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湿地自然保护区监测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系统地掌握湿地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动态变化、管理效果和发展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加强湖北省湿地保护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项目的支持下,我们研究了国内外主流的几个湿地监测指标体系,提出了包括7项湿地状态监测指标和9项影响湿地状态因子的湖北省湿地自然保护区监测指标体系,以期规范、统一湖北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日常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野外巡护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中最基本的工作,不仅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还能对动物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持续监测。为了推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巡护科学有效管理,分析了当前保护区野外巡护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巡护队伍建设、巡护管理机制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对策,为今后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巡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进行生态保护,需要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人类活动现状及动态监测。文章通过对四川米亚罗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遥感监测,具体分析了人类活动现状及动态变化结果,并对自然保护区监测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1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目标1.1总体目标建立和完善新疆阿尔泰山5个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和社区监测体系,掌握阿尔泰山生态系统健康动态信息,揭示关键物种、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规律和生态过程的变化机制,为及时制定和调整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提高阿勒泰地区的保护管理水平,实现新疆阿尔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2远期目标将监测发展成为可持续的活动;将监测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5.
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监测是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的需要,是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础,是自然保护区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根据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目的和资源状况,主要选择开展对保护区典型植被类型、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兽类、鸟类进行监测,同时开展森林气象和水文要素监测。通过规范持续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掌握保护区资源现状,以及物种个体数量的消长情况,探寻影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因素,为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持续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红外线相机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监测,是一项全新的技术.通过红外相机对四县垴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进行监测,更新了资源数据库和分布记录,为今后野生动物保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复杂多样、资源丰富,对该保护区国定样地野生植物资源组成、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得很快,但是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监测体系,组织自然保护区开展资源、生态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应用GAP对自然保护区的布局和现状进行分析表明,目前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的优先生态系统有27类。并以海南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对自然保护区的生境破碎化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境破碎化程度增加,致使斑块内部物种向外迁移,生物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维护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安全,试验采用构建自然保护区电子围栏系统,在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等关键地点、重点地段设置安装4G视频监控、IP广播音柱、无线信号探测器、电子界桩等设备,采用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GIS地图等方法对自然保护区的控制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电子围栏建成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人工巡护的不足,如有外来人员非法闯入,电子围栏及时进行实时提醒和驱离,电子围栏实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动物物种监测、人为活动监测、火灾监测、气象监测、巡护管理、生态线上展示等应用功能。说明电子围栏在智慧化、数字化、信息化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设、生态保护、物种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等方面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0.
建立健全山西省华北豹资源监测体系,通过实时、动态监测华北豹资源,为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分析了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华北豹致危原因,提出了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森林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天然油松林为主的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选用1991年TM及2009年北京一号小卫星影像,获取保护区景观类型信息,并通过对景观多样性评价指标的筛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价方法的研究,从景观结构和景观干扰两方面进行景观多样性评价。本研究为我国自然保护区提供一种动态更新、长效实用的遥感监测思路,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Nature reserves are well concerned for their primitive ecologic landscape and special species. Beijing scientific project the “Ecologic Environment Evalu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Beijing Nature Reserves” started from March 2002. It is hoped to reveal the value of ecologic resources and the various forms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authors took part in the sixth item “Landscape Investigation” and the tenth item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Chara…  相似文献   

13.
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4方面: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影响及容量评价;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综合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在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研究中,层次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研究呈现出4种趋势:1定量化;2多种方法综合运用;3全面评价;4动态评价。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学者们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4.
摸清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可以更好地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文章通过对四川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统计,对自然保护区监测管理工作提出了优化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区划、减少人为影响、提高林地质量和加大保护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自然保护区管护设施、科研监测设施、宣传教育设施与办公设施等17项调查指标,系统调查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管护设施、科研监测设施、宣传教育设施与办公设施状况,定量分析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在自然保护区监测、规划和保护研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中对自然保护区冰川遥感解译、湿地信息提取、植被信息提取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技术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各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并讨论了遥感技术在自然保护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可以获得海量的野生动物影像数据.然而,许多自然保护地在红外相机数据管理方面依旧面临红外数据海量、存储方式原始、缺乏数据技术、数据挖掘空白等困境.如何科学存储和管理海量的红外相机影像数据,专业高效完成数据鉴定和科学分析并运用于管理和科研,已成为红外相机监测工作中的重大难题.基于以上问题,利用四川自然保护红...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受到严格保护,不具备生产价值,但其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巨大。对自然保护区价值进行评估有助于在保护区管理和相关政策方面做出最优决策。文中通过对自然保护区价值研究的分析和总结得出,自然保护区价值评估正趋向于动态化、规范化、多学科融合以及向中尺度扩展,目前自然保护区价值评估的核心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价值评估结果的高低取决于“价值观”,对价值的“理解”需要更加严谨并不断进行修正,应建立反映“人—地—生态”和谐共处的自然保护区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与社区居民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加,厘清自然保护区人口分布情况是化解冲突的基础。基于2020年WorldPop世界人口格网数据集,对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内部及周边人口情况进行空间分析,从自然保护区等级、功能分区等角度分析全省自然保护区人口分布现状。结果表明:全省377个自然保护区中分布社区居民约57.95万人,平均人口密度约为0.35人/hm2,总量不大,平均人口密度较低,但不同自然保护区之间人口分布不均衡。不同级别、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及功能区内人口分布状况呈较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世界自然保护区发展概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文章介绍了世界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近年来的增长情况,以及目前所采取的保护措施;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加速发展的原因;分析了自然保护与保护区居民生产生活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讨论了处理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关系的尝试;对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