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以辽粳9号为对照,对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株高大多在95~105 cm。平均产量为623.81kg/667m2,比对照增加6.45%。平均穗数、平均穗粒数和平均千粒重高于对照,平均结实率平均低于对照。穗粒数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水稻株型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当前推广16个水稻品种进行性状相关分析,阐述了株高、剑叶角度、长度、宽度、面积;倒2叶角度、长度、宽度、面积,倒3叶角度、长度、宽度、面积与产量关系。从而提出要想提高产量,不仅要考虑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而且要考虑水稻的株型。为吉林省水稻高产栽培和水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有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辽豆14号为试材,在三种不同种植密度(165000株/hm~2、222 000株/hm~2、330 000株/hm~2)下研究其株型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密度不同,大豆植株经济性状也不同。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种植密度222 000株/hm2的处理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密度对龙青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密度下专用型青贮玉米龙青1号的生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各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秃尖的长短,其次是千粒重和茎秆粗细,而对株高、行粒数、穗长及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密度是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关键因素。通过试验证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哈尔滨地区龙青1号青贮玉米密度不宜超过7.4万株.hm^-2,最佳经济生产密度为6.2万-7.4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20%猪粪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施10%的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10%的化学氮肥处理和施20%沼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较不施肥处理提高了103.49%、81.62%和74.64%,较纯化肥处理提高了38.67%、23.77%和19.02%.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和旱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生龙  贾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10-17412,17418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和旱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方法]以宁粳16号和旱稻297为试验材料,进行淹水、干湿交替和旱作灌溉处理,观察水稻和旱稻的生长动态变化,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其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经济系数等的影响。[结果]与淹水灌溉相比,旱作灌溉使水稻和旱稻分蘖期后移,生育期推迟,生长发育缓慢,株高降低,产量降低,穗长变短,穗数不足,穗粒数下降,千粒重降低,结实率下降,经济系数提高;旱稻与水稻相比,旱作灌溉处理对旱稻的影响较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洪涝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各生育期不同淹水处理对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开花期对洪涝胁迫最敏感,减产最为严重;其次是灌浆期和幼穗分化期;而分蘖期和成熟期淹水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小。水稻在各生育期受淹,其减产程度与淹水深度、淹水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淹水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水稻结实率、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品种汕优63为材料,分析了信阳地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气象条件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分蘖率在300%左右成穗率较高,适宜的日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分别为26℃和5.5h;分蘖期有效穗数与日照时数的变化成正比,当日照时数达到5h以上时有效穗数的变化不大;孕穗期温度在28 ̄30℃,日较差在8 ̄10℃时有效穗数较高;孕穗、抽穗期的高温(>30℃)及光照不足(<5h)会显著降低水稻的结实率;灌浆期日照总量、降水总量和气温日较差对水稻千粒重均有影响;各产量构成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石灰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石灰对提高三系杂交稻的产量有积极影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2.39%和17.77%,但对提高常规稻和两系杂交稻的产量作用不明显;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施用生石灰能提高常规稻和两系杂交稻的结实率、提高两系杂交稻的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对三系杂交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新品种松辽6号为试验材料,在其适宜地区进行3年栽培试验,研究其穗长、穗粒数及千粒重等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分蘖力、穗粒数、结实率。无论是单相关,还是偏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穗长与穗粒数未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穗长不等于穗粒数多。初步明确了水稻品种丰产性好主要源于分蘖力强、有效穗数多、成穗率高、穗粒数多、结实率好、籽粒饱满,对如何选育源库协调,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的水稻新品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1.1特征特性:辽星18号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2000年以92—17//越光/96—333为母本,以丰锦/辽302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200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辽审稻[2008]202号)该品种生育期160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耸直,株高110cm,  相似文献   

12.
