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同分子量大豆多糖的表征和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酸提大豆多糖为原料,通过控制降解条件得到4种不同分子量的大豆多糖样品,分子量分别为550,347,285和21 k Da。对4种多糖进行了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并分别测定了4种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4种大豆多糖都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抗氧化活性高低有所不同,分子量为285 k Da的大豆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还原能力最强,分子量为21 k Da的大豆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弱,还原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2.
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多糖是大豆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性、食品稳定性等作用.以市售豆渣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温度、液固比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对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液固比,再次是提取时间.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是:提取温度为90℃、液固比为5:1、提取时间为3 h.经苯酚-硫酸法测定,水溶性大豆多糖含量为7.47%(以葡萄糖计).  相似文献   

3.
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工艺对酸性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溶性大豆多糖可以在酸性条件下低卡占度的稳定蛋白质,表现出优越的稳定性.以酸性乳沉淀率为指标对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促进其深入开发.单因素试验表明,pH、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大豆多糖得率及含量、蛋白含量和酸乳沉淀率有显著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L9 (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多糖中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和酸乳沉淀率的各因素的顺序为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水平组合为pH3.5、温度125℃、时间90 min.该工艺条件下,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多糖含量为65.05%,蛋白含量为3.69%,酸乳饮料的沉淀率为0.72%.  相似文献   

4.
以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作为稳定剂,研究了大豆多糖添加工艺对酸性大豆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可溶性大豆多糖添加量、pH、调酸温度和均质压力对成品沉淀率有明显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可溶性大豆多糖添加量0.25%,pH3.8,均质压力20 MPa,调酸温度10℃.按照此条件生产的大豆蛋白饮料,稳定性明显提高,沉淀率为1.41%,且饮料颜色乳白均一,酸甜适宜,清爽可口,没有豆腥味.  相似文献   

5.
以黏度、离心沉降率和感官评定作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可溶性大豆多糖在饮用型酸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可溶性大豆多糖和果胶在黏度表现、离心沉降率上有类似趋势,当大豆多糖0.3%、果胶0.2%时制备的饮用型酸奶评分最高,价格适中。  相似文献   

6.
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豆渣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从中可以提取出水溶性大豆多糖.该多糖性质优良,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水溶性大豆多糖的结构、性质,提取工艺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可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豆渣是大豆加工中的主要副产物.本文主要阐述了从脱脂豆片提取蛋白质的豆渣中提取可溶性大豆多糖的工艺及其在乳和防米饭粘连上的应用效果.首先研究了可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其最佳提取条件:盐酸添加量2%(v/w);提取温度:120℃;提取时间:2h.在米饭和牛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大豆多糖能降低米饭的粘度,并且可以改善酸性条件下牛奶蛋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提取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继伟 《大豆科学》2011,30(3):507-510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探讨在超声波环境下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以及超声波功率对豆渣中提取大豆水溶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功率对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较大,其次是提取温度和液料比,然后是提取时间.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是:提取温度80℃,液料比10∶1,提取时间40 min,超声功率160...  相似文献   

9.
大豆低聚糖—功能性低聚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大豆含有大约 12 %的糖类 ,其中 5 %左右是低聚糖(包括棉子糖和水苏糖 )。低聚糖 (或寡糖Oligosacaccha rides)是指其分子结构由 2~ 10个单糖分子以糖苷键相连接而形成的糖类总称。分子量为 3 0 0~ 2 0 0 0 ,它是界于单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和多糖 (纤维、淀粉 )之间“家族” ,又有二糖、三糖、四糖之分 ,作为“特定保健用食品”的低聚糖是指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 ,特别有益于肠健康的一类低聚糖 ,故又称“功能性低聚糖”。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性糖质的总称 ,主要成份是指单糖数为 3~ 4的蔗糖 (双糖 ) ,棉子糖 …  相似文献   

