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发展油料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在界牌公社进行了早黄豆—秋芝麻两熟耕作制的试验,结果表明,实行这种耕作制,是能够夺取黄豆、芝麻双丰收的。1976年试验成功以后,我们在全公社进一步试验、推广。1979年,三后芝麻发展到5100亩,平均亩产芝麻137斤,到1981年,进一步到展到15800亩,亩产138斤;而早黄豆产量常年稳定在330斤,还逐年有所增加。短短几年间,豆、麻两熟制引起社员的兴趣,面积越来越大,种植水平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地处苏北黄泛冲积平原的淮阴地区,由于近年来耐寒油菜品种的培养与引进,目前栽培面积由1970年几万亩发展到60~70万亩,单位面积的产量,也是随着栽培技术的提高,灌溉条件的改善,施肥量的增加而逐年上升。1967年前全区平均亩产不超过55斤,而到七十年代后期,平均亩产已达到百斤左右,出现了一些亩产超过150斤的县、市,200  相似文献   

3.
黄芥生产概况 定边县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域辽阔,自然条件适宜黄芥、胡麻等油料作物生长,历有“粮仓油海”之称。 在解放初期,黄芥种植面积为9164亩,总产近60万斤,亩产65斤;1980年种植面积为12870亩,总产69万多斤,亩产54斤;1985年种植面积为16000亩,总产91万多斤,亩产57斤。黄芥的增产潜力,据定边县农技站1980、1981和1985三年的试验,亩产可达120—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豆主产区,原在黄淮和东北,长江以南各省大豆仅有零星种植,且产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再者由于耕作改制,江南地区长期栽培双季稻后,土壤出现亚耕层青泥化,结构变差,肥料有效利用率降低,严重影响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出现农本提高,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经调查当地耕作习惯,开展了麦一豆一稻轮作制的研究。 1975—1979年由于当时采用的春大豆品种为太兴黑豆,且耕作粗放,大豆亩产变幅在85.5—200斤。1979年选育出新品种“78—17”,结合新的栽培措施,在各点试验中,大豆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所曾先后选育出辽棉三号、辽棉四号和抗萎品种辽棉五号等新品种。这几个新品种,在正常年的一般生产条件下,每亩皮棉产量比关农一号提高1—2倍,亩产皮棉可达100—150斤。同时,也提高了  相似文献   

6.
1982年,我市杂交稻推广面积253.54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6.6%,水稻亩产933斤,比历史最高的1976年中稻亩产598斤增加335斤,增产56%。1977—1982年杂交稻累计推广面积达723万亩,平均亩产911斤,同时期累计种植常规中稻992万亩,平均亩产654斤,杂交稻比常规稻每亩多收257斤,增产39.3%。六年来杂交稻比常规稻共增产18.5亿斤,相当于1976年全市稻谷产量的总和。1986年,杂交稻进一步扩大到292.6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94.4%,水稻亩产已达1010斤,又比1982年提高8.25%。由于杂交稻的大力推广,全市出现了乐至、简阳、内江、安岳、资中、威远六个千斤县和1516斤…  相似文献   

7.
河南1号芝麻,是我所主持的芝麻育种协作组于1973—1978年选育的新品种。经1979—1982年省区域试验,示范,比对照品种“驻芝2号”耐渍、抗病、增产,1982年全省推广约30万亩。 一、选育经过 河南1号的选育,是在整理利用农家品种的基础上进行的。六十年代,农家品种调查鉴定,使我们清楚的看到,现有芝麻品种绝大多数不耐涝、而且由于涝害往往引起和加重病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红安县是一个缺水的山丘地区,现有小型移动式喷灌机464台,主要用于喷灌花生等经济作物。喷灌面积1.5万余亩,占旱地面积的11.5%。据试验,种植“红花1号”花生品种,喷灌1次。平均亩产500斤,比未喷亩产416斤,增产  相似文献   

9.
驻马店地区位于河南省南部,是全国芝麻集中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00万亩左右 总产4000多万斤,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河南省27%左右。30多年来,单产低而不稳,虽有一批亩产超“双百”的先进典型,但全区平均单产长期徘徊在40—50斤。生产和试验证明,芝麻的丰、歉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本文以驻马店地区历年芝麻平均单产和气象资  相似文献   

10.
芝麻是我县传统的油料作物之一。全县夏芝麻种植面积15—20万亩,最高年份可达30万亩。但由于播种较晚,加之其他原因,产量一直低而不稳。1950—1970年20年平均单产仅为39斤。为了探索芝麻的增产途径,我们从1976年开始试行芝麻麦垄点种。经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证明麦垄点种是夏芝麻增产的有效措施,一般比麦后播种增产20—50%。我县1981年种植芝麻20万亩,平均单产102斤,其中麦垄点种8万亩,单产132斤。当年不论单产、总产,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一、目前品种布局现状和存在问题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麻农的积极努力下,我县黄、红麻生产发展较快,单产不断提高。建国初期,亩产只有200—300斤,到1978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亩产848.7斤。但1978年以后,单产下降,亩  相似文献   

