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禽体及蛋黄着色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饲料中添加着色剂是改善禽体肤色和蛋黄颜色,提高其商品价值的有效措施。近年对着色剂的作用机理、产品开发及影响着色的因素等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一、着色机理研究1.着色物质关于肉鸡皮肤黄色及蛋黄颜色的主要成分,有人认为是核黄素(即维生素B2),也有人认为是胡萝卜素,其实这两种认识都不正确。核黄素虽然是一种黄色色素,但在鸡皮肤、皮下脂肪及蛋黄中含量甚微,不是畜禽产品黄色的主要成分。胡萝卜素是一种黄色的脂溶性色素,它在体内经消化道吸收转化为维生素A后,颜色变得很淡,甚至无色,很少能保留其原来的颜色和分子…  相似文献   

2.
增强肉用仔鸡着色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饲料中添加着色剂是为了增加畜禽及水产养殖动物产品的色泽以提高其商品价值。此外,还可通过着色剂改变饲料的颜色,刺激畜禽食欲。一般都偏爱黄色皮肤的肉用仔鸡。我国对禽产品着色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至今尚无理想的国产着色剂产品。  相似文献   

3.
目前居民食用鸡(鸭)蛋都喜欢选择蛋黄颜色红的蛋,一些饭店、宾馆和食品加工厂对蛋的要求也是如此.但目前蛋鸡场、蛋鸭场用常规配合饲料饲养的鸡、鸭所产蛋的蛋黄颜色呈黄而浅淡,故在市场上不太受欢迎.要使鸡、鸭产出红蛋黄的蛋,一般都要在饲料中添加着色剂,着色素有人工着色素和天然着色素.随着人们科学知识不断普及和对健康身休的向往,用人工着色的食品已不被人们接受,人们要求摄取的是具有天然色素的食物.天然色素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属于生理性的色素,这类色素包括胡罗卜素及称之为“类胡罗卜素”者.  相似文献   

4.
影响禽产品着色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禽产品色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解决禽产品的着色问题,国外研究工作已近一个世纪,并且已研制出不少着色剂产品。在美国着色剂的年销售额为1.5亿美元,在欧州为1.0亿美元(1989年)。我国对于禽产品着色的研究刚刚起步,至今尚无国产的有效禽用着色剂产品。禽产品着色来源于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更确切地说是叶黄素),但并不是所有饲料类胡萝卜素均能有效沉积到禽产品中去;而且相同数量不同配合比例的类胡萝卜素沉积后,不一定能使禽产品表现出一致的外观色泽。有许多因素会影响禽产品着色。影响禽产品着色因…  相似文献   

5.
天然着色剂对黄鸡皮肤着色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和港澳地区,消费者对鸡与蛋要求较高,鸡的皮肤、喙、胫爪要呈黄色,蛋黄要呈橙黄色。生产配合饲料时,单依靠饲料叶黄素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肉鸡、蛋鸡、蛋鸭的全价饲料需添加着色剂,着色剂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饲料企业的产品销路和经济效益,也影响到养鸡专业户的收益。目前广东使用的着色剂主要是进口产品,价格昂贵,大部分是化学合成色素。为了检验天然色素着色剂的效果。从1999年5月至7月我们对广州研制的产品“丽红素”进行了验证。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试验鸡:3周龄岭南黄肉鸡126只。1.1.2丽红素:分Ⅰ…  相似文献   

6.
家禽着色过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仕庚  吴世林 《中国家禽》2002,24(23):37-40
在我国,特别是两广地区,向肉鸡或蛋鸭饲料中添加饲用色素,改善禽产品的颜色非常普遍,由此造成的添加成本也很昂贵.影响着色效果的因素非常复杂,任何一方面稍有差错,都会导致着色的失败.综合起来,影响着色的因素主要有着色剂、禽体、饲料、疾病、饲养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肉鸡皮肤和蛋鸡蛋黄的着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近年来,广东、广西等省的养殖户和消费者对肉鸡皮肤等着色程度要求越来越高,鸡皮肤及蛋黄颜色深浅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成为衡量肉鸡质量的主要尺度之一,直接影响着市场的需求、饲料厂的生产和养殖户的效益。人们总是认为肉鸡的皮肤、胫、喙越黄越健康,蛋黄越黄越有营养,如果“不黄”则没人买,养殖户就难以挣钱,而为了迎合饲养者的要求,饲料厂不得不加大饲料中商品着色剂的添加量,导致饲料成本大大提高,仅着色剂一项,每吨饲料成本就增加100余元以上,大大加重了饲料企业的负担,使饲料企业发展步人歧途。其实鸡肉及蛋的色泽与  相似文献   

