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既是病痛的反应点 ,亦是蜂针及蜂毒注射的刺激点 ,俗称“穴位”。古代有称“砭灸处”“气穴”“孔穴”“骨空”“会”“节”等。“腧”有输注之意 ,“穴”有空隙和聚集的意思。《千金翼方》说 :“凡孔穴者 ,是经络所行往来处 ,引气远入抽病也”。人体的腧穴很多 ,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可分三大类。1 经 穴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 ,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共有 36 1穴 ,其中双穴 (十二经穴 ) 30 9穴 ;单穴 (任脉、督脉 ) 5 2穴。其每个穴的特点是 :有归属相应的经脉 …  相似文献   

2.
<正>陶道穴(DU13)是督脉在上背部的穴位,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针灸甲乙经》记载此穴在大椎节下间。穴名的“陶”,金玉之属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道,通行的道路也。该穴在大椎穴[1]与身柱穴[2](第三胸椎棘突下)之间,阳气强劲充足,意指督脉阳气在此有温煦机体,循督脉道路上下而行,并四散阳气。  相似文献   

3.
针灸是祖国兽医学中的一种主要治疗技术,几千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对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古人认为,穴位是畜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所在。现代科学实验表明,经穴有电阻较低的特性。我们依据经穴的这一特  相似文献   

4.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指导着中医、中兽医针灸临床实践。《灵枢·海论》所说的“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肢节”,就是对体表与内脏相关的论述。我们运用本所研制的XXH-ⅡA型经穴探测治疗仪,于1982~  相似文献   

5.
关元气海——补肾培元的要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元、气海都是补肾培元、益气保健的要穴。二穴均属于任脉下腹部的穴位。关元穴别名下纪、三结交、次门、大中极、丹田等,在前正中线,当脐中下3 寸, 《灵枢》注明:“脐下 3 寸关元也”。气海穴别名 脖脥 、 下盲 等 ,在 前 正中 线 , 当 脐 中 下 1.5 寸 ,《甲乙经》记载:“在脐下一寸五分”。 穴名释义:关元穴的“关”有闭藏的含义,“元”指元真之 气。穴属任脉,位居脐下三寸,正当丹田处。该处为人之根源: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事,是生养子息,合和阴阳的门户,所以 《医经精义》指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气海穴的“气”为人体元气之意,“…  相似文献   

6.
<正>大陵又名鬼心﹑手心主,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是心包经脉气所注,其经气的重要输出之地,又是心包经原气通过三焦布散于体表的部位,心包代心受邪,故有调整心﹑心包的功能,通达三焦原气作用。本穴在五行中属"土"穴,属孙真人十三鬼穴之一。穴名中的"大",与小相对,大也;"陵",丘陵、土堆也。因其位于掌根中间,而掌根部隆伏较大,状如陵丘,故名大陵。  相似文献   

7.
中渚穴,别名下都,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属五输穴之一的三焦经之输穴,输主体重节痛,该穴的穴性属木.出自《灵枢·本输》.穴名的"中",中间之意;"渚"指水间小洲,"中渚乃三焦所注之俞穴,若江之有渚,而居其中,故名中渚"(《子午流注说难》).本穴居手掌两骨之间,脉气至此输注流连,其势较缓,如江中逢舟,故名.在蜂针疗法中,该穴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8.
<正>身柱穴(DU12)是督脉的经穴,出自《针灸甲乙经》:"身柱,在第三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穴名之意为:身,身体也;柱,支柱也。人的肩之所以能负重荷,是因为有身柱,脊柱是人一身之柱,此穴靠上,犹需其用力负重,故名身柱。该穴名可治咳嗽、气喘、身热、癫痫、脊背强痛等。1取穴定位穴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处。2种第3胸椎棘突的取法均可:先定第7颈椎棘突,此棘突特别长,当头颈前屈时明显突起,如突起椎多难辨别时可让其  相似文献   

9.
4 经络气血与免疫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有机体内经络纵横交错 ,网络全身。经络是运行气血 ,联系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 ,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 ,有规律性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 ,把畜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为“经气”。全身各个脏器靠着经气的沟通、联络 ,使其生理活动保持协调统一。卫气、元气、气血、脏腑之气要发挥作用 ,都须依赖经络传注。《灵枢·本脏篇》说 :“经脉者 ,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通其经脉 ,调其气血”。说明…  相似文献   

10.
经络学说认为,经穴是机体脏腑之气输注并散发之部位。脏腑的机能状态,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经穴。实验证明,根据经穴电特性的变化,可判断脏腑的机能状态。本试验应用XXH-ⅡA型经穴诊断治疗仪,通过测记70例发情正常马属动物卵泡发育过程中经穴阻抗的变化,对与卵巢机能相关的左右同名经穴的阻抗失衡情况及其与生殖内分泌激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观察到在卵泡发育前期(1、2、3期),雁旁穴阻抗失衡,卵泡发育后期(4、5期)至排卵后24小时内肾旁穴阴抗失衡。且随卵泡发育成熟的排卵,雁旁穴阻抗失衡率递减、而肾旁穴阻抗失衡率递增。这种变化趋势与血浆中雌二醇、孕酮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在相关经穴低阻敏感点上给予无针电脉冲刺激,可迅速促使动物自身调节释放孕激素。 试验结果表明:卵巢机能的变化可引起相关经穴阻抗失衡;相关经穴与生殖内分泌激素有着内在联系。这将为经穴与生殖生理、繁殖育种等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云门穴(LU2)为手太阴肺经行走于胸前部的一个经穴,属于手太阴肺经脉气所发,内应上焦之肺气,为肺气出入之门户,肺气如云,故名云门穴。云即云雾,指脉气,为流动的气体,门即门户,云门穴为肺经气血部散的门户,也是肺脏及其经脉与外界交换的一个重要门户。肺经气血从云门穴而出,似天气云雾一样,遍布周身,滋养万物。《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为云,云出天气,天气通于肺。”《灵枢·五邪》:“邪在肺,上气喘,  相似文献   

