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以及城市居民日益注重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使得各种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起来。以主题式休闲农业园为代表的新型农业旅游虽得到了较好的口碑,但在园区规划过程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基于这种背景条件下通过对主题农业园规划设计方法的探讨,以期对我国主题农业园朝着更加成熟方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休闲农业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模式,将传统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休闲农业,黑龙江省由于自然、地理、经济等原因较其他城市发展相对缓慢。本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发展休闲农业相关制约因素的剖析,提出了小型(家庭型)、中型、大型3种休闲农业园的构建模式,为黑龙江省休闲农业园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休闲农业园观光旅游展现出新鲜的活力。植物作为休闲农业园的核心组成要素,植物景观的成功营造对休闲农业园尤为重要。通过对休闲农业园植物景观相关概念的阐述及其研究现状与分类特征的研究分析,提出在休闲农业园植物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应依据现状条件,因地制宜,科学构建植物景观格局;并从本土农业出发,优选乡土植物,同时注重植物季相变化,丰富植物群落结构;突出植物景观主题特色,打造特色植物景观品牌的策略;促使休闲农业园成为具有高价值的生态休闲旅游资源,从而促进地方农商文旅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意境营造手法与传统农业景观意向相辅相成。以美林湖正园农艺生态园为例,通过形和意2种表达途径,寻找诗词和农业景观融合与表达的途径,总结诗词在农业景观中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5.
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与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的脱胎换骨,就是要脱小农经济之胎、换现代农业之骨.农业的更上层楼,就是要减栽种面积,提高产量,提高价格,改善农业的体制,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休闲农业,使农业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及休闲旅游之三级产业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顺应时代发展,旅游业创建了一种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新型娱乐模式——休闲农业。就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与经营做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休闲农业园规划理论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休闲农业园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休闲农业园规划的内容和特点,提出了休闲农业园规划的理论框架。通过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发展和促进作用,创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新型扶贫产业模式,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王洪义 《现代园艺》2011,(21):110+112
本文通过场地分析及该绿地的职能内涵,提出设计定位,主要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及休闲绿地特点。整个公园以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跃动、生命的展望为主题,进行功能分区,并创造不同的绿地景观。局部以空间塑造和植物景观营建为主体,为市民提供一休闲娱乐载体,创造城市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9.
宫一路  黄磊昌 《北方园艺》2016,(23):200-203
近郊型休闲农业园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要求其具备生产和休闲旅游的双重功能,还是提供城市居民田园养老、乡村家庭游和重归土地、重拾邻里情感的空间载体。在研究了近郊型休闲农业园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提出其居住空间的功能需求。休闲农园的居住空间形态应延续传统村落生活特征的空间基本形态——"建筑+院落";院落应满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功能布局;以家庭、邻里的情感空间营造代替物质景观空间的营造。运用景观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理论方法,从居住空间的基本单元"宅院"模块的提炼、院落内部空间的功能与布局,宅院外部空间的组合与组团式布局,农园中居住用地空间的布局等方面,探讨近郊型休闲农业园居住空间的平面形态规划方法,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在我国经济转型与升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介绍产业融合概念及优势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休闲农业园中产业的应用与植物配置技术,提出基于产业融合的休闲农业园植物配置技术4种模式,以期对现代休闲农业园景观配置技术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的都市休闲农业掀起一股发展热潮。文章从都市休闲农业的背景及概念出发,阐述都市休闲农业的类型与功能,分析都市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都市农业的规划设计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道建设己成为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主要趋势之一。城市休闲绿道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作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功能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本文就城市休闲绿道功能、规划设计选线,并对不同类型城市休闲绿道提出设计构想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福州休闲农业园景观的现状及特点基础上,以地域文化为主线,对休闲农业园物质文化方面和精神文化方面的要素设计要求进行了分析,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案例,提出了融入地域文化理念,提炼人文景观符号,通过有效的文化表达方式,分别将农耕方面、植物方面、民俗方面、饮食方面和建筑方面的地域文化融入到休闲农业园景观设计中,为福州地区休闲农业园景观的地域文化特色营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唐徕市民休闲公园是银川市内极具特色的带状公园,横贯市区。历史的沿袭使唐来渠两侧的空间,由最初的简单林带发展到今天集生态、康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市民休闲公园。如同一条飘带将散落周边的各个片区连接到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生态体系。在这里市民可以找到健身休闲的场地,体验安静怡人的空间氛围,感受森林氧吧清新的空气。  相似文献   

15.
张德忠  毕然 《中国食用菌》2019,(7):I0075-I0076
近些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第三产业不断的升级发展,休闲农业也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田园的观光旅游、农家乐的休闲度假、农业文明博物馆的游览、种植活动的体育竞技比赛在人们生活中屡见不鲜,农业与文化娱乐等活动的融合,使农业的发展由原先单一的的物质生产活动转变为生活、观光、美食、购物等综合活动的集合,农业的生产开发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效应。为了促进农村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获得经济效益之余还能兼顾环保与社会效益,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研究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开发各方面的问题并产生了许多具有价值的成果。吕明伟投身休闲农业的规划与建设多年,见证了城郊果园发展与农村园林建设的变迁,深刻体会到休闲农业的建设发展对于新农村建设、拉近城乡差异、城镇化发展的重大影响,编著了《美丽乡村:休闲农业规划设计》(2015年5月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一书,此书为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建设提供了许多有效思路与有益建议,书中将理论部分清晰明了,规划案例具体明确,全书分为三个篇章,笔者结合每个篇章,大致概括出此书的三大特点:一、规划开发篇——理论主导、完整细致休闲农业资源规划与开发应以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核心内容,以旅游服务的第三产业为目标,将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助力,合理使用智能的设备提高生产服务的效益,但要始终坚持将农民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开发农业的其他资源例如乡村观光、果园采摘体验等活动,促进农民的收入增长,于此同时,关注农业转型的产业化发展,在促进农业发展转型的同时,也要关注参与农业观光的游客体验,使游客对农业开发有一个好的印象,这不但能够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同时还有益与增强人民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公园绿地可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形象。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园艺镇休闲运动公园利用原有林场果园资源优势,通过生态治理打造生态型运动公园;以运动休闲为主题,设计以运动健身、户外休憩为主;通过合理的分区和景观园林设计,建成具有自然保护与健身游憩双重功能的运动休闲场所,最终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治理和改变,同时也为美化城市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方案是温家堡村综合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主题定位为"重新生长的农村",通过对农业时间线索的挖掘,以景观的方式展现出农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本文旨在通过对温家堡村的重新规划和周边土地的利用,设计出具有产业、旅游、教育等复合、多功能型的新型农业产业园区,以宣传温家堡村的花卉品牌,扩大其在山西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花博园是城市的绿心,在这个大格局中起到了城市与山水自然沟通交流的通道桥梁作用,是城市居民体验优美自然环境的最佳选择。综上所述,四季馆热带植物展陈项目工程的建设符合银川市总体规划。不仅是规划的要求,也是第九届花博会的需要,通过本项目的分析研究,四季馆热带植物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博物馆作为建设与联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扮演着十分重要的社会角色。博物馆展陈区是充满理性与感性,并将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结合为一体的设计,其本身的功能性、文化性、艺术性极具科学研究价值。通过实地考察,研究苏州博物馆展陈区的不同空间感知影响要素对人们行为心理的影响,从材料、色彩和采光3个角度对苏州博物馆的展陈空间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提高展陈空间观赏效能的对策,以期将关注参观者的体验感放于展陈空间设计的首位,从而提升苏州博物馆吸引力,也希望为之后博物馆内展陈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