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评价利用玉米秸秆代替木屑栽培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食用的安全性问题,通过比较香菇在不同混合秸秆基质内菌丝满袋期,转色完成期和出菇期的漆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酸性木聚糖酶的变化来观察香菇菌丝对基质木质纤维素的利用情况.测定干香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含量来监测不同类型的混合基质对香菇子实体元素构...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不同腐生食用菌降解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淀粉的能力,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香菇(Lentinus edodes)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变色圈法对胞外酶种类进行定性检测,选用36%木屑、43%锯末、20%麸皮、1%蔗糖,58%~60%水分,pH 6.6为栽培基质进行栽培出菇,再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其中4种代表性胞外酶在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变色圈法在平菇、香菇和杏鲍菇中均检测到羧甲基纤维素钠酶(CMCase)、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漆酶(Laccase)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在平菇及香菇中检测到淀粉酶(Amylase),在香菇中未检测到淀粉酶。杏鲍菇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滤纸酶、淀粉酶活性与子实体形成正相关,子实体快速生长或者子实体成熟时活性峰值,在发菌及潮菇间期酶活性低;漆酶活性在发菌期有较高的水平,在菇蕾形成达到第一个活性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直到子实体老化阶段酶活性升高到第二个高峰;表明杏鲍菇利用木质素先于纤维素和淀粉。平菇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漆酶活性与子实体形成正相关,其活性峰分别出现在子实体快速生长及成熟阶段;滤纸酶及淀粉酶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均维持价低水平,子实体形成过程无严格相关性。香菇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滤纸酶在发菌阶段酶活性较高,在幼菇阶段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淀粉酶活性与子实体形成过程无严格相关性,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检测不到漆酶活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同种菌不同胞外酶之间、相同胞外酶在不同菌之间酶活性大小及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探讨玉米芯含量不同对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培养料中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以及子实体产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设置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分别为10%、30%、50%和70%,在菌丝生长满袋后(菌丝期)和子实体期(第4潮耳出菇期)分别从菌袋的上中下3个部位取培养料混合,测定酶活及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采收子实体统计4潮菇的产量并测定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菌丝期,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70%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漆酶活性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酶在4个配方中活性均较高,其中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酶活性最高;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升高,β-1,3-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在子实体期,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外,其余几种酶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活性的变化规律均与菌丝期不同。在菌丝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含量逐渐减少,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在子实体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先减少后增加,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含量最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子实体每袋总单产和总产量均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子实体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因此培养料中添加玉米芯可以提高与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相关的酶活性,但是不同的酶在不同含量玉米芯的培养料中分泌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考察了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培养料中DNA含量、基质对菌丝DNA提取影响的基础上,以工厂化瓶栽金针菇培养物为材料,以菌丝DNA含量为指标,检测了菌丝长满基质、幼菇约3cm、8cm和子实体采收时(约16cm)4个生长阶段培养瓶中不同部位基质的菌丝相对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位置培养基质菌丝相对生物量有明显差异;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菌丝体生物量消耗速度与基质和子实体间的距离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以蟹味菇培养料为试材,采用常规高压、阶梯式高压和常压灭菌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栽培试验研究了培养料不同的灭菌方式对蟹味菇菌丝体产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体后熟期,阶梯式高压灭菌培养料中菌丝体的3种木质素酶和4种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315.12、123.27、19.15 U·L~(-1);滤纸酶、内切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32.57、64.02、34.37、29.02U·L~(-1)。在阶梯式高压灭菌处理下,蟹味菇的农艺性状均高于常规高压灭菌与常压灭菌。蟹味菇子实体的平均丛质量依次为高压灭菌(184.58g)常规高压(174.72g)常压灭菌(170.24g)。  相似文献   

6.
棉秆栽培双孢蘑菇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棉秆为主要原料进行了三个双孢蘑菇菌株菌种培养和栽培试验,观察菌丝生长、出菇情况,并观察子实体形态特征、检测子实体营养成分,从而筛选出适宜棉秆为基质栽培的双孢蘑菇优良菌株。结果表明,生物1号发菌至出菇时间最短,子实体菌盖大小适中,菇体匀称,单菇重适宜,出菇整齐度高,不易开伞,且密度合理,产量最高;9506子实体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最低。  相似文献   