10.
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多糖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新民  殷奎德 《大豆科学》1996,15(2):170-174
本文对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多糖的含量,土壤多糖与土壤酶、基础肥力、微生物数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茶多糖的化学修饰及体外抗凝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乌龙茶中的多糖成分;选用硫酸化、乙酰化和羧甲基化分别对纯化后的茶多糖进行化学修饰,研究了其修饰前后的体外抗凝血作用。结果表示:茶多糖具有抗凝血作用,能显著延长人体血浆的APTT值,而对TT和PT值无明显影响。茶多糖经柱层析后分离出四个多糖组分,其中组分Ⅱ为茶多糖总量的57.36%,抗凝血活性也相对较强。茶多糖组分Ⅱ经硫酸化、乙酰化和羧甲基化修饰后,抗凝血活性进一步增强,化学修饰试剂与多糖的比例以及修饰反应时间在一定的范围内,影响茶多糖分子结构的变化程度,相应改变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12.
用石油醚和95%乙醇分别浸提山苦茶叶,以去除其中脂溶性成分和单糖、低聚糖、苷类等杂质,再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分离山苦茶多糖,最后采用Sevag试剂法和蛋白酶酶解法去除茶多糖中的蛋白质。以葡萄糖为标准,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山苦茶多糖含量。考察了乙醇浓度对山苦茶多糖沉淀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evag试剂法和蛋白酶酶解法相结合去除蛋白质效果较好。采用80%乙醇浓度沉淀山苦茶多糖效果最佳,测定波长为604 nm,山苦茶中多糖含量为1.012%,方法回收率96.7%,RSD为2.45%,多糖提取液4 h内显色稳定。该试验方法测定茶多糖准确快速,显色稳定且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13.
蛋黄果(Lucuma nervosa A. DC)乙酰化修饰多糖的抗氧活性优于未修饰多糖,通过分析乙酰化蛋黄果多糖的乙酰化度、红外光谱和形貌特征,阐明引起抗氧活性提升的原因。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蛋黄果果肉粗多糖,用三氯乙酸法除去蛋白质得到多糖。选取3份0.50 g多糖加入20% NaOH溶液溶解,分别加入1、3、5 mL乙酸酐,得到3种取代度(0.237±0.05、0.275±0.07、0.228±0.04)的乙酰化蛋黄果果肉多糖,评价其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乙酸酐添加量由少到多时,蛋黄果多糖乙酰基取代度先显著升高,后趋于平缓下降。乙酰化蛋黄果多糖的红外光谱显示了3417 cm-1(-OH)、2950 cm-1(-CH)处的伸缩振动和1636 cm-1处的(-OH)转动振动,1738 cm-1处出现酯基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乙酰化已经成功接入。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未经乙酰化的蛋黄果多糖表面相对光滑平整,呈片状结构;乙酰化修饰多糖分子间交联增强,构象发生了变化,变为表面形状不规则,出现很多空隙且表面粗糙。3种乙酰化蛋黄果多糖中DHG-Ac2(3 mL醋酐)清除效果最好,在浓度1.0 mg/mL时,DPPH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1.37%、58.73%、56.36%,分别高于蛋黄果多糖10.0%、43.7%、25.3%。这是引入的乙酰基能活化多糖链中的异头碳,使多糖的供氢能力提升,继而提升乙酰化蛋黄果多糖的抗氧化作用。本研究为海南产蛋黄果多糖的深入开发与抗氧化应用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火龙果茎多糖的超高压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超高压提取的最优工艺,并从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能力方面来评价火龙果茎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火龙果茎多糖的超高压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0∶1(m L∶g)、超高压压力300 MPa、超高压时间4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得率为(2.83±0.02)%。火龙果茎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分别为浓度为4.3 mg/m L和5.5 mg/m L时。  相似文献   