12.
啤酒大麦新品种予大麦一号,系驻马店地区农科所系选育成。1982年引进我所,连续两年观察鉴定,表现良好。1984年小面积试种,亩产568—709斤,我所高产试验田1.8亩,平均亩产810斤。1985年我所农场及信阳县推广1000余亩,在后期严重涝害情况下,仍获亩产420—556斤的好收成。1986年我所配合信阳县政府在信北八个乡、镇(明港、肖店、蓝店、邪集、王岗、查山、平昌、长台)建立了予大麦一号示范推广基  相似文献   

13.
双青810系我所用科青3号与温选青杂交经八代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通过三年稻瘟病鉴定与示范试种,表现丰产性好,抗瘟性强。株型前松后适中,叶短色淡绿,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好。 84年参加本所品种比较试验,亩产938.3斤,居十二个新品种之冠,比对照种(1)“77-175”增产11.82%达显著,比对照种(2)“7944”增产18.52%达极显著,日产量7.45斤。85年早季大田示范1.134亩,亩产949.8斤,仍居首。大区对比0.19亩亩产896.3斤,也居十五个对比品种之冠,比对照种“78130”亩产876.8斤增产3.3%;参加闽东稻区区试(小区面积2厘,4重复)亩产898.3斤也居十个品种之首,比对照种“红410”亩产833.8斤增产12.6%达极显著;参加宁德地区区试(二厘三次重复),亩产898.3斤,比对照种“红410”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我县春花生适当提早了种植期,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增产15—20%。很多地方春花生提早在立春至雨水播种,种植期较往年提早了一个月。我县花生高产区羊角区爱群乡1977年春花生760亩,由于提早种植,推广珍珠豆型品种粤油551,平均亩产434斤,比1976年亩增39.6%,其中高产片150亩,亩产627斤。大牙区华楼乡,1979年一块高产田在阴冷天气严重的年份,提早在2月17日种植,获得高产,亩产838.6斤。电白县农科所在1980年春季雾大、湿度高、阳光少的天气条件下,一块试验田提早在2月21日种植,获得亩产856斤。这些高产田的经验,给了笔者有益的启示,因此设置了早植增产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早熟陆地棉新品种新陆早36号(新石K8)是由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经过多年南繁北育、定向选育而成。2005—2006年通过自治区早熟棉区域试验。2007年2月6日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于该品种抗病性强,早熟性、丰产性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成为昌吉地区棉花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东北三省重要病害,近年来发病较重。嫩江地区历史上大豆种植面积最多为461万多亩,亩产204斤。现因此病的危害仅种植270多万亩,亩产只100斤左右。特别是本地区南部各县发病较重。为发展大豆生产,扩大种植面积,开展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治研究工作,对促进大豆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经过四年的研究,兹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社种植甜菜已近十年,开始只种春菜,产量逐年提高。三、四年后,产量逐渐下降。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春甜菜表现病虫害重、成本高、产量低,效益差,趋向绝路。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夏播,甜菜获得了新生。全社七四年种植着甜菜1100亩,平均亩产3533斤,七五年1400亩,平均亩产3750斤,七六年1100亩,平均亩产3959斤。一般丰产田亩产达6000~8000斤。前冢子头大队270亩甜菜,平均亩产8000斤,其中一亩八分高产田,亩产达11,000斤。由于产量高,收入大,社员都想多种,所以面积越来越大。此后,产量逐年下降,部分地块因病虫害减产  相似文献   

18.
一、花生育种 据美国、印度、日本、赛内加尔等国试验,选用花生良种一般可比地方品种增产10—30%。所以不少国家十分重视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 美国近年育成并推广了“佛州蔓生”品种,产量比一般品种高20%,且适于机械化收获。据报导,佛罗里达州一农户采用此品种种植106亩,平均亩产760.8斤。  相似文献   

19.
崔保田 《园艺与种苗》2019,(3):66-67,75
[目的]筛选出适合黄淮区域种植的芝麻新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黄淮区域内各育种单位选育的芝麻新品种进行产量鉴定。[结果]参试的21个品种(系)中有13个品种(系)在产量上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结果为我国芝麻新品种的审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英山县在总结群众固有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从1974年开始,逐年扩大红薯(甘薯—下同)地间作芝麻的面积,夺得了粮油双丰收。1979年全县47100亩红薯地,间作芝麻36000亩,占红薯种植面积的76.4%,实收芝麻78.5万斤,红薯9770万斤,与1978年比较,在红薯芝麻单作种植面积没有扩大的情况下,红薯总产增加72.3%,芝麻总产增加27.4%,与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