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以城市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简要梳理了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明确了本文所要研究的开放空间的3类核心要素——广场空间、公园空间、街道空间,分别阐述了这3类城市开放空间在传承手法与更新设计方面的策略和要点,以期对城市新一轮的开放空间更新改造设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人社区作为工人生产生活聚集地,是户外体力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体力活动作为环境干预健康的有效手段,推动了英国工人社区开放空间的发展。按时间顺序,从绿色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系统和体力活动轨迹4个方面,梳理了体力活动推动英国工人社区开放空间演变的4种模式:散点状模式阻碍体力活动、块状模式改善体力活动条件、串联模式提升工人体力活动水平和融合模式下英国工人社区现状的多维发展。以期为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工人社区更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大清河中段滨河景观更新改造为例,在分析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理念,提出城市滨河区域设计的原则,通过分析现状场地地理条件、历史文化条件、水系、区位、交通流线等,提出大清河中段滨河景观更新改造策略,以期为其他滨水环境品质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蚌埠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建设淮河流域中心城市和皖北中心城市这一集结号。加快改善贯穿城市淮河带来的大量滨河带状绿地品质有助于提升城市整体品质,为市民提供休憩游玩绿色空间提供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5.
晁艳 《现代园艺》2022,(24):100-102
近年来,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执政理念,重视城镇化低碳发展。高等院校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断完善校园景观环境,为师生提供更佳的工作学习发展空间。在深入解读绿色更新理念和校园建设相关各层面发展背景的前提下,从总体格局、功能分区与交通联系、公共空间环境与景观植被等方面,分析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校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人的需求为导向,遵循绿色更新指导思想与总体策略,选取校园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块,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景观环境绿色更新方案。  相似文献   

6.
王垒 《现代园艺》2023,(8):136-139
目前,城市向“存量更新”发展,生活性街道不仅具备日常通行功能,而且是兼顾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社交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一类重要的开放空间。梳理近年来街道空间环境特征与步行活动类型及密度的相关研究成果,从中观、微观角度,梳理可能影响步行行为类型及密度的空间环境因子。以福州市鼓楼街道为例,选取7条典型生活性街道进行实地调研并获取数据,运用SPSS相关与回归分析,得出街道空间环境中的公共交通因子、功能业态因子、空间尺度因子、界面形态因子、设施环境因子,对通行、商业性与休闲性停留、长时间驻留密度具有显著影响,并针对性提出街道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空间界面、设施环境要素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人员从事街道空间环境的更新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唯为 《现代园艺》2024,(9):137-140
随着城市从工业时代步入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逐步内化于城市转型与发展进程之中,成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有效途径。景观在地性设计是符合城市更新阶段资源统筹发展目标的设计模式,而现有的成果主要是将“在地性”设计置于乡村语境下的研究,本研究提出把“在地性”设计延伸到城市开放空间中,根据时代需求提炼出“在地性”设计要素及设计重点,并以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南延伸贯通工程为例,分析滨水空间更新景观在地性表达的具体策略,总结设计要点,为其他地区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城市发展中,人居环境成为人类主要关注的部分之一。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是人们感受自然的重要空间,并且会对群众的健康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使得城市景象更加美丽宜人。在通过参与到绿色开放空间中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可以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减轻心理压力和紧张感,使得人们更容易满足和感到快乐,从而实现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的整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商业写字楼项目受项目类型影响,其场地主要以功能为导向,在空间有限的前提下为室内人员提供室外活动空间和绿色的休闲场地,是屋顶花园成功与否的核心。以三利大厦改扩建工程景观工程中的屋顶花园景观为例,通过研究屋顶花园场地空间,整理屋顶花园景观的设计思路与策略,结合设计施工过程中屋顶设备装饰、场地排水、植物种植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的经验与要点。  相似文献   

10.
