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唇鲮的引种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霆  杨兴  李道友  刘玉峰 《水利渔业》2008,28(1):56-56,98
唇鲮成鱼运输成活率95%以上,鱼苗运输成活率99.9%.在未投饵料的情况下,经约10个月的生长,唇鲮成鱼均重由234.7 g生长至387.6 g;鱼苗经约60 d的生长,尾均长10 cm,尾均重7.5g,转食率超过95%,成活率95.76%.驯养分阶段进行,不同阶段投喂不同营养配比的饲料.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开发利用贵州省已遭受破坏的野生唇鲮资源,采用药物催产、在养殖基地人工授精和捕捉天然怀卵亲鱼进行野外人工授精两种方式进行了唇鲮的人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共获受精卵约86700粒,总受精率91.26%,孵化出鱼苗61560尾,孵化率为71%。  相似文献   

3.
北盘江九盘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经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批准建立,该保护区核心区为北盘江干流水电开发后贵州境内现存较长的自然河段,水质优良、河水清澈,具备多种鱼类生存及繁衍的复合生态体系,土著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较为丰富.保护区主要保护鱼类种类为唇鲮、黄颡鱼、鳜鱼、鲶.为使保护区充分发挥保护作用,本文从保护区...  相似文献   

4.
<正>桂华鲮(Sinilabeo decorus decorus)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华鲮属,分布于西江和北江水系,它具有体形大、体色艳丽、形态美观、肉质坚实香淳、生长速度较快等优良性状,目前其市场价格甚高(100~150元/kg),是珠江水系特有名贵江河土著经济鱼类,有着较好的养殖开发前景。近年,我们在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苗种培育试验,探索苗种培育所需的关键条件和技  相似文献   

5.
<正> 露斯塔野鲮是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杂的淡水养殖鱼类。为了评价其养殖价值,探索其养殖方式,为生产单位提供一些数据,作者于1981—1982年进行了露斯塔野鲮与鲮鱼(为了方便叙述,露斯塔野鲮和鲮鱼,以下分别简称野鲮和土鲮)个体生长速度、群体生产力比较的初步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唇鲮的驯化转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唇鲮摄食配合饲料问题,于2007-2008年对唇鲮稚鱼进行了驯化转食试验,转食成功率接近或达到100%.文章对唇鲮稚鱼的驯食条件、饵料选择、驯食技术及管理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印度三种鲤科鱼类鱼种。即:厚唇鲅Catla catla(Hamilton),鲮鱼Labe orohita(Hamilton)和印度鲮Cirrhinus mrigala(Hamilton),对嗜水产气单胞菌的阴性溶血素的阴性变异株进行免疫反应。厚唇鲅具有很高的抗体效价,其次是印度鲮和鲮鱼。免疫后的鱼对同源攻毒表现出很好的保护性。并且印度鲮和鲮鱼对异源攻毒也具有中等保护性。(厚唇鲅对异源攻毒的保护性未试)  相似文献   

8.
唇鲮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唇鲮(Semilabeo notabilis Peters)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唇鲮属,俗称没六鱼、没落鱼、木头鱼、唇鱼、岩鲮、岩鱼,是珠江水系珍贵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的北江、西江,云南元江也产此鱼。2006年7月,贵州省荔波县畜牧局水产站收集1万尾唇鲮水花,  相似文献   

9.
桂华鲮(sinilabeo decorus)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华鲮属,是珠江水系特有野生经济鱼类。苗种培育是桂华鲮开发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对桂华鲮鱼苗鱼种进行了培育试验,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多级分段培育技术,现将桂华鲮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适宜大渡河安谷水电站流域增殖放流鱼类标志的方法,在安谷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使用T-tag锚标法(T-tag)、金属线码标法(CWT)和荧光胶体标记法(VIE)分别对四种放流鱼苗(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唇■Hemibarbus labeo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进行标记。每种鱼苗选择大、小两种规格进行试验。在标记后40 d分别统计了鱼苗的存活率、标记保持率和生长等数据。结果表明:(1)40 d短期标记条件下,CWT和VIE对四种鱼苗的存活率负面影响较小,T-tag对存活率负面影响较大。其中,CWT和VIE对体长50~110 mm小规格放流鱼苗的存活无显著影响,而T-tag导致小规格放流鱼苗存活率显著下降;(2)四种放流鱼苗CWT和VIE标记保持率均显著高于T-tag,其中,除50~80 mm的小规格长薄鳅VIE组标记保持率略低于CWT外,其它各实验组均表现出VIE组大于CWT组;(3)CWT和T-tag标记保持率与标记鱼类生活习性相关性较大,胭脂鱼、长薄鳅标记保持率相对高于唇■、黄颡鱼;(4)三种标记对鱼苗都具有一定的损伤,但与对照组相比标记组存活的鱼苗生长状况均不受影响,其中,四种鱼苗相比唇■的生长速度最快。(5)考虑到T-tag标记具备操作简单、标记快、易辨认等特点,建议使用T-tag标记时鱼苗的全长应大于170 mm。  相似文献   

