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板栗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丁强  刘永生 《植物检疫》2001,15(3):144-147
栗疫病的防治应从栽培管理入手,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性,以营林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颉颃剂治疗,修复病斑为主导,以化学防治为辅助手段,引种严格检疫,防止栗疫病扩大与蔓延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栗疫病的发生。通过3年的综合防治试验,病情指数下降率达70.2%-84.6%,树干病斑愈合率达100%,在防治的当年实现了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辣椒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辣椒疫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并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治.为辣椒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辣椒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辣椒疫病是本地区日光温室辣椒生产中的常见高发病害之一。笔者通过连续4年的多点温室田间调查研究与综合防治示范,初步明确和掌握了该病在本地区的田间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及发生规律,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科学实用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4.
作者探讨了恶疫霉卵孢子和游动孢子在人参疫病侵染循环中的作用。接触侵染是人参疫病烂根蔓延的主要途径。试验证明:参根疫病发生适宜温度为17-25℃,最适相对湿度98%,病菌不同株系在致病力上存在差异;搭防雨棚,用落叶覆盖参床,土壤处理及参苗消毒是防治人参疫病的有效措施;有效杀菌剂为瑞毒霉,甲霜灵锰锌,代森锰锌,乙磷铝,TPN及Sandoz铜粉。  相似文献   

5.
双炔酰菌胺对辣椒疫病的作用方式及其持效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重要病害。目前,辣椒疫病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甲霜灵等苯酰胺类杀菌剂的广泛使用,对防治辣椒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连年多次的使用致使不同地区辣椒疫霉菌对苯酰胺类杀菌剂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1],因此寻求对辣椒疫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新型杀菌剂已成为当务之急。双炔酰菌胺是由瑞士先正达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的羧酸酰胺类杀菌剂[2],国内尚未见使用双炔酰菌胺防治辣椒疫病的相关报道,为此,本试验就双炔酰菌胺对辣椒疫病的作用方式及持效期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药剂在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梨火疫病的进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讨论了梨火疫病的世界分布、国内苹果和梨的生产状况及经济重要性、梨火疫病在国内的适用性及国内外检测技术现状;澄清了以前我国有梨火疫病分布的错误报道。梨火疫病对我国梨和苹果生产具有极大的潜在风险,同时对我国的环境美化和生物多样性亦具潜在威胁。我国大部分地区为梨火疫病的适生区,国内广布梨火疫病的寄主。针对进口苗木的风险最大及果实亦可传病,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梨火疫病可能分布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赵友福  林伟 《植物检疫》1995,9(6):321-326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梨火疫病在我国梨、苹果种植区的可能分布区和非分布区。根据梨、苹果的种植区域、梨火疫病的世界分布现状及梨火疫病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确定了7月平均最高温度<23℃为其下限指标,5月份(北半球)或11月(南)平均最高温度>14℃为上限指标,3-5月平均降水>2mm为其经济分布的限制因子,初步确立梨火疫病在我国及世界的可能分布区。预测结果表明与该病实际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李尧方 《植物医生》1997,10(5):26-27
桑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李尧方(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563123)桑疫病又称桑树细菌性黑枯病,桑树烂头病等,是桑树的主要病害。桑疫病为害桑树的新梢、嫩叶,使叶片出现黑褐斑,腐烂或卷缩,顶芽枯萎、新梢变黑,直接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据调查,一般受害桑叶损...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江西省九江市槟榔芋疫病的病原菌并有针对性地对该病害进行防治,本研究采集具有典型芋疫病症状的芋叶片和叶柄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基于ITS、Ypt1和β-tubulin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根据病原菌菌落、卵孢子形态等特征初步鉴定为芋疫霉Phytophthora colocasiae,基于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形态学结果一致,确定该病原菌为芋疫霉。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23.4%双炔酰菌胺SC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6μg/mL;96.8%烯酰吗啉TC、0.3%丁子香酚SL、20%氟吗啉WP、500 g/L氟啶胺SC、97%霜脲氰T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也较好,EC50介于0.094~1.272μg/mL之间,研究结果可为槟榔芋疫病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跃辉 《植物医生》2004,17(2):18-19
辣椒疫病是辣椒的毁灭性病害,2003年随着瓮安县商品蔬菜面积的扩大,辣椒种植面积也相应增大,特别是增大了甜椒种植面积,导致辣椒疫病流行,造成甜椒减产20%-30%,朝天椒减产5%-10%,33hm^2连片种植的甜椒感病田块达100%,发病株率32.4%,死株率21.8%,个别田块绝收,损失严重。因此,发展辣椒生产,必须抓好辣椒疫病防治。  相似文献   

11.
红树内生细菌RS261菌株防治辣椒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endophytic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train RS261 is a biological agent isolated from the leaf of Rhizophora stylosa.The efficacy of RS261 strain on control of capsicum phytophthora blight caused by Phytophthora capsici was studied by seed socking,root drenching and fruit spray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ood biocontrol efficacy was achieved.It indicated that biocontrol with endophytic bacteria was an atternative and potential methed to control the capsicum seedlings and fruits phytophthora blight.  相似文献   

