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不同粒重类型玉米品种耐密性的群体库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作物生长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粒型玉米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和群体库源特征等指标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30000~60000株/hm2,鲁单981(LD981)的单位面积实收穗数是决定群体子粒产量的限制因素;高于60000株/hm2,穗粒数与千粒重则是决定群体子粒产量的限制因素。泉兴2101(QX2101)群体子粒产量的限制因素是单位面积实收穗数。LD981的单株产量、群体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对种植密度的敏感度要高于QX2101,前者在较低密度时,易获得较高的群体库源比值与群体叶面积指数,产量潜力较高;后者则在较高密度时,易获得较高的群体库源比值与群体叶面积指数,产量潜力较高。群体库容量与源供应能力均是两种粒重类型玉米品种产量的限制因素,但群体库容量始终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稻灌浆结实期减源疏库对源库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穗型水稻品种超丰早和中穗型品种湘早籼13,齐穗后进行剪叶疏粒处理创造不同的库源比例,重点考察了源库互作关系,干物质生产和分配,源、库、流活性的动态变化和产量性状等。结果表明,库对源具有反馈促进作用,库/源比高和库容量大的处理净同化率(NAR)较高,茎鞘和叶中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滞留量少,14C同化物向籽粒输送比例增加,输导组织和库器官活性趋于增强。  相似文献   

3.
作物的产量取决于“源”的同化产物,及其在以收获器官表示的“库”中所能累积的程度。甘薯(Ipomoea batatas L.)累积同化产物的块根是主要的“库”,而生产同化物的秧蔓(主要是叶片)是“源”。利用一套品种所有组合的交互嫁接,可定量地研究甘薯源及库之间的关系,并能测定源对库和库对源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亚有限大豆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新民  许忠仁 《大豆科学》1991,10(4):269-276
通过剪去不同部位叶片的研究表明,亚有限大豆植株冠层中存在着上部与中部、底部与分枝两个源库单位。不同层次的叶源变化,各种生理补偿作用主要发生在同一源库单位上。源库平衡的破坏,可通过内部调节在某一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产量库对光合源的生产有强烈的反馈调节作用,源库比既影响着光合强度又左右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  相似文献   

5.
高产水稻产量结构及生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使水稻取得高产 ,历来是稻作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长期以来 ,许多研究者围绕高产水稻的库源结构和物质生产等高产生理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为水稻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的综述。1 高产水稻的产量库结构水稻产量决定于产量库 (Sink)的大小和光合产物作为源 (Source)对产量库的供应能力。产量库又可定义为单位面积总粒数和单个谷粒容积的乘积。由于现有高产品种的粒容变异不大 ,因而产量库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总粒数 ;而单位面积总粒数则是决定于单位面积的穗数和每穗…  相似文献   

6.
新疆春玉米源库性状的群体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玉米在不同密度下单株及群体的源库性状的调节能力.结果表明,玉米源性状的调节能力较弱,且随生育进程的发展和群体压力的逐渐增加,叶面积的调节能力逐渐增强.种植密度对主要群体中后期的光合面积、光合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群体的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种植密度增加对库性状的影响主要是削弱了库器官的建成(结实粒数)和充实(粒重)。  相似文献   

7.
受异花授粉饰变的玉米胚乳的干物质和N素积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籽粒产量受许多复杂过程的影响。但同化物源的强弱和籽粒库的大小通常被认为是决定最终产量的两个主要因子。在玉米上,关于究竟是源还是库限制产量的证据还有争议。一些研究已证明源的代谢活动影响籽粒产量(Egharevba等,1976;Tollenaar和Daynard,1978;Hunter,1980;Schoper等,1982)。既便是组培玉米果穗顶端的小籽粒也比田间果穗的大3倍多(Hanft等,1986)。这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源库关系对大豆不育系籽粒产量和单株皱粒率的影响,选用高、中、低异交率的大豆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为材料,通过测量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以及籽粒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皱粒百分比对鼓粒期3种不育系的源库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中、低3种异交率不育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百粒重、单株皱粒百分比显著高于其同型保持系,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低于其同型保持系,且中异交率和低异交率不育系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同型保持系及高异交率不育系。较保持系而言不育系的源库间存在差异,且异交率越低的不育系,其源库差异越大。库容量小、可溶性糖和淀粉的输送障碍可能是大豆不育系皱粒率百分比高于保持系的原因,且3种不育系间存在异交率越低,其库容量的减少以及可溶性糖和淀粉的输送障碍越明显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子R3和R6期去掉不同自次叶、荚,至R6和R6期,存留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均出现了强的补偿作用.高光效种质的补偿能力、源库平衡能力大于高产品种.去掉不同层次的叶、荚,不但影响本层次的源库单位,而且对另一源库单位也产生强烈的影响.高光效育种,应在选育单叶高光合能力和转化系数的同时,重视叶面积指数和生物产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内水稻经历了一次由高秆到矮秆的变革,随之产量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追析这一上升过程,很多研究者感到进一步高产已进入死胡同,并强调库(指颖花)限制了产量的提高。因此把重点放在库的能力上,强调库的物质积累的限制作用,并提出  相似文献   