杂交粳稻株型性状及产量的优势普遍存在,不同性状间优势程度有显著差异,且株型性状如分蘖势、分蘖角度、单茎茎鞘重、比叶重及叶层空间区域分布、成熟期绿叶面积等对穗粒结构性状有显著影响。在所考察的杂种F129个性状中有22个性状与恢复系对应性状呈显著相关。株型改良后的恢复系产量大幅度提高,所配制的杂种F1株型明显优化,竞争优势显著增强。因此,改良恢复系株型,提高其综合性状,是实现杂交粳稻新突破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精确定量栽培对高海拔寒冷生态区水稻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高寒水稻产量构成和株型特征的关系,明确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水稻增产的机理。【方法】以当地品种传统粳稻品种大白谷和新品种丽粳10号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不同株型特征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研究高海拔地区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特点,探讨高寒生态区水稻增产的主攻目标,以精确定量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较,分析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生态区水稻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量群体之间株型方面以及有效穗、颖花量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上部三叶叶长较长;上部三叶叶角较小;抽穗期叶片的比叶重大,且与叶片、茎秆及穗部性状关系密切;茎秆各节间配置合理,基部节间短,穗下节间较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扩库(增加总颖花量)和强源(增加抽穗后LAI,提高比叶重)均可提高高寒生态区水稻产量,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氮肥运筹、水分管理方面与高产水稻器官建成同步,提高叶面积指数的同时,促进总颖花量的增长,可显著地提高该生态区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早熟晚粳(南粳44)、迟熟中粳(南粳45)、中熟中粳(苏香粳3号)等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网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网栽条件下,灌浆期网室内水稻冠层光照强度极显著降低,而水稻植株高度显著增加,增幅达3.45%~8.55%.网栽水稻产量极显著降低,南粳44、南粳45、苏香粳3号产量降幅分别达21.71%、22.08%、29.50%.网栽水稻单位面积总穗数较常规栽培极显著降低,南粳44、南粳45、苏香粳3号降幅分别达9.58%、10.15%、7.19%.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所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同时,网栽×水稻品种的互作效应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说明单位面积总穗数的极显著降低可能是网栽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硫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SO2熏气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正常生长的水稻在SO2急性伤害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条件下生长的水稻比较分析表明,SO2急性伤害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在品种和生育期之间表现出差异性,在分蘖期进行SO2熏气处理穗重、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随熏气浓度的增加都有降低趋势;在拔节期进行SO2熏气处理后单株穗重与千粒重与对照试验相比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抽穗期进行SO2熏气处理后千粒重随SO2浓度增大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在灌浆期进行SO2熏气处理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分蘖期进行熏气处理导致临稻10、圣稻13和阳光200 3个品种水稻平均减产分别为:18.5%、32.3%、29.3%,拔节期:18.4%、24.1%、11.4%,抽穗期:18.5%、21.4%、16.0%,灌浆期:18.7%、14.6%、12.1%.在分蘖期进行SO2急性伤害处理,圣稻13和阳光200两个品种的平均减产量最大,分别为32.3%和29.3%,然而不论在哪个生育期进行熏气处理临稻10平均减产量相对稳定(18.4%和18.5%).因此本研究表明SO2熏气处理对产量构成因子均有影响,总的规律是在水稻生长前期进行SO2熏气处理对产量主要构成因子的影响比生长后期进行SO2熏气处理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16.
与有机肥、牛粪和羊粪3种肥料作比较,设置施肥量4.50、7.50、11.25、12.00、15.00 t/hm2,以不施肥为对照,共21个处理,探讨新型微生物菌肥在冀北地区水稻种植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水稻产量表现为微生物菌肥>有机肥>羊粪>牛粪,施用11.25 t/hm2微生物菌肥的水稻结实率达98.68%,产量为7 740.15 kg/hm2,对水稻生长性状和产量构成有提升作用。综合分析,施用11.25 t/hm2微生物菌肥为基底肥,能够促进水稻生长、增加产量,适宜在北方水稻高产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丰两优香1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丰两优香1号适宜的机插密度为30cm×18cm,产量可达8 622.0kg/hm2。  相似文献   

18.
干旱对水稻抽穗后旗叶衰老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干旱逆境对水稻抽穗后叶片衰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导致水稻抽穗后旗叶绿色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相对电导率上升比水田水稻快,叶片易早衰;旗叶光合速率降低,谷粒增重缓慢,千粒重低,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常规稻辽粳212和杂交稻辽优9906为试材,设置2.22、1.66和1.33万穴/667m~2 3个种植密度水平,分析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品种株型性状、病害发生程度和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宜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随着插秧密度增大,两个品种的发病率均增大;辽粳212在种植密度为2.22万穴/667m~2和1.33万穴/667m~2时产量均较高,而辽优9906同样在2.22万穴/667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因此,常规稻品种辽粳212可以适当稀植,而杂交稻辽优9906适当密植,同时加大病害防治,可确保产量优势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以半紧凑型品种龙单33和紧凑型品种龙青1号为材料,比较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的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茎粗变细、株高穗位略有增高、空秆率增高,双穗率降低;行粒数及百粒重均出现降低趋势,群体产量随密度加大先增加后减少,龙单33品种密度为6.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龙青1号密度为6.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