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材线虫体表的细菌存在演替现象,美国松萎蔫病危害不严重的原因可能是松材线虫体表细菌演替的结果。利用美国线虫体表的细菌来替代中国线虫体表的细菌,从而降低中国松萎蔫病的流行,为松萎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可能。为此,本研究从3株美国松材线虫体表分离得到15株细菌菌株,并确定MG3、MG4、MG5、MG8、MG9、MG11、MG12为优势菌株。用中国松材线虫体表的4个致病细菌菌株YG1、YG2、YG3、YG4分别和15株美国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对峙,发现美国MG4、MG5、MG8、MG9等菌株在松材线虫体表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用竞争能力最强的3个美国菌株MG5、MG8、MG9,混同无菌松材线虫分别对黑松、马尾松、湿地松和油松进行接种,发现相对于中国YG2菌株,美国菌株MG8和MG9对4种松树的致病性均明显较低。提出美国菌株MG8和MG9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2.
活性氧(ROS)和丙酮醛(MG)是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低剂量的ROS或MG参与信号交流、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应答等过程,而过量的ROS或MG具有高反应性和细胞毒性,会导致植物处于氧化胁迫或MG胁迫状态。为了维持植株体内ROS和MG的动态平衡,植物自身进化出了一系列的ROS和MG产生及清除机制。文章归纳总结了植物体内ROS和MG的合成代谢过程、分解代谢过程以及两者合成和分解代谢间的关系,阐明了不同非生物胁迫 (干旱、温度、盐、碱、盐碱和重金属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ROS和MG代谢间的调节情况。提出今后应加强植物体内MG的信号作用、乙二醛酶系统响应非生物胁迫的机理以及乙二醛酶系统耐逆基因工程开发的深入研究,以期为非生物胁迫下植物体内ROS和MG代谢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我国杧果畸形病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采自四川攀枝花市和云南华坪县的38个杧果畸形病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的38个菌株经14条特异性引物共扩增出72条带,其中52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72.22%.38个菌株的相似系数值为0.5972~0.9862,变幅为0.3889,平均为0.7885.其中菌株MG16与MG17的相似系数最大、为0.9862;菌株MG07和MG33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5972.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38株菌株在相似系数为0.76水平上分为5类,菌株MG33、MG07和MG36分别形成单一分支,MG25和MG35聚合在一起;其余菌株分布在第V类中.我国杧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mangiferae存在丰富的种资资源,且F.mangiferae与采集地点、杧果品种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大豆品种生态类型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生育期多样性及分布规律,不仅是该区品种合理布局及区内外种质交流的迫切需要,而且可为全国大豆生育期分组和基于生育期组的大豆种植区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分属MG000、MG00、MG0、MGⅠ、MGⅡ和MGⅢ的21个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对照,在扎兰屯、赤峰、呼和浩特、杭锦后旗和额济纳旗等5个地点,对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生产上收集的120个代表性大豆品种进行田间种植,每个品种选整齐一致的15个植株定点观察,分株记载播种期、出苗期(VE)、始花期(R1)、生理成熟期(R7)和完熟期(R8),初霜时记载未成熟材料的最终发育时期。以出苗至生理成熟期(VE-R7)日数作为判定生育期的依据,应用“分年度划分法”对供试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划分。同时,对代表性品种做地理分布调查,明确其在内蒙古自治区分布的最北界限。【结果】供试内蒙古大豆品种归属于MG0000-MGⅢ这7个生育期组,其中3个早于MG000划分下限1.0-7.4 d,将其归入到MG0000,6个属MG000、20个属MG00、43个属MG0、35个属MGⅠ、8个属MGⅡ、5个属MGⅢ。MG0000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北麓及呼伦贝尔高原东北部地区;MG000分布于大兴安岭东麓近山地区、呼伦贝尔高原的西部及阴山南北高寒地区;MG00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以东较冷凉地区、阴山前后冷凉地区局部和阴山东段大兴安岭南部冷凉地区;MG0分布于大兴安岭以东嫩江流域的呼伦贝尔、兴安盟传统农区及通辽市、赤峰市北部山区及阴山山脉前山较暖地区;MGⅠ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南温凉区、赤峰丘陵山地温凉区及阴山南麓温凉区;MGⅡ分布于大兴安岭岭南温和区、阴山南麓土默川平原和河套梁外温和区;MGⅢ分布于西辽河平原温热区、大青山南部梁峁地、河套平原灌溉区和阿拉善高原绿洲地区。