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室内培养基培养和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纳米ZnO和纳米TiO_2对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L.)和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溶磷能力、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水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0 mg/kg剂量的纳米TiO_2+接种A.flavus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难溶性磷酸盐培养基滤液中的有效磷含量;添加30 nm粒径纳米ZnO 10 mg/kg+接种A.fumigatus处理的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盆栽水稻土壤磷酸酶活性以及水稻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增加;添加500 mg/kg剂量的纳米ZnO抑制了真菌对磷酸盐的溶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稀土元素镧对红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培养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红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培养试验中 ,镧对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刺激作用并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在300mg/kg时 ,刺激作用达到显著水平 ,镧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作用不明显 ;在盆栽试验中 ,镧对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均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在30mg/kg时 ,刺激作用达到显著水平 ;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是评价稀土农用效应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蚯蚓粪和磷肥配施对油菜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磷肥和蚯蚓粪配合施用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磷180 mg/kg时,油菜生物量为33.01 g,在此基础上施用蚯蚓粪30 t/hm2,油菜生物量比单施磷增加61.4%,配施60 t/hm2的蚯蚓粪,油菜生物量比单施磷增加91%。单施用磷3607、20 mg/kg时,油菜生物量分别为17.18 g和12.49 g,比单施磷180 mg/kg时减产48%和164.3%,在施用磷360和720 mg/kg基础上配合施用30 t/hm2的蚯蚓粪,油菜生物量比单施磷增产105.3%和223.1%,施用60 t/hm2的蚯蚓粪,油菜生物量比单施磷增产242.7%和274.5%。此外施用蚯蚓粪还可以增加土壤中各形态磷含量及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磷酸酶活性。表明配合施用蚯蚓粪可以缓解高磷土壤对油菜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改善土壤环境,使之更适宜油菜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外源纳米硒和亚硒酸钠对镉污染土壤中水稻的镉吸收、转运和积累的影响,为镉污染农田水稻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添加外源硒为对照(CK),设4个外源硒处理,分别为每千克土施用纳米硒0.5和2.5 mg/kg、亚硒酸钠(以硒计)0.5和2.5 mg/kg。于水稻灌浆期测定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收获前测定水稻光合指标,收获后测定水稻生物量、产量及水稻根、茎、叶、糙米中镉含量和土壤中镉的形态,计算镉在水稻各部位的分配率和水稻体内镉的迁移率。【结果】与CK相比,纳米硒和亚硒酸钠处理均显著提高收获期水稻剑叶的SPAD值和光合速率(P<0.05,下同);除0.5 mg/kg纳米硒处理对水稻产量无显著性影响外(P>0.05),其余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显著提高。外源纳米硒和亚硒酸钠处理均降低土壤中可溶可交换态镉的含量,0.5 mg/kg纳米硒处理效果最佳,可溶可交换态镉含量降低16.0%。外源纳米硒和亚硒酸钠处理能降低镉污染土壤中水稻对镉的吸收、运转和积累,2.5 mg/kg纳米硒处理效果最佳,水稻根镉含量降低26.8%,水稻糙米镉含量降低32.7%,镉从根到茎叶的转移率降低42.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结论】在镉污染土壤中施加适量纳米硒和亚硒酸钠可有效降低土壤中镉的有效性,减少水稻对镉的吸收、运转和积累。每千克土施用纳米硒2.5 mg/kg阻控水稻镉积累的效果较佳,可作为镉污染区水稻安全生产的推荐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煤矿开采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结构破坏,尤其是土壤酶活性降低的严重问题。【方法】以玉米为宿主植物,以矿区废弃地土壤为供试基质,通过不同磷水平(0,25,50,100 mg/kg)下接种不同AM真菌(G.e,G.m,G.i)的双因素盆栽试验,研究其对废弃地土壤AM真菌孢子数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矿区废弃地土壤质量改善筛选优势AM真菌种属及施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接种处理土壤中均发现孢子,同一施磷水平AM真菌孢子数均呈G.eG.m≥G.i的变化趋势。与不接种的对照处理相比,接种AM真菌可以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以25 mg/kg磷水平接种G.e处理提高幅度最大,达29.9%;土壤脲酶活性以100 mg/kg磷水平接种G.e处理提高幅度最大,达29.8%;土壤蔗糖酶活性以0mg/kg磷水平接种G.i处理提高幅度最大,达12.5%。【结论】接种AM真菌与施磷水平互作对土壤AM真菌孢子数及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极显著影响,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探讨3株抗Zn菌(Flavobacterium FCZ05E、Pseudomonas PCZ05B、Pseudomonas PCZ05H)对大豆抵抗Zn胁迫能力的影响.在没有添加外源Zn的土壤中,接种FCZ05H的大豆生物量高于该土壤中的对照处理,而接种FCZ05E、PCZ05B的大豆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在Zn添加量为200和500 mg/kg的人工模拟Zn污染土壤中,接种PCZ05B的大豆生物量均比同一Zn添加量的对照高,植株Zn含量、地下部分丙二醛含量比对照低,地下部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高,但叶片叶绿素含量仅在Zn添加量为500 mg/kg时才显著高于该Zn添加量的对照处理;接种FCZ05E、PCZ05H的大豆生物量、Zn含量、地下部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与同一Zn添加量的对照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探讨3株抗Zn菌(Flavobacterium FCZ05E、Pseudomonas PCZ05B、Pseudomonas PCZ05H)对大豆抵抗Zn胁迫能力的影响.在没有添加外源Zn的土壤中,接种FCZ05H的大豆生物量高于该土壤中的对照处理,而接种FCZ05E、PCZ05B的大豆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在Zn添加量为200和500mg/kg的人工模拟Zn污染土壤中,接种PCZ05B的大豆生物量均比同一Zn添加量的对照高,植株Zn含量、地下部分丙二醛含量比对照低,地下部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高,但叶片叶绿素含量仅在Zn添加量为500mg/kg时才显著高于该Zn添加量的对照处理;接种FCZ05E、PCZ05H的大豆生物量、Zn含量、地下部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与同一Zn添加量的对照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磷酸酶活性对碳、磷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外源养分添加对稻田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的特征,明确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胞外磷酸酶活性对碳、磷添加的响应过程,为稻田土壤水肥管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湖南长期种植水稻的典型缺磷水稻土,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添加碳磷(CK)、添加碳(C)、添加磷(P)和添加碳磷(CP)。采用96微孔荧光法测定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同时基于生物可利用性的磷分级方法(BBP法)测量4种磷组分(CaCl2-P、Citrate-P、Enzyme-P和HCl-P),探讨碳、磷添加对4种生物有效性的磷组分的影响和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响应特征。