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铜钱山水库121尾黄尾鲴作常规生物学测定,经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其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相关,其生长规律符合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生长参数为:L∞=450.2411mm,W∞=1135.1402g,R=0.4593,t_0=0.0781,生长拐点年龄为2.47龄,体长为300.00mm,体重为395.62g。根据黄尾鲴生长规律,建议限制捕捞体长30cm、体重0.39kg 以下的个体。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团头鲂5个选育群体的配套系育种潜力,采用剪鳍标志和同池比较法对5个团头鲂选育群体(编号A~E)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2龄阶段生长性能比较。结果显示,5个选育群体2龄鱼试验末体质量为925.64~1123.86 g;5个选育群体的特定增重率为0.44~0.49%/d,绝对增重率为2.03~2.56 g/d,体质量变异系数为13.35%~22.01%,成活率为73.33%~93.00%。LSD多重比较分析表明,A群体、B群体、C群体在特定增重率、绝对增重率、体质量变异系数和成活率等方面的表现均显著(P0.05)优于D群体和E群体。本研究结果表明A群体、B群体和C群体具备用作配套系育种亲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黄河群体选育F1-3 世代生长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华鳖黄河群体选育世代的养殖性能,对其3个选育世代F1、F2、F3从温室苗种饲养阶段到室外成鳖饲养阶段的生长性能进行了连续观测比较试验.结果显示:(1)个体日均增重:苗种阶段的顺序为F3≈F2>F1,F2和F3极显著地优于F1(P<0.01);成鳖阶段的顺序为F3>F2>F1,F3极显著地优于F1和F2(P<0.01);(2)每平方米日均产量:苗种阶段的顺序为F3>F2>F1,F3和F2极显著地优于F1(P<0.01);成鳖阶段的顺序为F3>F2>F1,F3极显著地优于F1和F2(P<0.01);(3)体重变异系数:苗种阶段的顺序为F1>F2>F3;成鳖阶段的顺序为F2>F1>F3;F3生长最整齐;(4)裙边比:在成鳖阶段,裙边比的大小顺序为F3(18.1%)>F2(17.79%)>F1(17.47%).对以上4项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黄河鳖选育群体的养殖性能逐代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池塘主养、池塘混养、水库套养几种模式研究黄尾鯝的养殖技术.主养的黄尾鯝鱼种投放密度为2000尾/667m2(规格为45-50g/尾),平均起捕规格为200.7±26.2g/尾,平均单产为401.6kg,亩产黄尾鯝可获利4538.4元.池塘混养和水库套养黄尾鯝分别为90尾/667m2和94尾/667m2(规格为45-50g/尾)时,平均起捕规格分别为221.2±27.1g/尾和250.5±24.2g/尾,平均亩产20.8kg和22.54kg,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每亩可增加纯利润450-600元,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5.
以海捕野生大黄鱼为基础群体进行选择育种,其子代与网箱养殖选育群体子代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群体的受精率虽小于对照群体,但孵化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群体(P0.05);野生群体的质量绝对增加率[(0.02±0.004)g/d~(0.26±0.081)g/d]、绝对增长率[(0.02±0.008)cm/d~(0.11±0.009)cm/d]、增积量(0.007±0.005~0.153±0.015)和肥满度(1.66±0.18~1.97±0.29)等生长性能均优于对照群体。野生群体的生长性状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遗传力,体长和体质量的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027~0.185和0.001~0.040。对野生群体进行良种群体选育时可以提早根据体长和体质量进行苗种选择淘汰,将节省大量的选育时间和避免后期操作的不便,但野生群体现实遗传力较低,选育应该结合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进行。  相似文献   

6.
以泥鳅太湖群体为基础群体,采用混合选育方法进行了人工选育,对产生的混合选育F2代进行生长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泥鳅混合选育F2代的日增重率和日增长率分别达到0.022g/d和0.036cm/d,比对照组提高了4.8%和2.9%。混合选育群体体重变异系数和体长变异系数分别比对照群体降低了9.8%和8.1%,经过一代人工选育,泥鳅生长性能进一步提高,且群体规格趋于整齐。  相似文献   