8.
食品的颜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食欲,如人们都希望蛋黄的颜色呈鲜艳的金黄色。单纯依靠饲料往往难以使蛋黄颜色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当饲料中加入人工合成着色剂即能使蛋黄颜色加深,提高其商品价值。此外还通过添加着色剂来改变饲料的颜色,刺激蛋鸡  相似文献   

9.
丽红素对黄鸡皮肤着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和港澳地区,消费者对鸡与蛋要求较高,要求鸡的皮肤、喙、胫、爪呈黄色,蛋黄呈橙黄色。生产配合饲料时,仅依靠饲料中的叶黄素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肉鸡、蛋鸡、蛋鸭的全价饲料必须添加着色剂。着色剂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饲料企业的产品销路和经济效益,也直接影响到养殖专业户的收益。目前广东使用的着色剂主要是进口产品,价格昂贵,且为化学合成色素,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广州理想实业公司研究生产出一种质优价廉的天然色素着色剂——丽红素。从1999年5~7月我们对该产品的着色效果进行了验证: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东以及省外的养鸡户和消费者对肉鸡皮肤着色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饲料企业为迎合市场需要,不得不加大化学着色剂的添加量,原来每吨只需添加30~40元的着色剂,现在竟增加到140~150元的着色剂,甚至更高。仅着色剂一项,每吨饲料增加成本100元以上,不少饲料企业为陷入这一“黄色怪圈”而深感忧虑。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广东人有吃黄鸡的习惯,要求肉鸡饲料着色效果好,色“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广东以及省外的养鸡户和消费者对肉鸡皮肤着色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饲料企业为迎合市场需要,不得不加大化学着色剂的添加量,原来每吨料只需添加30~40元的着色剂,现在竟增加到140~150元的着色剂,甚至更高。仅着色剂一项,每吨饲料增加成本100元以上。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广东人有吃黄鸡的习惯,要求肉鸡饲料着色效果好,这是市场的要求,色“黄”有它的商品  相似文献   

12.
就畜禽产品来说,其颜色一般与营养价值无关,但诱人的色泽可提高其商品价值,比如皮肤、腿和喙色泽鲜黄的肉鸡和具有金黄色蛋黄的鸡蛋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为迎合人们的消费心理,生产者通常在畜禽饲料中添加着色剂来达到这一目的,而类胡萝卜素作为一种经济实惠的高效着色剂受到了生产者的青睐,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类胡萝卜素的结构与分类自然界中存在600多种类胡萝卜素,是植物、细菌和真菌合成的最普遍的一种色素。动物体自身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而只能从外界摄入体内。根据结构不同类胡萝卜素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碳氢化合物(胡萝卜…  相似文献   

13.
三黄鸡以其喙黄、皮黄、胫黄的三黄为特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其外观色泽取决于所采食饲料的色素含量。传统的粗养方式,由于饲养周期较长,肉鸡体内沉积的色素较多,最终产品的外观色泽宜人,产品的价格也较高。然而随着现代育种科学及饲养管理技术的迅速发展,畜禽的饲养周期大大缩短,仅仅依靠饲料原料中含有的色素,不能明显改善肉鸡的外观色泽。因此,人们开始在饲料中添加着色剂,使之与传统粗养状况下的颜色相近,以提高其商品价值。本试验选用两种色素,对新扬州鸡脚胫着色效果进行了研究,旨在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4.
张滴 《饲料工业》2000,21(3):34-35
肉鸡的脚胫、皮下脂肪、皮肤的着色问题愈来愈引起各饲料厂家的关注。添加到饲料中的着色费用愈来愈高 ,有的高达170元/t。正确添加及使用着色剂 ,每吨饲料可节约成本几十元。1着色的概念与肉鸡着色的过程着色就是色素(类胡萝卜素)在鸡的皮肤、脚胫、脂肪等组织中的沉积过程。鸡本身不能合成这些色素 ,必须从饲料中摄入。1.1着色的阶段肉鸡着色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加入黄色色素 ,以确保底色为黄色 ,此阶段称为“饱和阶段” ;第二阶段是在黄色基底上通过加入红色色素 ,使之从黄色转变为金黄—橙红色 ,此阶段称为“增色阶段”…  相似文献   

