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德州市1978~2013年灾情普查数据以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资料,对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及在各区域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成灾面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数值较大,其余时段较小,且年际波动大。(2)干旱、暴雨洪涝和风雹是德州市三类主要气象灾害,各类农业气象灾害比重的年际变化也较大。(3)从变化趋势来看,干旱、风雹、低温冻害成灾面积呈现下降趋势,暴雨洪涝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明显。(4)在区域分布方面,旱灾乐陵市最为严重,平原、庆云县次之;洪涝灾情齐河县最为严重,平原、庆云县次之;风雹灾情分布各区域差异较小,相对而言,夏津县最为严重,乐陵、庆云次之;庆云县虫害灾情最为严重,宁津、平原连阴雨灾害严重,其余县市成灾较小,有的县市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2.
分析茂名地区2008—2017年的气象灾情普查数据,得到茂名市气象灾害序列。台风是对茂名地区造成影响最严重的一类气象灾害,暴雨与低温阴雨的影响次之。灾害在汛期4—9月发生频次较高,其中6月与8月最多。雷暴是发生频次最高的灾害。及时有效地制定主汛期防汛策略和提高基层气象抗灾救灾与公众防灾能力是防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利用陇东地区1984—2019年气象灾害灾情数据,分析了陇东地区气象灾害灾情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灾害损失评估。结果表明,灾害损失中干旱最严重、暴雨洪涝最轻,发生次数中暴雨洪涝>冰雹>干旱>冻害>大风;气象灾害发生频次以23%的年均增长率增加,并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直接经济损失西北部多于东南部,受灾人口西北部多于中东部,农业受灾面积西北部多于东部。灾害损失评估中轻灾年出现频率最高、重灾年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异常是引发陇东地区气象灾害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锡林郭勒盟地区1960 ~ 2000年典型的雪灾年和非雪灾年的灾情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对每次的牧区雪灾灾害赋值得到了灾情指数,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了牧区积雪深度、积雪时间、气温3个气象因子与雪灾灾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气象因子与雪灾灾情的关联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积雪深度、积雪时间和气温.  相似文献   

5.
陈丽  张朝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730-5733
在MATLAB软件上利用功效系数法对汶川地震36个严重受灾县市依据灾情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首先由变异系数和权重系数确定了影响灾情严重程度的主要灾情指标。然后依据总功效系数值对36个县市按照灾情严重程度进行了排序。最后依据总功效系数值的均值化数值对36个县市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评价结果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杨秀勋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496-4498
利用铜仁市10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部分土壤湿度监测数据,采用两种单项指标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发生在该地区极为罕见的特大旱灾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干旱影响范围和干旱强度均突破了该地区气象历史纪录,其中该地区夏季气象干旱程度大部评估为中度等级,局地达重度干旱;该地区秋季气象干旱程度东部达到中度到重旱等级,西部仅为轻旱,东部秋旱明显重于西部;冬季干旱最重,达到特重干旱等级,主要受前期夏秋连旱的持续叠加影响和高温累积。该地区西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是农业干旱等级偏高、灾情远远大于东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1971年以来浙江省主要几个葡萄生育期观测点多年观测数据及慈溪设施农业气象试验站葡萄全生育期间各类农业气象灾害走访调查资料,结合葡萄各发育时段气温等主要气象因子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得到影响葡萄生长发育相关的气象指标、灾害指标及相关服务技术。  相似文献   

8.
选取辽宁省朝阳地区7个国家级观测站气象观测以及气象灾情普查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区域主要农业气象灾情普查和相应的气象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院朝阳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干旱、暴雨和山洪、冰雹、大风、霜和霜冻、寒潮、高温等;提出了有效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金华 《现代农业》2022,(1):111-112
加大对气象预警工作的重视程度非常必要,本文对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指标及其应用进行研讨.主要包括降雨型灾害的不良后果、灾情等级划分、灾情防控应急措施等.研讨过程不仅有利于灾情预警工作高质量和高成效开展,而且有利于提高民众自我安保意识,提高对灾情及其防控常识,强化民众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从而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更具...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乡市植保部门1976~2005年30a的棉铃虫2~4代发生危害的调查资料,结合影响2~4代棉铃虫3个发生时段的关键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棉铃虫的关键气象因子指标对2~4代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同时提出对棉铃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是东北重要的粮食主产地,干旱是造成该地区玉米产量不稳定的主要气象灾害.利用辽宁省4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玉米发育期观测资料,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根据玉米干旱等级标准计算各个生育期干旱的站次比、干旱频率,进而分析辽宁省玉...  相似文献   

