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微污染水源人工湿地处理效果与植物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沉砂后的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预处理试验,考察了处理效能与湿地植物作用。结果表明: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对COD,TP,TN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9.89%,50.44%,53.41%和48.45%;湿地植物作用研究表明:一方面,植物通过吸收直接去除氮、磷,在生长季节作用更明显。而且在床体前部植物生长效果略好于后部,对氮、磷吸收也略高于后部。另一方面植物根系可以过滤、截留去除水中污染物,并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表面,从而发挥了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这在人工湿地系统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湿地具有相当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可作为自然湿地在量上的有效补充,更可缓解现存自然湿地所受到的威胁和环境压力,是湿地保育的有力措施。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探求人工湿地相关问题,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归纳、阐述,分析人工湿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植物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在人工湿地设计与施工时更好地确定植物类型,在分析中国目前人工湿地植物的主要应用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生类型、湿生类型、陆生类型的人工湿地植物分类新方法。同时,对人工湿地不同植物品种和不同季节的去污效果研究进行综述,最后分析出人工湿地植物研究存在着应用的植物种类少、景观价值低、受环境影响大、二次污染、植物净化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了解的5个主要问题,并提出研究发展的3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因素对农业径流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旭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336-338
为了研究人工湿地基质在处理农业径流中的作用,对农业径流人工处理湿地中的基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基质能够吸附水中一定的污染物质,成熟基质基质具有很强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发挥重要作用。湿地基质对实验农业径流的COD、TN、TP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41%,50%,49%和%52%。出水中CODcr、TN、TP、NH4+-N含量分别达到Ⅱ类水质的含量,Ⅴ类水质的含量, Ⅴ类水质的含量,类水质的含和Ⅲ类水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能够从微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解释湿地净化水体的原理。本文分析了下一代代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过程和原理,总结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人工湿地微生物多样性中的应用。同时本文得出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指出了高通量测序结果中处理庞大数据等问题。但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对人工湿地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北京翠湖构建人工湿地来处理污染水体,研究该人工湿地对pH、浊度、CODcr、TN、TP的去除作用。从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来看,浊度、CODcr、TN和TP运行3月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2.659%、7.161%、25.583%和24.662%。结果表明,翠湖人工湿地处理的水体中pH随时间变化而有所降低,出水口pH值逐渐得到改善。翠湖人工湿地5个不同时间段(2009-6-3、2009-6-26、2009-7-9、2009-7-29、2009-8-17)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459%、62.562%、33.343%、6.616%、44.314%。翠湖人工湿地对CODcr的去除率随时间变化有较小波动,5个时间段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347%、4.716%、10.748%、9.370%、6.622%。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5.465%、27.669%、30.507%、33.177%、21.098%,TP平均去除率分别2.688%、49.790%、21.538%、13.580%、35.714%。  相似文献   

7.
水力停留时间对人工湿地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1):219-223
通过室内模拟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和水平均匀布水方式观察人工湿地出水水质,设置了4 个实验方案,分析其对COD、TN和TP 的去除效果,以确定最佳水力停留时间。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3 天时湿地对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54.04%、65.83%和80.79%;当水力停留时间为2 天时湿地对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75.93%、74.97%和77.34%;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 天时人工湿地对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73.19%、56.20%和73.36%;当水力停留时间为0.5 天时人工湿地对COD、TN和TP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46.46%、34.91%和47.04%。若只关注人工湿地出水水质,采用水力停留时间为2天时,可以保证其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处理农业径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处理农业径流的污染,本研究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农业径流进行处理试验,以减轻河流污染。结果表明,进水流量2.5m3/d运行条件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潜流人工湿地CODcr、TN、NH4+-N、TP的平均去除率均分别达到49.65%,51.37 %,56.24% 和59.12%;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出水CODcr、TN、NH4+-N、TP平均含量分别达到Ⅱ类水质的含量,Ⅴ类水质的含量, ,Ⅱ类水质的含和Ⅳ类水质的含量。通过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进水流量的控制非常关键,适宜的进水流量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脱氮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脱氮效率,强化废水脱氮处理效果,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人工湿地中主要的氮去除机理--硝化反硝化脱氮,分析了影响湿地脱氮效率的主要因素,如溶解氧、pH、温度、微生物、基质等,综述了人工湿地脱氮的现状,并提出了人工湿地脱氮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方向的主要方向是:提高溶解氧含量,控制优化pH、温度等参数,增加微生物数量,研发新型高效的基质等。研究不足在于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其他脱氮技术,如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等未进行综述讨论,对脱氮反应模型也缺少讨论,还需通过总结大量文献以及实验论证其他的脱氮技术,提出脱氮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10.
湿地生态系统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2010年的TM影像,经过缨帽变换后,运用监督分类、决策树方法提取钦州湾的滨海湿地;以人工目视判别解译的湿地面积作为判别依据。结果表明:运用同一评价模板,监督分类、决策树2种分类方法的精度分别为92.00%,89.00%,Kappa系数分别为0.8952、0.8582;目视解译的湿地面积为218.30 km2,2种方法得到的湿地面积分别为219.00 km2、193.70 km2。监督分类提取钦州湾滨海湿地信息的效果比决策树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北京市湿地变化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北京市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管理,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北京区域遥感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获取湿地不同类型数据,由于湿地面积是典型的小样本数据,将支持向量机引入到时间序列模型定阶的方法中,然后采用K交叉验证方法寻找最优参数,建立北京湿地变化预测模型。通过对北京湿地历年数据进行模拟,并与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作比较来验证SVM预测模型的有效性,运用此模型预测北京湿地未来的变化。结果表明: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湿地变化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预测结果显示:北京湿地在未来几年内,水库、河流,运河,沟渠面积将逐年减少,水稻田面积将持续下降,养殖面积将增大。其预测结果符合现实北京湿地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北京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东港市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遥感与GIS的支持下,以东港市1989年TM影像和1999年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选取和计算景观指数分析了东港市10年来的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人工湿地面积普遍增加,天然湿地面积普遍减少,平均分形维数大部分降低,湿地景观破碎度增加,多样性指数下降,优势度指数增加,均匀度指数下降,聚集度指数增加。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反映了城镇规模的扩大,水稻的大面积种植,养殖业的大力发展等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深刻影响,人为活动已成为东港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3.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lants in Shilihe Beach of the Huaxi National Urban Wetland Park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about 181 species of landscape plants in this park, of which arbors and shrubs are dominant. Various species of plants grow differently because of different types of artificial maintenance. The overall partition of the wetland park dose not follow the features of a river-type wetland and is not clear. In this park, the planting area of hygrophyte is far less than that of terrestrial plants. As a result, the wetland park is evolving into a public garde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park should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sit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s, and the park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built reasonabl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the ecology is a priority.  相似文献   

