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提取羊口疮痂皮中病毒的DNA为模板,用PCR扩增羊口疮病毒(ORFV)的059基因序列,并进行基因克隆、测序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优化合成059基因编码序列,连接载体pET42a(+),转化Escherichiacoli BL21(DE3);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阳性克隆菌,采用免疫印迹检测表达的F1L蛋白,并以His柱纯化蛋白、梯度法复性及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将BHK21细胞铺于12孔板中培养至单层,分别作F1L蛋白、山羊痘病毒(GTPV)、先蛋白后病毒、蛋白和病毒混液4种方式孵育,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孵育至1.0、6.0h的细胞黏附GTPV的量,研究ORFV F1L蛋白对GTPV黏附BHK21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ORFV重庆石柱分离株(ORFV–CQsz)的059基因编码序列,其编码的F1L蛋白包含1个结合细胞表面硫酸乙酰肝素受体的结构域,显示出肝素结合活性;该蛋白羧基端有2个跨膜区,不利于蛋白质的表达,但优化DNA序列构建的重组质粒菌,经IPTG诱导后获得对F1L蛋白的高效表达;免疫印迹显示F1L蛋白对ORFV抗体有较好的反应原性;Bra...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2)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晋兰绒山羊睾丸及附睾中β防御素104a(goat Beta-Defensins 104a,gBD104a)表达的特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绒山羊公羊睾丸和附睾中的gBD104a进行表达定位。[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在山羊睾丸的支持细胞、精母细胞、生精细胞、精子细胞中检测到的gBD104a阳性信号非常弱,且在120日龄以前,随着日龄的增加,山羊睾丸的gBD104a表达量逐渐增加,之后则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山羊附睾的柱状上皮细胞、附睾管腔游离端的纤毛细胞、管腔液中检测到的gBD104a阳性信号较强。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光密度值分析显示不同发育阶段附睾不同片段表达量顺序均是:附睾体附睾头附睾尾,且差异显著(P0.05)。附睾体中gBD104a表达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加,而附睾头中gBD104a表达则是在150日龄是达到高峰,随后日龄增加而降低;附睾尾gBD104a表达趋势与睾丸表达趋势的相似即:是在150日龄是达到高峰,随后日龄增加而降低。附睾精子免疫荧光结果显示,gBD104a定位在精子头部顶体、颈部和尾部主段。[结论]山羊睾丸和附睾中gBD104a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附睾体可能是gBD104a与精子发生作用的部位。包裹在精子顶体部位的gBD104a可能与精子获能或顶体反应相关,其gBD104a功能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6.
为探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山羊睾丸支持细胞(GSCs)存在的氧化应激问题,采用2步酶消化法分离和纯化GSCs,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油红染色和流式细胞鉴定细胞活度和纯度,再用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GSCs,研究GSCs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DNA指数(DI)的变化。结果表明:GSCs形态为多角形状;在培养至第5天时GSCs活性最强;油红O染色鉴定多数细胞胞质含有红色的脂滴;GATA4阳性细胞率达到88.27±3.29%;添加50μmol/L H2O2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50μmol/L H2O2组MDA含量和SOD的活性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各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DNA倍体检测发现添加50μmol/L H2O2时,细胞DI为1.08±0.01,未出现异倍体;其他各组细胞DI分别为1.15±0.02、1.20±0.03、1.26±0.03和1.32±0.01,均有异倍体产生。本研究分离纯化了GSCs,并进行培养和鉴定,200μmol/L H2O2处理GSCs后,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出现明显的异倍体,200μmol/L H2O2是建立GSC氧化应激模型的适宜浓度,以此为后期建立GSC氧化应激模型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神经介素B(NMB)及其受体NMBR[还包括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和蛙皮素受体(BRS3)]在山羊不同发育阶段睾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为解析哺乳动物睾丸发育及功能调节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系谱清晰和体况良好的雄性山羊12只(3月龄和9月龄,各6只)进行阉割并采集睾丸组织,在克隆NMB及其受体基因与分析序列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MB及其受体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MB及其受体在不同发育阶段山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NMB及其受体基因与绵羊和牛的进化关系最近,NMB及其受体基因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与牛和绵羊的同源性达96%以上,结构分析发现NMBR、GRPR和BRS3均属于7次跨膜受体。