11.
叶星  刘家照  洗炽彬 《水产科技》1990,(3):23-24,31
麦瑞加拉鲮鱼(以上简称麦鲮)是南亚次大陆国家传统的养殖鱼类之~。1982年自国外引进珠江水产研究所。麦鲮为杂食性底层鱼类,生长快,个体较大,易养殖。在池塘中混养净亩产可达50—100公斤。麦鲮的人工繁殖,在南亚次大陆国家已获成功。为了使麦鲮迅速地在我国繁衍并发展其养殖,作者于1985—1986年进行了麦鲮人工繁殖试验.并取得成功。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鳍鲮属鲶形目,鳞科,鲮属,俗称:石扁头、江鼠等,是分布在长江和珠江水系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习底栖性,生活于水流较急、多石砾的江河支流中。大鳍鲮是生长较快的鳞科经济鱼类,一般个体在0.5千克,最大个体在5千克。由于生长快、食性广、肉味鲜美、无肌间刺,是产区上等的水产品。随着大鳍鲮基础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和人工繁殖技术的日趋成熟,养殖前景十分看好。伴随着养殖面积扩大,集约化程度逐渐提高,势必造成大鳍鲮病害增多,  相似文献   

13.
正泉水鱼(Semilabeo prochilus)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唇鲮属的一种,俗称油鱼,为我国特有的一种鲤科鱼类,分布于宜昌以上长江上游干流以及四川境内的支流和乌江中,是当地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泉水鱼喜居于山溪和具流水的岩洞以及江河有泉源的地方,以消落带和江底岩石上附着的藻类和有机质为食,也吃水生昆虫幼虫。一、材料和方法1.野生个体捕捞2013年5-10月分别在大渡  相似文献   

14.
<正> 露斯塔野鲮(简称野鲮)原产于印度,后移入东南亚,1978年从泰国引进广东。据报道野鲮2—3年性成熟,疏养条件下,三年每尾体重可达3公斤,是一种生长快,产量高的中型经济鱼类。我所于1983年6月底,进行了野鲮的移养试验,主要观察其生活习性和生长速度,摸索最适养殖方式,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桂华鲮(Sinilabeo decorus decorus)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华鲮属,分布于西江和北江水系。它具有体形大,体色艳丽,形态美观,肉质坚实香淳,生长速度较快等优良性状,目前其市场价格甚高(100~150元/kg),是珠江水系特有名贵江河土著经济鱼类,有着较好的开发养殖前景。2010年始,韶关市水产研究所在北江鱼类资源调查的基  相似文献   

16.
印度是世界淡水养殖比较发达的国家.1981年淡水养殖水面约61万公顷,产量近90万吨.约占全国海、淡水总渔获量的40%,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 印度有着悠久的养鱼历史.但在六七十年代以前,一般都采用传统的养鱼方法,产量较低.例如在西孟加拉邦及其毗邻的一些地区,平均产量只有600公斤/公顷.养殖的鱼类是印度鲤科鱼类,主要品种有厚唇鲃、印度野鲮、印度鲮和四须鲮.这几种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具有生长快、肉质好、在混养中互不抑制等优点.七十年代以后,印度为了发展养鱼生产,一方面从我国引进了鲢、草、鲤鱼等,另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推行由粗养转精养,免费培训渔民、养鱼技术员,对渔民进行无息贷款等,以  相似文献   

17.
江河渔业资源增殖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人工放流鱼苗,加强护养管理的方法增殖江河渔业资源,从1991至1994年累计放流草、鲤、露斯塔野鲮等鱼苗195万尾,放流后4年的平均产量比放流前5年的平均产量增加5倍.本研究用标志回捕法研究增殖后鱼类回捕率、生长速率和种群数量,用放流前后多年平均产量对比法估算增殖产量.回捕率在14.5%—20.5%,平均年增殖产量146吨.  相似文献   

18.
《海鲜世界》1994,(3):31-31
香鱼是一种小型名贵鱼类,生长在入海的溪流中,有海口洄游性。其肉质细嫩,清香无腥,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国际上称之为“淡水鱼”之王。1991年浙江水产学院和宁海县水产局合作,进行了香鱼人工繁殖试验.经过三年的试验,探索出了一套人工大批量繁殖香鱼苗种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珠江水系唇鲮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世勋  王广军 《海洋渔业》2005,27(3):182-186
唇鲮(SemilabeonotabilisPeters)是珠江水系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文从唇鲮的形态特征、年轮特征、体长与体重的关系、繁殖习性以及食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唇鲮的年轮分为疏密型和切割型2种,新年轮形成期主要是在2~4月份;体长(L)与鳞长(R)之间的关系可用R=0.1998L-0.7624表示,体长(L)与体重(W)之间的关系可用W=0.0236L2.9538表示;自然界中以3龄鱼为主;产卵季节为2~5月份,属一次性产卵类型,相对怀卵量2350粒/g,绝对怀卵量为17575粒/ind;雌雄比例为1.91∶1。唇鲮以摄食硅藻为主,对硅藻有较高的消化率,可达86.3%。  相似文献   

20.
斑鲮属鲇形目,鳞科,鲮属,俗称西江钳、白须钳,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的西江和北江,是江河中名贵鱼类。斑鲮主要以虾类、小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为食,属底层温和肉食性鱼类,适宜生长水温为18~30℃,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