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孢虫清(环烷酸铜溶液25%)对常见的8种淡水养殖动物草鱼、彭泽鲫、鲢、彩鲫、锦鲤、黄颡鱼、青虾、河蟹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该药物对草鱼、彭泽鲫、鲢、彩鲫、锦鲤、黄颡鱼的96h LC50分别为2.905、3.450、2.243、3.638、3.638、4.084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2905、0.3450、0.2243、0.3638、0.3638、0.4084 mg/L。对青虾的安全浓度<0.2mg/L,对河蟹安全浓度范围为9.12~20mg/L。  相似文献   

2.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5种寄主鱼体寄生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颡鱼、草鱼、鲢、鳙和鲫作为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寄主鱼,分析了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和寄苗时间对5种鱼初始寄苗量的影响,并对寄生在这5种鱼上的钩介幼虫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无论高密度寄苗还是低密度寄苗,长时间寄苗还是短时间寄苗,黄颡鱼和草鱼的寄苗量都明显高于鲢、鳙和鲫。提高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寄主鱼的寄苗量显著增加,但增加寄苗时间,寄主鱼的寄苗量未见显著提高。黄颡鱼和草鱼的稚蚌脱苗率显著高于鲢、鳙和鲫,寄生在鲢、鳙和鲫鳃上的钩介幼虫约80%未发育至稚蚌便提前脱落。不论在寄苗量方面,还是在稚蚌脱苗率方面,黄颡鱼和草鱼均是三角帆蚌钩介幼虫的最佳寄主。  相似文献   

3.
利用2%氯虫苯甲酰胺乳油制剂对草鱼、异育银鲫、锦鲤、鲢、鳙、黄鳝、黄颡鱼和小龙虾8种常见淡水养殖鱼虾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对此8种淡水养殖鱼虾低毒、安全。  相似文献   

4.
采用鳊鲫鱼主养技术,在常规鱼池进行套养不同密度名优品种的养殖效果试验,实现亩均产量790.18 ̄1094.5kg,其中常规鱼(鳊鱼、鲫鱼、花鲢、白鲢、青鱼和草鱼,下同)716.31 ̄960.8kg/亩,套养名优品种(青虾、鳜鱼、鲌鱼、花鱼、黄颡鱼、河蟹和甲鱼,下同)41.49 ̄192.33kg/亩,亩均毛利2402.97元,其中套养品种亩均毛利1486.06元,占61.84%。  相似文献   

5.
正灌南县淡水养殖面积2300ha,淡水养殖总产量15310t。其中,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面积960ha,产量4030t。养殖品种主要有"青、草、鲢、鳙"四大淡水鱼,以及河蟹、南美白对虾、银鲫、小龙虾、青虾、黄金鲫、鳜鱼、鲶鱼、乌鳢、黄颡鱼、甲鱼等名特优新水产品。其中河蟹养殖面积达到615ha,占淡水养殖面积的26.7%,占经济养殖面积的64%,占比较大,提升河蟹的养殖效益对于提升全县渔业产值有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6.
<正>锥体虫(Trypanosoma)属鞭毛虫,个体小,寄生于血液,最早于1841年在鳟鱼的血液中发现。患病鱼常表现精神萎顿、浮于水面、活动滞缓、呼吸困难、体色变淡、鳃丝腐烂等,最后死亡。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陆续有锥体虫感染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黄颡鱼、黄鳝、鳗鲡等鱼类的报  相似文献   

7.
湖南洞庭鱼类良种场是中国淡水养殖第一股“洞庭水殖”投资4478万元兴建的水产种苗基地,具有年生产20亿尾鱼苗的能力。除生产常规鱼类种苗:青鱼、草鱼、鲢、鳙、鳊、鲂、野鲤、斑点叉尾(鱼回)等外,还生产独有品种洞庭青鲫;及特色品种翘嘴鲌、蒙古鲌、黄颡鱼、细鳞斜颌鲴等。基地设施一流。  相似文献   