11.
减源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其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小麦育种在源、流、库性状改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以三种穗型的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减源对不同穗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其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源亏缺导致干物质累积量和穗粒重降低,减源越多、减源叶位越高,二者降低幅度越大;(2)叶源亏缺可以大幅度提高剩余叶源的光合速率和营养器官花前储藏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但其效应不能完全补偿叶源亏缺造成的光合损失;(3)小麦籽粒产量的80%(中穗型和多穗型)~90%(大穗型)来自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叶源是小麦籽粒库扩建的核心光合源;(4)营养器官花前储存物质可以大幅度被调运用于籽粒库的扩建,小麦生育后期叶源的光舍速率不但可以被提高,而且随生育期推进而下降的速度也可以减缓;(5)三种穗型小麦比较,在相同减源条件下,大穗型小麦的光合积累量和穗粒重的降低幅度及光合速率随生育期推进的降低幅度远小于中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大穗型小麦营养器官花前储存物质对籽粒库的贡献率远小于中穗型和多穗型小麦,且花后光合产物的分配也不够合理,说明大穗型小麦源、流、库性状改良的产量潜力远高于中穗型和多穗型小麦.适当减小叶面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群体穗数,以及在群体水平上增源、畅流、扩库,可能是大穗型小麦源、流、库性状改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水稻源库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郑华  屠乃美 《作物研究》2000,14(3):37-44
综述了水稻源库研究的现状及其主要进展,重点论述了水稻源库的概念,衡量指标、进一步高产的限制因子假说,水稻品种的源库类型划分及源、流、库互作用机理,并对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玉米产量形成与源库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明  李文雄 《玉米科学》2006,14(2):067-070
研究表明,源库均影响玉米的产量。在不同基因型间源库特性存在差异,而基因型的源库性状表达又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和栽培措施的调控。基因型与环境条件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因新品种应用而打破,需要通过栽培措施调节环境条件,以满足品种遗传潜力发挥的要求,即通过栽培措施调节源库关系来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从而在基因型与环境条件间建立新的平衡关系。产量形成过程中,产量的提高和潜力的发挥是作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调节过程,表现在源库平衡关系中,源是主导因素,库随源的变化进行调整,达到源库新的平衡。因此,源库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4.
减源缩库与玉米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利用源库差别大的两个玉米品种,研究了“源”和“库”与玉米产量之间关系,剪叶(减源)和剪穗(缩库)处理的两年资料表明,减源缩库对玉米产量产生显著影响。由此认为要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应增源扩库。  相似文献   

15.
李明  王刚  蒋慧亮  王成伟  刘钢 《玉米科学》2006,14(6):017-022
本试验采用4个品种(四单19、本玉9号、DH808、DH3149),2种密度(52500株/hm2、75000株/hm2),并在吐丝期分别进行减源限库处理,研究源库限制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源处理降低了单株叶面积,也降低了单株干物重。限库处理因库容减少,使得干物质略有增加,但不同品种对源库处理反应不一致。限库处理导致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减源处理基本不变或略有增加;减源限库处理导致平展型玉米子粒的脂肪含量增加,而紧凑型品种保持不变或略有降低;减源处理导致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限库处理的影响相反,导致淀粉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
局部横切玉米花序梗对籽粒产量的影响R.J.Salvador等非环境胁迫、病原条件或营养缺乏引起的籽粒产量限制,可能与植株达到籽粒最佳干物质积累库容量的同化潜势有关。尽管在确定限制玉米产量最强的源一库组成方面作过许多努力,并已指明同化物转运能力限制产量...  相似文献   

17.
小麦籽粒灌浆时的源——库互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生理学家倾向于这种概念,即小麦产量既可受灌浆期同化产物供应(源)的限制,又可受粒数和容积(库)的限制,或同时受二者的限制.人为控制粒数或源的大量实验表明,小麦最终粒重对同化物供应的反应类似于对基质浓缩速度的反应(Bingham,1966,Fischer等1978,图1).随着单位籽粒的源增加,最终粒重处于与同化物供应相关的极轴下方.当同化物供给达到较高水平时,最终粒重接近于我们所定义的"基因型潜在粒重"的上限.  相似文献   

18.
大豆叶—荚关系与产量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豆荚是构成产量的因素之一,二者关系极其密切又比较复杂。本试验表明,去叶处理,有叶节叶片的光合产物并非只供给本节荚,还可以同去叶节荚输送,形成有叶节60%以上的产量。去叶处理,荚、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叶是产量的限制因素。去荚处理,单株荚数、粒数、秕粒数减少,养分在叶片内“积累”,叶色较深,成熟期推迟,荚对产量起了限制作用。试验还表明,叶面积指数在3.7—4.8范围内与产量呈直线线性关系;通过整枝调整叶片在不同层次的分布,增加叶片厚度,又可获得增产。由此可见,协调叶(源)荚(库)关系是获得高产的关健。  相似文献   

19.
多数作物制造光合产物的器官(源)不同于贮存光合产物的器官(库).产量生理学的中心问题是讨论源和库对产量形成的重要性(Gifford等,1973,Stoy,1975).某些情况下,库比源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更大(Prommer,1977),但最近认为,二者具有相等的重要性(Stoy,1977;Tollenaar,1977).据报道,钾素能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加快同化物由韧皮部筛管(Mengel和Haeder,1976和1977)向籽粒和块茎中的运输.Forster(1976)认为,库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库潜力(每穗粒数)、库强度(灌浆速度)和库持续期(灌浆期长短).其中每穗粒数在遗传上基本是固定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花生光合生产特点出发,依据生理学的“库”、“源”、“流”学说和限制因子理论,系统分析了花生中低产田的产量限制因素,结合山东省花生产区的生态优势,提出了建立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分区推行规范化栽培,达到高产、稳产、优质,低消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