15.
饲料的识别鸡主要凭视觉选择饲料,通过观察饲料的颜色、外观、活动性和质地决定是否采食初次见到的物质。Prooija(1978)试验发现,鸡首先采食淡黄色玉米,其次是黄色、桔黄色玉米,最后采食桔红色玉米。即使饥饿,见到红色、龙胆紫色、蓝色玉米也没有食欲。Hess1956年报道,孵出不久的小鸡喜欢采食桔黄色和蓝色饲料。Capretta 1969年发现,对于红绿两色饲料,鸡喜欢采食绿色的。而Kennedy(1980)却发现,鸡喜欢采食红色和天然色饲料。Kennedy从他的试验中总结出,鸡所喜欢的饲料颜色就是它孵出后第一次采食的那种饲  相似文献   

16.
天然色素对肉鸡脚胫着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蛋品质通常包括 4个方面 ,即感观品质、深加工品质、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在追求产品的营养价值高的同时开始注重其感观品质。感观品质是人们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畜禽产品的综合感受 ,对家禽而言 ,人们对皮肤、蛋黄等的着色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认为肉鸡的皮肤、胫、喙越黄越健康 ,蛋黄越黄越有营养。因此 ,尽管鸡的皮肤及蛋的色泽与营养价值毫无关系 ,但作为商品 ,根据顾客需要 ,仍为衡量肉鸡及鸡蛋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着色剂 (pigment) ,指在饲料中添加的色素物质 ,经畜禽吸收后能改变畜…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对于食品的选择,实惠和营养以及适口性固然重要,但外观式样同样不可忽视。就鸡蛋和白皮鸡而言,人们更喜欢深黄色卵黄的蛋和富有色泽的白皮鸡。影响鸡蛋的卵黄和鸡的皮肤颜色因素,主要是饲料中的叶黄素,即胡萝卜醇的黄色素。一般说,喂黄色玉米或优质青绿饲料,能使卵黄和皮肤充分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红草金鱼为对象,以万寿菊粉(A)、虾青素(B)、加丽素红(C)及辣椒红素(D)作为着色剂,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设计方案设计9种饲料配方,以不添加着色剂的饲料作为对照组,将900尾初始体质量为(54.60±1.58)g的红草金鱼随机分为10组(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养殖56d后测定其生长、体色及免疫力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7处理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最高且饵料系数最低,说明虾青素对红草金鱼生长的影响要高于其他3种着色剂;7处理组红草金鱼皮肤及鳍条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万寿菊粉为红草金鱼体色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虾青素、辣椒红素及加丽素红;红草金鱼免疫力3处理组最高,与7处理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着色剂对不同组织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综合生长、体色及免疫力来看,7处理组为红草金鱼生长及增色的优良饲料。  相似文献   

19.
九、着色剂(类胡萝卜素) 对类胡萝卜素的研究已有一个半世纪之久。至今发现的类胡萝卜素已超过500种。现在认为类胡萝卜素不仅仅是色素,还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在日本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类胡萝卜素制品有β-阿扑胡萝卜素酸酯和桔黄色素两类。这些制品添加到蛋鸡、肉鸡或水产饲料中,可生产出高质量的禽、鱼产品。日本着色剂年用量,β-阿扑胡萝卜素酸酯为1500千克,桔黄色素为2000千克,主要用以改进鸡的蛋黄和皮肤的颜色。禽的饲料色素来源于玉米、苜蓿和草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广东以及省外的养鸡户和消费者对肉鸡皮肤着色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饲料企业为迎合市场需要,不得不加大化学着色剂的添加量,原来每吨料只需添加30-40元的着色剂,现在竟增加到140-150元甚至更高的。仅着色剂一项,每吨饲料增加成本100元以上,因而不少饲料企业为陷入这一“黄色怪圈”而深感忧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广东人有吃黄鸡的习惯,要求肉鸡饲料着色效果好,这是市场使然,色“黄”有它的商品价值。有人分析,由于去年玉米紧俏,到厂的大都是烘干的或进口的玉米,其叶黄素含量较低,只好添加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