8.
湖泊网围快速养鱼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1985年和1986年进行。1985年鲤、鲫、奥尼鱼、鲢、鳙、草鱼群体增重分别为66.4、35.7、22.4、5、2.5、1.4倍,商品率为98.7%,优质鱼占75.5%;1986年鲤、鲫、奥尼鱼、鲢、鳙、草鱼、鳊群体增重分别为48.95、31.98、31.3、7.25、10.97、3.55、13.28倍,商品率为90.2%,优质鱼占59.3%。本文就湖泊网围快速养鱼中放养鱼类与放养量、放养时间与放养规格、管理技术及捕捞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翘嘴鲐、鲢和鳙放养密度相同(分别为1200、100和50尾亩)与不同放养密度的江黄颡鱼(分别为210、325和375尾/亩)的混养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地区以翘嘴鲌白为主体鱼,配养鲢、鳙,套养江黄颡鱼的适宜养殖模式为每亩放养翘嘴鲴1 200尾,江黄颡鱼325尾,鲢100尾,鳙50尾.  相似文献   

10.
用颗粒饲料驯化养殖瓦氏黄颡鱼鱼种,夏花鱼种的放养密度为10450尾/667m2,其中瓦氏黄颡鱼、鲢、鳙和鲫的鱼种分别放养10000、200、200和50尾。经132d饲养,平均单产为691.9kg/667m2,其中瓦氏黄颡鱼589.1kg,平均规格60.3g,成活率97.7%;鲢39.3kg,平均规格213.1g,成活率92.3%;鳙49.3kg,平均规格257.5g,成活率95.8%;鲫14.2kg,平均规格316.5g,成活率90.0%。平均每667m2池塘投喂颗粒饲料1400kg,平均饲料系数2.32(其中瓦氏黄颡鱼饲料系数为2.38)。  相似文献   

11.
<正>细菌性败血症的流行时间为每年的3-11月,高峰期常为5-9月,日常养殖水温在9~36℃时均有流行。该病主要对鲢、鳙、鲫、团头鲂、草鱼、鲤鱼、黄颡鱼等淡水鱼类危害较大。一、基本情况湖北武汉市新洲区新建村陶师傅一主养白鲢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氯氰菊酯和伊维菌素两种杀虫药物对发育不同阶段的(5、10和20日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鱼苗,运用静态毒性试验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对5、10和20日龄黄颡鱼鱼苗的24 h L C5 0分别为0.017 0、0.053 0、0.133 0 mg/L,48 h LC50分别为0.013 0、0.035 0、0.112 0 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2 3、0.004 6、0.023 8 mg/L。伊维菌素对5、10和20日龄黄颡鱼鱼苗的24 h LC50分别为0.295 0、0.339 0、0.356 0 mg/L,48 h LC50分别为0.263 0、0.300 0、0.323 0 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62 7、0.070 5、0.0798 mg/L。临床应用表明池塘在进苗前2~3 d使用0.1~0.2 mg/L的氯氰菊酯,鱼苗进塘后9~11 d使用0.02~0.03 mg/L的伊维菌素,进塘后18~20 d挂灯驯化前使用0.05~0.07 mg/L的伊维菌素,可使黄颡鱼鱼苗成活率达到40%以上,与常规黄颡鱼鱼苗标苗方法相比成活率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大坝泄洪可携带大量空气进入水中,导致下游河道出现溶解气体过饱和,给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生存造成威胁。通过自行设计的室内试验装置,研究了影响溶解气体过饱和度的因素及不同鱼类对气体溶解过饱和的敏感性。鱼类暴露在溶解气体过饱和环境中易出现突眼、充血和气泡等气泡病症状。鲢、鳙和鳊在溶解气体含量高的水体中容易患气泡病,草鱼和鲫稍次,基本可以忽略溶解气体过饱和对黄颡鱼和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引入微孔增氧设施,采用池塘高密度主养黄颡鱼,搭养鲢、鳙的养殖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水花到商品鱼成活率60%~70%,放养全雄水花的池塘黄颡鱼平均规格75g/尾以上,放养雌雄混合的池塘平均规格50g/尾以上,667m2起捕黄颡鱼1000kg左右。搭养的鲢、鳙平均规格500g/尾左右,667m2起捕鲢、鳙150kg左右。  相似文献   

