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为了推广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的经验,加大沙棘产业化开发力度,提高农民种植沙棘的积极性和项目管理水平,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将于2008年3月16~18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举办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技术培训和经验总结交流会,会议将邀请有关专家介绍沙棘的种植技术规程、沙棘产业化开发的前景,讲授水利部水土保持项目最新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砒砂岩区沙棘人工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生长于砒砂岩区10-40°沟坡上2-8a的人工沙棘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区域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取样分析。砒砂岩区种植沙棘之后,土壤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的保肥能力显著提高,水土保持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3.
砒砂岩地区沙棘根系改良土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砒砂岩区林龄为2a-8a的沙棘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沙棘群落根系改良土壤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棘群落的根系可快速增加土体中〉0.01mm微团粒的数量,并使土壤容重有所降低;同时明显地提高土壤中有机质、N、P、K等化学元素的含量,从而协调供应养分和水分的能力提高,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及结构;有效的改善了砒砂岩区的生态环境和减少了砒砂岩区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质沙棘在不同立地生长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是鄂尔多斯砒砂岩区广泛种植的灌木,其可持续发展与其种质资源密切相关。沙棘属有6个种9个亚种,其中6个种6个亚种分布在我国,其资源量占沙棘总资源量的90%以上。鄂尔多斯已成功引进其中的4种5亚种,以及多个俄罗斯沙棘优良类型。本文就这些不同种质资源在砒砂岩和沙地立地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
沙棘人工林对砒砂岩地区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荒地为对照地,对砒砂岩地区8年生人工沙棘林地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砒砂岩地区种植沙棘之后,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有所提高,土壤不同层次的砂粒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增大,林地土壤持水性和透水性得到了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沙棘林地的团聚体特性较对照地都有很好的改善。沙棘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综合地反映了沙棘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6.
砒砂岩区沙棘定植株与萌蘖株生长指标间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砒砂岩区为中国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证明,沙棘为适应这一地区的最佳先锋植物。2~8a沙棘定植株的平均高、地径分别与萌蘖株高、冠幅间存在着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中等盖度(40%~70%)的沙棘人工林分,其萌蘖能力最高。生产实践中可充分利用沙棘萌蘖性能强的优势,有效降低种植密度,减少种植成本,实现砒砂岩区快速、经济、高效恢复植被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砒砂岩地区沙棘林木覆盖度对沙棘林下草本植被的影响效果,文章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砒砂岩区不同覆盖度沙棘人工林对林下植被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林下植被的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结果分析,从造林对林下草本植被良性影响角度考虑,砒砂岩区沙棘林的覆盖度应该以20%-25%为宜。  相似文献   

8.
砒砂岩地区人工沙棘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砒砂岩地区困难立地生态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2~10a的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砒砂岩地区人工种植沙棘后,随着沙棘林龄的增长,植物种类逐步增加.在造林初期,林下草本植物以一年生且旱生的植物地蔷薇为优势种群;造林3a后,以多年生植物赖草、阿尔泰狗娃花为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调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砒砂岩区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及工程措施进行调研,本文对最适合砒砂岩区生长的油松、沙棘、柠条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给出砒砂岩区植被建设的几点建议.提出了砒砂岩区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并总结了不同类型砒砂岩区的措施空间配置模式.生物措施方面以沙棘作为砒砂岩区生物措施治理的突破口,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栽种油松、柠条,在造林方式上宜采用混交造林;在工程措施方面要结合沙棘植物"柔性坝"技术,以大、中型拦泥库为骨架,以淤地坝为主体,建设支流坝系.实现淤粗排细,改善进入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及泥沙组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实施前1年(1998年)、中期(2003年)、最后1年(2008年)3个控制年份的景观异质性对比分析,以期从理论上进行高度概括,更好地指导类似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在种植沙棘后的砒砂岩区,沙棘斑块密度、边缘密度、聚集度等指数,从2003年向2008年略有增加。区域内持续的沙棘生态工程建设,形成区域化、片段化的沙棘林,导致了这些指数的变大。沙棘破碎化指数从呈微弱减小趋势,在造林面积几乎增加一倍的前提下,部分斑块整合到一起,致使破碎度指数有所下降。随着沙棘等生态工程的不断推进,区域内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有所提高,同时整个景观优势度指数逐渐降低,向更加和谐的景观系统转变。  相似文献   

11.
邱有钰 《农业工程》2015,5(1):41-43
超前小导管技术能够改善围岩现有的物理性能,将隧洞内的软弱围岩和小导管注入的水泥浆液进行胶合,形成一个整体。在开挖过程中,形成一个以小导管为构架的承载拱,防止隧洞软弱围岩在开挖过程产生坍塌事故。从超前小导管的制作、布设和注浆等方面介绍了超前小导管技术在黄沙坑水库隧洞工程软弱围岩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不同栽植措施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沙棘是毛乌素沙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其造林效果受到干旱缺水和风沙危害的双重制约。为此,本文提出了缝植造林、丛状栽植和栽前灌水3项实用技术。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穴状单株栽植以及造林前不灌水相比,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降低风蚀危害,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3.