14.
分析2011—202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能变化,探究2025年粮食产能约束条件下各作物单产和种植面积优化的可能性,有助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压舱石”的生产规划布局。采用浮点数编码遗传算法(FGA)与熵权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用统计年鉴及网络公开的历史数据,探寻2025年黑龙江省粮食产能极值条件下玉米、水稻、大豆作物品种种植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仅调整单产的最佳优化方案,需要较2020年增产幅度依次是大豆5.01%、水稻5.00%、玉米3.69%;仅调整面积的最佳优化方案,需要较2020年增加幅度依次是玉米8.34%、水稻3.31%、大豆-0.04%;面积与单产协同调整的最佳优化方案,需要较2020年增加幅度依次是玉米面积7.97%、大豆单产5.01%、水稻面积3.31%、玉米单产2.29%、大豆面积-0.04%、水稻单产-3.67%。通过调整作物种植面积或单产或面积与单产协同的3种假设,均可获取实现粮食产能目标的动态优化方案。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布局和安全生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系统分析的湿地旅游产品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在对国内外湿地生态旅游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以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尝试使用生态系统分析的方法,得出该区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属于原生状态,荒野气息浓郁,具有观赏性较强的沼泽、河流与湖泊等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因此,可以考虑在实验区设计符合生态安全的旅游产品,开发以原生、绿色、环保和寓教于乐为核心的旅游项目,使自然和人类达到和谐统一,资源保护和开发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6.
免耕机条播是沿湖涝洼湿地生态区稻茬麦的主要播种方式之一,为探讨其科学栽培技术,分别对免耕机条播稻茬麦的冬前苗,叶面积系数、后期根系活力、播期、播量和多效唑化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稻田套播相比,机条播小麦的基本苗降低了150万/hm2,冬前主茎叶片增加了0.8个,单株茎蘖增加0.9个,单株次生根增加1.4条,茎粗增加1.1mm,地上部鲜重增加0.17g,叶面积系数动态为:冬前0.8,起身1.6,拔节期4.0,挑旗期6.2,灌浆期4.0,后期根系活力分别增加1.21、1.02、0.47,使用多效唑第1、2、  相似文献   

17.
栽培技术对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权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深入挖掘影响水稻产量提高的栽培技术,明确水稻产量提高的限制性因素,对四川省1981—2010年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与2001—2010年新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的产量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栽培技术在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中的权重。结果表明,2001—2010年四川省杂交水稻育种的整体水平已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连续10年徘徊不前。说明现阶段单靠品种更新已不能实现水稻单产的显著提高,推测良种良法配套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推广可能是限制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栽培技术在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中的权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施肥技术>良种选择>灌溉方式>栽插密度>病虫害防治>化控措施>育秧方式,施肥技术、育秧方式与化控措施的指标中各指标对水稻单产的权重差异较小,说明在水稻生产上对于这些技术的使用还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未来应加强这些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Remote sense image interpretation and on-the-spot verifi cation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wetland resources in Lincang City.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wetland area in the city totals 29,102.61 hm~2, including natural wetland 12,949.86 hm~2, artifi cial wetland 16,152.75 hm~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tland resources in the city are concluded as "diversifi ed wetland types, small wetland area, high proportion of artifi cial wetland, and significant ecological niche. This paper pointed out problems in the wetland protection, such as aggravated pollution of wetland environment,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and biocenosis changed by hydropower engineering, then gav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相似文献   

19.
Through the examples of urban wetland parks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wetland parks is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special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wetland parks accepted by the public and the urban constructor are analyzed, including the natural, ecological and econo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rich and multiple landscapes, biological diversity, remarkable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comprehensive functions.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clear recreational character, rich historical culture connotations and prominent education functions. Then, aiming at the facts existed in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wetland parks in our country, including neglect of the characters and conditions of the region, formalized landscape design, urbanize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neglect of other living things, species invasion and neglect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s i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so on. It proposes that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urban wetland parks should follow the important principles as to protect strictly and restore the biology diversity, control the human disturbance, th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based on ecology theories as the instruction, th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should have their themes and the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natural and ecological and so on. Finally,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oncept design and the landscape district construction in the urban wetland parks. It hopes that it can give some promotions to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urban wetland parks through this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中国湿地的生态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石园  周青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337-337
中国的湿地面积大,类型全,资源十分丰富,但正面临着人类不当开发与过度利用的威胁。在分析中国湿地污染加剧,湿地资源过度利用,盲目围湖造田,湖泊淤积,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递减等主要生态问题基础上,提出加强立法执法,湿地健康评价,生物修复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开展湿地生态游等保护湿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