7.
选育前后兴国红鲤的生长对比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1972~1984年,经13年的人工选育和强化培育,已育出兴国红鲤六代,其优良性状比选育前有所提高。为比较选育前后兴国红鲤的生长速度,我们在1985年对已选育六代和未选育的一冬龄鱼作了生长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8.
纪任宗 《内陆水产》2003,28(1):23-24
棘胸蛙俗称石鳞、石鸡、峪冻,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是一种野生大型经济鱼类,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极高,且经济价值愈来愈高。近年来,各地出现仿生态人工养殖棘胸蛙热,仅本县养殖面积就达4660米2,但由于棘胸蛙品种繁杂,生产速度差异甚大。为此,笔者从本县群众采集野生蝌蚪变态成幼蛙的5种不同特征和棘胸蛙中,根据经验及群众实践反映,初选出3个品种,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人工饲养对比试验,拟优选出刺胸蛙养殖良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蛙池条件在我县坂面棘胸蛙养殖场内建造1米×1米×1米,池底用鹅卵石垒…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黄尾鰤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与生长特性等生物学知识;对黄尾鰤亲鱼的促熟培养、产卵孵化和仔鱼培育技术进行了综述;概述了目前国外两种主要养殖方式即网箱养殖和陆基(工厂化)养殖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耐盐品系选育效果,以G4、G5代刺参耐盐选育品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低盐度和高盐度环境下的生长、摄食和消化生理的变化.结果显示,30 d实验期间,G4代和G5代2种规格选育刺参在不同盐度环境中的生长情况相似,在低盐环境中的末体重随着实验盐度的降低而下降,在高盐...  相似文献   

11.
对网箱养殖的3—10月龄的大黄鱼群体选育世代F1和F2,进行连续逐月体长和体质量测定,分析比较两个选育世代的养殖生长效果。结果显示,F1和F2体长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11,体质量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33、0.32,两个群体之间的体长和体质量变异系数基本一致,群体内体质量的变异系数大于体长;F1和F2体长相对生长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40%/d和0.37%/d,特定生长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88%/d和0.73%/d,体质量相对生长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47%/d、0.46%/d,特定生长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54%/d和2.19%/d,F1总体增长速度明显快于F2;两个群体均表现为等速生长类型。  相似文献   

12.
记录了2009年建立的12个牙鲆家系240日龄个体的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吻长、尾柄长、尾长、体高,和尾柄高等10个生长性状,对这12个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至第四公因子对变异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1.36%、10.12%、5.3%,和1.31%,累积贡献率达98.1%,表明这4个公因子很好地反映了所控制的10个生长性状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贡献率最高的第一公因子包含了大多数生长性状,其因子得分排序在前两位的家系为F11和F4,与这2个家系生长性状表型值排序相一致,表明这两个家系具有结构较好的生长构成性状和较高的性状表型值,可作为培育快速生长型牙鲆新品种的候选家系,进行生产验证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产量循环水养殖模式,每年能计划性生产黄尾鲻鱼3至4次.通过该养殖模式,黄尾鲻鱼在面积867 m2的渔塘,年总产量可达到20.1 t,能创造13.6万元的经济效益.该养殖模式,不仅具有产量大、经济效益高的优点,同时能高效节约利用水土资源.  相似文献   