翻耕法对土壤斥水性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消除土壤斥水性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对以色列具有强斥水性的2种土壤(黏性土、砂质土)、4种不同深度的翻耕处理(0~2.5,0~10,0~20,0~30 cm)和种植与否(种植、不种植)共进行16个处理,研究翻耕法对土壤斥水性的改良效果.对于种植的处理,每隔4个月重新进行翻耕处理一次,对于不种植的处理,在试验过程中不再进行翻耕处理,以1年时间为试验期,在每个阶段开始和结束时测定土壤斥水持续时间,最后对各试验在不同阶段土壤斥水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斥水性土壤进行翻耕处理的物理方法可以暂时消除土壤的斥水性,但斥水性又会在灌溉一段时间后重新出现,经过多次翻耕可有效地消除土壤的斥水性,消除效果随翻耕次数、时长和翻耕深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翻耕法对黏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明显好于砂质土壤.研究结果可为物理方法进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植物工厂岩棉块种苗移植装备自动化程度低,作业时大多依赖于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基于植物工厂水培叶菜种苗移植现状设计了一种二级变间距的高速移植部件,并配备有一种拨指式定植杯分离辅助机构。对移植手取苗过程中岩棉块种苗进行受力分析,为移植手设计提供依据;开展拨指式定植杯分离辅助机构落杯试验,为后续植苗至栽培槽孔的定植杯中奠定基础。搭建移植机构试验平台,以取苗深度、岩棉块含水率、移植部件横移速度、移植手升降速度、移植手夹苗间距为试验因素进行五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各因素对移植成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取苗深度为24mm、岩棉块含水率为90%、移植部件横移速度为0.8m/s、移植手升降速度为0.24m/s、移植手夹苗间距为14mm时,机构移植成功率为97.9%,移植速度为3.132株/h,能够满足高速、高效、稳定的植物工厂岩棉块叶菜种苗移植机械化作业的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自主研发新型压砂地专用精密播种机,阐述了该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特点和关键技术.其使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硒砂瓜的播种现状,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播种均匀准确的特点.实际使用效果表明,其完全适合于硒砂瓜或其它作物的单粒点播,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射水成穴播种试验装置的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射水成穴播种的非接触播种新方法,设计并研制了自动射水成穴播种试验装置,通过土槽试验研究了射水成穴播种的可行性以及成穴的基本规律和合适的工作参数范围。成穴播种试验表明,在沙壤土条件下,当射水压力在1.8~2.0MPa、射水时间在0.6~1.0s时,可以实现射水成穴播种且能满足穴播的农艺要求。射水压力和射水时间对膜孔大小和穴孔深度有显著影响,射水压力和射水时间的交互作用也对膜孔大小和穴孔深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实现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详细论述了西部开发与排灌事业有关的几个生态环境问题,如治沙防沙、植树造林、南水北调、江河治理、节水灌溉、贯彻水法等,指出了西部开发与排灌事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的甘蔗种植机械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盛  李明 《农机化研究》2017,(6):198-201
针对当前甘蔗种植机械化现状,优化机具设计,并应用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切种长度,预切甘蔗种,以便实现精密化、机械化的甘蔗种植。在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支持下优化设计甘蔗种植设备,不仅可提升识别甘蔗茎节的正确率(提升80%),还可以提升甘蔗种植效益(提升20%),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此,设计了基于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甘的蔗种植机械化设备,可提升甘蔗种植机械化水平,提高甘蔗预切种正确率,提升甘蔗机械化种植效益,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春霞  胡丹姿  倪锋 《湖南农机》2012,39(3):259+261
苗木种植在园林种植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会影响到整个园林工程的效果.苗木种植配置的效果好坏、所种植苗木的成活率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工程的景观效果.大树移植具有快速发展绿化、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提前形成的特点,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备受青睐.其能在短期内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在优化绿地结构、改善城市景观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避免资源浪费,节省人力、财力,必须掌握正确的移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仿生步行足沙地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螃蟹对滩涂、沙地、湿地等有很强的运动适应性,参照中华绒螯蟹步行足指节的结构,设计了4种仿生步行足:圆锥、圆锥沟纹、棱锥和圆柱沟纹步行足,并与圆柱足对照。通过土槽试验,考察在多种试验条件下,不同步行足对入土力、支承力、推进力和出土力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影响推进力的主要因素。与圆柱足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仿生足有良好的沙地力学特性,锥形仿生足入土力减小64.71%~95.43%;圆柱沟纹仿生足使支承力增加9.48%~24.31%,推进力提高3.84%;仿生足出土力降低13.26%~89.83%,有效减少能耗。研究成果为松软路面步行机构触土部件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