15.
Two polysaccharides, named KCA and KCW, were extracted from 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 using dilute hydrochloric acid and water, respectively. Composi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se polysaccharides predominantly consisted of fucose, with galactose, mannose and glucuronic acid as minor components. After degradation and partial desulfa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ESI-MS) was performed, which showed that the polysaccharides consisted of sulfated fucooligosaccharides, sulfated galactofucooligosaccharides and methyl glycosides of mono-sulfated/multi-sulfated fucooligosaccharides. The structures of the oligomeric fragments were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ESI-CID-MS2 and ESI-CID-MS3). Moreover, the activity of KCA and KCW against the hemolytic activity of both the classical and alternative complement pathways was determined. The activity of KCA was found to be similar to KCW, suggesting that the method of extraction did not influence the activity. In addition, the degraded polysaccharides (DKCA and DKCW) displayed lower activity levels than the crude polysaccharides (KCA and KCW), indicating that molecular weight had an effect on activity. Moreover, the desulfated fractions (ds-DKCA and ds-DKCW) showed less or no activity, which confirmed that sulfate was important for activity. In conclusion, polysaccharides from K. crassifolia may be good candidat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volving the complement pathway.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类真菌多糖对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小麦黄矮病的真菌多糖防治药剂及其适宜浓度,将云芝、灵芝、虫草等13种真菌多糖稀释成0.1、0.5、1.0、2.0g·L-1溶液,以清水为对照,比较分析了叶面喷施真菌多糖对小麦黄矮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同时对防效好的1.1%云芝葡聚糖(多糖)与常规植物抗病毒药剂的田间防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3种真菌多糖对小麦黄矮病的预防作用都显著高于治疗作用,且真菌多糖间和浓度间差异均显著,其中云芝多糖1.0g·L-1、云芝多糖2.0g·L-1、蜜环菌多糖2.0g·L-1、灰树花多糖2.0g·L-1、猪苓多糖2.0g·L-1的预防效果分别为86.88%、86.58%、86.33%、86.04%和85.97%。1.1%云芝葡聚糖800倍液为适宜喷施浓度,其防效64.27%,保产22.70%,说明云芝多糖是一种有前途的新型小麦黄矮病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7.
茶多糖和茶多酚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研究茶多糖、茶多酚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SD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和机制。方法:饲喂SD大鼠茶多糖、茶多酚3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胰岛素以及小肠糖降解酶(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变化。结果:茶多糖、茶多酚都有显著抑制糖尿病大鼠血糖升高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茶多糖组大鼠血胰岛素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茶多酚组的血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小肠各降解酶活力也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茶多糖对高血糖大鼠有显著的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茶多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小肠糖降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糖苷酶溶液为工具酶,研究酶法修饰茶多糖对环磷酰胺抑制的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多糖TPS与改性后的茶多糖ETPS在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4个方面的实验中,结果均呈阳性,说明它们均具有明显的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酶法修饰改性能显著提高绿茶多糖的免疫活性。在同等剂量下,ETPS与TPS相比能提高脾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能显著提高DTH试验耳肿程度、血清HC50、NK细胞活性。绿茶多糖通过酶法修饰免疫活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9.
蛋白酶法结合Sevag法对金柑粗多糖进行脱蛋白,研究不同酶添加量、温度、pH值、时间等因素对金柑粗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柑粗多糖酶法脱蛋白最佳工艺条件是:木瓜蛋白酶添加量120 U/mL、酶解时间80 min和酶解温度40 ℃;在此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为75.88%,多糖的损失率为5.45%;再用Sevag试剂处理3次,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85.18%和14.16%。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苦丁茶冬青多糖醇沉规律及产物理化性质。通过热水浸提和不同浓度乙醇分级沉淀,得到乙醇终浓度为20%、40%、60%和80%的4种苦丁茶冬青多糖组分,即ICP-1、ICP-2、ICP-3和ICP-4。比色法检测各多糖组分总糖、糖醛酸、蛋白质和总酚含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紫外和红外光谱扫描考察各组分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ICP-1、ICP-2、ICP-3和ICP-4总糖含量分别为19.21%、34.91%、37.70%和30.21%,糖醛酸含量分别为5.04%、44.90%、24.20%和5.84%;凝胶渗透色谱图表明:ICP-2和ICP-3为高纯度均一组分,分子量为440.440与348.279 ku;4种多糖组分在280 nm处均有吸收峰,说明均为糖蛋白质化合物。红外结果显示,各组分均为吡喃糖环构型。以上结果表明,乙醇分级沉淀的方法可用于分级纯化制备组分均一、纯度较高的苦丁茶冬青多糖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