15.
湖南洞庭鱼类良种场是中国淡水养殖第一股"洞庭水殖"投资4478万元兴建的水产种苗基地,具有年生产20亿尾鱼苗的能力。除生产常规鱼类种苗:青鱼、草鱼、鲢、鳙、鳊、鲂、野鲤、斑点叉尾鮰等外,还生产独有品种洞庭青鲫;及特色品种翘嘴鲌、蒙古鲌、黄颡鱼、细鳞斜颌鲴等。基地设施一流。工艺领先。主要技术依托单位是湖南省水产工程技术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对1997年红旗湖主要渔获物鲢、鳙、鲤、青鱼、草鱼的重量及年龄组成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调整鲢、鳙投放比例,大幅度减少鲤鲫投放量,严格控制草鱼投放,加大河蟹放流等高效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不同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高溶氧(10.77±0.40)mg/L、中溶氧(6.89±0.33)mg/L和低溶氧(3.45±0.54)mg/L水平下,研究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高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8.1 mg/L(125.03~172.37 mg/L)、206.52 mg/L(164.25~246.23 mg/L);在中等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6.69 mg/L(89.92~123.70 mg/L)、145.77 mg/L(116.77~174.77 mg/L);而低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68.03 mg/L(58.32~77.89 mg/L)、81.33 mg/L(64.76~96.70 mg/L)。结果表明,在3种溶氧条件下,氨氮对黄颡鱼的毒性明显大于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毒性,因而氨氮对黄颡鱼的毒性成为其养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内陆水产》2006,31(2):F0003-F0003
湖南洞庭鱼类良种场是中国淡水养殖第一股“洞庭水殖”投资4478万元兴建的水产种苗基地,具有年生产20亿尾鱼苗的能力、除生产常规鱼类种苗:青鱼、草鱼、鲢、鳙、鳊、鲂、野鲤、斑点叉尾等外.还生产独有品种洞庭青鲫:及特色品种翘嘴、蒙古、重颡鱼、细鳞斜颔鲴等。基地设施一流、工艺领先、  相似文献   

19.
唐金玉  王岩  任岗  李由明 《水产学报》2019,43(6):1438-1448
通过93 d围隔实验比较了增加摄食配合饲料的鱼(草鱼和银鲫)密度和添加EM菌对三角帆蚌、草鱼、银鲫、鲢和鳙综合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采用2×2实验设计,设4个处理:LF0(20尾草鱼+10尾银鲫)、LFA(20尾草鱼+10尾银鲫+EM菌)、HF0(40尾草鱼+20尾银鲫)和HFA(40尾草鱼+20尾银鲫+EM菌)。所有处理中三角帆蚌、鲢和鳙密度相同,均为每个围隔内40只蚌、8尾鲢和2尾鳙。实验期间围隔内不换水,每天分2次投喂配合饲料;定期向LFA和HFA围隔内泼洒EM菌。结果显示,围隔内出现浮游植物超过81种,分别隶属7门、32科、73属;实验前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微囊藻和栅藻,后期转为微囊藻、平裂藻和腔球藻;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3.2×108~8.3×108个/L;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和EM菌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高密度草鱼和银鲫组(HF0和HFA)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呼吸强度较高,初级生产力较低;添加EM菌可降低蓝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的比例,增加初级生产力。研究表明,在蚌鱼综合养殖中放养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20.
喹赛多对鲢、鳙、草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喹赛多对鲢、鳙、草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喹赛多属低毒产品,其高浓度水溶液(1600mg/L)对鲢、鳙和草鱼胚胎发育影响不大,1600mg/L以内不会影响鲢、鳙和草鱼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