩1号、冀麦5418和宛7107为抗病品种,病情级值0.66~0.90;扬麦5号、豫麦10号、百农3217和信阳861为中抗品种,病情级值1.1~1.33;豫麦17号和豫麦13号为感病品种,病情级值1.78~1.95;豫麦16号和西安8号为高感品种,病情级值2.0~2.8。12个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接种纹枯病菌前后,小麦品种的酶带数因抗病力强弱而有不同的变化,抗病能力越强,酶谱变化越小。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 Ⅺ.小麦抗白粉病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重要意义当前,防治小麦白粉病虽有多种措施,但选用抗病、耐病、慢病品种,比用药剂防治的成本低,且无化学农药的公害,因此,在综合防治白粉病的体系中,选用抗白粉病小麦品种既是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又是最为经济有效的简便措施。同时小麦白粉病是...  相似文献   

17.
18.
赵荣  杨光  张英  陈若礼  张存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65-10366
研究了播期、密度对小麦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早、播种密度大和氮肥用量高是纹枯病发生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冬前和播种-拔节期积温多,拔节前后气温低,纹枯病病情指数高。生产上要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期播种或适期晚播,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控制群体密度,增强个体自身的抗病力;根据田间调查情况,适时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9.
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南农大小麦品种圃中,采用人工高位叶鞘接菌法,鉴定了86个代表性小麦品种(系)、材料对纹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明显。其中,病情指数低于10%的5个,10~30%者8个,30~50%者20个,50%以上者53个,但无完全免疫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1993-1995年采用反应型,严重度和叶位病级三种指标对国内外560份小麦新品系的抗白粉病性进行了综合鉴定与筛选。其中,134份表现免疫,占23.9%;67份表现抗病,占12.0%;96份表现中抗,占17.1%;感病146份,占2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