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海省黄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3.77万km2,占源区总面积的35%。近年来,青海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紧紧围绕黄河源区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自然修复的原则,在源区黄南、果洛、海南3个州的10个县实施了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通过采取围栏封育、政策性封禁、水土保持监测和健全机构、完善法制等措施,使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草地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提高,严重退化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升,逐步走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张小林 《中国水土保持》2006,(12):F0002-F0002
长江源头区在青海省境内面积15.97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万km^2,年平均输沙量1613万t。近年来,长江源头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群众的生存,威胁到长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黄河重点支流源头区是黄河流域的水源地,其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状况对维护黄河流域及国家的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种开发建设和人为活动加剧,导致黄河重点支流源头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基于对黄河8条重点支流(渭河、汾河、泾河、北洛河、无定河、湟水、洮河、窟野河)源头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情况的调查,从区域基本情况、水土流失情况、预防保护情况等方面介绍了黄河重点支流源头区的水土保持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黄河重点支流源头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黄河源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发展规律,进一步摸清黄河源区生态修复工程各项措施的防护情况和生态治理效益,对生态修复区域进行了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在源区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可以有效地提高植被覆盖度和生物生长量,不仅使生态建设成果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而且能有效减缓草场沙化和退化速度,随着植被的恢复,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程度明显减弱,水源涵养功能及土壤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项目区生态趋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从2002年开始,青海省长江、黄河源区各级政府和水土保持业务部门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宣传先行、加强监督、开展生态修复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了江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区内5州17县1市均成立了水土保持机构、制定了水土保持配套法规并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水土保持宣传、"三区"划分和生态修复试点示范,使江河源区水土保持工作步入正常发展轨道。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黄河发源地黄河源区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摸清自然、生态、社经状况的基础上,启动了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监督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实施3 a以来,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预防监督机构体系建设、生态修复示范点建设、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等诸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7.
黄河源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源区海拔高,终年寒冷,地广人稀,形成了其独特、原始的自然景观。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频繁的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草原退化、土地沙化、径流减少、湖泊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影响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针对该区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提出了保护源区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修复等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河源区生态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黄河源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加剧 ,鼠害日益猖獗 ,水源涵养功能减退 ,生物种类和数量锐减。近年来 ,为了遏制河源区生态不断恶化 ,黄委组织开展了源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生态修复和遥感监测等工作 ,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从根本上保护和改善黄河源区生态环境 ,应尽快开展黄河源区综合治理规划 ,完善源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和法规制度体系 ,加大源区预防保护工程投资力度 ,启动“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监督工程”二期项目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 ,全面启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加强科研试验和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1999-2018年黄河源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1999—2018年黄河源区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变化及空间分布情况,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利用1999,2011,2018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开展黄河源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结果] 黄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与1999年相比,2011年水土流失面积增加1.89×104 km2,增幅126%,2018年水土流失面积增加1.01×104 km2,增幅67.33%。从空间数据来看,与1999年相比,77.97%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等级未发生变化,19.33%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等级降低,2.7%的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增加。[结论] 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主要与区域暖干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草场退化有关。应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作,提升草场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法明确了"预防保护"在水土保持决策中的先导地位,然而在目前的国土资源利用机制下,实现预防保护之路仍很漫长。从保护原生态植被、用经济杠杆保护土壤植被生态环境、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等方面探讨了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浦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野外调查、实测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根据土壤层水土保持功能的强弱,将黄浦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分为4类:落阔林、灌木林为第一类,表现出很强的水土保持功能;茶园、草地、松林为第二类,土壤水土保持功能较强;毛竹林、常绿阔叶林表现出较强的抗蚀性和抗冲性,但渗透性能并不突出,土壤贮水能力也一般,水土保持功能中等,为第三类;裸露地水土保持性能很差,单独作为第四类,其渗透性、抗蚀性、抗冲性、土壤水库容都显著小于其他各样地。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黄河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新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黄河流域共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59万多km2,治理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年均减少入黄泥沙3.5亿~4.5亿t,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是:拦截粗泥沙第一道防线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重点工程带动了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创了以大江大河重点一级支流为单元进行泥沙监测的先河;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取得突破,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十大孔兑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大孔兑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梁其春,骆鸿固,王英顺(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内蒙古黄河流域十大孔兑(蒙语意为山洪沟)位于黄河河套内,地处东经108°47′~110°58′、北纬39°47′~40°30之间。行政上隶属于伊克昭盟的...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发展黄自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003)NewAdvanc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WorkintheYellowRiverBasin¥HuangZiqiang(YellowRiverC...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在治淮中的重要作用周虹,袁学勤,(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农水处,蚌埠233001)一、水土保持工作在淮河流域治理中的战略地位淮河是中原腹地的一条大河,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南北介于长江和黄河之间,地跨豫、皖、苏、鲁、鄂五省的35个地(市)、18...  相似文献   

16.
榆林沟流域坝系建设调查郭玉梅,张庆伟(黄委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陕西绥德县718000)寇俊峰,武哲(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榆林沟流域是无定河中游左岸的一条支流,流域面积65.8km2,其中沟谷地占51.13%,沟间地占48.87%,主沟道长1...  相似文献   

17.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浑河流域乌兰察布市项目区,按照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年度实施的总体思路,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2002~2006年项目实施期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018.8hm2,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至此,项目区累计治理程度达到54.09%,林草覆盖率达到39.58%,减沙效率为47.1%,保水效率为21.6%,水资源利用率由22.92%提高到4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27元。介绍了该项目治理成效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在治黄中的战略地位汪上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郑州450003)TheStrategicStanding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inHarnessmentoftheYellowRiver¥WangSh...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举世瞩目。1998年以来,连续三年流域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达到1.3万km^2,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工程质量和效益有了很大提高。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应把多沙、粗沙区的综合治理放在突出位置,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开发利用水资源,为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