NMB及其受体在3月龄和9月龄山羊睾丸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间质细胞、肌样细胞和精子细胞中呈高表达。与3月龄山羊相比,9月龄山羊睾丸组织中NMB与GRPR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NMBR与BRS3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NMB及其受体可能参与山...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定位并比较不同日龄建昌黑山羊睾丸及附睾中GnRHR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方法]分别收集55、104、300、1 140日龄建昌黑山羊的睾丸、附睾头和附睾尾组织,然后进行脱水、包埋、切片后,采用免疫组化定位GnRHR在各个组织中的分布。[结果]GnRHR在建昌黑山羊睾丸、附睾头和附睾尾组织细胞中均有分布,在上皮下层、基质层中分布较多,其表达量在300日龄的附睾尾和1 140日龄的睾丸中达到较高水平。[结论]GnRHR在睾丸、附睾中均有表达,而且不同日龄阶段表达存在组织细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山羊经济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波尔、萨能和黄淮山羊组成波黄、萨黄、波萨黄和黄黄4个繁殖组合,比较各组合的繁殖性能和羔羊生长发育性能。结果显示:杂交羔羊的出生重、哺乳期与断奶后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和体重都显著高于本地黄淮山羊,差异显著(P≤0.05或0.01);波萨黄三元杂交羔羊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波黄和萨黄二元杂交羊(P≤0.05);波黄二元杂交羔羊的生长性能优于萨黄二元杂交羊,黄淮山羊纯繁组产羔率高于杂交组,杂交羔羊成活率高于黄淮山羊,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因子3(Insulin-like factor 3,INSL3)对滩羊睾丸发育及生殖机能调节的影响。【方法】采用睾丸摘除手术收集初生及35日龄滩羊睾丸,应用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方法结合形态计量学统计软件,比较初生与35日龄滩羊睾丸的组织化学特点,分析滩羊睾丸组织化学特点及发育规律。【结果】相较于初生滩羊,35日龄滩羊睾丸组织发育,AB染色在生精小管基膜阳性反应增强;生殖母细胞PAS染色阳性反应明显,间质组织胶原纤维增加。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结果表明,35日龄滩羊睾丸组织中INSL3在生殖母细胞、Sertoli细胞及管周肌样细胞中表达较初生滩羊有所减弱;在Leydig细胞中表达下降。【结论】滩羊初生至35日龄睾丸发育过程中,酸性糖类物质代谢优于其他糖类成分,网状纤维生成早于胶原纤维。INSL3对睾丸生精细胞无明显调节作用;其表达降低与Leydig细胞中FLCs细胞群逐渐减少相一致。本研究为INSL3对Leydig细胞分泌功能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鸡新城疫病毒感染不同细胞的病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鸡新城疫病毒(News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不同细胞的病变特性,选用NDV强、弱毒株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DF-1)、仓鼠肾细胞(BHK-21)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结果表明:NDV强毒株在DF-1、BHK-21、HeLa上均能增殖,在DF-1、BHK-21、HeLa上产生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以发生细胞融合和形成合胞体为主要特征,在DF-1上增殖速度较快,HA效价也高;NDV弱毒株含10μg/mL胰蛋白酶的DMEM培养基上,DF-1、BHK-21、HeLa可引起细胞变圆、脱落,没有典型的CPE,盲传15代CPE特征未发生改变,血球凝集(HA)效价较低.可见,NDV在其种属来源相同的DF-1中更适宜增殖,DF-1可用作NDV感染的最佳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4.
猪细小病毒X株在不同细胞上增殖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择猪细小病毒X株增殖的细胞系,对猪细小病毒X株在ST、PK-15、CEF、Vero细胞系上增殖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病变时间和病变情况,并分别测定其TCID50和血凝价.结果表明,猪细小病毒X株在这4种细胞上都能产生细胞病变,在ST、PK-15、CEF、Vero细胞上最先开始出现病变的时间分别为24、36、72和48h,测其在以上4种细胞上的TCID50分别为10-6.4/0.1mL、10-5.8/0.1mL、10-2.1/0.1mL和10-3.2/0.1mL,HA分别为1∶210、1∶28、1∶23、1∶25,因此,建议选用ST细胞作为猪细小病毒X株的增殖细胞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在ST、PK-15、CEF、BHK-21细胞系上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4种细胞对PRV均敏感,PRV在4种细胞上增殖产生的病毒毒价分别为10~(-8.87±0.04)TCID_(50)/mL、10~(-8.50±0.03)TCID_(50)/mL、10~(-7.68±0.06)TCID_(50)/mL和10~(-7.87±0.05)TCID_(50)/mL。4种细胞都能产生明显的病变,但不同的细胞上出现病变不同,PK-15细胞(20±2)h出现细胞病变且病变为葡萄串状的细胞;ST细胞(22±2)h出现细胞病变且病变为细胞圆缩后成合胞体病灶;BHK-21细胞(25±1)h出现细胞病变且病变为细胞圆缩后成合胞体病灶,有拉网现象;CEF细胞(24±2)h出现细胞病变为葡萄串状的细胞。以上结果说明,ST细胞也适合用于PRV的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睾丸支持细胞体外纯化培养的方法,并观察不同水平FSH对支持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胶原酶Ⅰ和胰蛋白酶序贯两步消化法和低渗处理法分离、纯化睾丸支持细胞,Fas-L免疫荧光法对纯化后的支持细胞进行鉴定。