12.
刘岩  环海军 《农学学报》2023,13(9):81-87
为揭示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根据1983—2020年淄博市农业气象灾情资料和粮食产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灰色关联法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淄博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并对灾害发展趋势及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频发,从发生频率排序依次为干旱、大风、冰雹、暴雨洪涝、台风、冷冻灾害,灾害比重年际差异大。(2)4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受灾率均以下降趋势为主,空间分布不均:干旱灾害高青、沂源受灾最重;暴雨洪涝灾害高青最为严重;大风灾害桓台和周村受灾最为严重;冰雹灾害高青受灾最为严重。(3)受灾率未来变化趋势为反持续性上升趋势;与粮食产量关联分析显示,干旱关联度最大,大风、暴雨洪涝灾害次之。未来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严峻,干旱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3.
对葫芦岛地区1959~2005年所辖4个气象站(绥中站、连山站、兴城站和建昌站)的温度、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导致葫芦岛地区气温上升趋势和降水下降趋势比较明显;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葫芦岛地区干旱频率增加,严重干旱次数明显高于1980年以前。同时,通过计算不同农业生产季节的干旱指数(Ik),分析其变化趋势,指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夏季、秋季及夏秋连季干旱频发,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近50年旱涝灾害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湖北省71个气象台站1960-2007年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旱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资料,在当地常用旱涝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全省性的旱涝指数,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变化特征以及旱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与旱涝气象灾害指数、水稻种植百分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8月是湖北省的主汛期,85%以上中涝、90%以上的大涝均发生在这一时期;干旱每月都有可能出现,但4-9月干旱对湖北省农业的影响最大;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近50年大涝出现的频率为3年一遇,大旱为4年一遇,旱涝指数随年际的变化加强或减弱的趋势并不明显.洪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以及干旱成灾率加重趋势较为显著,其原因一方面是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耐涝性能较强的水稻种植面积的大量减少,而旱地面积相对增加,另一方面水利设施设备老化,河道淤积,排洪灌溉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5.
在青海省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和青海三江集团主要灾害调查资料中选取8个站点的灾害观测资料,分析了近11年来青海省对农牧业生产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干旱、霜冻、冰雹、低温冷害、干热风、风灾、雪灾等是影响青海农牧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地适宜,根据不同的作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防御措施,试图减轻各种灾害对农牧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韩世刚  苟思  吉莉  陈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72-16373,16428
利用重庆市1960~2006年34个地面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近47年来重庆市伏旱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伏旱天气有明显下降趋势;特重伏旱有"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升趋势越来越明显。重庆市1995和2004年前后伏旱气候变化有明显的2~3年振荡周期;整个60年代,重庆市特重伏旱很稳定,没有明显的振荡变化。1970~1978年重庆市特重伏旱有明显的4~5年强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7.
详细阐述了信阳市平桥区干旱气象灾害特点,利用1981~2010年信阳、罗山、息县等台站30年整编资料,确定了平桥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指标,利用GIS平台,采用空间插值的方法制作出平桥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并对区划结果进行分区评述。  相似文献   

18.
王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165-169
干旱演变趋势对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曲靖大型灌区为研究对象,收集灌区内沾益、陆良、曲靖3个气象站近40年月平均降水、月平均温度数据,计算得到12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和干旱侦测指数(RDI)的干旱指数,以Man-Kendall等趋势检测方法分析曲靖灌区干旱趋势,同时借助于Hurst指数,分析趋势的持续性。研究表明,采用考虑温度影响的SPEI与RDI计算3个站点的干旱指数是较为合理;3站发生的干旱次数大致相同,且灌区总体趋于干旱化,同时,干旱化趋势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旱涝灾害是影响信阳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信阳地区近50 a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供需及干旱特征,可为冬小麦生产合理布局、合理用水以及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基于信阳地区1962—2011年9个气象站点日尺度数据,通过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计算水分盈亏指数,分析水分供需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进行干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空间分布主要呈现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而中部地区相对较低的特征,变化趋势以增加趋势为主;冬小麦生育期水分盈亏指数表明水分亏缺,西北部相对于中南部水分缺乏更为严重,变化趋势以减少趋势为主;冬小麦全生育期SPI值呈现不显著下降趋势,其变化幅度为0.125·10 a-1,冬小麦冬前生长期、返青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SPI值呈现不同程度的不显著减少趋势,而越冬期SPI值则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各生育阶段干旱发生状况存在差异,不同生育阶段轻旱发生频率和中旱发生频率亦存在差异,北部冬小麦生育期发生轻度以上干旱频率较高,西部和南部冬小麦生育期发生中度以上干旱频率较高。综上,信阳地区冬小麦生育期水分呈亏缺状态,各生育阶段的干旱状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建昌地区气候监测站1960—2012年逐日气温资料为基础,运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技术,分析了该地区大田作物生长季气温、≥10℃积温及无霜期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以及热量资源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60年以来,建昌地区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明显,倾向率为0.19℃/10 a,1981年突变性升高,突变之后气温平均升高0.8℃;≥10℃积温明显增加,倾向率为49.98(℃·d)/10 a,1996年突变性增加,突变之后积温平均增加201℃·d;无霜期延长趋势明显,倾向率为2.44 d/10 a,1985年突变性延长,突变后无霜期平均延长10 d。热量资源增加可延长大田作物的生育期,亦可扩大复种指数、增加生物学产量;气温升高也将加大蒸腾指数,造成作物干旱。分析结果可为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