张露曦 《现代园艺》2023,(24):129-131
滨水空间是塑造城市性格,提升城市空间价值和活力的重要元素,通常结合绿地、景观小品与大小水系出现,现如今,我国城市滨水公园中出现的问题多是由空间组织不合理引起。基于此,以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阿尔泰游乐园为例,采用空间句法、Depthmap10.0软件,对比分析两处公园滨水空间可达性,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以期为寒冷地区城市公园滨水空间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娟 《现代园艺》2022,(14):151-153
城市型森林公园在更新改造过程中,长期在景观提升、功能性增加与林地各时期历史层间的传承之间,存在着持续操作困难与手段传统的局限。基于分层模式,通过对项目设置基底层、更新层与拓展层的方式,统筹规划城市森林公园,分别对其采取保护性策略、有机更新策略、未来发展方案设计等,三者结合共同探讨城市森林公园的有机更新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建设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建筑与公园绿地不断更新,产生了许多为了消纳城市弃土而建设的渣土公园。城市居民对于公园景观的要求提高,老旧的渣土公园在功能上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所以对于渣土公园的景观更新探究应当立足于当下不同人群对于公园绿地的需求,同时结合所在地的地域文化、历史以及地理条件进行分析定位。在结合场地生态特征的基础之上,探索打造与环境适应的互动性生态景观,通过对秋岭公园进行景观更新设计,为其他渣土公园更新改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路培 《现代园艺》2023,(7):119-120+126
城市修补是解决老旧空间秩序混乱、环境质量差的有效途径,口袋公园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绿化、休憩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以衡水市道岔口袋公园设计为例,结合海绵城市的生态设计理念,运用城市修补的设计手法,针对曾经的交通站点这一特定场地特征,初步分析小微绿地的生态建设,对城区绿地空间缺乏、场地特征缺失等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最终归纳出口袋公园的设计策略和手法,旨在给市民提供舒适、安全、可靠的休闲场所,最终营造出具有场地独特性,并满足人们行为需求的绿色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地下建筑顶板绿化设计方案的阐述,研究利用场地自身条件处理好地下建筑顶板绿化相关问题的方法,并在绿化中体现绿色建筑设计,兼顾生态性、经济性和人文艺术性,提升公共空间的绿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城市微更新是针对城市旧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城市织补式、碎片化的更新,通过微更新不仅能优化城市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而且能提升社区活力。口袋公园是指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不受功能要求限制的特点。由于口袋公园与城市微更新理论高度契合,尝试将“城市微更新”与“口袋公园”2种理念相结合,以“城市微更新”理论指导“口袋公园”实践,通过“口袋公园”实现“城市微更新”理论的落地、完善,以期为城市旧社区空间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道系统在联系零散的城市绿色空间、满足居民日常健身游憩的需求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曲靖市师宗县城区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师宗县城现状的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师宗县城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价体系,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将空间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出师宗县城区适合建设绿道的区域,以期能为师宗县城区绿道规划选线提供更加直观、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尺度公园是城市中对市民开放的小型绿地空间,服务于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单个小尺度公园建设可改善城市区域内环境,而分布在城市中各个地点的小尺度公园相互交织,从而能提高城市整体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基于“城市双修”理念,以镇江市京口区为例,分析总结小尺度公园分布、功能和存在的问题,强调小尺度公园设计应突出对城市中生态景观的修复和以更新织补的方式完善和修补城市空间,以期能为类似空间设计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杨静雯  郭超 《现代园艺》2023,(17):106-109
乡村受到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凸显出乡村景观盲目地向城市“学习”的诸多问题。虽然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但是文旅型乡村景观审美同质化严重。乡村景观仅是停留在“美丽”而缺少“乡土味”,乡村特有的农耕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却逐渐消失,失去景观原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特质。以“在地”文化作为出发点,探索文旅型乡村景观微更新的路径方法,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对乡村环境进行微更新改造,提升乡村活力,体现乡村的发展历史与文化特征,增加村民对乡村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9.
金鑫  李珠 《现代园艺》2011,(15):108
"绿色,代表自然,象征生命"。当今时代,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生命离不开绿色。在区域化、城市化的今天,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绿色开放空间的更加重视。文章探讨了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的功能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邬夏菲 《现代园艺》2023,(14):127-12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活需求的升级,传统街区与城市需求不匹配,传统街区出现特色消失、场所精神缺失、景观空间缺乏、步行环境拥堵等问题。因此,从城市文化风貌延续和更新的角度出发,以广州市传统中轴线绿化景观提升为例,从城市文化传承、场所精神保护、空间功能更新等角度,提出了重要景观节点设计策略,旨在为我国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延续和更新提供更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