取培养第2代第2天已完全贴壁的支持细胞,在其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FSH,培养16 h后,MTT法检测FSH对支持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培养的支持细胞纯度高,且FSH的添加可显著促进支持细胞的增殖(P<0.01),为支持细胞高效制备提供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MMP15、PICK1基因均是哺乳动物性腺组织中影响性腺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影响因子,但它们在黔北麻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尚不明晰。为研究黔北麻羊不同月龄的睾丸中MMP15、PICK1基因的表达情况,本试验以黔北麻羊为研究对象,通过qRT-PCR技术分别检测MMP15与PICK1基因在1、3、6、9、12月龄的黔北麻羊睾丸中的表达水平并建立基因表达的标准曲线。结果显示:MMP15、PICK1基因在黔北麻羊不同月龄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MMP15基因在黔北麻羊不同月龄睾丸中的表达量从高到低排列为:12月龄>1月龄>9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与1月龄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3月龄、6月龄、9月龄(P<0.01);9月龄表达显著高于3月龄(P<0.05),极显著高于6月龄(P<0.01);3月龄表达极显著高于6月龄(P<0.01)。PICK1基因在黔北麻羊不同月龄睾丸中的表达量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3月龄>6月龄>12月龄>9月龄>1月龄;3、6月龄其表达量极显著高于9、12月龄... 相似文献
18.
观察小鼠ES-D3细胞在MEF、新生牛睾丸支持细胞(nBTSCs)和新生兔睾丸支持细胞(nRTSCs)饲养层上生长4dnanog基因的表达水平和生长行为。RT-PCR分析显示,MEF饲养层上培养4d的ES-D3nanog基因含量高;nBTSC饲养层上培养nanog基因表达较低;而RTSC饲养层上培养nanog基因表达最低。结果显示:不同饲养层上的ES-D3细胞集落形态和培养4d分化程度有差异。在MEF饲养层上的ES-D3细胞培养4d,集落形态仍然很规则,细胞间紧密,集落表面少见大细胞,AKP染色强阳性。在nBTSC饲养层上的ES-D3细胞,集落界限清晰,AKP染色显示,集落大部分细胞呈阳性,少数的细胞集落为弱阳性,可见集落表面分散有较多的大细胞。在nRTSC饲养层上的饲养层上的ES-D3,集落隆起不明显,集落界限不清晰,大部分集落形态不太规则,AKP染色显示集落中部分细胞呈阳性,少数的细胞集落为全阴性,集落表面有较少的大细胞,集落周围有伸出的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山羊痘病毒(GPV)感染神经细胞的病理过程,采用GPV实验感染体外培养的大鼠雪旺氏细胞(RSCs),通过细胞病变(CPE)及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收集不同时间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ELISA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GPV感染72 h后,RSCs出现明显细胞病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圆缩、聚集、脱落、极性排列不明显等现象;试验组RSCs发绿色荧光,而未感染组无荧光现象;GPV感染后,RSCs的NGF及BDNF分泌量先增加后减少,而NT-3分泌量则一直下降.说明,GPV可感染RSCs并致其细胞因子分泌量发生改变,提示外周神经细胞病变可能在痘病毒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live vector vaccine of goat pox virus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 [Method] Using PCR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PPR H gene was obtained, then ligat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the recombinants were digested by Nhe Ⅰ and Hind Ⅲ, and ligated into pEGFP-N1-P7.5, yielding the recombinant vector pEGFP-N1-P7.5-H; next the expression cassette EGFP-N1-P7.5-H was first released from recombinant vector pEGFP-N1-P7.5-H by double digestion of Hind Ⅲ and Nhe Ⅰ and ligated into pUC119-TK that was digested by Kpn Ⅰ, yielding the transfer vector pUC119-TK-EGFP-P7.5-H. [Result] Identification and double enzyme digestion showed that the transfer vector pUC119-TK-EGFP-P7.5-H was correctly constructed. From the transfer vector transfected BHK-21 cells which infected GTPV AV41, specific 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at 48th h of transfection.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goat poxvirus live vector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live vector vaccine of PPR vaccin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