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秸秆覆盖技术是农业保护性技术之一,备受关注。为了研究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及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我国秸秆覆盖技术研究现状,秸秆覆盖技术研究面临的问题,秸秆覆盖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秸秆覆盖技术进行展望,以期为当前和今后秸秆覆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秸秆覆盖的土壤改良效应。如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物理性后;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供水状况:调节土壤温度效应;调节土壤pH值效应;对土壤生物活性和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农田防护效应。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茶园行间开展免耕覆盖农作物秸秆的生态效应,包括: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水肥条件,协调茶园土壤养分供应,调节茶园生态小气候,有效防控茶树病虫害等内容,可以作为发展山区茶叶经济的重要栽培措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杂草生长,从而促进油菜生长发育,增加每株结角烽和每角粒数,明显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开展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现品质和品牌“双提升”,绿色生产和化肥减量“双增效”。在茶园上应用“有机肥+配方肥+秸秆覆盖”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对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有较好的提升,长期覆盖对茶园的生态效应有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秸秆覆盖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等一系列原因,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备受关注。笔者从秸秆覆盖还田研究现状、还田方式以及在常见作物上的覆盖还田技术应用等展开综述,并对秸秆覆盖还田技术进行展望,以期为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秸秆覆盖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均能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抑制蒸发、提高土壤温度、改善土壤营养水平,但秸秆覆盖更有利于改善耕层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磷、钾营养水平,有效抑制土壤温度日变幅,有利于旱塬冬小麦生长,且覆盖材料来源广,成本低,是旱塬冬小麦丰产栽培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姚宝林  施炯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28-1129,1132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方法]设置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和秸秆覆盖免耕3种处理,研究河西内陆河灌区作物生育期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8:00时3种耕作方式土壤温度相差不大。14:00时土壤温度增速最明显,覆盖免耕的土壤温度变化较其他两种方式平缓,秸秆的覆盖降温作用在作物生育中前期表现明显,后期减弱。20:00时覆盖免耕的土壤积温分别比常规耕作和秸秆还田小134.31、61.4℃。3种耕作方式的土壤温度差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降温过程中的差值较增温过程的小。作物生育早期常规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土壤温度变化剧烈;降温天气覆盖免耕的增温和降温分别为7.42、.4℃,增温天气增温和降温则为13.6、12.7℃。[结论]秸秆覆盖免耕依据气温和作物生育期表现出不同的调温效应,减缓和抑平了土壤时间和空间温度的变化,所产生的"增温效应"和"降温效应"在土壤表层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旱地有效的蓄水保墒途经,在陕西省宝鸡市农科所试验农场进行秸秆覆盖免耕播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在夏闲期和生长期进行留茬覆盖,能显著增加土壤贮水量,尤其可使土壤上层长期保持湿润状态,同时留茬覆盖还能提高土壤肥力。休闲期蓄水量由391.9 mm提高到468.7 mm;土壤表层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1.3%、104.5%、13.0%;免耕播种产量7 351.5 kg/hm2,传统耕作产量6 739.5 kg/hm2,增产9.1%。该技术能有效保蓄农田土壤水分,增产较明显,可在关中西部及同类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10.
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覆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覆盖的节水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秸秆覆盖可有效抑制玉米棵间蒸发,但早期秸杆覆盖降低了土壤温度,影响玉米出苗和生长,导致玉米减产和水分生产率降低。而膜草间隙覆盖可使日平均棵间蒸发量较露地对照减少0.61mm,玉米生长期5cm地温提高2.7-3.5℃,产量提高1788kg/hm^2;水分生产率提高2.55kg/(mm.hm^2)  相似文献   

11.
芝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芝麻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是重要出口创汇农产品。芝麻种质资源利用率较低,限制了芝麻科研、生产及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对芝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与评价、核心种质构建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当前芝麻种质资源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田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分析了秸秆覆盖相对于砂石覆盖、地膜覆盖、化学覆盖的优势,探讨了秸秆覆盖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随着现代农业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通过农作物秸秆的多途径综合利用及转化增值,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对节约稀缺的自然资源,替代耗竭性资源投入具有重大意义。分别从资源替代效应和直接环境效应宏观分析秸秆燃料、肥料、饲料利用的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比较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单项技术和综合技术、从生命周期考察技术的综合生态效应,强调技术的区域适应性,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红掌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姗  张莹  贾琪  田欢  苑婧娴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6):53-54,122
红掌是珍稀的观花观叶俱佳的观赏植物,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花卉之一。从种质资源、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倍性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红掌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红掌的育种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对旱作麦田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覆盖对旱作麦田水分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播种后立即覆盖秸秆有明显的保墒、蓄水作用,秸秆覆盖后苗期、拔节期、收获后土壤0~40 cm耕层的水分含量分别比露地提高1.6~13.3、7.8~32.8、4.1~8.6 g/kg;折合产量比露地增产12.47%~29.63%,以覆盖秸秆6 000 kg/hm2的处理增产效果最好,折合产量2 459.04 kg/hm2,比对照增产29.63%.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秸秆覆盖对园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腐解物为覆盖材料,研究了不同厚度覆盖对园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可以显著降低表层的土壤容重,具有保水作用,如玉米秸秆覆盖120 d时,覆盖3 cm的效果最佳;覆盖180 d后,均可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覆盖6 cm处理的杂草抑制率达100%;覆盖还能减缓土壤温度变化的幅度。因此,玉米秸秆园林覆盖可省水、省肥、省工,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园林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秸秆原料炭化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慧  马友华  沈周高  马中文  谢昕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12-8613,8738
从秸秆作为工业原料加以炭化、活化方面,阐述其生产机制炭、活性炭和麻秆炭的工艺技术方案、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并对安徽省未来的秸秆炭化方面的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免耕秸秆覆盖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微区定位方法,研究免耕栽培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均呈增加趋势,0%、30%、60%、100%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垄作处理,平均增幅0.99%-3.77%,其中以100%秸秆覆盖处理保水效果最佳;秸秆覆盖后,免耕大豆在前期表层土壤水分富集现象显著,不同秸秆覆盖处理5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播种至出苗期分别较常规垄作处理增加4.81%-9.43%。  相似文献   

19.
我国茶毛虫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加梅  汪云刚  唐一春  刘德和  冉隆珣  玉香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27-16028,16031
茶毛虫在我国茶区分布范围广,是大部分老茶区的重要害虫之一。综述了运用农业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治茶毛虫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毛虫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包膜肥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膜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可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生态环境污染。综述了包膜肥料的分类及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肥料养分溶出的测定方法及养分释放机理。分析了目前包膜肥料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