根据品种分布区域,参照当地农业区划和气象资料,形成了基于品种生育期组的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种植区划方案,绘制了各生育期组品种的种植区划图。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引种方案和区域试验分区调整方案。【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分布区域广,生育期生态类型丰富。通过生育期分组,可优化品种布局,加强区内外种质交流,提高品种选育和推广的针对性,加速品种的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12个北美大豆标准品种MG0~MGⅢ组为对照,选择铁岭地区主栽品种、新选育的品种(系)和国家、省级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共计65个为参试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划分。结果表明:65个参试品种中划分到MGⅠ组的有6个品种,划分到MGⅡ组的有18个,划分到MGⅢ组的有41个。铁岭地区对应的生育期组为MG0~MGⅢ,其中MGⅢ组的品种更适于铁岭地区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6.
天甲橡胶改性CaCO3补强杂胶标准胶的硫化胶物机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天甲橡胶(MG49)对CaCO3进行改性,研究改性方法、MG49用量及硫黄促进剂用量对MG49改性CaCO3补强杂胶标准胶的物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49对CaCO3的表面改性是有效的,当MG49的用量为5份,促进剂M用量为1.0份,硫黄用量为2.5份时,改性CaCO3填充NR硫化胶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鸡毒支原体(MG)是一种缺乏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菌,又被称为鸡败血支原体、鸡败血霉形体等.自1933年Nelson首先发现了鸡毒支原体至今,人们对它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了解.MG感染可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严重时张口呼吸.感染MG的鸡抵抗力下降,易并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疾病.据统计,MG感染后,雏鸡的弱雏率增加10%左右,蛋鸡的产蛋率下降10%~20%,肉鸡的体重减少38%.我国鸡的MG感染阳性率为50%~80%[1].MG感染是严重影响集约化养鸡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诊断防治等方面综述MG感染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采集养殖池塘底泥作为环境载体,进行不同浓度孔雀石绿(MG)的单一污染和MG与重金属镉的复合污染,对培养过程中MG及其代谢产物LMG的含量进行测定,考察重金属镉的环境行为对孔雀石绿降解的影响。结果显示,同MG浓度下的单独污染和复合污染中MG的降解趋势几乎一致,MG的降解动力学方程也相似。在含0、0.5、5.0 mg·kg-1Cd的复合污染下,高浓度(2.5 mg·kg-1)MG的半衰期分别为(3.432±0.059)、(3.362±0.041)、(3.456±0.088)d,低浓度(0.25 mg·kg-1)MG的半衰期分别为(4.140±0.042)、(4.318±0.167)、(4.271±0.045)d,表明在养殖池塘等水体底泥环境中,重金属Cd对MG降解产生的影响很小,不会因Cd的存在而使MG的降解复杂化。实验组LMG的检测结果减去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得出LMG的存在量,结果表明重金属Cd对LMG的存在量存在一定影响。在高浓度MG组中,LMG的存在量在整个实验周期中都体现为C0.5 mg·kg-1 Cd(LMG)>C5.0 mg·kg-1 Cd(LMG)>C0 mg·kg-1 Cd(LMG),结合前面Cd对MG的降解影响很小的结果 ,分析Cd对LMG存在量产生影响的原因可能在于:Cd对LMG的进一步降解产生了影响,即一定浓度的Cd能够抑制LMG的生物降解,但较高浓度的Cd又对LMG的非生物降解形成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13个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MG0~MGⅢ)为对照,对东北及内蒙古地区不同生态区的25份大豆主推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划分。结果表明:对照品种(MG0~MGⅢ)虽然生育日数存在差异,但在各年份均可正常成熟。参试品种(系)生育期组属MG0的最多,其次为MGⅢ、MGI、MGⅡ。由赤峰大豆综合试验站选育的优质高油、高产大豆品种赤豆1号和赤豆3号生育期组属MGI和MGⅡ。