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提倡的一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校企深度融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虽然当前实施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院校越来越多,初步显现现代学徒制的特征。但是还存在各个地方发展不均衡、特点不突出、实施层次浅以及相关配套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实践中应继续探索内涵建设和系统规划,加强制度和质量保障。文章对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之一,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为例,在“双主体”育人机制构建,学校教师、企业师傅构建的“双导师”培育体系,“带薪学习”的工学交替培养方式实践,现代学徒制“课岗融通、能力递进”的“双体系”课程结构构建等方面创新应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等方面效果显著,对于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改善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为其他高职院校相似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现代学徒制国家试点为例,介绍校企在联合打造人才培养平台的过程中,如何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联合招生招工、联合培养、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模式,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与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本文具体研究探索了完善"双主体"育人机制、招生招工一体化制度方案、制定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互聘共用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五个方面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在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有着广泛的应用。高职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分析了企业和农机试点专业的基本情况,并在进行校企协同育人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校企利益相关、双主体协同育人的五个机制,可实现高职农机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推进高职农机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对机电专业的"PLC编程及应用技术"课程进行研究,以当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实际教学进行了探索,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融合传统学徒制教育方式形成的人才培育模式,即是"现代学徒制"。它是校企联合共同培育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热点。本课题重点聚焦高邮中专数控专业,通过阐述"现代学徒制"提出背景及其基本内涵,深度探讨了校企联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策略,包括校企联合创建育人机制、打造实训基地、创建新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学徒制质量考核,期望能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九条指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文章针对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偏高、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就业学生岗位适应慢等问题,探索了一个适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师傅带徒弟实现技艺传承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育人新模式。受到各国家、各职业院校的推崇。实践证明,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过程中运用现代学徒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对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应用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0.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在分析了试点专业基本情况和联合培养单位基本情况的条件下,论述了高职农机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建设内容,针对学徒制的运行提出了几点思考,重点保障校企协同育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全国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立颖 《南方农机》2019,(12):99-99
为了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实现双主体协同育人功能,传承和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深度融合的高水平、高素质、技能型“少年工匠”,文章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少年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应用的市场不断扩大,汽修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基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变化和人才就业岗位特点,开展校企双师联合培育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内涵,阐述了现阶段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有效运用现代学徒制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三线精神"来源于伟大的"三线建设"实践,所蕴含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是思政育人的重要精神瑰宝。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途径和关键课程。基于此,课题小组以汽车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班思政育人实践为例,提出要充分发挥"自学""共学""国学"和理论性、实践性相辅相成的原则,"三线精神"融入实践教学,探索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谢朝阳 《南方农机》2019,(5):187-187,199
当前,"专职教师难入企业,企业师傅难进学校"成为高职院校的通病,而由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合力担当以组成"双导师"教学机制成为现代学徒制教学任务开展的有效基础,况且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构成的"双导师"教学队伍也是现代学徒制推广应急迫解决的困难。因此,校企共同教育平台并以此构建"双导师"互相聘用与培养体制的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双导师"教学队伍的大力打造,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5.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全球人才快速高质量培养的一种方式,在我国,现代学徒制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文章提出了在现代学徒育人模式下,通过校企结合,将学校单一化教育的弊端,包括理论太强、实践不足等进行了改善,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内涵,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苏文芳  石帅锋 《南方农机》2022,(13):172-174
机械学科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在相关企业推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行业需求。现代学徒制要求企业全程参与育人过程,实行弹性的双主体学分制评价机制。为保证学分制评价的客观公正,采用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相结合及其他灵活多元的综合化课程评价,有助于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职业素养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教学实践表明:建立“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综合化课程评价,有助于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效果进行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找好学校、学生、企业之间的平衡点,真正做到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的统一,让学生获取岗位认同感,实现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7.
王超  曲奕凝 《南方农机》2022,(18):191-194
畅通校企育人资源共享渠道,整合校企现有的育人资源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互利互信机制是当前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现代学徒制为“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思路,也是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机制的必然路径,有利于凸显职业教育的本质。本研究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例,以完善学徒制培养过程、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为目的,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健全培养体系、完善过程,进而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探讨了“双高计划”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发展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形式与内容有待加强、忽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等相关问题,严重降低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对此,从明确现代学徒制发展方向、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校企合作互利互信机制、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六方面提出应对措施。教学实践表明,实现“双高计划”与现代学徒制的融合发展,不仅能提高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质量与水平,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现代学徒制是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课程体系的分析,提出了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盛勇 《南方农机》2019,(7):243-243
"现代学徒制"把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协同合作培养行业适用、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文立足现代学徒制,基于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准员工培养的全过程,结合本校机电专业实际,探索与实施校企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养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岗位育人,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制度。"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推广现代学徒制本身也需要"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要靠职业技术教育支撑,振兴职业技术教育也要重拾"工匠精神",二者有机结合成为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