12.
银杏内生细菌防治辣椒疫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银杏植株叶片中分离到108 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测试从中筛选获得35 株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温室盆栽试验证明,菌株 Zy44、Fy11、Hy7、Hy14 和 Zy25 对辣椒疫病防效显著,其中Zy44 和 Fy11 发酵液在辣椒疫霉菌接种 20 d 后防效分别为 62%和 52.3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试、16S rD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这两个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发酵滤液及酸沉淀获得的脂肽类抑菌物质对盆栽辣椒苗疫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菌株 Zy44 的防效高于 Fy11,且脂肽类物质的防效高于发酵滤液;显微镜观察发现菌株 Zy44的脂肽类抑菌物质可导致辣椒疫霉菌菌丝体膨大, 分枝增多, 成簇状,并显著抑制孢子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大葱水提物对辣椒疫病的控制效果及其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室内毒力、田间防效以及GC-MS联用测定发现,大葱茎叶与根水提物均对辣椒疫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在含300 mg/mL根水提物的平板上培养2 d,辣椒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高达81.50%;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作用减弱,5 d后,200 mg/mL根和茎叶水提物对病菌的抑制率仅为34.18%和25.62%。用300 mg/mL大葱水提物灌根,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可达50%左右。将大葱与辣椒轮作或混栽可有效降低田间辣椒疫病的病情,防病效果分别为40.67%和41.21%。GC-MS测定结果表明,大葱根和茎叶水提物中分别含有14种和28种挥发性物质,且均以有机硫化物为主,分别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2.17%和99.40%,这些硫化物对辣椒疫病菌的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大葱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在辣椒疫病的绿色防控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技术改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耕作制度、种植结构调整,使水稻纹枯病发生早,为害加重的新情况,研究改进了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在充分发挥农业措施控害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药剂防治策略。第一次药剂防治期提早至始病期(病丛率3%-5%),第二次药剂防治加大用药量,每667m2用20%井冈霉素SP50g,较传统的方法提高了纹枯病防治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由致病疫霉侵染引发的晚疫病长期严重制约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 国内外均将马铃薯晚疫病列为重大病害。目前, 抗病品种选育栽培、晚疫病预测预报和化学防治等相结合的晚疫病综合防治手段已得到普遍推广, 但晚疫病局部大流行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时有发生, 给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本文回顾了我国晚疫病的部分研究历史, 集中关注致病疫霉与寄主的互作机制领域, 梳理了近年来关于致病疫霉侵入机理、效应蛋白毒力功能、病原菌变异规律、马铃薯抗病机理等方面的重要研究结果并展望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以期为晚疫病基础研究和防治技术革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梨火疫病由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引起,可以通过蜜蜂授粉传播而加重危害.为做好香梨安全授粉工作,防止因直接放蜂造成梨火疫病的大流行,本研究测试了香梨花上分离的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梨火疫病菌的拮抗效果,并利用自行研发的"蜜蜂导向盒"进行了蜜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全面地了解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的发生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基于2008—2017年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及全国马铃薯品种分布等数据,对全国及各马铃薯产区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综合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连年发生,年平均发生面积约197.47万hm2,占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40.66%;晚疫病造成马铃薯年平均产量损失占所有病害所致产量损失的63.54%,远高于其他病害,损失巨大;在我国马铃薯4大产区中,马铃薯晚疫病在北方一作区的年平均发生面积最大,约73.44万hm2,而在西南混作区造成的年平均产量损失最高,约14.29万t;晚疫病发生与马铃薯种植区域的重心在空间上呈现相似的迁移趋势;以费乌瑞它为代表的高感晚疫病品种在全国大面积种植,但近年来部分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面积大幅度提升,但仍太过依赖化学防治,应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8.
黄伟  盛强  罗明  马德英  张春竹 《植物保护》2022,48(6):207-213
梨火疫病(fire blight)是由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引起的蔷薇科果树毁灭性病害。2017年首次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生,对库尔勒香梨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本文总结5年来库尔勒香梨火疫病发生危害特点,详细描述了病害的田间症状表现,提出了防治建议,并对当前库尔勒香梨火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辣椒根腐型疫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设施大棚内的辣椒上普遍发生根腐症状,为了明确该病的病原及其防治药剂,对不同辣椒产区的该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筛选防治该病的药剂。结果表明: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化特性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该病病原鉴定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Leonion,因此将这种造成根腐症状的病害定名为辣椒根腐型疫病;供试的10种杀菌剂中,25%烯肟菌酯乳油、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是防治辣椒根腐型疫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0.
通过药效试验发现氟铃脲对番茄晚疫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室内离体试验结果表明,氟铃脲对番茄晚疫病菌的EC50为65.69 μg/m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6.25~200 μg/mL氟铃脲对番茄晚疫病均表现出一定的预防效果;田间小区试验200 μg/mL氟铃脲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达到了64.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