12.
肾俞、命门都是补肾壮阳的要穴,两穴均在腰部第二腰椎部位。命门为督脉的经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玉龙经》注明:“在脊骨十四椎下与脐平”;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及背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简易取穴时,可先摸到髂前上棘最高点(即腰胁部盆骨的最高点)向后水平延伸,正对的腰椎间隙为第四腰椎下,再向上摸两个椎体就是第二腰椎。《甲乙经》指出:肾俞,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1.5寸。穴名释义:肾俞的“肾”,指肾脏。“俞”,有转输之意,脏腑之气血输注于背腰部的腑穴,称背俞穴。该穴为肾脏之气输注之处,是治肾疾…  相似文献   

13.
黄斌 《养蜂科技》2004,(3):42-42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是孔隙的意思。腧穴又称穴位。  相似文献   

14.
李万瑶 《蜜蜂杂志》2004,(11):33-33
归来穴是足阳明胃经下腹部的经穴。“归”,还也;“来”,返也。穴名有恢复和复原之意。刺此穴可使气血旺盛,穴主男子卵缩,女子子宫脱出诸症,使病复原而愈,故以为名。《会元针灸学》说:“归者,轨道;来,去而复来,男子妇人胃气归原,谷化阴精,精化阳气,气和化质,质和精血,如归去而又复来,故名归来也。”有人认为“归来如当归,皆妇科之良方。”归来穴位于肚脐(神厥穴)旁开2寸(天枢穴),向下4寸,即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或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或先取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的曲骨穴(脐下5寸),在其向上一寸(一横指),再旁开2寸处是穴(如图所示)。该穴有…  相似文献   

15.
经络穴位给药系统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穴位给药系统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具有经穴效应和药物效应的双重治疗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穴位给药方式是穴位埋植和穴位注射,而常用穴位主要是后海穴、百会穴、肺龠穴.随着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的广泛应用,新型经络穴位给药制剂和经络穴位给药作用机理已成为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对家畜体表经穴从电学特性方面历经10年研究,目前取得重大突破。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了反映卵泡发育具有调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腧穴,为传统经络学说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腧穴电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是农业部“七五”、“八五”重点科研项目。科研人员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据经穴与内脏腑相关为实验依据,对马、驴、骡、牛、羊、猪、兔、禽、狗等动物进行了4988穴次经穴电学特性实验研究,证实动物的经穴有相对低电阻特性,并与内脏腑机能密切相关。应用这一特性,对输精前后的母…  相似文献   

17.
蜂蜜疗方7则     
刘茹馥 《蜜蜂杂志》2005,25(11):35-35
头维穴ST8)为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维,指维护之意。足阳明脉气行于人身胸腔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为维之称。此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在头部额角入发际处,维系于头,故名头维。1经穴定位头维穴在头侧额角部,入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简易取穴法: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此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在额角发际,侠本神傍各1.5寸”(本神穴在前正中线入前发际上0.5寸,旁开3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额角入发际”。2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  相似文献   

18.
经络学说是祖国传统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指导中医和中兽医的临床实践。经络系统及经络的循行路线的论述具有悠久的历史,但近年来,随着循经感传现象和隐性循经感传现象的发现,经穴生物物理特性的研究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关注。经研究表明,经穴的低阻抗特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分布线路和经典经络的循行基本  相似文献   

19.
犊鼻穴     
李万瑶 《蜜蜂杂志》2006,26(2):36-36
犊鼻穴属足阳明胃经穴位,出自《灵枢·本输》:“刺犊鼻者,屈不能伸。”该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穴性属土,在蜂针疗法中,该穴应用十分广泛。1穴名释义犊,牛子也,即小牛。穴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其形似牛犊之鼻孔,故以为名。《谈谈穴位的命名》:“犊,小牛也。易曰:‘坤为牛’,坤道属土,本穴属足阳明胃经,故以犊名之。又因其穴在膝髌骨旁,形如牛鼻,为足阳明脉气所发,故不名猪鼻、羊鼻,而言犊鼻。”犊鼻穴又称“外膝眼”。《千金方》云:膝眼“在膝头骨下,两旁陷者宛宛中。”原指有内外两穴是膝眼穴。《外台》称“膝目”。…  相似文献   

20.
下关穴,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出自《灵枢·本输》,为足阳明、少阳之会(《针灸甲乙经》)。此穴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之功,在临床中应用较广。穴名释义:“关”,即机关,为开阖之枢机;该穴正当下颌关节处,有关牙齿的开阖,故名之于“关”;因为其在颧骨弓下,并与上关穴相对,故名之于“下关”。另一说,下关者,因牙关分上下二处,上关即客主人,位于下关穴之上;下者,下片部也,牙关是开合之机关,属下,两“关”穴相对,故名下关。1取穴方法闭口取穴,下关穴位于耳屏前约1拇指横指,当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此穴闭口有孔,张口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