7.
以猴头菇“黑威9910”为试材,以汉麻秸秆和阔叶木屑为主要栽培原料,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猴头菇菌丝生长、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汉麻秸秆作为新型栽培基质替代木屑栽培猴头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汉麻秸秆替代木屑可以促进猴头菇菌丝生长,缩短出菇时间和成熟时间;当基质中汉麻秸秆添加量达到40%时,猴头菇子实体大小适中、菌肉紧实、畸形率低,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当完全添加汉麻秸秆替代木屑时,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同时子实体无四氢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成分检出。  相似文献   

8.
大球盖菇栽培期间胞外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球盖菇是一种清香美味、营养丰富的珍稀食用菌,其对农田废弃物如稻草、秸秆等具有很好的降解能力。因此,本试验对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期间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胞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基质中各个酶的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除了B一葡萄糖苷酶外,其他酶均在菌丝生长期和子实体发育期活性较高,CMC酶和FP酶在菌丝生长中期和子实体成熟期酶活性最高,HC酶和漆酶在菌丝生长前期和子实体成熟期酶活性最高。所有的酶均在稻草和玉米秸秆培养料中表现出了较高的酶活性,而在木屑培养料和玉米芯培养料中酶活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方式对鲍鱼菇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作栽培主料,采用棚内菌袋出菇和露地覆土出菇方式栽培鲍鱼菇,研究鲍鱼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营养成分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配方1菌丝长势浓密、粗壮,配方2菌丝长势弱。在各栽培方式中,处理3(配方1,露地覆土出菇)鲍鱼菇子实体性状表现好,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达每30袋8.34 kg和61.78%,且氨基酸种类丰富,营养成分含量高。但露地覆土出菇方式和棚内菌袋出菇方式相比鲍鱼菇子实体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秀珍菇主产区福建省罗源县的秀珍菇栽培配方为基础,通过杂木屑、棉籽壳等主要栽培基质的配比调整,设计了8个试验配方,进行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配方秀珍菇均能正常发菌和出菇,但对秀珍菇的培养周期和产量影响不同。综合比较试验配方5(陈化木屑50%、棉籽壳35%、麸皮15%)栽培效果最好,其满袋时间(31 d)、后熟时间(16 d)和子实体产量(433.83 g·袋~(-1))均优于对照配方,同时其产出投入比最高(1.47)。通过平均单产、产出投入比、单袋净利润的比较建议企业在生产中应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比较,选择栽培秀珍菇经济效益最高的配方。  相似文献   

11.
羊肚菌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菌,北方日光温室羊肚菌种植时间一般在11月上旬,从播种开始,经过菌丝着床萌发、地表菌霜形成、菌霜消失的50~60天养菌阶段,次年元旦前后进入出菇管理,羊肚菌子实体发育需要经原基期、针尖期、桑葚期、幼菇期和成菇期5个阶段才能成为可供采收的商品,每个阶段的不当管理都能终止羊肚菌生长进程,造成栽培...  相似文献   

12.
以芡实壳粉碎料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比例的芡实壳为主要原料配制6个培养基配方,研究了不同配方对平菇和秀珍菇菌丝体子实体生长、生物学转化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以芡实壳为原料适合平菇与秀珍菇栽培的培养基质配方。结果表明:2种蘑菇均能在以芡实壳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中生长并形成子实体,平菇和秀珍菇的生物学转化率分别达到132.2%和97.3%,而相同蘑菇不同配方的生物学转化率有差别。综合分析,选择芡实壳粉碎料30%(配方3)和芡实壳粉碎料45%(配方4)分别作为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新型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菌渣栽培秀珍菇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常规棉籽壳培养料为对照,测定了工厂化金针菇菌渣培养料中秀珍菇子实体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培养料中添加工厂化金针菇菌渣对秀珍菇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粗蛋白、谷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微量元素锌和硒等的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余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表明工厂化金针菇菌渣可以替代部分棉籽壳作为秀珍菇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杏鲍菇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和杂木屑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实问题,在常规栽培基质配方(CK)基础上,设计茶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籽壳和杂木屑的栽培基质配方5个处理,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茶渣40%的配方5栽培杏鲍菇综合效果最好,是杏鲍菇栽培的优良基质配方。配方5栽培杏鲍菇的优点为发菌期较短(27 d),原基形成期短(46 d),育菇期短(10 d),单菇重量较重(173.0 g·个-1),出菇单产最高(238 g·袋-1),菇体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蛋白3.16%)、脂肪含量较低(0.32%)、总氨基酸含量(2.10%)高,含有茶多酚,单产利润即生产经济效益最高(1.58元/袋)。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平菇为试材,采用不同有机氮浓度的培养料培养,在平菇原基形成的扭结期、桑椹期、珊瑚期分别测定漆酶、愈创木酚氧化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配方5(棉籽壳97.70%,尿素0.30%,过磷酸钙1%,糖1%)是最好的配方,胞外酶活性最大,平菇子实体分化速度快;适宜的有机氮含量有助于增加平菇原基分化过程中各酶活性,加快原基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牡丹籽粕作为优质氮源之一,可以代替麦麸用于平菇栽培。在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中以3%的牡丹籽粕代替5%麦麸,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影响,而子实体的生物学效率显著提高;在棉籽壳、玉米芯混合栽培基质中以3%的牡丹籽粕代替5%麦麸,可显著提高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并提高出菇集中度;平菇子实体还原糖与多糖含量随牡丹籽粕添加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20,(5)
目的:探究酵母硒对秀珍菇产量、菌盖厚度、营养成分以及硒含量的影响。方法:在秀珍菇栽培料中添加5 mg/g酵母硒,检测秀珍菇的产量与菌盖厚度;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并用苯酚-硫酸法检测子实体多糖;氨基酸、硒含量分别用ICP和HPLC法检测。结果:在栽培料中添加酵母硒,秀珍菇产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3.46%;菌盖的厚度是对照组的1.12倍;添加酵母硒不影响子实体多糖含量,但提高了子实体中氨基酸的含量,且对非必需氨基酸的作用效果更好;秀珍菇子实体中硒含量为对照组的14.25倍。结论:在秀珍菇栽培料中添加5 mg/g酵母硒能够有效提高秀珍菇产量,增加菌盖厚度,提高氨基酸、硒含量。  相似文献   