14.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是上海海洋大学1986年从湖北省引进的淤泥湖团头鲂原种,经过连续15年系统选育、培育而成的一个优良品种。其生长速度比原种提高了30%。2000年经农业部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公告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凡纳滨对虾种苗质量,探索群体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方法在凡纳滨对虾大规模人工育苗生产中的应用,对1个经过人工选择的凡纳滨对虾群体A的自交和杂交子代的抗逆性和生长性状进行了比较。群体A是2008年来自美国种虾的子一代,并经过2个世代的人工选择和自交传代。群体B为2010年来自广东的繁育群体。A群体自交,及其与B群体的正、反杂交,产生3组不同交配组合的子代。对3个组合后代仔虾幼体的抗低温、低盐能力及养成期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A群体为母本的杂交组AB抗逆性最强,以B群体为母本的杂交组BA抗逆性次之,而A群体自交组抗逆性最弱。在低温(13.0±0.9) ℃和低盐4.7条件下,AB组存活率分别比AA组高27.6%和64.4%。3个组合养成期的体质量生长速度为AB组(253±55) mg/d、 BA组(208±52) mg/d、AA组(219±36) mg/d,AB组比BA组快21.6%,比AA组快15.5%。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的杂交优势与亲本的提纯、选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构建团头鲂耐低氧新品种,实验从鄱阳湖引进和挑选野生优良亲本为奠基群体F0,2009年–2011年通过群体选育获得F1,2011年再通过群体选育实现了F1到F2的传代。2012年,以鄱阳湖选育F2亲本和团头鲂"浦江1号"F9亲本为基础,经夏、秋季2次低氧胁迫,筛选出536尾耐低氧能力强的F2亲本,构成团头鲂耐低氧F2。2013年,挑选个体大、体形好的F2亲本(雌鱼50尾、雄鱼48尾)建立了24个F3家系群体(2♀×2♂群体22个、3♀×2♂群体2个),共100个F3家系。对上述F3家系群体进行1龄阶段的低氧胁迫养殖,通过测定相应生长指标和耐低氧性状,共筛选出5个快速生长家系群体(A2、A3、A18、A19和A20)和6个生长较快的家系群体(A4、A6、A17、A25、A27、A28),微卫星分析其分别归属于20个和28个家系。结果显示,团头鲂的生长性能指标与耐低氧性状呈正相关。在1龄阶段长时间低氧胁迫养殖条件下,团头鲂耐低氧F3中耐低氧能力强的家系的体质量显著大于耐低氧能力弱的家系,选育出的团头鲂耐低氧F3家系在2龄阶段同样保持了快速生长特征。本研究旨在建立团头鲂耐低氧F3新品系,以供后续团头鲂耐低氧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与近交群体、引进群体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差异,本实验利用家系标准化构建方法构建了选育群体、引进群体和近交群体家系,开展共同养殖环境下的生长和存活性能测试实验,分析了三个群体的体质量、存活率和近交衰退情况.结果表明,选育群体收获体质量与引进群体、全同胞近交一代群体体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60天收获时,选育群体比引进群体的体质量提高7.11%,比近交群体的体质量提高20.01%;选育群体和引进群体内不同家系生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选育群体中增重最快的家系为6012家系,绝对增重率为0.29 g/d,比所有家系绝对增重率均值高31.82%,比增重最慢的家系高61.11%,引进群体中绝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最高的家系为6008家系,分别为0.33 g/d和3.17%/d,比所有家系均值分别高65%和33.19%,比增重最慢的家系分别高230%和128.06%;存活率方面,选育群体与引进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近交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率提高12.74%.近交衰退结果显示,与选育群体及引进群体相比较,近交群体收获体质量生长性状的实际衰退百分比分别为16.68%和10.76%,近交系数每增加10%所引起的近交衰退系数分别为-6.60%和-4.30%,且选育群体与近交群体在收获体质量上差异显著(P<0.05);存活率性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近交衰退,实际衰退百分比分别为11.30%和10.54%.本研究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的后期选择育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黄鱼选育子二代生长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选育和未选育2个群体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繁育得到的子代的卵径、油球径和口径进行测量,以及对其子代养殖过程中的生长性状进行测量比较,分析选育效果。结果显示,选育大黄鱼子代(XY-F2)和未经选育大黄鱼子代(HB-F1)平均卵径、平均油球径和平均口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拟合1~10月龄XY-F2和HB-F1的体长(x)、体质量(y)的生长曲线及体长(x)与体质量(y)的关系表明,两群体间体长(x)与体质量(y)的关系存在差异;XY-F2在体长(x)和体质量(y)的生长在后期高于HB-F1。分析其数量性状,选育子一代(XY-F1)2龄鱼体长、体质量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6、0.18,而XY-F2的体长、体质量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029、0.134。结果说明选育具有一定的作用,今后选育应该结合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集成吉富和奥尼罗非鱼的所有优良经济性状,我们通过选育,提取吉富罗非鱼生长快,奥尼鱼雄性率高、抗病力强、耐低氧的经济性状,培育出经济性状更优的吉奥罗非鱼良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发掘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功能基因特别是免疫相关基因,为其种质资源评价、群体遗传学多样性分析、基因连锁图谱构建、免疫相关功能基因地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信息,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 高通量技术平台对黄尾鲴肝脏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去除低质量的raw reads,共获得了50 702 046条clean reads,组装得到53 527 条Unigenes。采用BLAST 相似性比对方法,把这些序列比对NR、String、Swissprot、KEGG和Pfam数据库,共有26 613条Unigenes得到了注释。有15 532条Unigenes获得了GO注释并分类到64个功能类别中,有7 737条Unigenes被归纳到COG的26个功能分类,共有14 642条获得了KEGG注释,共参与33条代谢通路中。根据免疫系统分类,共有1 299条Unigenes参与了16条代谢通路。从 53 527 个 Unigenes 中共找到 98 82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转换 64 396 个,颠换 34 430个)和18 119 个 SSR 位点。研究结果为黄尾鲴免疫学、基因组学、基因克隆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