试验结果明确品种在赤峰地区的生育期组归属,为全国大豆生育期组系统的建立和不同区域新品种在各大豆产区的审定、繁殖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用鸡毒霉原体(MG)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试剂盒对人工感染鸡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人工感染后第1—24天,所采集喉头及腭裂处粘液、喉气管组织、肺组织均可检出MG,阳性检出率要比传统分离鉴定方法高,试验结果表明了MG—PCR试剂盒对MG的检测不仅特异、敏感、快速,而且操作简便,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松材线虫体表携带优势细菌的鉴定及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证实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虫株携带弱毒细菌替代强毒株系防治松树萎蔫病这一思路的可行性,从2个美国松材线虫虫株体表分离并确定了优势细菌,测定了各优势细菌的毒性和致病性.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细菌分离结果显示:MG4,MG5,MG8和MG9等4菌株为美国线虫体表的优势菌株。毒力测试表明.与中国松材线虫携带的强致病菌相比,美国松材线虫携带的4个菌株的产毒能力和致病性均较低.可以作为生防细菌的候选菌株使用。经细菌的常规染色、形态学观察及16SrDNA序列分析,MG4,MG5,MG8和MG9菌株分别被鉴定为代夫特茵Deftia tsuruhatensis,恶臭假单胞茵Pseudoinonas putida,嗜麦芽窄食单胞茵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泛菌属1种Pantoea sp.。图2表3参20  相似文献   

12.
鸡毒支原体(MG)地高辛探针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带有鸡毒支原体(MG)732bp 16SrRNA DNA片段的重组质粒中回收.并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MG DNA探针。其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能与MG不同毒株核酸抽提物起特异性杂交反应,而与对照NDV、ILTV、MS、MI和MM等病原抽提的核酸的杂交反应均为阴性。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探针对MGDNA的最低检出量为1ng。应用该探针对人工感染MG的SPF鸡的咽喉棉试子进行检测,结果均出现杂交显色反应。表明所制备的探针用于MG的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肌型(Ⅰ型)及全身型(Ⅱ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尿动力指标的差异,为临床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检测8例眼肌型及15例全身型MG患者尿动力学指标,分析组间尿动力参数差异及组间各指标异常人数构成比差异。结果全身型MG患者最大尿流率显著低于眼肌型患者(P0.05);全身型MG患者最大尿流率异常人数比率显著高于眼肌型患者(P0.05),而膀胱收缩力增强人数显著低于眼肌型患者(P0.05);全身型MG患者初始尿意、残余尿量异常比率及膀胱出口梗阻发生率均高于眼肌型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女性MG患者膀胱收缩增强人数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全身型MG患者最大尿流率异常人数显著高于眼肌型,MG病情加重可能会伴发尿动力异常,临床诊疗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鸡毒支原体(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 MG )是危害禽类的常见疾病之一,呈世界性流行,严重影响着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防控鸡毒支原体病,净化种鸡群对养禽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MG 的病因、病原、流行特点、症状以及防治措施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控 MG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善国家标准中测定孔雀石绿及隐色孔雀石绿的HPLC。[方法]在国家标准HPLC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MG)及隐色孔雀石绿(LMG)残留量的基础上,适当优化测定方法,并探讨测定过程应注意的问题。[结果]从HPLC色谱图可以看出,MG和LMG达到了较好的分离。从标准曲线来看,MG和LMG都达到了较好的线性关系。从加标回收曲线来看,加标的MG和LMG也都达到了较好的线性关系。水产品肌肉组织中MGL、MG的检测限为2.0μg/kg。[结论]改善后的HPLC方法简便,精密度高,且没有使用剧毒试剂,适用于水产品中MG及LMG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猪肺炎支原体(Mhp)、鸡毒支原体(MG)膜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化学成分,为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分别采用SDS-PAGE、免疫印迹、高碘酸雪夫染色(PAS法)和高碘酸一硝酸银法对Mhp232株和MGFMF4株膜蛋白的分子量范围、种类和免疫原性进行分析,鉴定膜糖蛋白的数量与种类。Mhp膜蛋白分子量在30~250ku之间,有12条带;MG膜蛋白分子量在25~200ku之间,有29条带。免疫印迹表明,Mhp中46ku膜蛋白具有免疫原性;MG中56ku膜蛋白具有免疫原性。PAGE电泳表明,Mhp有5条带,MG有12条带。PAS法鉴定膜糖蛋白,Mhp有1条带,MG有2条带;高碘酸一硝酸银法鉴定膜糖蛋白,Mhp约在相同位置出现1条带,而MG显示7条带,表明此法的灵敏度高于PAS法。  相似文献   

17.