18.
香菇节木栽培基质生物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降低香菇栽培对阔叶树资源的消耗 ,本文研究了不同栽培基质配方原始组分含量、呼吸消耗、基质失重对绝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及不同生育阶段木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规律。结果表明 ,经优化配比的节木栽培基质 ,发菌阶段呼吸消耗失重率为 16 4 4 %~ 17 12 % ,出菇阶段木质素降解率为 73 83%~ 78 2 4 % ,整个生育过程木质纤维素降解率为 78 0 9%~ 79 77% ,绝对生物学效率为 10 2 2 %~ 11 4 1% ;节木栽培基质木质素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出菇阶段 ,其降解率越高 ,绝对生物学效率越高 ,但木质素的降解率并不随木质素含量的升高而提高 ;木质素的降解尚需外源较易利用的碳源启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平菇菌渣和中药渣栽培大球盖菇的可行性,探讨麦秆、玉米芯与平菇菌渣或中药渣混合栽培大球盖菇的最佳配方。采用田间单因素区组法,以麦秆+玉米芯混合料添加平菇渣或中药渣(连花清瘟)栽培大球盖菇,考察试验配方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结果表明:配方5(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平菇菌渣质量比为4∶1),配方9(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连花清瘟中药渣质量比为2∶3)栽培的大球盖菇子实体产量较高,且品质较好。试验条件下添加连花清瘟中药渣的大球盖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均较高,发菌时间较短且菌丝长势强、抗杂性强,子实体粗蛋白、氨基酸和多糖含量高,而粗脂肪、灰分、粗纤维含量低。因此,有条件的地方适量添加连花清瘟胶囊药渣栽培大球盖菇,既能延长药渣的价值链,又可丰富大球盖菇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20.
以“湘茶158”白色茶树菇为试材,分别采用ABTS法和DNS法对其进行了液体发酵和出菇培养2个阶段的漆酶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以探讨菌丝体对培养基质中纤维素的分解能力.结果表明:液体发酵培养阶段,前6d漆酶活性较低,6d之后迅速上升,第8天达到最高峰值,之后酶活性峰值又急剧下降,最后趋于缓和;CMC酶活性前4d较低,之后迅速上升,第6天达到最高峰值,之后酶活性又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缓和.出菇培养阶段,菌丝长满半袋和满袋时,漆酶活性处于很低的水平,1潮菇原基时,酶活峰值急速升至较高水平,幼菇时达到最高峰值,之后又急剧下降,在2潮菇的几个阶段,漆酶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CMC酶活性在菌丝长满半袋和满袋时处于一般水平,而在1潮菇原基时期,酶活峰值急速升至最高峰值,在幼菇时期又急剧下降至一般水平,在1潮菇子实体成熟期和二潮菇的几个阶段,CMC酶活性变化不大,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