【结果】与CK相比,C、P添加和CP配施处理水稻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增加29.76%、84.03%和87.94%(P<0.05),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减少20.13%、增加57.49%和56.53%(P<0.05);植物全磷(TP)含量与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C、P和CP添加处理地上部分TP含量比CK分别增加57.23%、95.21%和95.91%(P<0.05),地下部分TP含量比CK分别减少26.12%、增加45.45%和38.01%(P<0.05)。根际土pH、NH4+-N和Olsen-P的含量低于非根际土,CP配施处理中根际土微生物量磷(MBP)含量高于非根际土;碳、磷添加对4种基于生物有效性磷组分具有显著调控作用(P<0.05);Olsen-P和MBP与AL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与ACP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微生物对速效养分利用明显。冗余分析表明非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变化主要受Olsen-P、MBP、CaCl2-P和Citrate-P含量影响;而土壤中含水量、pH、NH4+-N、根系生物量、HCl-P和Enzyme-P含量主要影响水稻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结论】P和CP配施处理能提高缺磷水稻土微生物活性,显著增加水稻生物量,提升根际微生物效应,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矿区土接种AMF和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及土壤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煤矿塌陷区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紫花苜蓿为供试植物,选取摩西球囊霉菌(Gm)和根瘤菌(V)及二者的混合菌剂(Gm+V)为接种处理,以不接种土壤(CK)和自然土(R)为对照,进行温室盆栽试验,通过测定苜蓿植株的氮、磷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土壤的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评定苜蓿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对煤矿塌陷区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植株氮和土壤有效氮含量大小均为Gm+VVGmRCK;植株磷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大小均为Gm+GmVCKR;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小为Gm+VGmVRCK;苜蓿硝酸还原酶活性大小为Gm+VGmVRCK。综上所述,双接种比单接种和未接种处理更能有效改善矿区土壤理化性质,提升矿区土壤肥力,并可促进苜蓿植株对氮、磷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丛枝菌根真菌(AMF)在土壤与植物的磷素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白三叶草植株生物量、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不同AMF群落均能显著地促进白三叶草植株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提高根际土壤磷酸单酯酶的活性。Mnp处理中,白三叶草生物量最大,白三叶草总生物量、茎叶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处理(-M)提高64.48%、61.48%和84.91%。不同菌根处理中,Mck处理显著地提高白三叶草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白三叶草磷吸收总量和茎叶磷吸收量分别比对照(-M)提高107.18%和91.91%,土壤碱性磷酸单酯酶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相对对照(-M)分别提高54.33%和138.43%。碱性磷酸单酯酶活性与AMF群落中的Acaullospora属孢子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则主要受Paraglomus属孢子数的影响。说明接种AMF群落可显著地影响土壤的磷酸单酯酶活性,从而影响白三叶草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的农业科技及其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及其组织,其总的研究发展方向由加拿大政府掌握.把科技政策、研究发展方向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通盘考虑,自上而下提出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综合防治方法,把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和农产品无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发展与高校教学和科研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论述世界家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特点及其对农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农业教育应当处理好专与博关系、两络与教师关系、外在知识系统性与内在思维创造性关系,指出了在学校管理中,应当逐步克服传统弊端,哿横向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4.
从发病猪的肺脏分离到1株细菌,经形态学检查、生化实验、卫星生长现象、溶血试验、动物实验证明该分离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用该分离菌研制出自家灭活苗,预防效果良好,用康复猪制备自家血清同时配合敏感抗菌素使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不断推动之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网络文化的兴起,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因而各高校要对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结合,因势利导,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小林  张挽澜  酒强 《北京农业》2012,(12):187-188
雪松是常绿的观赏树种,栽植时要选择恰当的栽植季节、苗木和采取正确的挖掘方法,后期管护浇水、施肥,加强高温季节以及越冬的管护。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对当地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mall temperate lakes (<20 square kilometers) indicates that the mixing depth or epilimn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light penetration measured as Secchi depth. Clearer lakes have deeper mixing depths. This relation is the result of greater penetration of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in lakes and enclosures with high water clarity. Data show that light penetration is largely a function of size distribution and biomass of algae as indicated by a relation between the index of plankton size distribution (slope) and Secchi depth. Larger or steeper slopes (indicative of communities dominated by small plankton) are associated with shallower Secchi depth. In lakes with high abundances of planktivorous fish, water clarity or light penetration is reduced because large zooplankton, which feed on small algae, are reduced by fish predation. The net effect is a shallower mixing depth, lower metalimnetic temperature and lower heat content in the water column. Consequently, the biomass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plankton can change the thermal structure and heat content of small lakes by modifying light pene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