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业动态     
《吉林畜牧兽医》2004,(3):62-63
我国成功解析禽流感病毒基因图农业部禽病重点开放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室2月22日专门向新华社记者透露,经过科研攻关,该室已成功解析出禽流感病毒100%基因图,这在国际禽流感研究领域又取得新的进展。农业部禽流感专家组成员、广东省禽流感科技攻关负责人、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教授介绍,在广东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目前该课题组在禽流感病原学研究方面已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已成功分离与鉴定了最新的禽流感病原,通过血清学等方法对病毒进行鉴定,证实其病原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二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  相似文献   

2.
农业部禽病重点开放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室目前已成功解析出禽流感病毒100%基因图,在国际禽流感研究领域又取得新的进展。该课题组在禽流感病原学研究方面已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已成功分离与鉴定了最新的禽流感病原,通过血清学等方法对病毒进行鉴定,证实其病原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二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设计多对特异引物,通过扩增、测序后,获得该病毒100%基因图。这一成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禽流感病毒的演化过程:它可能是从哪里来的、目前的致病率到了何种程度,并反映致病率的强弱以及…  相似文献   

3.
科技     
华南农大成功解析禽流感病毒基因图 据农业部禽病重点开放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室2月22日透露,经过科研攻关,该室已成功解析出禽流感病毒100%基因图,这在国际禽流感研究领域又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病毒多重荧光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检测禽流感病毒最常用和经典的方法是鸡胚病毒分离,该方法是O IE推荐的方法,但是耗费时间长。为缩短检测时间,目前我们已成功建立了灵敏、特异的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已经应用于活禽、禽组织及环境中禽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与H 5、H 7、H 9亚型的分型鉴定。鉴于我国2004年年初暴发H 5N 1亚型禽流感疫情,以及高致病力禽流感通常由H 5和H 7亚型引起,因此在平时疫情检测和实施扑灭措施时对这些病毒亚型进行快速检测和定型非常重要,在本研究中,为能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节约成本,我们进一步研制开发的H 5/H 7和H 5/N 1多重荧光PCR…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血凝抑制试验(HI)、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测序等方法,对广东省某活禽交易市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获得的两株非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65株和C7株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表明这两株病毒均具有血凝活性,且能被抗H6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抑制。用针对禽流感病毒的M基因、H6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特异性鉴定引物对65株和C7株进行RT-PCR扩增,分别获得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两株分离株与H6N2亚型禽流感广东分离株的HA基因和NA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高达95%以上。将该两分离株鉴定为H6N2亚型禽流感病毒,并命名为A/Chicken/Guangdong/65/2009、A/Chicken/Guangdong/C7/2009。  相似文献   

6.
2004年从广东某地送检的病死天鹅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禽流感病毒,用血凝抑制试验(HI)、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等对其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表明,此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且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能对其产生特异性抑制作用;分别用针对禽流感病毒M基因、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N1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均获得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HA基因与A/chicken/Viet Nam/Ncvd8/2003(H5N1)的HA基因同源性为98%;NA基因与A/swine/Fujian/1/2003(H5N1)的NA基因同源性为98%,由此该分离株鉴定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按照国际流感病毒系统命名原则将该病毒株暂命名为A/Swan/Guangdong/197/2004。  相似文献   