鳜鱼稀少、名贵、难养,是孔雀石绿(MG)及其主要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LMG)残留重灾区。为确定鳜鱼样品中用于开展能力验证药物的适宜储存条件和运输温度条件,最大限度消除外因对MG及LMG检测结果的影响,保证结果的可靠性,以鳜鱼肌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MG及LMG残留降解规律研究。实验分析了MG和LMG在3种浓度(5.0、10.0、50.0μg/kg)和3种贮藏条件(室温20~25℃,冷藏0~4℃和冷冻-18℃)下随时间的降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MG和LMG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但因贮藏条件的不同,降解速率各不相同。在各种贮藏条件和不同浓度加标情况下,鳜鱼样品中LMG代谢消除速率均显著慢于MG;且因LMG的毒性远大于MG,建议将LMG作为残留检测的主要标志物。受酶活性高低的影响,贮藏条件对MG和LMG代谢的影响较大,降解速率为常温冷藏冷冻。如果样品能尽快进行检测,即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短期保存;如样品不能尽快安排检测,则须冷冻保存,尽量保持样品的原有属性。  相似文献   

18.
黑土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拟及模型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重要的土壤水力性质参数之一。为获取预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方法,以4种经验模型模拟黑土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根据离心机实测试验数据,分析不同质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低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变化率大,土壤释水能力强;中高吸力段,曲线缓慢降低并趋于平稳,持水性强。对比分析VG、BC、MG、LND 4种经验模型拟合可知,VG、MG和LND模型拟合值与实测值接近,而BC模型偏差较大。误差分析可知,VG、MG模型模拟效果优于BC和LND模型,其中VG、MG模型对不同类型土壤模拟效果最好,LND模型次之,BC模型模拟效果最差。因此,VG和MG模型可作为黑土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估算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19.
伊犁绢蒿在放牧干扰下再生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既是新疆天山北坡重要的春秋牧场,又是新疆草地退化最严重的一类草地.通过在乌鲁木齐市东山区设置的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和极度放牧(EG)四个水平模拟放牧的测定,对伊犁绢蒿的再生高度、再生速度、再生密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月15日~5月15日,中度放牧(MG)下伊犁绢蒿再生速度最快;5月1日和5月15日,中度放牧(MG)伊犁绢蒿再生草的高度最高;中度放牧(MG)有利于增加伊犁绢蒿的再生密度.因此,中度放牧(MG)有利于伊犁绢蒿的再生.  相似文献   

20.
PCR和多重PCR技术对人工感染鸡毒支原体SPF鸡样品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多重PCR技术对人工感染鸡毒支原体(MG)SPF鸡的样品进行检测,在第1~24d,所采集喉头及腭裂处粘液、喉气管组织、肺组织均可检出MG,阳性检出率要比传统分离鉴定方法高。在整个试验期不同样品的MG分离、PCR和多重PCR对样品(喉头腭裂粘液、喉气管、肺、气囊膜)的检出率分别为70%、81.3%、76.7%。试验结果表明了PCR和多重PCR对MG的检测不仅特异、敏感、快速,而且操作简便.对阳性样品检测的符合率100%,十分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