7.
在广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从鹦鹉采集的拭子样本中分离到一株禽流感病毒,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血凝抑制试验(HI)和基因测序等方法技术对其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表明,此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且被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抑制;分别用针对禽流感病毒的M、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A基因特异性鉴定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均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其与H5N2亚型禽流感美国分离株的HA基因和NA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以上,由此该分离株鉴定为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并命名为A/Parrot/Guangdong/268/2005。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2月11日接到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的报告:对来自广西隆安县、湖北武穴市和湖南武冈市的疑似禽流感病料进行了病原学鉴定,共分离出4株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日前,对4株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工作已告结束。初步分析表明,病毒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相关,与1997年香港分离到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人源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禽流感病毒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家禽》2004,26(4)
据农业部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新闻发言人介绍,农业部2月11日接到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的报告:对来自广西隆安县、湖北武穴市和湖南武冈市的疑似禽流感病料进行了病原学鉴定,共分离出4株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日前,对4株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工作已告结束。初步分析表明,病毒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相关,与1997年香港分离到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人源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我国完成对4株禽流感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禽流感病毒(AIV)在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在该地区活禽市场开展禽流感病原监测。监测过程中分离鉴定出1株H1N6亚型禽流感病毒,命名为A/Duck/Guangxi/F01/2016(H1N6),对其HA和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下载的相关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HA基因与A/sparrow/Guangxi/GXs-1/2012(H1N2)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6.9%),NA基因与A/Pavo cristatus/Jiangxi/JA1/2016(H5N6)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8.2%)。HA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PSIQS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与部分N6亚型禽流感病毒一样,分离株NA基因有11个氨基酸缺失。此外,本研究还对分离毒株的受体亲和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病毒优先结合唾液酸α-2,3-Gal受体。本研究结果表明A/Duck/Guangxi/F01/2016(H1N6)是一株重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禽流感病毒(AIV)在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在该地区活禽市场开展禽流感病原监测。监测过程中分离鉴定出1株H1N6亚型禽流感病毒,命名为A/Duck/Guangxi/F01/2016(H1N6),对其HA和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下载的相关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HA基因与A/sparrow/Guangxi/GXs-1/2012(H1N2)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6.9%),NA基因与A/Pavo cristatus/Jiangxi/JA1/2016(H5N6)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8.2%)。HA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PSIQS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与部分N6亚型禽流感病毒一样,分离株NA基因有11个氨基酸缺失。此外,本研究还对分离毒株的受体亲和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病毒优先结合唾液酸α-2,3-Gal受体。本研究结果表明A/Duck/Guangxi/F01/2016(H1N6)是一株重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2.
H5N8亚型禽流感是传播性极强的人兽共患病,为了简便快速的检测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针对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和N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同一反应程序下同时扩增HA基因和NA基因的双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不与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常见病原发生交叉反应,敏感性可达10copies/μL;组内组间重复性好,平均变异系数均小于0.4%;用该方法对108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鉴定方法检出率一致。综上所述,建立的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双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重复性好等优点,为H5N8亚型禽流感的快速诊断和疫情防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牧业资讯坊》2005,(11):23-23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新兽药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研制的防治禽流感新制剂日前在华南农业大学P3实验室完成了活鸡人工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治疗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从中药材中提取的金丝桃素对人工感染的H5N1亚型禽流感家禽活体具有百分之百的治愈率,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11年—2014年从广西不同地区的活禽市场、养鸡场、野生鸟类保护区等地采集的咽喉腔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用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初步鉴定出含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样品,对其进行纯化得到17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用针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株进行RT-PCR扩增,分别获得特异性目的片段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经鉴定均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所有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17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均符合低致病禽流感病毒的特点,其中16株分离株通过受体亲和特性测定证明具有SAα2,3及SAα2,6两种受体结合特性,提示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当地活禽批发市场的禽流感病毒污染状况,提升禽流感防控针对性,2015—2016年先后4次对长沙市两大活禽批发市场进行了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共在35个摊位分离到禽流感病毒,发现群阳性率为43.6%,禽流感病毒总分离率为14.24%,分离到H3、H5、H6、H7、H9和H10等6种亚型禽流感病毒。其中,H9和H5亚型禽流感病原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7%和3.8%。调查结果表明,长沙市活禽批发市场中的禽流感病毒污染面较广。建议加强活禽市场管理,特别要做好市场的清洗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6.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及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一直从事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疫苗的研究工作,在十多年的调查研究中,禽流感研究课题组分别从广东、广西、海南、湖南、福建、江西、山东、河北、安徽、湖北、江苏、河南、云南等省,分离鉴定了500多株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其中包括300多株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7.
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各种动物,并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持续性威胁。虽然在鸡体内发现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许多种基因型,但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基因型可以感染哺乳动物。鉴定动物种群中病毒株基因型,这对了解不同病毒株在各种宿主中的分布十分重要。当特定基因型的高致病性毒株出现在之前未报道的携带有该基因型的未知宿主中,有利于对其进行监控和检测。从2只死于呼吸道疾病的貉的肺样品中分离得到2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病原性检测显示所分离到的病毒对鸡是高致病性的。为了分析这些病毒基因型的特性,将其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这些分离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并且它们可能来自与同一个病毒祖先。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毒在遗传上与2003年第一次在中国分离得到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V基因型十分相近,与近年来占主导位置的病毒基因型(如Z基因型)不同。分离到的病毒在其HA剪切位点还包含了一个多基的氨基酸基序,在PB2蛋白的627位存在一个谷氨酸残基,这与之前经证实的禽病毒相似。本试验首次发现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V基因型存在于与哺乳动物相关的宿主中。研究结果有力的揭示了H5N1病毒V基因型能跨越种间障碍而感染哺乳动物。这些发现进一步显示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和人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从2008年10月至2010年7月,每月定期在华东地区扬州活禽市场采集健康家鸭泄殖腔拭子,并从中分离鉴定了14株H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其中的2株病毒进行全基因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发现2株病毒均属于H1N3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各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均与类禽猪流感的分离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除血凝素(haemagglutini,HA)基因外,其它所有的基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基因重组。其中H5N1病毒参与了多聚酶蛋白PB1与PB2基因的重组,H9N2病毒参与了PA基因的重组。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检测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方法,试验根据Gen Bank中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筛选出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同时特异性扩增出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也可扩增出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而对其他亚型和常见禽病病原体均不扩增;该方法对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测下限为10 pg;用该方法对9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一致。说明试验所建立的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于1997年在对人的传染中表现出高致病力,但是人类对其在人群中的致病机制所知甚少。我们看到的这个高致病力的H5N1亚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不象其他的人、禽和猪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它对干扰素的抗病毒效果和肿瘤坏死因子a的杀病毒效果都有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与禽流行性感冒H5N1亚型病毒的非结构基因有关,当猪感染带有这种H5N1NS基因的重组型人流行性H1N1亚型病毒后,所产生的病毒血症、发烧和体重下降比感染野生型人流行性H1N1亚型病毒更明显,时间更长。当禽流行性感冒H5N1亚型病毒的非结构基因的第92位存在有谷氨酸时就会出现这样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可解释禽流行性感冒H5N1亚型病毒对人表现高度致病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